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小学四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质量分析试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保密★启用前
2022-2023学年度小学四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质量分析试题
一、书写 1.抄写句子,格式正确,字迹工整。

开始练习的时候,飞卫对纪昌说:“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

你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眼!” ______
二、信息匹配 2.读准拼音▶(把正确的读音打“√”)
豆荚(
jiá qiá) 窗框(kuàng kuāng ) 洋溢(xì yì)
三、选择题 3.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骨髓(suÍ) 开凿(záo )
两败俱(j Ǜ)伤 B .灌溉(gài ) 绅(shēn )士 拜( bài )年 C .琴键(jiàn ) 瓷砖(zhuān ) 药剂(jì ) D .挨揍(zòu ) 巫( wū )婆 流淌(tǎng ) 4.《爬天都峰》一文告诉我们( )
A .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B .爬天都峰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们只有充满信心、相互鼓励,才能顺利地爬到峰顶。

四、句型转换 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又胖又美!”这粒豌豆说,“我胖得要爆裂开来了。

”(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靠弘扬中国精神来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改为设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请你来做科技馆的解说员,你会怎样向游客介绍中国的科技成果呢?请仿照例句,结合图中的科技成果来说一说吧!
例: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修改病句 6.修改下面的语段。

《中国古代神话》是2013年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袁珂写的。

从世界是怎样开始的,黄帝和蚩(chī)尤的战争,帝俊、帝喾(kù)和舜(shùn ),羿和嫦娥的故事,鲧(ɡǔn )和禹治理洪水,夏以后的传说等几个方面对支离破坏的中国神话做了全面、完善,通俗的讲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填空题 7.按意思写词语。

①原指神仙利用法力能使天刮风下雨,现在引申为“能够支配自然的一种巨大力量。

”________ ②指出人意料。

________
第3页 共4页 ◎ 第4页 共4页
③乘着云,驾着雾。

原是传说中指会法术的人乘云雾飞行,后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发昏。

________ ④深奥莫测的秘密;奥妙;隐秘。

________ 8.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

隐蔽________随遇而安_________慎重__________优良________ 搜索________骤雨________粗糙_________简朴_____⑧________
七、语言表达 9.体会下列加点字的好处。

(1)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____________________
(2)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

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内容,按要求完成习题。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 )与( )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取之,( )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0.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字词,注意把字写工整。

(
)( )( )( )
11.文中加点的“折”字字音和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 .zhé 弯曲 B .shé 弯曲 C .zhé 折叠
D .shé 弄断
12.联系短文内容,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后面画“√”。

(1)短文中的三个“之”都是指李子。

( ) (2)“信然”表明树上的李子的确是苦的。

( )
(3)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这是王戎思考后得出的结论。

( ) 13.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吗?请你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现代文阅读
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选段,回答问题。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

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

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 清楚)而(坚决 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①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②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美 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14.用“/”划掉语段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词语。

15.“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中的“如此的抱负和胸怀”是指_________________。

(用
原文填空)
16.朗读文中画“ ”的两处句子,句①应该读出( ),句②应该读出( )。

A .佩服和赞叹的语气 B .惊讶和疑惑的语气
十、书面表达 17.习作。

如果把班级想象成动物园,把老师和同学想象成其中的动物,是不是特别有趣呢?请你以“我班是个动物园”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找准人物和动物之间的相似之处,写出人物的特点。

字数不少于350个。

答案第1页,共6页
参考答案:
1.开始练习的时候,飞卫对纪昌说:“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

你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眼!”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需要学生准确的书写。

并能对好词好句有一定的记忆,在平时的作文中也能运用。

根据题干可以认真抄写:开始练习的时候,飞卫对纪昌说:“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

你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眼!”但是在抄写时要注意“眨眼”的“眨”是“目”字旁不是“日”字旁。

2.jiá kuàng yì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平时所学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根据所学汉语拼音正确拼读后,结合所在的具体词语选择正确读音即可。

框:kuàng 嵌在墙上为安装门窗用的架子:门框。

3.A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骨髓,拼音:gǔ suǐ。

骨头空腔中柔软像胶的物质。

比喻精华的地方。

故选A 。

4.A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选择正确的答案即可。

《爬天都峰》,作者是黄奕波。

课文描写了在假日,“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课文中以吐泡泡的形式对“终于”一词的理解作了提示,目的是让学生读到这里,能联系上文理解“终于”的意思,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克服了种种困难爬上天都峰的。

课文中的许多儿童语言,内涵丰富,细细咀嚼,令人回味。

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对话,反映了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从这些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我”由开始的犹豫、不自信到受到鼓舞、坚定信心,再到战胜困难,登上天都峰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故选A 。

