“我爱示范校”知识竞答100道题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示范校建设100题(学校层面)
1、示范学校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简称,是指办学特色鲜明、社会声誉较高、办学成绩突出并在改革、发展和建设中起骨干示范作用,实施学历教育的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

2、示范学校建设坚持(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 ),深化教育模式改革,推进教育机制创新,着力提高育人效益,突出学校办学特色。

3、示范学校建设总体目标是什么从2010年到2013年,中央财政重点支( 1000 )所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创新,形成一批代表国家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中等职业学校;
4、大幅度提高这些学校办学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使其成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 改革创新 )的示范、( 提高质量 )的示范和( 办出特色 )的示范,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

5、中央财政资金重点支持项目学校3至5个专业的建设,这种被选中进行重点建设的专业叫做(重点支持专业)。

6、项目学校除了选择3至5个专业进行建设之外,还可以根据本地区、本校的实际,选择1至2个专题进行建设,被选中进行建设的这种专题,叫做(特色项目)。

7、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从( 2010 )年起实施,项目计划期为4年。

8、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从2010年起实施,项目计划期为( 4 )年。

9、在申报立项、建设方案与任务书复核、(建设成果验收)这三个环节上,三部委都要随机抽取部分项目学校进行现场答辩。

我校在申报立项时由校长参加了现场答辩。

10、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周期原则为( 2 )年,起始日期自三部委批复学校的建设方案和任务书之日起计算。

11、我校建设方案和任务书是2013年( 4)月( 11)日得到批复的。

12、项目完成后,项目学校应撰写(项目总结报告),由省级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财政部门初审后,向三部委申请项目验收。

本部委对项目学校建设情况进行评估与验收。

13、对通过验收的项目学校,授予(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称号,予以挂牌。

对未通过验收的项目学校予以通报,不予挂牌。

14、示范学校的建设资金包括(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地方财政)专项资金、企业投入资金和其他资金(如学校自筹)。

15、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一次确定、分(两)年到位,逐年考核,并根据年度检查情况适时调整。

16、中央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而不用于(特色项目建设)。

17、基础能力建设费:主要用于购置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所需的实验实训设备,用于基础能力建设的费用不得超过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总额的( 20% );
18、师资队伍建设费:主要用于项目学校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以及从行业、企业聘用有丰富一线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等方面的支出;
19、用于教师培训进修的费用不得超过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总额的( 10% )。

20、本校示范学校建设的五大重点建设项目分别是:(船舶制造与修理)、(机电技术应用)、(物流服务与管理)、(旅游服务与管理)重点专业建设项目以及(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育人平台建设特色建设项目。

21、船舶制造与修理重点专业建设项目,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德能并举、校企互动)。

22、机电技术应用重点专业建设项目,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产学结合、项目引领)。

23、物流服务与管理重点专业建设项目,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工学结合、任务驱动)。

24、旅游服务与管理重点专业建设项目,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德能并举、工学交替)。

25、本校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预算总投入( 1850 )万元。

26、具体筹措方式为:申请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专款( 870 )万元,地方财政专项配套资金(920)万元,其他投入(60)万元。

27、本校示范校建设积极推进(师资强校)、(特色亮校)、(精品立校)三大战略,创新办学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推进课程改革,为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能型人才支持。

28、通过两年建设,把学校办成一所“市内龙头、省内一流、全国知名、接轨国际,极具(海洋特色)的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29、通过建设,使学校成为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企业用工的服务中心、创新创业人才的孵化中心)。

30-32、强化专业师资建设机制,优化专业师资队伍结构,
A 通过(国内外交流、在职培训、下企业训练),不断提升专业带头人统筹规划能力,提高专业骨干教师的双师素质。

B 完善校企人员(互派互聘)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充分利用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逐步建立由能工巧匠和企业管理人员组成的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资源库;
C 制订(择优聘请、相对稳定、适时调整)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兼职教师作用,优化队伍结构。

