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道士王圆箓的趣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高窟道士王圆箓的趣闻
莫高窟道士王圆的趣闻:
受《文化苦旅·道士塔》一文的影响,莫高窟道士王圆箓的“罪人”形象曾长期在我
脑海中挥之不去。

历史长河中的史实不会因我们的惋惜、愤怒和悲伤而改变,重要的是我
们应该从中汲取足够的教训。

王圆箓,这个斗大字不识半升的湖北麻城农民,因家乡连年灾荒,受生活所迫,辗转流落至甘肃酒泉入道修行。

光绪十九年的一天,王道士定居在莫高圣境,成了一位负责任的佛寺住持,并为此奉献了自己的后半生。

王道士曾为保护文宝努力
光绪二十五年五月二十五日,在清理被流沙掩埋的洞窟时,王道士突然发现:“沙出,壁裂一孔,仿佛有光;破壁,则有小洞,豁然开朗;内藏唐经万卷,古物多名。

”有大量资料显示,在发现藏经洞后的7年间,王道士为保护莫高文物做出了局外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做了他应该做的一切。

王道士曾数次逐级写报告、送样品,要求将这些文宝交上级官府保存。

他首
先徒步50里,赶往县城找严泽县令汇报,并奉送了取自藏经洞的两卷经文做样品。

结果碰
壁而返。

3年后,新县令汪宗瀚上任。

王道士又挑选出一包佛画去拜见。

汪县令阅过,虽然惊叹不已,但还是没有对这些文物实施登记保护,只是写信告知了甘肃学政叶昌炽。

对金石学和古文书有较高造诣的叶昌炽得知莫高窟发现藏经洞的消息后,一方面函请汪宗瀚实地
考察;一方面着力建议甘肃藩台衙门如数将其运至兰州保存。

后由于清政府推说路途遥远,运费难筹,藩台衙门只得下文责令王道士就地保管。

此后,王道士从清沙运土、供养和尚到承担对文物的保管,担子越来越重了。

王道士的被骗
让我们翻开历史,看看莫高窟国宝是在什么情况下被王道士“卖”掉的。

首先,据英国考古学家奥雷尔·斯坦因所著《西域考古图记》原著译本记载,当年窃走敦煌文物的当事人之一斯坦因绞尽脑汁,竭尽引诱、欺骗、布施、盗窃等卑劣手段来对付
老实巴交的王道士,最后其强盗行径终以得逞,并先后两次从王道士手中劫掠大量国宝运至大英博物馆。

其次,是各级官府对王道士的一片热忱表现冷漠,对他发现的宝藏根本不当回事,着实
让王道士心灰意冷并误导了这位文盲道士。

无奈之下,王道士心想,既然这批黄纸残绢不能引起官府的重视,也许它们确无多大价值,我何尝不可以用其换回一些银钱来资助洞窟的清理和修缮呢?即便如此,王道士还是始终犹豫不决,甚至在一瞬间作出了非常英明的决定。

斯坦因写道:“到了第二天晚上,却遗憾地发现满怀疑忌的王道士干了一个通宵,将所有藏
卷全部运回密室中去了。

”如果就此打住,也许会避免了一场大错。

可谁知,王道士终究还是败在了奸诈无比的斯坦因脚下。

第三,是王道士对唐僧的异常虔诚崇拜。

斯坦因发现,王道士头脑简单,但信仰却很执著,尽管对佛教知之甚少,但对唐僧却顶礼膜拜。

窥探到王道士的内心秘密后,斯坦因告诉王道士:古时的唐僧到印度取经,而今,是唐僧让斯先生把这些古代经卷重又取回印度。

他们编造了离奇的神话来欺骗这位头脑简单又十分迷信的王道士。

历史就这样无情地捉弄了王道士。

直到精通汉文的法国人伯希和在离开莫高窟的第二年即1909年,将少量经卷在北京六国饭店展示,这才引起了中外震惊和舆论的哗然。

次年,清政府命甘肃当局将剩余残卷尽数运至北京。

其间,又一路被地方官绅争相截留。

就这样,藏经洞总量近6万卷的国宝藏品仅剩下8000来卷运抵北京。

王道士几十年如一日远离贪腐,辛劳为公,虔诚信仰,一贯始终。

历史并没有记载王道士私自占用了出卖老祖宗遗产而换来的一分钱。

至死,他也就是一身道士长衫,一顶圆布帽,便被他的继任们装进了洞群外面的道士塔,仅比赤条条来到这个世界时多了一身表明他身份的素服。

王道士的功过是非,抑或是“罪人”的悲剧永远值得我们回味。

王圆箓简介:
王圆箓约1850~1931,祖籍湖北麻城县。

本人出生在陕西,因家乡连年灾荒,生活所迫,出外谋生,流落于酒泉。

在此期间入道修行,人们称他为王道士。

后云游敦煌,登三危山,发现莫高圣境,感慨万千,急呼"西方极乐世界,乃在斯乎"。

所以他长期居留于此地,奉献了他的后半生。

王圆箓墓,它占地极广,正中设一白塔,由正方形矮栏包围,在月夜下发出冷冷的微光。

王圆箓的法体就存放在白塔之内,他是一名道士,却尽毕生之功守护着一片佛窟,他洞启了敦煌文化最重要的一扇门,却又无奈将中华瑰宝贱卖给外国掠盗者。

后敦煌文物的流失不应该把责任归因于任何个人,那是历史对整个中国的嘲讽。

也难怪陈寅恪先生要在莫高窟前的一座石碑上奋笔疾书"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地也"了。

众所周知,王圆箓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道士,而莫高窟又是佛教圣地,历来都是佛教徒活动的地方。

然而,世事就是这样捉弄人,偏偏把一个道士安排在佛窟里,让太上老君的弟子为释迦牟尼效犬马之劳,这阴差阳错的安排委实古怪离奇。

更令人不解的是,不知是王圆箓道士的行为感动了道祖佛祖,还是无意的安排,佛窟里的秘密却让一个道士来发现守护,奇人遇奇事。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认为王圆箓对敦煌莫高窟文物的破坏是毁灭性的,并就此感到伤痛。

然而此文在引证资料上有很大硬伤,在描述王圆箓的时候与历史事实差距过大。

此文称藏经洞是王圆箓一人发现的,这与历史不符,最早发现的是王圆箓的助手杨某。

斯坦因《西域考古图记》中说:"他将全部的心智都投入到这个已经倾颓的庙宇的修复工程中,力图使它恢复他心目中这个大殿的辉煌……他将全部募捐所得全都用在了修缮庙宇之上,个人从未花费过这里面的一分一银。

"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西域考古图记》等,当时西方人来到中国带走文物的时候,是持有当地官方开据的许可证的,并且一路受到了官兵的保护,王圆箓本身并没有能力拒绝他们。

胡适曾在演讲中提到王道士时说,王道士一开始并不知道经卷的价值,最初以经卷能够治病为由向附近居民售卖,把经卷烧成灰烬和水让人吞服。

这里的说法与之后王道士低价卖出经卷给斯坦因可以衔接,说明王道士一开始对文物价值一无所知。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