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word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周亚夫军细柳
知识与能力
1.熟练朗诵课文,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周亚夫的性格特点,学习对比衬托手法的作用。

进程与方式
通过朗诵、讨论、合作探讨等方式,培育学生自主、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周亚夫忠于职守、治军严明、刚正不阿的品格,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爱国精神。

重点
理解重点字词含义,疏通文意,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难点
学习对比衬托手法的作用。

多媒体课件音频朗诵材料
2课时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劲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诗中英姿飒爽猎渭城的将军叫周亚夫,今天,咱们来熟悉一下他是一个如何的人。

司马迁(前145年—前90),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白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

司马迁漫游各地,了解风俗,收集传言。

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连年的历史。

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类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进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初创的纪传体编史方式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史记》还被以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高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腹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初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1.生字注音
祝兹(zī)侯棘(jí)门彀(gòu)弓弩(nǔ)
按辔(pèi)徐行作揖(yī)介胄(zhòu)
嗟(jiē)乎曩(nǎng)者
2.对照课文注释,查阅工具书,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

(1)细读第一段,理解下列文言词语,翻译。

①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乃:于是,就。

以:把。

为:录用为。

军:驻军。

于是把宗正刘礼录用为将军,驻军霸上。

②以备胡
以:用来。

备:防范。

胡: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这里指匈奴。

用来防范匈奴。

(2)细读第二段,理解下列文言词语,翻译。

①通假字
军士吏被甲“被”同“披”,穿着。

改容式车“式”同“轼”,车前横木。

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②一词多义
之⎩⎨⎧已而之.
细柳军(动词,往、到)不闻天子之.
诏(助词,的)
使⎩⎨⎧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动词,派,使)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名词,使节)
为⎩⎨⎧乃以宗正刘礼为.
将军(动词,任命为)天子为.动(介词,被)
③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谓:对……说,告知。

车骑:汉代将军的名号。

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

④“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 约:约定,规定。

驱驰:骑马奔驰。

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

(3)细读第三段,理解下列文言词语,翻译有关句子。

①既出军门 既:已经。

已经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

②称善者久之
之:辅助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长时刻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3.复述课文内容,说说周亚夫是个什么样的人? 忠于职守、治军严明、刚正不阿。

4.高声朗诵课文,试着背诵。

1.指点学生朗诵课文。

2.指点学生翻译有关句子。

1.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课文记叙了汉文帝到周亚夫的细柳营慰问军士的情形。

2.汉文帝到周亚夫军营看到了如何的情形?
(1)军士严阵以待(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2)军令严明,军士忠于职守(①没有将军命令,连皇上都不得入;②任何人在军中都不能骑马奔驰)。

(3)周亚夫以军礼相见。

3.从这些情形能够看出周亚夫是个如何的将军?
能够看出周亚夫是个忠于职守、治军严明、刚正不阿、不阿谀奉承、不趋炎附势的将军。

4.文中还写到了汉文帝在霸上和棘门军中慰问的情形,情形如何?为何要写这些?
汉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中是“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写汉文帝在霸上和棘门军中慰问的情形,与周亚夫军营的情形形成鲜明的对比,更突出周亚夫忠于职守、治军严明、刚正不阿的美好品质。

5.文章最后一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写了“群臣皆惊”,写了汉文帝对周亚夫的称赞。

写这些,从侧面突出周亚夫的优秀品质。

文章记叙了汉文帝到周亚夫的细柳营慰问劳军的情形,赞颂了周亚夫治军严明、忠于职守、刚正不阿的优秀品质。

1.正面描述和侧面描述相结合。

文章在正面描述周亚夫军营的情形,表现周亚夫的优秀品质后,写到了“群臣皆惊”,写到了汉文帝对周亚夫“称善者久之”,这些都从侧面衬托出周亚夫的美好道德。

2.通过对比衬托表现人物。

作者将周亚夫的细柳营的情形与霸上和棘门军中的情形进行对比。

周亚夫的细柳营严阵
以待,连皇上都不得随意进入,任何人都不得骑马奔跑;而霸上和棘门军中“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两相较较,更突出了周亚夫治军严明、刚正不阿的优秀道德。

周亚夫军细柳⎩⎪⎪⎪⎨⎪⎪⎪⎧⎭
⎪⎪
⎪⎬⎪⎪⎪⎫边关吃紧,将士戍边
文帝劳军⎩⎪⎨⎪⎧霸上、棘门⎩
⎪⎨⎪
⎧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对比细柳⎩⎪⎨⎪⎧军士整装,严阵以待不得入
不得驱驰以军礼见
文帝评价⎩
⎪⎨⎪
⎧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
细柳周亚夫:真将军矣周亚夫刚正不阿、治军严明
这节课牢牢围绕着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要求进行教学,教师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踊跃性,课堂气氛活跃,而且有效地兼顾了各个层面的学生学习动机的培育和学习效果的查验。

学生把课堂当做展示自我价值的平台,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专门好地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

小组讨论训练了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质疑、探讨,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育,而且使学生在发觉中学习,在成功的体验中进取。

在分析周亚夫形象时,教师适时点拨,进行人生观教育,完成了“文以载道”的德育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