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联合磷酸肌酸钠对病毒性心肌炎儿童的临床疗效和心肌酶水平的影响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年11月第10卷第33期
筝临床研究筝维生素C联合磷酸肌酸钠对病毒性心肌炎儿童的
临床疗效和心肌酶水平的影响研究
余庆乐
(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目的探索维生素C联合磷酸肌酸钠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的临床效果及对其心肌酶指标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本医院诊治的6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
对照组,每组31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维生素C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比较两组
患者治疗临床效果和治疗前后心肌酶水平。
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74.19%(P<
0.05),实验组LDH(56.85±7.29)U/L、CK(146.56±32.74)U/L、CK-MB(26.32±12.48)U/L、cTnI(0.10±0.05)μg/L和cTnT (0.12±0.02)μg/L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采取维生素C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效果显著,
可明显改善心肌酶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维生素C;磷酸肌酸钠;病毒性心肌炎;儿童;心肌酶
病毒性心肌炎为儿童比较多见的疾病,主要因为病毒感染而导致,加上儿童身体免疫功能并不充足,可能导致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现象[1]。
近几年,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发病人数逐渐增加,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和患儿家庭产生一定负担。
当前,针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多予以抗病毒、抵抗免疫反应、心肌营养和维生素C 治疗等[2]。
磷酸肌酸钠为心肌细胞对应化学能量储备物质,能够再次合成三磷酸腺苷,保护受到损害的心肌细胞。
因此,本研究分析维生素C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本医院诊治的6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
对照组男21例,女10例;年龄4-11岁,平均年龄(6.35±1.22)岁;实验组男20例,女11例;年龄5-10岁,平均年龄(6.42±1.31)岁。
对比两组患者一般基础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标准:(1)符合《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中的诊断标准;(2)年龄2-15岁;(3)近一个月未服药
其他抗病毒药物;(4)患儿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2)临床资料不完整;(3)中途退出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给予吸氧治疗、营养心肌治疗等,静脉注射100U辅酶A(马鞍山丰原制药有限公司,H34020478)、20mg三磷酸腺苷(福建古田药业有限公司,H35021236)、15mg/kg利巴韦林(浙江诚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10940157),均1次/d,连续治疗14d。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维生素C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0.5-1.0g磷酸肌酸钠(哈尔滨莱博通药业有限公司,H20073072)混合25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次/d;150mg/kg维生素C(浙江瑞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33021139)混合2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14d。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临床效果、治疗前后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心肌肌钙蛋白T (cTnT)水平。
治愈:治疗后患儿症状消失或者明显减轻,心电图恢复正常,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儿症状减轻,心电图正常或偶发期前收缩,
37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年11月第10卷第33期
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改善;无效: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各项心肌酶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各项心肌酶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组别对照组实验组χ2值P值例数(n)
31
31
治愈
13(41.94)
18(58.06)
有效
10(32.26)
11(35.48)
无效
8(25.81)
2(6.45)
治疗有效率
23(74.19)
29(93.55)
4.292
0.038
表1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对照组实验组t值P值例数(n)
31
31
治疗前
158.26±13.48
156.84±14.15
0.405
0.343
治疗后
71.17±8.41
56.85±7.29
7.164
<0.001
治疗前
404.06±64.18
415.25±61.39
0.576
0.283
治疗后
185.49±35.45
146.56±32.74
4.492
<0.001
治疗前
48.35±24.10
46.92±26.67
0.221
0.413
治疗后
40.37±16.55
26.32±12.48
3.774
<0.001
治疗前
0.30±0.09
0.34±0.08
1.849
0.069
治疗后
0.22±0.07
0.10±0.05
7.766
<0.001
治疗前
0.72±0.06
0.70±0.07
1.207
0.231
治疗后
0.30±0.04
0.12±0.02
22.409
<0.001
表2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指标比较(x±s)
LDH(U/L)CK(U/L)CK-MB(U/L)cTnI(μg/L)cTnT(μg/L)
3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为儿童比较多见的慢性疾病,多存在胸闷症状、心悸表现、气短症状等,影响儿童机体健康情况,严重时会导致病毒性心肌炎,威胁儿童生命安全[3]。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患病机制主要是由于病毒与相关毒素侵及心脏,导致心肌细胞出现死亡,引发心肌间质出现炎性变化,出现心肌细胞活性降低,氧自由基增加,过氧化物歧化酶降低,乳酸脱氢酶升高,出现心肌细胞受损,进而发病等[4]。
常规治疗主要是通过抵抗病毒、提高心肌代谢、抵抗心律失常情况等,但存在一定不足之处,难以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且存在一定不良反应情况。
磷酸肌酸钠是一种心肌保护剂,可为病毒性心肌炎提供外源性三磷酸腺苷,针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被损害心肌予以积极抗炎,改善病毒性心肌炎相关症状;同时保证心肌修复,促使心肌细胞保持高能磷酸状态,提升心肌传输功能,提高心肌代谢,并且能够有效抑制溶血脂酶聚集,保护心肌细胞免受损伤,提升心肌细胞功能[5]。
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抗氧剂,能有效恢复心肌功能,缓解心肌炎症状,同时可有助于清除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体内自由基,减轻
心肌危害,缓解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肌受损情况,并且能够通过参与抗体糖代谢过程,增强心肌营养,从而有效促进心肌功能恢复。
因此,维生素C联合磷酸肌酸钠可协调保护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肌细胞,增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采取维生素C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心肌酶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诗华,陈兴,文建霞,等.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系统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20,20
(1):23-26,29.
[2]谢颖,谭卫群,刘琮,等.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应用磷酸肌酸钠配合大剂量维生素C的治疗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9,9(10):
50-52.
[3]李玉佳,卢伟,杜侃.磷酸肌酸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儿心肌酶水平的影响[J].吉林大
学学报(医学版),2018(1):137-141.
[4]曹甦,姚惠辉,牛锋,等.磷酸肌酸钠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36(7):670-672.
[5]姜红春.磷酸肌酸钠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17(1):119-122.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