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徐州市第三中学高三生物三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徐州市第三中学高三生物三模试题
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图中表示两种细胞输入和输出物质的方式。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表示胞吐,乙表示胞吞
B.甲和乙两种物质运输方式说明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甲需要消耗能量,而乙不需要
D.分泌蛋白的释放方式与甲图中的方式相同
2. 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一个生物群体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4种不同的交配类型
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2的表现型比为3∶1
C.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自交
D.通过杂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
3. 痩素是由肥胖基因编码的多肽类激素,主要由白色脂肪组织合成并分泌,可作用于下丘脑调节人体的食欲,并参与脂肪及能量代谢的调节,使体重减轻。
有研究发现,多数肥胖者常伴有血清痩素水平升高,提示其体内可能存在“痩素抵抗”现象。
下列有关痩素的推测,错误的是()
A. 痩素缺乏和痩素抵抗都可能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因素
B. 痩素可促进脂肪的分解,抑制其合成
C. 痩素可降低食欲,减少进食
D. 胰岛素与痩素在调节脂肪代谢方面的作用相似
4. 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液和组织液,内环境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
B.图中∶、∶、∶可以代表的物质依次是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和激素
C.∶可表示垂体产生的抗利尿激素,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分泌量增加
D.若∶表示某抗原入侵,则不能识别该抗原的细胞有浆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等
5. “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熟,并无涩味”,这是宋朝苏轼《植物粗谈·果品》中记录的一种方法。
此文中“气”及其功能是()
A. “气”指的是CO2,作用是使柿成熟
B. “气”指的是赤霉素,作用是去除柿的涩味
C. “气”指的是乙烯,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
D. “气”指的是生长素,作用是促使子房发育为成熟的果实
6. 下列说法不属于细胞学说主要内容的是()
A.细胞中都有核糖体
B.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
C.老细胞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
D.细胞有着相似的基本结构
7. 果蝇中,正常翅(A)对短翅(a)为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现有一只纯合红眼短翅的雌果蝇和一只纯合白眼正常翅雄果蝇杂交,你认为杂交结果正确的是( )。
A. F1代中雌雄不都是红眼正常翅
B. F2代雄果蝇的红眼基因来自F1代的父方
C. F2代雄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相等
D. F2代雌果蝇中正常翅个体与短翅个体的数目相等
8. 如图为细胞中ATP及其相关物质和能量的转化示意图(M1、M2表示酶,Q1、Q2表示能量,甲表示化合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Q1可以来源于光能,Q2不能转化为光能
B.物质甲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
C.M1和M2是同一种酶
D.吸能反应常伴随着甲的形成,能量由Q2提供
9. 下图是探究某绿色植物光合速率的实验装置图,装置中的NaHCO3溶液可维持瓶内的CO2浓度相对稳定,将该装置放在20∶、一定光照条件下。
实验开始时,针筒的读数是0.2 mL。
毛细管内的有色液滴在A处。
30 min后,针筒的读数需要调至0.6 mL,才能使有色液滴维持在A处。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过程中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B.若测定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还需要在暗处测定呼吸速率
C.若将小烧杯中的NaHCO3溶液换成清水,则一段时间后光合作用会停止
D.若用该装置探究该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NaHCO3溶液浓度和光照强度等都是无关变量
10. 下图某反射弧结构的模式图,其中乙表示神经中枢,甲、丙未知。
神经元A、B上的1、2、3、4为四个实验位点。
现欲探究A是传出神经元还是传入神经元,某研究小组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位点2和位点3的神经纤维膜外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刺激位点4,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则A为传入神经元
B. 刺激位点4,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则A为传出神经元
C. 刺激位点1,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则A为传入神经元
D. 刺激位点1,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1次,则A为传出神经元
