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蚕高产养殖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桑蚕高产养殖技术
近年桑蚕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受农业结构调整、种桑养蚕比较效益提高和入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民栽桑养蚕的积极性普遍提高。
随着桑蚕效益的稳步提高,各地在扩大栽桑养蚕规模的同时,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和推广力度,探索出一套养蚕稳产、高产技术,使春蚕、秋蚕茧产量分别稳定在40kg/张、35kg/张以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现将桑蚕高产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1 选用无毒优良品种
选好对路的品种是桑蚕养殖获得高产的前提。
根据峄城区年气候情况监测和春种秋养、秋种春养试验,发现皓月×菁松、春蕾×镇珠、9202×鲁七、827鲁×8214鲁等品种有推广价值,并且具有无毒、高产、高抗病、抗逆性强、容易饲养等优点。
2 满足蚕的生理需求
(1)必须推广应用稚蚕共育这一先进的技术。
养好稚蚕是蚕茧稳产高产的基础。
1~3龄为稚蚕期,也称小蚕期,是蚕充实体质的时期。
稚蚕的生理特性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生长发育快。
就体重而言,1龄增长12~16倍,2龄增长8倍,3龄增长5~6倍。
二是稚蚕期需要严格的高温环境,要求环境温度25.5~28.5℃为宜。
三是抵抗力弱。
蚕龄越小,对病原体、有毒有害物质抵抗力越弱。
并且蚕体小而娇嫩,容易丢失和受伤。
因此,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操作。
稚蚕共育的好处在于:有利于技术指导和稚蚕期防病,蚕发育统一,
饲育费用低,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目前峄城区稚蚕主要共育形式是由村(或联村)筹建专用稚蚕共育室、蚕具及配套设施,抽调专人饲养稚蚕,至3龄初再分至各户饲养,各户按蚕种张数分摊桑叶并交纳共育费用。
采用稚蚕共育,每个共育室饲育量一般在80~300张。
稚蚕用叶的优劣,对全龄影响很大,必须按高标准用叶。
采桑在每天早晚进行,要随采随放入铺有湿布的采桑筐中。
稚蚕共育总体上应注意3点:一是稚蚕眠前要进行处理,以改善眠中环境;二是在蚕发育不太整齐的情况下,应提青分批;三是稚蚕对病原体抵抗力弱,在大批量共育时,必须做好蚕病的综合防治。
(2)一定要搞好壮蚕饲育与上蔟管理。
壮蚕是指4~5龄蚕,也称大蚕。
壮蚕有其自身的生理特点、生活习性,对饲育环境及饲养上蔟有一定的要求。
应尽量满足蚕的需求,保证良桑饱食才能养好蚕,确保蚕茧优质、丰产、高效益。
大蚕体内水分不易散发,易引起体温升高。
5龄期给桑量大,蚕沙多,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水蒸气、氨气等易形成污浊环境,尤其遇高温闷湿会严重影响蚕体的新陈代谢,使蚕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病。
大蚕适宜温度为23~25℃,相对湿度70%~75%,气流0.05~0.10m/s,俗称“小蚕靠火,大蚕靠风”。
因此,应特别注意温度调控和通风换气,保持适宜蚕儿健康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
熟蚕应让温度保持在24~26℃,此时蚕行动活泼,登蔟率高。
熟蚕对强风敏感,应避免1m/s以上的风速,要给予微风。
尤其上蔟的当天和第2天为甚。
应注意适量通风换气、排湿,做好上蔟和蔟中保护,以获取优质蚕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