5. 它又胖又美!那粒豌豆说,它胖得要爆裂开来了。

我们靠什么来实现我们的中国
梦呢?靠弘扬中国精神。

21世纪,中国科技迅速发展,有了高铁,有了5G网络,有了“蛟龙”入海,还有了“神舟”飞天。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句型变化,结合题干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1)本题考查的是直述句改为转述句,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①A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

B人称的变化:a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b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

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②陈述转转述句,要将冒号和双引号去除,主观人物的主语由第一人称变为第三人称。

所以本句话可以改为:它又胖又美!那粒豌豆说,它胖得要爆裂开来了。

(2)本题考查的是陈述句改为设问句,首先改为一般疑问句,然后回答就可以了。

所以本句话可以改为:我们靠什么来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呢?靠弘扬中国精神。

(3)本题考查的是仿写句子,结合题干的内容进行分析。

题干中是有四幅图片来展示中国的科技成果,根据科技成果的内容进行描述。

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即可。

6.《中国古代神话》是2013年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袁珂。

全书从世界是怎样开始的,黄帝和蚩(chī)尤的战争,帝俊、帝喾(kù)和舜(shùn),羿和嫦娥的故事,鲧(ɡǔn)和禹治理洪水,夏以后的传说等几个方面对支离破碎的中国神话做了全面、完整、通俗的讲述。

【详解】考查病句辨析能力。

解答时,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

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

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

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

(1)用词不当。

(2)搭配不当。

(3)成分残缺。

(4)词序混乱。

(5)重复啰唆。

(6)前后矛盾。

(7)不符事理。

(8)归类不当。

(9)指代不明。

本句中“作者是袁珂写的。

”重复啰嗦,将“写的”去掉;“从世界是怎样开始的”缺少句子成分,句前加“全书”;“全面、完善,通俗的讲述。

”词语搭配不当,标点错误,将“完善”改为“完整”,全面、完善、通俗之间是并列关系,应该把通俗前的“,”改为“、”即可。

7.呼风唤雨出乎意料腾云驾雾奥秘
【详解】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的意思。

(1)原指神仙利用法力能使天刮风下雨,现在引申为“能够支配自然的一种巨大力量。

”——呼风唤雨。

(2)指出人意料。

——出乎意料。

(3)乘着云,驾着雾。

原是传说中指会法术的人乘云雾飞行,后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发昏。

——腾云驾雾。

(4)深奥莫测的秘密;奥妙;隐秘。

——奥秘。

答案第2页,共6页
答案第3页,共6页
8. 借旁的事物来遮掩。

被别的事物遮住不易发现。

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

谨慎仔细,不轻率。

良好,十分好。

仔细寻找(隐藏的人或东西)。

忽然降落的大雨。

质料或工艺不精细,毛糙。

工作草率,不认真。

简单朴素;不奢侈,不华丽。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在字典中找到词语相对应的解释。

隐蔽:借旁的事物来遮掩。

被别的事物遮住不易发现。

随遇而安: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

慎重:谨慎仔细,不轻率。

优良:良好,十分好。

搜索:仔细寻找(隐藏的人或东西)。

骤雨:忽然降落的大雨。

粗糙:质料或工艺不精细,毛糙。

工作草率,不认真。

简朴:简单朴素;不奢侈,不华丽。

9.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鸟儿疲倦的程度。

“翻”字体现了鸟的动作十分利落,“掉”字形象地展现了夕阳好像是从鸟的翅膀上掉下来。

【详解】本题考查分析字词的含义与作用。

(1)句子“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一幅落日西沉,倦鸟归巢的画面。

“驮”字生动地描写了鸟归巢的情景,突出了鸟的疲倦、劳累的状态。

(2)句子“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展现了夕阳下归鸟飞翔的景象。

“翻”字体现了鸟的动作十分利落,“掉”字形象地展现了夕阳好像是从鸟的翅膀上掉下来,使得整个画面充满动感。

10. 尝 诸小儿 诸儿竞走 唯 11.A 12.(2)√(3)√ 13.道路旁的树上结满了李子,如果李子很甜很好吃的话,路人应该就会去摘,然而现在树上有这么多没有被摘的李子,肯定是因为李子苦涩不好吃,所以才没有人摘。

【分析】参考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
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10.本题主要考查默写文言文。

注意不写错别字。

“尝、诸、竞、唯”容易写错。

11.本题主要考查对字音和意思的掌握能力。

折:zhē翻转,倒腾;zhé断,弄断:折断。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意思: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