33-36、本校示范校建设的基本思路是:
A 全面贯彻(实教、实训、实习)的教育思想,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建设、创新机制、强化特色的建设原则,强化校企合作战略伙伴关系;
B 完善(三共同一融合)共建机制,遵循(三同步一适应)的专业建设理念,推进重点专业建设;
C重点做好(整合、提质、服务)三篇文章,创新理念,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谋求办学的新突破;
D提高(服务舟山群岛新区海洋经济的能力),为学校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

37、本校示范校建设的目标是在两年内建设( 12 )门专业核心课程,编写( 17 )门校本教材,两年内再聘( 30 )名以上企业教师。

38-40、贴近涉海企业岗位实际,改善实验实训基础条件
A根据(共建、共管、共享)的建设理念,完善与行业企业合作建设校内
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机制及管理制度;
B建成集(教学、培训、技术开发与服务)为一体的;
C极具(海洋经济特色)的生产性实训与职业技能培训基地。

41-43、突出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建设规范教学管理体系:
A根据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教学做一体化)等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深化实训“7S”管理,进一步制订和完善学籍管理制度、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成绩考核办法;
B建立以(社会和企业评价)为主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完善督导与评价、检查与考核、学生评教与教师评学等教学质量监控方法;
C规范对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的管理,建立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和学生职业技能信息化管理平台,形成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管理体系。

44、拓展为社会服务功能,提升学校综合实力。

两年内完成行业企业职业技能培训( 15000 )人次;完成技术服务项目15项以上,实现科技服务与产品生产总值100万元。

45、结合(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理念,通过育人平台特色项目建设,创建以班主任为核心,学校全体教职员工为成员的“班级德育团队”,推进学校精细化管理。

46、结合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理念,通过育人平台特色项目建设,创建以(班主任)为核心,学校全体教职员工为成员的“班级德育团队”,推进学校精细化管理。

47、逐步构筑起(学校、企业、社会、家庭)之间的沟通和协作网络,形成一支内外结合、功能互补、有创新思维和工作能力并不断发展的德育工作队伍。

48、做到德育工作的(全面覆盖、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和服务),构建科学长效的育人机制。

49、依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原则,最终把我校数字化校园打造成(一个中心、两个平台、三个网络)的有机整体。

50、依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原则,最终把我校数字化校园打造成一个中心、两个平台、三个网络的有机整体。

一个中心即信息控制中
心;两个平台即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平台和数字资源服务信息平台;三个网络即校园有线网络,校园无线网络和校园广播电视网络,使学校信息化水平走在国内职技校的前列。

51、通过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的实施,(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德能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进一步深化。

52、通过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的实施,学校将进一步完善(师资管理制度、培训制度和人才激励政策)。

53、经过两年建设,专业教师中( 双师型教师 )比例达到90%,( 兼职教师 )占专业教师比例达30%以上。

54、经过两年建设,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 90% ),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达( 30% )以上。

55、新培养8名(专业带头人)、20名(骨干教师)、28名(双师型教师),新聘请30名左右来自企业行业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
56、形成以(专业带头人)为中坚,(中青年骨干教师)为基础的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57、通过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的实施,促成校园学生(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组团式服务团队平台建设),做到德育工作的全面覆盖、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和服务;
58、经过建设,形成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59、通过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的实施,各专业与企业合作关系更加紧密,社会知信度充分提升,从而能更好地承担企业和社会的职业技能培训任务,开发满足(经济发展需求、企业需求)的培训项目。

每年为社会培训( 7500人次)左右。

60、我校的校训是(明德崇技、进德修业),它也为我们在学生教育和培养中提出了明确的目标。

61、示范学校的“七大重点任务”是:(改革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办学模式,改革评价模式,创新教育内容,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内部管理)。

62、示范学校的“七大重点任务”可以概括为(“四项改革”“三项支撑”)。

63、示范学校的遴选条件是五个方面共20条。

这五个方面分别是:(学校管理方面,基础条件方面,校企合作方面,教育教学方面,办学效益方面)。

64-70、示范学校在这些遴选条件中有以下一些量化的硬杠条件:
A校园占地面积一般不少于( 100亩);
B建筑面积一般不少于( 7万)平方米;
C设备总值不低于( 1500万)元(生均5000元);
D生师比为( 16:1~20:1 );“双师型”教师占专任专业课教师的80%以上;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的占90%以上,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占5%以上,正式聘任高级职称的占25%以上。