11. 图是由3个圆构成的类别关系图,符合这一关系的是()
A.I为脱氧核糖核酸、∶为核糖核酸、∶为核酸
B.I为淀粉、∶为糖原、∶为几丁质
C.I为固醇、∶为胆固醇、∶为维生素D
D.I为原核生物、∶为酵母菌、∶为蓝细菌
12. 盐碱地中的植物细胞能逆浓度吸收Na+而促进细胞吸水,该现象说明Na+参与()
A.构成细胞内化合物
B.维持正常的pH
C.调节渗透压
D.提供能量
13. 下列不是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是()
A. 紫金山的鸢每年新增的个体数
B.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中有多少个种群
C. 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
D. 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
14. 当大脑皮层的视觉性语言中枢受到损伤时,病人将出现的症状是()
A. 看不见文字,但能听懂别人谈话
B. 不能看懂文字,但能听懂别人谈话
C. 能听懂别人谈话,但自己不会讲话
D. 能够讲话,但不会书写
15. 科学家通过“重新编程”小鼠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和δ细胞(分泌生长抑素),使其能够持续产生胰岛素,并将其移植到糖尿病小鼠体内,从而实现血糖的正常调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胰岛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降低
B. 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肌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
C. 编程前的小鼠α细胞内不含有胰岛素基因
D. δ细胞分泌胰岛素会受到血糖浓度的调节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外来物种的入侵会加快本地物种的进化速度
B.自然选择可能导致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
C.个体是繁殖的基本单位,种群则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D.变异是不定向的,故生物进化与变异的方向不可能一致
17. 我国科学家首次阐明超细大气颗粒物(PM)引发呼吸道疾病与细胞自噬(依赖溶酶体对细胞内受损、变性的蛋白质和衰老的细胞器进行降解的过程)有关,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M主要以胞吞作用的方式进入呼吸道上皮细胞
B.细胞凋亡和细胞衰老的过程中,细胞的自噬作用可能增强
C.自噬体具有双层膜结构,其中降解PM的水解酶在溶酶体中合成
D.若能够增强细胞的自噬作用,就能有效降低呼吸道疾病反应
18. 已知丙氨酸的R基是—CH3,则下列关于5个丙氨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的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A.产物中含有4个肽键,称为四肽
B.产物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于反应物减少了90
C.产物多肽的分子式为C15H27O6N5,含有1个氨基和1个羧基
D.产物水中的H既来自氨基又来自羧基,O只来自羧基
19. 图1是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的简图,其中a、b、c、d表示细胞器。
图2是分泌蛋白从合成至分泌,细胞内相关膜结构面积的变化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图1中用到的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
B.3H-亮氨酸与其他氨基酸分子发生脱水缩合的场所是a
C.c的作用主要是为其他细胞器的代谢活动提供能量
D.图2中的X、Y、Z分别与图1中的b、d、细胞膜对应
20. 下列有关原核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有染色质
B. 蓝细菌细胞内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
C. 蓝细菌有细胞壁,但其化学成分与植物细胞细胞壁不同
D.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不具有统一性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由CSS基因突变所致的克里斯蒂安森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病,以全身性发育迟缓、智力障碍为特征。
学者在调查中获得一个如左图所示的家系。
(1)据左图可知,克里斯蒂安森综合征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
A. X连锁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C. X连锁隐性遗传
D.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对该家族中5-10号成员相关基因进行测序,发现6、8、9号个体均只有一种碱基序列,据此确定克里斯蒂安森综合征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
(3)测序结果显示,CSS基因的突变形式是第391位核苷酸由G变成了T。
试根据右图判断,上述突变使相应密码子由_____________变成了_____________。
∶AGU(丝氨酸)∶CGU(精氨酸)∶GAG(谷氨酸)∶GUG(缬氨酸)∶UAA(终止密码)∶UAG(终止密码)
(4)根据克里斯蒂安森综合征的遗传方式和右图,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机体只要含有异常CSS蛋白就会导致疾病
B.机体只需单个CSS正常基因便能维持健康
C.异常CSS蛋白对正常CSS蛋白具有抑制效应
D.正常CSS蛋白对异常CSS蛋白具有激活效应
(5)进一步调查发现,8和9号个体还患有另一种遗传病(Charge综合征,由位于第8号染色体上的CHDC 基因突变所致),而父母表现型正常。
若同时考虑两对相对性状,推测6号产生的精子包括________。
(染色体上横线表示致病基因)
A B.