“折”的意思是弯曲。

12.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能力。

(1)说法错误。

“诸儿竞走取之”这句话的意思是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

“之”指的是“李子”。

“人问之”的意思是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

“之”指的是“王戎”。

“取之”的意思是(有人)摘来一尝。

之:指的是“李子”。

(2)说法正确。

“信然”意思是:的确如此。

说明树上的李子的确是苦的。

(3)说法正确。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因为李子树生长在路边无人管理,如果是甜李子早被摘光了,如今满树累累的果实,所以是苦李子。

王戎在观察事物时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3.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孩子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王戎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因为道路边的李子很容易被人们摘来品尝,如若李子都在树上,未被人摘下,则认为李子一定很苦。

14.清楚坚决赞美 1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6. B A
【解析】14.本题考查选词填空的能力。

清晰:(形)明晰:图像~|发音~|字迹~。

[反]模糊|朦胧。

清楚:(形)事物容易让人了解;辨认:字迹~|话说得不~。

[近]明白|明晰。

[反]模糊。

②(形)对事物了解很透彻:头脑~。

[反]糊涂。

③(动)了解:内情我不~。

坚决:(形)意志坚定,毫不犹豫:态度~。

[近]坚定。

[反]犹豫。

坚定:(形)(使)稳定坚强;(使)不动摇:~不移。

[近]坚决。

[反]动摇。

回答问题的态度是坚定的,语气是清晰的。

答案第4页,共6页
答案第5页,共6页
赞美:(动)称赞,歌颂:~大自然。

[近]赞赏。

[反]讽刺|嘲笑。

赞叹:(动)极为称赞。

[近]称誉。

[反]贬斥|批评。

赞叹的程度更高。

15.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并填空回答问题。

通读语段可知,“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中的“如此的抱负和胸怀”是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6.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朗读能力。

对于文中的画横线句子①“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这句话,在朗读时应该读出惊讶和疑惑的语气。

表现出魏校长为没想到竟有这样远大抱负的学生而感到吃惊。

故选B 。

对于文中的画横线句子②“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这句话应该读出佩服和赞叹的语气。

表现出魏校长对周恩来回答的满意和对周恩来的赞扬。

故选A 。

17.范文:
我班是个动物园
我们班有52名同学,但是他们各有各的特点,有的就像动物园里的动物一样个性鲜明。

先说说“八哥鸟”刘禹辰吧!他不仅动作灵活,运动会上还拿了名次,还是个话痨子,整天跟这个同学们说:课上不能乱说话;追着那个同学屁股后面喊:哎!你不能随手乱丢垃圾,要把垃圾扔进垃圾桶,你要是嫌麻烦我帮你扔;一扭头看见想打架的同学又开始教育人家:我们都是同学要互相团结……整个就是我们的另一个“班主任”。

有一次,他生病了没来上学,一天里听不见他的唠叨,教室里安静得还有点儿不习惯呢!
刘禹辰的同桌是“树獭”刘“大”帅。

刘“大”帅(其实叫刘子帅)被同学们戏称为“树獭”,是因为他整天什么也不干。

上课了不拿书,写字时不拿笔,每次都把“小猴子”刘禹辰急得不行,说他比树獭还慢,比大帅还懒!能动嘴的坚决不动腿,整天就坐在那儿不动像个“坐家”。

这俩真是一对生死冤家,一个就活泼好动,一个就是半年不动一下,真是绝配呀!
我们班还有一名运动健将呢!他就是“小豹子”任士华,他可是我们班的骄傲!每次运动会上男子100米,接力赛,只要有他在,第一名肯定是我们班的。

除此之外,我们班还有说话细声细语的“小猫咪”路梓轩,爱蹦蹦跳跳的“小兔子”杨雅浩……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们”说也说不完。

正是这些个性不同的同学们组成了一个班,组成了一个“动物园”。

让这个班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不过他们都怕我们班的“虎大王”——班主任陈老师,在“虎大王”的面前,他们都服服帖帖,听话着呢!同学们,你喜欢我们这个大动物园吗?那就加入我们的大集体吧!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要求以“我班是个动物园”为题习作。

要求把自己的班级想象成“动物园”,根据同学和老师的性格把他们分别想象为一种动物,写一写家里的每一个人。

我们每天和老师同学生活在一起,对每个同学的特点都很了解。

想想如果将班级同学和老师想成一个个可爱的小动物,你会将他们想象成哪种动物?注意要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想象,找出他(她)与这种小动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开头:开门见山,说明家人都是哪种小动物。

中间为重点,抓住每人的外貌、性格等方面的特点进行描写,通过具体的事例写出他(她)与这种小动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结尾:可直抒胸臆,表达对班级的热爱。

答案第6页,共6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