E毕业生“双证书”取证率达( 90% )以上。

F近三年来,年均学历教育在校生规模达( 3000人)以上。

G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达( 95% )以上。

71-75、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建设总体目标是:充分发挥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已形成的行业资源优势,进一步服务舟山船舶工业及其配套工业园区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与船舶企业紧密合作,
A(以船舶制造、维修工作过程的典型任务)为项目教学载体;
B在(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上实施实境训练;
C构建(“德能并举、校企互动”)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D把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建成(师资强、质量高、特色鲜明)的精品专业;
E成为(船舶制造与修理培养培训)的重要基地,成为中职教育船舶类专业的引领者。

76-78 船舶制造与修理师资队伍建设中,
A建立一个由省、市名师牵头的(“名师工作室”),促进企业合作交流,树立“名师工作室”的社会品牌。

B以(舟山市技师协会)为平台,建立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互派互聘”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
C建成15人左右的( 兼职教师 )人才库。

79、船舶制造与修理重点专业建设项目计划共投入资金( 410万元 ),其中中央财政计划投入226万元,市级地方政府计划投入184万元。

80、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总体目标是:根据专业定位,以培养具有扎实业务能力、深厚海洋旅游文化底蕴和一定涉外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争取经过两年建设,将本专业建设成为培养从事(海洋装备机械制造、安装与维修工作)的机电类技能型人才的品牌专业,在全国同类职校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81-87、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思路是:抓住学校建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机遇,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全面贯彻“实教、实训、实习”的教育思想,按照“立足市场,依托行业,丰富内涵,提升品质,凸显特色”的建设原则,
A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为示范校建设的突破口,
B以强化(校企合作)作为示范校建设的重中之重,
C以(师资队伍建设)作为示范校建设的重要内容,
D以( 课程体系建设 )作为示范校建设的核心部分。

E建立“产学结合、项目引领”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基础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 )的课程体系,
F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完善校内外实训条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G通过做好规划设计,很抓具体落实,使本专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提高服务舟山新兴的( 海洋装备机电制造产业 )的能力。

88、机电技术应用重点专业建设项目计划共投入资金( 49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计划投入230万元,市级地方政府计划投入261万元。

89-94、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总体目标是:充分发挥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已形成的行业资源优势,进一步满足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对物流技能人才的需求,与港口物流企业深度合作,围绕岗位核心能力,以物流管理、物流服务、物流操作等工作过程中的真实任务为项目教学载体,
A以( “实境训练” )为项目实施特色,
B深化(“工学结合,任务驱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C构建与岗位对接的(“宽平台、多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D打造(“企校互通,专兼结合”)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
E建设( “多环节、多岗位、多流程”)的先进物流实训基地。

F通过示范校建设,本专业与(区域港口物流产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特色鲜明,实训基地建设趋于完善、管理与运行机制通畅,在全省同类专业中起到引领作用。

95、物流服务与管理重点专业建设项目计划共投入资金( 494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计划投入224万元,市级地方政府计划投入270万元。

96、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总体目标是:根据专业定位,以培养具有扎实业务能力、深厚海洋旅游文化底蕴和一定涉外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通过两年的建设,基本构建符合中职旅游专业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和课程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库建设,促进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积极服务社会,形成(与海洋历史文化高度融合)、(与海洋休闲观光充分结合)、在全省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专业。

97、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项目计划共投入资金( 31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计划投入190万元,市级地方政府计划投入125万元。

98-99、“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学生管理平台建设特色项目建设思路是:
A严格按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全面体现 ( 学校人才培养目标 );
B充分反映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重点突出(德与技),强化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兼顾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100、“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育人平台建设项目计划投入资金( 140万元),其中80万由市级财政投入,60万由学校自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