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桑骂槐 蔡迪安语文演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演讲者:蔡迪安 1401
“指桑骂槐”在现在可是个调皮的词
现在比喻表面上 骂这个人,实际上 骂那个人,讽刺 得很有水平
• 1、你的脑袋很灵活的,就比木瓜灵活那么一点点;你也很聪明 的,就比洋葱香那么一点点。 • 2、数学就是做,不断做,做到你考试的时候发现试卷上所有的 题目都做过,就行了。 • 3、你猪怎么能办出狐狸的事呢? • 4、漆黑的夜晚,一只老虎把你扑倒,但它为什么不吃你呢?因 为这只老虎是回民,不吃猪肉的! • 5、占着茅坑不拉屎是可恶旳,其实,最可恨旳却是拉完了屎还 要占着等坑。
扩展分析
• “指桑骂槐”不同于“瓜田李 • 可能是由于桑槐、东西、猪狗、 下”,后者的确发生于瓜田间、 鸡狗等事物和人们日常生活密 李树下,多少跟瓜、李有些关 切相关,故而人们在表达指此 系。而“指桑骂槐”却只是借 说彼的意思时便自然用到了这 用了桑、槐的名字符号罢了, 些词语,以达到生动形象的效 果吧。 本身与桑槐没有什么关系。和 “指桑骂槐”意思相似的成语 还有:指桑说槐、指东说西、 指猪骂狗、指鸡骂狗、捉鸡说 狗等。它们都是人是,将两名爱姬斩首示众, 吓得众美女魂飞魄散。孙武命 令继续操练。他命令排头两名 美女继任队长鸦雀无声。 • 鼓声第三次响起,众美女按规 定动作 ,一丝不苟,顺利地完 成了操练任务。 • 吴王见孙武斩了自己的爱姬, 心中不悦,但仍然佩服孙武治 兵的才能。后来以孙武为将, 终使吴国挤进强国之列。
• 鼓声再起,孙武发令:“全体向左转:”美女们 还是一个未动,笑得比上次更加厉害了。吴王见 此情景,也觉得有趣,心想:你孙武再大的本领, 也无法让这些美女们听你的调动。 • 孙武沉下脸来,说道:“动作要领没有交待清楚, 是将军的过错,交待清楚了,而士兵不服从命令, 就是士兵的过错了。按军法,违犯军令者斩,队 长带队不力,应先受罚。来人,将两个队长推出 斩首!”吴王一听,慌了手脚,急忙派人对孙武 说:“将军确实善于用兵,军令严明,吴王十分 佩服。这次,请放过寡人的两个爱姬。”孙武回 答道:“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吴王既然要我 演习兵阵,我一军法规定操练。”
最后
• 想告诉大家,指桑骂槐在史上还有很多的用计战例,如孙权劈帅 案表决心等。 • 现在人们多用此成语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骂那个人。 • 但是我们仍然需要记住它最初的意思。
• 指桑骂槐是作战指挥者用“杀鸡儆猴、敲山震虎”的最有效的暗 示手段,以此来慑服部下、树立领导威严。通俗地说,作为一个 有德、有信的军事指挥员,必须严明法纪、雷厉风行,要善于抓 住一、二个突出的负面典型,从严处理,以使全体将士引以为戒。
网上的错误解析
有人要问了,这与桑、槐有关系吗?实际上, “桑”、“槐”二树可真是背了千年的黑锅, 这事压根儿和它们毫无瓜葛。
成语出处
• 语出《金瓶梅词话》第六二回:“他每日那边指桑树骂槐树,百 般称快。” • 《红楼梦》第五九回:“你老别指桑骂槐。” • 《红楼梦》第十六回:“咱们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那一个是 好缠的?错一点儿他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骂槐的 抱怨。”
什么是指桑骂槐?指着桑树暗骂槐树吗?
《指桑骂槐》选自《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 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 王敬则 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 策。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 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 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 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 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解说后的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 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全书还有总说和跋。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 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 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指桑骂槐,表面上是指甲骂乙、指东骂西,但作为军事上的计策,其意义更为深刻。 让我们来看看它的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
• 春秋时期,吴王阖庐看了大军事家孙武的著作《孙子兵法》,非常佩服,立即召见 孙武。吴王说:“你的兵法,真是精妙绝伦,先生可否用宫女进行一场小规模的演 练呢?”众美女一到校军场上,只见旌旗招展,战鼓排列,煞是好看。她们嘻嘻哈 哈,东瞅西瞧,漫不经心。孙武下令180名美女编成两队,并命令吴王的两个爱姬 作为队长。两个爱姬哪里作过带兵的官儿,只是觉得好笑好玩。好不容易,才把稀 稀拉拉、叫叫嚷嚷的美女们排成两列。 • 孙武十分耐心地、认真细致地对这些美女们讲解操练要领。交待完毕,命令在校军 场上摆下刑具。然后威严地说:“练兵可不是儿戏!你们一定要听从命令,不得马 马虎虎,嘻笑打闹,如果谁违犯军令,一律按军法处理!” • 美女们以为大家是来做做游戏的,不想碰见这么个一脸正经的人!这时,孙武命令 擂起战鼓,开始操练。孙武发令:“全体向右转!”美女们一个也没有动,反而孙 武并不生气,说道:“将军没有把动作要领交待清楚,这是我的错!”于是他又一 次详细讲述了动作要领,并问道:“大家听明白了没有?”众美女齐声回答:“听 明白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