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它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的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党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我党文化建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彰显了我国的文化特色,有着深刻的内涵。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含义基本内容意义
正文: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在长期共同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体系。
价值体系是由一定社会崇尚和倡导的思想理论、理想信念、道德准则、精神风尚等构成的社会价值认同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和统领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和谐文化,特别是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和谐社会理论的一个重要创新。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
那么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呢?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含义
价值,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涉身处世,取舍抉择必然要碰到的基本问题;价值体系,是一个政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解决的重大课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也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有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坚
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树立共同理想,就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核心文化的根本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建设核心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这就明确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再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地位和作用。
之所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则是由核心文化自身的性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所决定的。
只有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抓住社会主义价值需要、价值创造、价值实现的关键,才能再和谐文化建设中突出重点、保证正确的方向。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部署,并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无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适应现阶段社会主义思想建设的要求和需要。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再次向世人展现了我们党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再思想上共同进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抓住了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
(4)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
完成新任务的迫切需要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思想道德建设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由面临着新的严峻的挑战。
我们要科学地分析和判断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全面了解新时期影响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环境因素,正确把握新世纪新阶段思想道德建设的发展趋势,抓好社会主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积极应对挑战,真正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确保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