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静县玉希莫勒盖达坂一带铜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远景浅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和静县玉希莫勒盖达坂一带铜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
找矿远景浅析
安佰强
【摘要】玉希莫勒盖达坂铜金研究区位于西天山中段阿吾拉勒—伊什基里克Cu、Au、Pb、Zn、Fe成矿带内,具有较好的铜金找矿前景,本文总结前人研究成果,根据最新勘查成果和找矿新发现,开展新疆和静县玉希莫勒盖达坂一带铜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条件方面的系统研究,完善已有的成矿模式,结合当前矿产发展趋势,为本区进一步开展矿产勘查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期刊名称】《吉林地质》
【年(卷),期】2019(038)001
【总页数】5页(P32-36)
【关键词】铜多金属;成矿地质条件;找矿远景;新疆;和静县
【作者】安佰强
【作者单位】吉林省第四地质调查所,吉林通化 134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41
0 引言
研究区地理位置位于西天山中段,阿吾拉勒山东部,行政区划属新疆和静县管辖。

位于西天山中段阿吾拉勒—伊什基里克Cu、Au、Pb、Zn、Fe成矿带内,博罗科努古生代复合岛弧带(Ⅲ)与伊犁地块(Ⅲ)交界处附近,构造活动强烈,并具有多期性活动的特点,具有较为有利的成矿条件。

1 区域地质背景
1.1 大地构造背景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天山-兴蒙造山系(Ⅰ)、天山弧盆系(Ⅱ)、博罗科努
古生代复合岛弧带(Ⅲ)与伊犁地块(Ⅲ)交界处附近。

北部为依连哈比尔朵—
博格达裂陷盆地,南部以阿拉斯坦北深断为界与南天山陆缘盆地相邻。

1.2 地层
研究区地层属塔里木-南疆地层大区(Ⅰ级),中南天山-北山地层区(Ⅱ级),中天山-马鬃山地层分区(Ⅲ级),伊宁地层小区(Ⅳ级)。

地层分区由老到新依次有: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dC1)、艾肯达坂组(akC1)、阿克沙克组
(aC1)、上石炭统伊什基里克组(yC2)、上二叠统铁木里克组(tmP2)、早
侏罗统八道湾组(bJ1)。

研究区石炭系分布广泛,主要为海相火山岩及其碎屑岩。

分述如下:
1.2.1 石炭系
a、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d C1)
该组分布在研究区东部,呈东西向及北西向带状展布。

出露地表面积达到78.2平
方公里,与邻近地层为断层接触。

主要为火山碎屑岩为主的中酸性海—陆交互相
火山岩建造。

b、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aC1)
出露于研究区北西角及北东角,东西向,楔形展布,出露面积53.1 km2,厚度1 224~3 560 m,南部被上石炭统伊什基里克组呈不整合覆盖。

其他部分多呈断层接触,岩性为紫色凝灰岩、杏仁状安山岩、灰绿色灰岩、火山角砾岩、粉砂质泥页
岩、灰绿色泥灰岩。

c、下石炭统艾肯达坂组(akC1)
出露于研究区南部旺江德克附近,出露面积仅20 km2,与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上石炭统伊什基里克组和上二叠铜铁木里克组角度不整合接触。

d、上石炭统伊什基里克组(yC2)
该组分布面积较广,主要分布于区内西部,大部分以顶垂体的形式覆盖在浅成岩体石英正长斑岩复式侵入体之上,出露面积127.6 km2,与下伏地层下石炭统阿克
沙克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与上覆地层上二叠统铁木里克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主要为一套中酸性以火山碎屑岩为主的滨海相火山岩建造。

1.2.2 二叠系
分布于研究区中西部,仅见有中二叠铜铁木里克组(tmP2),出露面积90 km2,厚度>1 km。

与下伏中石炭统伊什基里克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未见上覆地层。

中二叠统铁木里克组(tmP2):
该组分布于区内东南部,出露面积114.3 km2,厚度大于1 004 m,呈角度不整
合覆盖在中石炭统伊什基里克组之上,未见上覆地层。

