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德尔律和伴性遗传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第16讲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
知识点一基因在染色体上
(1)假说—演绎法与类比推理有怎样的区别?
提示:假说—演绎法是建立在假说基础之上的推理,并通过验证得出结论,如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而类比推理是借助已知的事实及事物间的联系推理得出假说。
(2)若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在X、Y染色体上有等位基因,则显性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有几种?写出其基因型(用A、a表示)。
提示:3种。
X A Y a、X A Y A、X a Y A。
知识点二伴性遗传
(1)X1Y中X1和Y的来源和传递有什么特点?
提示:X1Y中X1来自母亲,Y来自父亲,向下一代传递时,X1只能传给女儿,Y则只能传给儿子。
(2)X2X3中X2、X3的来源和传递有什么特点?
提示:X2X3中X2、X3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
向下一代传递时,X2、X3任何一条既可传给女儿,又可传给儿子。
1.判断有关基因在染色体上说法的正误
(1)萨顿利用假说—演绎法,推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生物的性别并非只由性染色体决定(√)
(3)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配子中只含一个基因(×)
(4)在形成配子时,并非所有非等位基因都发生自由组合(√)
(5)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经典再现) (√)
2.判断有关伴性叙述的正误
(1)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经典再现) (×)
(2)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经典再现) (√)
(3)性别既受性染色体控制,又与部分基因有关(√)
(4)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5)某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出了一个红绿色盲的儿子和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儿,该女儿与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子结婚,生出一个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1/4(经典再现) (×)
3.伴性遗传的实例、类型及特点(连线)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
A.基因、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的完整性和性
B.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配子中二者都是成单存在
C.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同源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母方,一个来自父方D.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解析: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
等位基因不会发
生自由组合。
答案:D
2.人的肤色正常(A)与白化(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色觉正常(B)与红绿色盲(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但这对夫妇的父亲均是色盲患者),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女儿。
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
( )
A.AaX B Y×AAX B X b B.AaX b Y×AaX B X b
C.AaX B Y×AaX B X B D.AaX B Y×AaX B X b
解析:由于这对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女儿,因此这对夫妇关于白化病的基因型均为Aa。
这对夫妇表现正常,但这对夫妇的父亲均是色盲患者,由此可知,妻子关于色盲的基因型为X B X b,丈夫关于色盲的基因型为X B Y。
故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AaX B Y×AaX B X b。
答案:D
3.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母亲为携带者,父亲色盲,生下4个孩子,其中1个正常,2个携带者,1个色盲。
他们的性别是
( )
A.三女一男或全是男孩 B.全是男孩或全是女孩
C.三女一男或两女两男 D.三男一女或两男两女
解析:母亲为携带者(X B X b),父亲色盲(X b Y),后代中子女基因型为X B X b、X b X b、X B Y、X b Y,这对夫妇生下4个孩子,1个正常,基因型为X B Y,2个携带者(X B X b),1个色盲(X b X b或X b Y),因此他们的性别是三女一男或两女两男。
答案:C
4.人类的先天性白内障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低血钙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一个先天性白内障男性(血钙正常)和一个低血钙佝偻病女性(眼球正常)婚配,生有一个正常女孩。
该夫妇又生下一男一女双胞胎,则两个孩子均正常的可能性为 ( )
A.1/16 B.1/8
C.1/32 D.1/64
解析:由于生有一个正常女孩,因此该夫妇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X b Y、aaX B X b,所生女儿正常的概率是1/4,儿子正常的概率是1/4,则两个孩子均正常的可能性为1/16。
答案:A
5.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
