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公债(公共经济学-华南农业大学,熊名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险的暴露程度又可分为显性风险与隐性风险。 公债的显性风险主要是指政府公开发行的、能
准确反映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债务债权关系的、 负有不可取消的、必须偿还的显性债务形成的 风险。 隐性风险是指政府承担的隐性债务形成的风险。
23
四、衡量公债风险与负担的指标体系
1.衡量公债风险与负担的微观指标体系 衡量公债风险与负担的微观指标体系主要有
第12章 公债
第一节 公债理论 一、公债的概念及特征 1、公债的概念 公债是一国政府以债务人身份向国内外取得收入
所形成的债务,它是弥补财政收支差额的一种方 式和途径。 理解:
(1)公债的债务主体是公共部门,包括中央政府和地 方政府。
(2)公债所筹集的是财政资金,是政府财政收支的特 殊形式。
14
二、公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公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取决于公债的发 行、流通和偿还是否引起货币流入流出 中央银行。
15
三、公债对社会产出的影响
(一)社会产出的意义 社会产出定义为投入资源和生产效率的
函数,即: P=(R,E) 公式中,R为投入资源,E为生产效率,
这两个都是自变量,P为社会产出,是因 变量。同时,P随R和E的的增加而增加, 随它们的减少而减少。 1.生产效率不变而生产投入增加的情况 2.生产投入不变而生产效率提高的情况
R=T+D
显然,举借公债的直接效益应是形成政府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量。 设该财政收入增量为△R,则比较上面两个公式,可以得到:
△R=D
11
2.公债对今后年度财政收入的影响 设R为财政收入,Y为国民收入,在Y大于零的
区间内,R可以表示为Y的函数,即有: R=F(Y) Y=f(D,a1,a2,…) 其中,D为公债,a1、a2等分别为其他经济变量。
两个,即公债的依存度和公债的偿债率。 (1)公债的依存度。从中国的财政体制看,
这一指标有两种不同的口径,即国家财政公 债依存度和中央财政公债依存度。
国家财政公债依 当当 存 年年 度 的的 全公 国债 财收 政 1入 支 0% 0额 出额 中央财政公债依 当当 存 年年 度 的的 中公 央债 财收 政 1入 支 0% 0额 出额
24
(2)公债的偿债率。公债的偿债率就是指当年的公债 还本付息额与当年财政收入的比率,即当年财政收入 中有多大比重是用于偿还公债部分的。
国家财政公债 当 当 偿年 年 债还 财 率本 政付 收息 入 1支 0总 % 0出 额额
中央财政公债偿 当 当债 年 年率 中 还央 本财 付政 息收 支 1入 0出 % 0总 额额
13
(二)公债对今后年度财政支出的影响 公债对当年财政支出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
同样,公债对今后年度财政支出的影响也表现 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直接的,另一个是间接的。 直接的影响是指公债增加了今后年度的财政偿 债支出。当年发行的公债,就会使得今后年度 财政支出产生一个增量,即对该公债的还本付 息,或者表示为: E=E'+△E 设D为当年公债发行额,i为公债利率,n为公债 期限,则今后年度财政还本付息额△E为: △E=(1+in)D 这是按照单利办法计算的公式,若按照复利办 法,计算公式如下: △E=(1+I)nD
3.公债的期限结构
如果第t年发行期限为d1,利率i1为的公债和期限 为d2(d2>d1),利率为i2的公债,则在i2>g,i1<i2 时,期限的增长会加重债务的负担;在i1>g, i2>g,i1=i2=i时,期限的增长会减轻债务负担; 在i1≤g,i2≤g,i1=i2时,期限越长负担越轻。
4.财政支出的增长率
(3)公债是国家信用的主要形式。 (4)公债的发行不需要财产担保,而是依靠政府的信
誉。 1
2、公债的基本特征: 1)自愿性。 2)偿还性。 3)灵活性。
2
二、公债的起源与发展
从历史发展来看: 首先,只有到了资本主义阶段,国家履行职能所需的