为巩乃斯裂谷闭合后沉积形成的山间类磨拉石建造。

地层倾角较小,一般为6°~7°,总体由边缘向内部倾斜。

1.2.3 侏罗系
八道湾组(bJ1):
该组分布于区内东北角,出露面积17.8 km2。

厚度约741 m。

南侧与斑状二长花岗岩体、英云闪长岩体呈断层接触。

其岩性为灰白色复成分砾岩、浅灰色中粗粒岩屑砂岩夹薄层灰黑色页岩、浅灰色粗粒岩屑砂岩与灰黑色页岩互层,夹数层亮煤线。

为河湖相沉积的含煤砂页岩建造。

1.3 构造
区内褶皱构造较发育,主要为北西、北西西、东西走向,多为宽缓短轴褶皱,影响
范围比较广,形态不规则,易受断裂构造的控制和破坏。

位于研究区南部和北部边缘附近,发现2条韧性断裂,分别为那拉提北韧性剪切带和玉希莫勒盖达坂韧性
剪切带。

近东西向弧形展布,岩石见有糜棱岩化凝灰岩、糜棱岩化安山岩、凝灰质糜棱岩、超糜棱岩等,在糜棱岩化的作用下,矿物多数发生重结晶,只有少量残斑。

矿物变形较强,残斑沿长轴方向平行定向排列。

韧性断层在多期活动过程中被晚期脆性构造所叠加。

研究区深大断裂较多,断裂构造较发育,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

早期形成北西西向的平推-逆断层,晚期形成北西向、东西向逆断层,极少见正断层。

主要断裂有玉
希莫勒盖北断层(F14)、玉希莫勒盖断层组(F15、F16、F17、F18、F19、F20、F21)和那拉提北断裂(F25)(见图1)。

图1 研究区构造纲要图(据吉林省通化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修改,2004)Fig.1 Structural sketch of the study area
1.4 岩浆岩
研究区侵入岩主要形成于石炭纪早中期,从酸性到碱性均有出露。

区内侵入岩可划分为乔尔玛序列、那拉提序列和蒙琼库尔序列(赵春雷,2010)。

其中乔尔玛序
列与那拉提序列在研究区出露很少,与本区成矿关系不大。

蒙琼库尔序列与成矿关系密切。

蒙琼库尔序列
主要出露于研究区北部玉希莫勒盖达坂附近。

出露面积61.90 km2,包括科克赛
闪长岩体,玉希莫勒盖达坂石英闪长岩体,主要为碱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及细粒闪长岩。

呈岩株、岩瘤、岩枝状产出,只有少量呈岩墙或岩基状产出。

侵入体内见有绢云母化、绿帘石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围岩具绿帘石化、黄铁矿化蚀变。

特别是侵入体南侧,具有较大规模的黄铁矿化蚀变带,具孔雀石化蚀变,长度横贯整个研究区图幅。

英云闪长岩与成矿关系密切,为成矿提供了部分矿源和热源。

另外,在研究区中部,玉希莫勒盖达坂以南,那拉提北大断裂以北区域,出露有蒙琼库尔石英正长斑岩侵入体,出露面积129 km2,主要岩性有斑状石英二长岩、
斑状石英正长岩、二长斑岩、石英碱长正长岩、石英正长斑岩、粗斑石英正长斑岩、细晶石英正长斑岩等,局部含辉石(见图2)。

图2 蒙琼库尔石英正长斑岩岩体Fig.2 Monjunkure quartz syenite porphyry rock mass
1.5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据1:100万地球物理磁场分区,研究区处于博罗科努负磁异常带与伊犁正磁场区
的接壤部位,比较吻合区域控矿构造及线状中酸性岩体的分布,是成矿的有利位置。

据重力区划,研究区属于西天山异常区相对平缓的重力高异常区,本区地壳活动较强烈,同时地壳结构也较复杂。

研究区重、磁场特征显示区内成矿条件极为有利,是重要的金属、贵金属找矿靶区。

1.6 区域化学特征
通过对前人工作的总结研究,根据化探异常的空间分布,研究区由北向南可划分为玉希莫勒盖Cu、Au、Pb、Zn、As、Sb、Mo、Cr富集区和旺江德克Cu、Ag、Pb、Zn、W、Cd富集区。

玉希莫勒盖 Cu、Au、Pb、Zn、As、Sb、Mo、Cr富集区位于蒙琼库尔幅玉希莫勒盖达坂深大断裂一带,区内地层主要为上石炭统伊什基里克组、中二叠统铁木里克组,异常中心地段还广泛发育石炭纪石英正长斑岩。

区内广泛发育的石炭纪中酸性火山岩、侵入岩,是成矿元素的物质来源和迁移的动力源。

玉希莫勒盖深大断裂及其以南北北东向断裂为元素的最终富集提供了空间。

该区主要有Au、Ag、Cu、Pb、Zn、 Mo、As 、Sb、Cr、Cd 等元素异常(包括1:5万、1:20万水系异常),这些异常主要分布在玉希莫勒盖断裂带以南蒙琼库尔一带,各异常规模不等,大部分元素异常相互套合较好。

1:5万水系异常分布较分散,套合较好的
有8处,其中6处位于1:50万铜异常范围内。

旺江德克Cu、Ag、Pb、Zn、W、Cd富集区位于旺江德克幅巩乃斯河以南,成矿元素主要赋存地层有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一段、二段,上石炭统伊什基里克组一段、二段。