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的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是BbX R X r
B.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 r的配子占1/2
C.F1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16
D.白眼残翅雌果蝇能形成bbX r X 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
解析:通过分析果蝇的亲子代之间的关系,先推导亲代基因型,然后逐项排查即可。
从题目中F1的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再结合亲本的表现型可知,红眼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BbX R X r,白眼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BbX r Y,A项正确;由亲本基因型可进一步推知两亲本产生X r配子的概率:父方为1/2,母
方也为1/2,因此整体比例为1/2,B项正确;其F1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是
1/2(雄)×3/4(长翅),即3/8,C项错误;白眼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 r X r,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每个着丝点一分为二,使两条复制而来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由于其上基因相同(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因此,其形成的次级卵母细胞基因型是bbX r X r,D 项正确。
答案:C
6.(2016·衡阳模拟)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是红绿色盲(伴X隐性遗传病)又是Klinefelter综合症(XXY)的孩子。
与该孩子染色体异常有关的亲本及其发生异常的时期分别是 ( )
A.父亲,减数第一次分裂 B.母亲,减数第一次分裂
C.父亲,减数第二次分裂 D.母亲,减数第二次分裂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红绿色盲的患者(X a X a Y),推断该夫妇的基因型为X A X a,X A Y。
因此,患红绿色盲小孩的色盲基因来自其母亲,Y染色体来自父亲,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X a、X a染色体只能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离后,两条X a染色体进入同一极所致。
答案:D
7.如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
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遗传。
已知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甲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乙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Ⅱ-2的基因型为AaX B X b
C.Ⅲ-3的基因型为AAX B X b或AaX B X b
D.若Ⅳ-1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乙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1/4
解析:分析遗传系谱图知,Ⅱ-1与Ⅱ-2正常,其儿子有甲病,说明甲病是隐性遗传病,又因为Ⅰ-1有甲病,而其儿子没有甲病,说明甲病基因不在X 染色体上,即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且Ⅲ-3、Ⅲ-4正常,他们有儿子患乙病,说明乙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Ⅰ-1有甲病,Ⅳ-2有乙病,所以Ⅱ-2的基因型为AaX B X b,B正确;已知Ⅱ-2的基因型为AaX B X b,Ⅱ-1的基因型为AaX B Y,且Ⅲ-3的儿子有乙病,则Ⅲ-3的基因型是AaX B X b或AAX B X b,C正确;根据题意只考虑乙病,则甲病可以不考虑,已知Ⅲ-3的基因型是X B X b,Ⅲ-4的基因型是X B Y,则Ⅳ-1的基因型是1/2X B X b,若Ⅳ-1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乙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1/2×1/4=1/8,D错误。
答案:D
8.(2016·邯郸模拟)分析下面家族中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遗传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
B.Ⅲ-8和Ⅱ-5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
C.Ⅲ-10肯定有一个致病基因是由Ⅰ-1传来的
D.Ⅲ-8和Ⅲ-9婚配,后代子女发病率为1/4
解析:由Ⅱ-5和Ⅱ-6无病,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儿Ⅲ-10,可推知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项错误。
假设致病基因用a表示,由于Ⅲ-7患病,可知Ⅱ-3与Ⅱ-4均为杂合子Aa。
Ⅲ-8的基因型为1/3AA或2/3Aa;由于Ⅰ-2患病,则Ⅱ-5的基因型为Aa,则Ⅲ-8和Ⅱ-5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B项正确;Ⅲ-10的致病基因的传递规律为Ⅰ-2→Ⅱ-5→Ⅲ-10,C项错误;Ⅲ-8和Ⅲ-9婚配后代患病概率=2/3×2/3×1/4=1/9,D项错误。
答案:B
9.摩尔根在果蝇杂交实验中发现了伴性遗传,在果蝇野生型与白眼突变体杂交实验中,最早能够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最关键实验结果是( )
A.白眼突变体果蝇与野生型果蝇杂交,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果蝇,雌雄比例1∶1
B.F1相互交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白眼果蝇全部是雄性