开支才开始膨胀,从而才有了大量发行公债的必要。 其次,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以及反映资本主义意识形
D(t) D0 (1egt)
Y(t) Y0egt g
lim D(t)
t Y(t) g
U(t) iD(t) i T(t) Y(t)iD(t) Y(t) i
D(t)
lim U (t) i
t T 债的发行利率
(12.3.15)式还表明,公债的利息税率与利率、 举债比例正相关,与经济增长率g负相关。如果 公债的利率不变,且举债比例不变,国民收入 增长越快,利息支出的负担就越轻。即使债务 余额的绝对数量规模较大也不会产生过重的债 务负担。
16
第三节 公债的负担与风险
一、公债负担的概念与特征 1.公债负担的主要观点 (1)公债负担是指生产资本的损失。 (2)公债的负担是指公债的本息支付。
持 (3)公债的负担是指公债利息的支付。 (4)公债负担是指由于公债的存在而引
起的产量的损失。
17
二、公债负担的数量界限分析
1.国民收入
10
第二节 公债的经济效应
一、公债对财政收支的影响
(一)公债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从时间延续的角度来看,我们分析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针对当 年财政收入,其二针对今年度财政收入。
1.公债对当年财政收入的影响
政府无须从别的途径寻求追加资金。那么,就有如下等式:
R=T
设D为政府当年公债收入,则当政府举借公债时,就有:
21
三、公债风险的概念以及与公债 负担之间的关系
风险的定义主要有三种:①风险是指发 生损失的可能性;②风险是指不确定性; ③风险是指实际结果和预期结果的偏差 或偏离程度。
22
2.公债风险的类型 公债的风险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是多
方面的。 (1)公债的微观风险与宏观风险。 (2)公债的显性风险与隐性风险。根据公债
U(t)——t期公债利息;且U(t)=iD(t),i是公债利率;
T(t)——t期应纳税收入,等于国民收入和公债利息收入之
和,T(t)=Y(t)+U(t)。
18
(1)国民收入保持不变
如果国民收不变,就会有:
Y(t)=Y0=α,D(t)=D0+θ·Y0t

为:
D(t) D0 •t
Y(t) Y0
2004年底,我国的国债余额为29631亿元,其 中内债28803亿元,外债828亿元。国债负担率 为21.6%,远低于由欧盟规定国际公认的60% 的警戒线。
2006年中央财政国债余额为35568亿元,并且 提出将推动实施国债余额管理工作。 2007年末国债余额限额调整为53365.53亿元。 2006年中国债务率约为16.8%。2007年若按 GDP增长11.5%计算,债务率将达21.3%。
26
(3)公债——金融资产比。
公债 金融资产私比人 公部 债门 余金 额1融0% 0资产
(4)公债负担动态变化率。
b z Ce(rg)t rg
动态变化率,表示公债负担率随时间变化的趋 势。根据上面等式可以看出,公债的负担率取 决于经济增长率与公债的实际利率之间的数量 关系。如果,公债负担率趋于收敛,公债负担 率就会下降;反之,公债负担率就会扩张、膨 胀。因此,从长期看,要稳定和降低公债风险, 关键在于提高经济增长率和降低公债的实际利 率。
(3)财政收入增长率与利率的比值。
中央财政收入增长率
利率
1
则公债的风险就会降低,反之,公债的风险就会加大。
25
2.衡量公债风险与公债负担的宏观指标 体系
(1)居民应债率,指一国当年公债余额与居 民储蓄存款余额的比例关系。
(2)公债负担率,指当年公债累计余额与当 年经济总规模(GDP)的比例关系。
多马首先假定:第一,公债负担是指公债利息除以国民收入与公
债利息收入之和的比值;第二,每年政府发行的公债数量在国民 收入中的占比为一个常数。
设:Y(t)——t期的国民收入; Y0——t0时的国民收入;
D(t)——t期的公债总额; D0——t0时的公债总额;
θ——每年发行的公债总额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
27
(5)国家综合负债率。
国家综政 合府 负 内 发 债 债 行 率 全 余 = 部 额 全 外部 债隐 当年 GD 或 的 G PNP
(4)公债导致了通货贬值。
6
(二)公债新哲学论