C. D.
(6)在该家系中,5号体内的CSS和CHDC基因分布状况应为__________。
A.CSS基因在体细胞、CHDC基因在性细胞
B.CHDC基因在体细胞、CSS基因在性细胞
C.体细胞和性细胞均同时含有CSS基因和CHDC基因
D.CSS基因和CHDC基因不可能同时存在于体细胞和性细胞中
22. 如图是某动物的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动物的性别为:_____(雌或雄);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填字母)。
(2)D细胞经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的名称是_____。
(3)上述细胞示意图中,移向细胞两极的遗传物质一定相同的是_____。
(填字母)
(4)B时期染色体的行为特点是_____。
(5)初级性母细胞中期、次级性母细胞中期和性细胞的核DNA比例为_____。
23. 如图表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序号∶∶∶∶代表相关激素,请分析回答:
(1)寒冷刺激后,图中__________(填序号)的含量最早增加;图中∶分泌增加几乎可作用于全身细胞,提高细胞__________,使机体产生更多热量。
(2)当饮水过少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器官C中的__________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图中∶__________激素释放增加,促进器官B中__________对水的重吸收。
24. 某兴趣小组开展2,4-D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影响的实验。
首先通过图1所示的方法取得胚芽鞘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小时,然后分别转人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实验组)和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中。
在23∶的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24小时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平均值),实验进行两次,测得结果见图2。
请分析回答:
(1)切段浸泡在蒸溜水中的目的是减少________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4-D应溶解于______________中,以得到5种不同浓度的2,4-D溶液。
(2)图2中,浓度为0.1mg·L—1时实验二所得数据与实验一偏差较大,在做原始记录时对该数据应_______用(填“舍弃”、“修改”或“如实填写”)。
为检验该浓度下相关数据的可靠性,还应_______。
(3)根据图2数据分析,能否验证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25. 倒位是遗传研究中利用较多的变异类型。
例如ClB品系果蝇可用于隐性突变的检测。
ClB品系果蝇有一条正常的X染色体(X+)和一条含ClB区段的X染色体(XC1B),其中C表示染色体上的倒位区,可抑
制X染色体间交叉交换,增强了ClB区段的稳定性;l基因导致雄性果蝇胚胎致死;B为显性棒眼基因,正常眼由b基因控制。
回答下列问题:
(1)C区段的存在,表明该品系果蝇发生了_________变异。
可推测,倒位通过影响___________过程抑制X染色体间交叉交换,使ClB区段稳定存在。
(2)自然状态下是否存在基因型为X C1B X C1B的果蝇,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
(3)ClB品系果蝇用于隐性突变的检测实例如下:正常眼的雄果蝇(X+Y)A经一定量射线辐射后,与ClB 品系的雌果蝇(X+X C1B)杂交,再让F1的棒眼果蝇与某果蝇杂交,观察后代是否出现隐性突变性状,以判断果蝇A的∶染色体是否发生隐性突变。
请分析:
∶利用射线处理正常眼个体的受精卵不一定能直接获得想要的突变个体,原因是__。
∶F1的棒眼果蝇为____________(填“雄性”或“雌性”),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
∶观察后代是否出现隐性突变时应该选择___(填“雄性”或“雌性”)个体进行观察。
参考答案
1. B
2. C
3. D
4. B
5. C
6. A
7. C
8. D
9. C
10. A
11. C
12. C
13. A
14. B
15. D
16. ACD
17. AB
18. AB
19. ABC
20. AD
21.
(1).CD
(2).X连锁隐性遗传
(3).∶
(4).∶
(5).B
(6).ABC
(7).C
22.
(1).雄
(2).ABCE
(3).精细胞
(4).ACD
(5).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6).4:2:1
23.
(1). ∶
(2).代谢(呼吸)的速率
(3).下丘脑
(4).抗利尿激素
(5).肾小管和集合管
24.
(1).切段中内源激素
(2).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
(3).如实填写
(4).重复实验
(5).不能
(6).所设计的系列浓度下小麦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比对照条件下均表现为促进生长
25.
(1).染色体结构变异
(2).同源染色体联会
(3).不存在,含有l基因的雄果蝇胚胎致死,不可能产生的雄配子,所以自然状态下一般不存在基因型为的雌性个体
(4).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和不定向性
(5).雌性
(6).1/3
(7).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