C.F1雌性果蝇与白眼雄性果蝇杂交,后代出现白眼果蝇,且雌雄比例1∶1 D.白眼雌性果蝇与野生型雄性果蝇杂交,后代白眼果蝇全部为雄性,野生型果蝇全部为雌性
解析:本题是对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关知识的实验设计的考查。
要清楚摩尔根的实验具体是怎么做的。
F2中发现有白眼雄果蝇,同时F1中的雄性果蝇是正常的,配子也是正常的,因此,白眼雄果蝇的白眼基因只能来自X染色体。
A项,什么都无法说明。
C项,后代所出现的白眼果蝇有雄性有雌性,无法说明伴性遗传。
D项,题目问的是“最早能够判断”,摩尔根一开始找到的白眼果蝇只有雄性的,白眼雌性果蝇要通过杂交才能得到。
答案:B
10.如今,遗传病的研究备受关注,已知控制某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人类性染色体的同源部分,图甲表示某家系中该遗传病的发病情况,选项是对该致病基因的测定,则Ⅱ-4的有关基因组成应是选项中的
( )
解析:由题意知:控制某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人类性染色体的同源部分(人类的X染色体比Y染色体大),Ⅱ-3和Ⅱ-4均患该遗传病,但他们有一个正常的女儿(Ⅲ-3),即“有中生无为显性”,说明该病为显性遗传病,A图表示Ⅱ-4的基因型为X a Y A,其儿子均患病,女儿可能不患病,与系谱图相符,A 正确;B图表示Ⅱ-4的基因型为X A Y a,其女儿均患病,儿子可能不患病,与系谱图不符,B错误;Ⅱ-4为该病患者,含有A基因,C错误;D图表示Ⅱ-4的基因型为X A Y A,其儿子和女儿均患病,与系谱图不符,D错误。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1.(2015·广东卷)下表为野生型和突变型果蝇的部分性状。
(1)由表可知,果蝇有___________的特点,常用于遗传学研究。
摩尔根等人运用________________法,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2)果蝇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
受精卵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发育为幼虫。
(3)突变为果蝇的_______________提供原材料。
在果蝇的饲料中添加碱基
类似物,发现子代突变型不仅仅限于表中所列性状,说明基因突变具有
__________的特点。
(4)果蝇X染色体上的长翅基因(M)对短翅基因(m)是显性。
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f)纯合时,仅使雌果蝇转化为不育的雄蝇,对双杂合的雌蝇进行测交,F1中雌蝇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雄蝇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
解析:(1)由表可知,果蝇有很多对相对性状,且都容易区分,因此是遗传学实验好材料;摩尔根就是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
(2)果蝇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
受精卵经有丝分裂使细胞数量增加,通过细胞分化使细胞种类增加,形成不同的组织、器官和系统,最终发育成个体。
(3)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由题中信息可知基因突变可产生多个不仅仅限于表中所列的性状,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
(4)双杂合雌蝇的基因型为FfX M X m,进行测交时雄蝇的基因型是ffX m Y,后代的基因型为:FfX M X m、FfX m X m、ffX M X m(雄性不育长翅)、ffX m X m(雄性不育短翅)、FfX M Y、FfX m Y、ffX M Y、ffX m Y。
其中雌蝇的基因型为FfX M X m、FfX m X m,共2种;雄蝇的基因型为ffX M X m(雄性不育长翅)、ffX m X m(雄性不育短翅)、FfX M Y、FfX m Y、ffX M Y、ffX m Y,故雄蝇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长翅可育∶短翅可育∶长翅不育∶短翅不育=
2∶2∶1∶1。
答案:(1)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假说—演绎
(2)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
(3)进化不定向性、随机性
(4)2 长翅可育︰短翅可育︰长翅不育︰短翅不育=2︰2︰1︰1
12.(2015·课标全国Ⅱ卷)等位基因A和a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
假定某女孩的基因型是X A X A或AA,其祖父的基因型是X A Y 或Aa,祖母的基因型是X A X a或Aa,外祖父的基因型是X A Y或Aa,外祖母的基因型是X A X a或Aa。
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能否确定该女孩的2个显性基因A 来自于祖辈4人中的具体哪两个人?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那么可以判断该女孩两个X A中的一个必然来自于______(填“祖父”或“祖母”),判断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外,______(填“能”或“不能” )确定另一个X A来自于外祖父还是外祖母。
解析:若为常染色体遗传,可推知女孩基因型为AA时,其父母亲均至少含一个A基因,但父亲的A基因可来自该女孩的祖父,也可来自其祖母,同理母亲的A基因可能来自该女孩的外祖父,也可能来自其外祖母。
答案:(1)不能。
女孩AA中的一个A必然来自于父亲,但因为祖父和祖母都含有A,故无法确定父亲传递给女儿的A是来自于祖父还是祖母;另一个A 必然来自于母亲,也无法确定母亲传递给女儿的A来自于外祖父还是外祖母(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2)祖母该女孩的一个X A来自父亲,而父亲的X A一定来自于祖母不能
13.(2015·四川卷)果蝇的黑身、灰身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
(1)实验一:黑身雌蝇甲与灰身雄蝇乙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雌雄果蝇表型比均为灰身︰黑身=3∶1。
①果蝇体色性状中,________为显性。
F2的后代重新出现黑身的现象叫做