1、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发生经济危机 的原因,归之于有效需求的不足。要使经济 经常保持在充分就业和繁荣的水平上,必须 由政府通过有补充作用的财政活动来扩大有 效需求。也就是政府要增加支出,削减税收, 实行赤字财政,这必然导致大量增发公债。
2、阿尔文·汉森:在当今经济条件下,维持 预算平衡并无必要,而公债的持续增长,实 为经济繁荣和充分就业所必需条件。
所以:
D(t) lim t Y (t)
(12.2)
又因为:
U(t) iD (t)
1
T(t) Y(t)iD (t) iD 0Y 0iY0t1
所以:
limU(t) 110% 0
t T(t)
19
(3)国民收入按某一增长率g固定增长。
则有:Y(t)=Y0egt
D (t)D 00 tY 0egd t tD 0Y g 0(eg t1 )
7
3、美国经济学家塞穆尔·哈里斯:公债 是治疗失业的灵丹妙药。
4、功能财政的创立者A·P·勒纳:如果 公债利率确定适当,公债的发行不但无 损于已就业的资本,反而可以引导资金 的有效运用与资源的正确就业。
8
公债有益论的主要观点
(1)公债无害而有益; (2)公债不是后代人的负担; (3)就内债而言,不存在公债负担; (4)公债可以随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增
长; (5)国家的资产和负债可以相互抵消。
9
(三)李嘉图等价定理及其引申发展 举债和课税对人们经济行为的影响相同,
特别是对人们消费行为的影响相同。 这牵涉到公债的代际负担的问题。罗伯
特·巴罗对此作了解释:一个具有利他动 机的消费者不仅会从自身的消费中获得 效用,而且可以从其子孙后代的消费中 获得效用。
将上面两个公式结合起来,得到: R=F[f(D,a1,a2,…)] 这一公式表示今后年度财政收入受当年公债使
用及其他经济变量的影响。若R对D求导数,有: R'(D)=F'(Y)·f'(D)
12
(二)公债对财政支出的影响 1.公债对当年财政支出的影响 公债对当年财政支出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直接的影响,二是间接的影响。 直接的影响是指由于公债发行而使得财政当年
在债务方面的还本付息支出增加了。实际上, 公债属于有偿性财政收入,公债到期政府应该 偿还,因此,公债的还本付息就成为政府支出 的内容。如果公债是短期的,短至在发行当年 就必须偿还,那么,该公债既形成当年财政收 入的增量,也形成当年财政支出的增量,若考 虑到利息支出,则财政支出的增量还将大于财 政收入的增量。设D为政府当年短期公债收入, d为当年短期公债利息,则财政支出增量△E为: △E =D+d
态的个人主义是国家发行公债的前提条件。 第三,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货币资本,从而
为公债的发行提供了经济基础。 第四,只有在资本主义时代,商品经济和金融的发达
为公债的迅速发行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
3
三 公债的理论与学说
(一)负债有害论 1、重农学派经济学家朗斯·魁奈:公债
是不结果实的货币财产,是把财富从农 业抽出来,而且使农村丧失为改善土地 以及为利用或耕耘土地所必要的财富。 2、亚当·斯密:公债完全不是追加的资 本,恰恰相反,乃是国内现有资本的扣 除,并且会造成社会劳动和物质财富的 非生产性耗费。
4
3、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大卫·李嘉图把 公债看做是国民资本被浪费的因素,他 以政府支出取之于公债等于抽移人民的 生产资本,有碍工商业发展为由,而坚 决反对公债的发行。
4、萨伊:私人借债同政府借债有很大的 区别,私人借债一般是为生产用途,有 益于经济发展,政府借债则是为满足非 生产性的消费或开支,实质是现有资本 的浪费。
5
公债有害论的主要观点
(1)公债会使民间生产资本移充财政用途, 妨碍工商业的发展;
(2)公债发行要比当前征税痛苦小一些,
故做不平衡的预算扩大了政府行为并引 起不负责任的政府行为;
(3)公债使得未来征税更加困难;
(4)公债融资是有成本的,用这种方式融 资的公共项目具有双重支付——其一是
所发生的利息支出,其二是公债的分期 还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