________;F2的灰身果蝇中,杂合子占________。
②若一大群果蝇随机交配,后代有9 900只灰身果蝇和100只黑身果蝇,则后代中Bb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
若该群体置于天然黑色环境中,灰身果蝇的比例会________,这是________的结果。
(2)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r)会影响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
实验二:黑身雌蝇丙(基因型同甲)与灰身雄蝇丁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表型比为∶雌蝇中灰身︰黑身=3∶1;雄蝇中灰身︰黑身︰深黑身=6∶1∶1。
①R、r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雄蝇丁的基因型为_________,F2中灰身雄蝇共有________种基因型。
②现有一只黑身雌蝇(基因型同丙),其细胞(2n=8)中Ⅰ、Ⅱ号染色体发生如图所示变异。
变异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所有染色体同源区段须联会且均相互分离,才能形成可育配子。
用该果蝇重复实验二,则F1雌蝇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有________条染色体,F2的雄蝇中深黑身个体占________。
解析:(1)①由果蝇的交配结果可知,果蝇体色性状中,灰色对黑色为显性。
F1的后代重新出现黑身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F2的灰身果蝇中,杂合子占2/3。
②由该果蝇种群中后代有9 900只灰身果蝇和100只黑身果蝇可知,黑身果蝇的基因型频率(bb)为1/100,即黑身的基因频率(b)为1/10,则灰身的基因频率(B)为9/10,群体中Bb的基因型频率为2×1/10×9/10=18%。
若该群体置于天然黑色环境中,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灰身果蝇的比例会降低。
(2)①由交配结果中雄性和雌性的表型比不同可知,R、r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杂交过程为bbX R X R×BBX r Y→F1∶BbX R Y、BbX R X r,F1随机交配得F2∶(1BB、2Bb、1bb)(1X R X R、1X R X r、1X R Y、1X r Y),F2中灰身雄蝇共有BBX R Y、BBX r Y、BbX R Y、BbX r Y4种基因型。
②雌蝇丙(bbX R X R)的一个细胞发生染色体变异后,Ⅰ号染色体变成一条,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细胞中,一个细胞中有Ⅰ号染色体,后期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另一个细胞中无Ⅰ号染色体,后期细胞中有6条染色体。
答案:(1)①灰身性状分离2/3 ②18%下降自然选择(2)①X BBX r Y 4 ②8或6 1/32
14.回答下列果蝇眼色的遗传问题。
(1)有人从野生型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一只朱砂眼雄蝇,用该果蝇与一只红眼雌蝇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F2,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基因用B、b表示):
①B、b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朱砂眼对红眼为
________________性。
②让F2代红眼雌蝇与朱砂眼雄蝇随机交配,所得F3代中,雌蝇有______种基因型,雄蝇中朱砂眼果蝇所占比例为______。
(2)在实验一F3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白眼雌蝇。
研究发现,白眼的出现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E、e有关。
将该白眼雌蝇与一只野生型红眼雄蝇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F′2,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
实验二中亲本白眼雌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2代杂合雌蝇共有________种基因型,这些杂合雌蝇中红眼果蝇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遗传规律、伴性遗传和基因的表达等知识点。
(1)①F2中雌果蝇全为红眼,而雄果蝇既有红眼又有朱砂眼,即性状与性别相关联,则控制
该性状的基因应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为红眼和朱砂眼,而F1全为红眼,则可知红眼为显性性状、朱砂眼为隐性性状。
②根据题意可知F2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1/2X B X B、1/2X B X b,其产生的配子应为X B∶X b=3∶1;朱砂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 b Y,其产生的配子为X b∶Y=1∶1,则子代雌果蝇的基因型有2种,即X B X b、X b X b,雄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 B Y∶X b Y=3∶1,故雄蝇中朱砂眼果蝇所占比例为1/4。
(2)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其上的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结合实验二中子一代的性状表现,可知e基因和b基因同时存在为白眼,含B基因就表现为红眼,E基因和b基因存在表现为朱砂眼,由此可知亲本中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eeX b X b,子一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EeX B X b、雄果蝇的基因型为EeX b Y,二者交配子二代的雌果蝇的基因型应有3×2=6种,其中杂合子为4种,即EEX B X b、EeX B X b、EeX b X b、eeX B X b,其比例为1∶2∶2∶1,其中红眼果蝇(EEX B X b、EeX B X b、eeX B X b)所占比例为2/3。
答案:(1)①X隐②21/4 (2)eeX b X b 4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