元素富集区广泛发育的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是该区成矿元素富集的主要因素。

巩乃斯断裂及其以南的北西西向断裂为元素的运移和富集提供了空间。

区内有1:50万水系沉积物单元素异常5个,其中Ag、Pb、Zn异常面积大,套合较好。

2 成矿地质条件
2.1 成矿与地层关系
研究表明石炭系地层,尤其是大哈拉军山组和伊什基里克组地层富集Cu、Au、Ag、Pb、Zn、Fe等金属元素,Cu、Au、AG、Zn、Sb、As浓集系数大于1.5。

因此石炭系大哈拉军山组和伊什基里克组地层,特别是深大断裂带附近成为寻找铜多金属矿床的重要层位。

2.2 成矿与构造关系
研究区位于博罗科努古生代复合岛弧带(Ⅲ)与伊犁地块(Ⅲ)交界处附近,构造活动强烈,并具有多期性活动的特点。

根据区内各类元素异常和已发现的各类矿床、矿点的空间分布特征看,以那拉提北韧性剪切带、玉希莫勒盖断层组、尼勒克-阿
拉沟断裂等为主要代表的北西西~南东东向深大断裂为主要控矿构造带,控制着金属矿床的空间分布及规模。

区域深大断裂的次级构造往往控制着矿体的形态、产状的变化。

矿床内节理裂隙等微构造的发育程度与矿化蚀变的强度及矿体品位的变化关系密切。

节理裂隙发育密集的地方易形成富矿。

构造是本区金属矿产主要控矿因素,主要矿化线索主要存在于韧性剪切带附近及韧性变形较发育部位、多组断裂交汇部位、断裂构造产状变化处、断裂构造与有利岩层、岩体交汇部位、次级断裂密集发育处等,应重点寻找分析。

2.3 成矿与岩浆岩关系
岩浆活动是本区成矿作用主要的热源和矿源。

主要形成于石炭纪。

受源岩物质不同、经历多个形成阶段,以多种方式而形成不同岩性的侵入岩。

研究区侵入岩主要形成与石炭纪早期,板块活动形成各级断裂构造,为岩浆的上侵提供了通道。

岩浆上侵带来地壳深部及上地幔丰富的成矿物质,也为含矿热液的运移提供了动力。

同时,频繁的火山活动为区内有用组分的富集成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火山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火山机构为有用组份的迁移和富集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和赋存空间。

3 成矿远景分析及评价
根据工作区内各类矿产成矿地质背景、分布规律、控矿条件以及化探异常分布特点等因素,将成矿远景区划分为二个级别,圈出三个远景区。

3.1 划分原则
一级找矿远景区:成矿条件十分有利,找矿标志明显,有一定数量的矿床(点),并有区域化探资料论证,资源潜力较大,对已知矿床(点)进一步工作有望增长资源量扩大远景。

该远景区是安排矿产普查评价工作的重点选区。

二级找矿远景区:成矿条件有利,找矿标志明显,有已知的矿(化)点,化探异常显示较好,以往工作程度低,有一定资源潜力,通过进一步工作有望找到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床(表1)。

表1 成矿远景区划分一览表Table 1 Division of metallogenic prospective areas序号级别矿种远景区名称远景区代号1 一级 Cu、Au、Pb、Zn、Fe、Mo、As、Sb、Cr 玉希莫勒盖达坂铜金一级远景区 Cu 、Au1 2 一级 Cu、Ag、Pb、Zn 旺江德克银铜一级远景区Ag、Cu1 3 二级Cu、Au、Ag、Pb、Zn、W、Cd、石灰岩乔尔马金铜二级远景区 Au、Cu2
3.2 成矿远景区地质特征及评价
3.2.1 玉希莫勒盖达坂铜金一级远景区(Cu、Au)
远景区位于研究区北部,向东未闭合,区内以高山为主,海拔2000~3 890m,
切割强烈,沟谷幽深,交通困难。

远景区地层主要为上石炭统伊什基里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中二叠统铁木里克组沉积碎屑岩。

其中伊什基里克组成矿元素峰
度值高,是赋矿主要地层。

玉希莫勒盖深断裂从远景区北部通过。

其次级断裂在区内极为发育,纵横交错,为成矿热液的运移和富集提供了空间。

远景区岩浆岩极发育,主要有石炭纪闪长岩、石英正长斑岩、花岗闪长岩侵入体以及广泛分布的石炭纪火山岩,表明远景区这一时期强烈的火山—岩浆活动以及所带来的成矿作用显著。

远景区内主要矿化蚀变有黄铜矿化、黄铁矿化、孔雀石化、赤铁矿化、菱铁矿化以及硅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等。

远景区以金属矿产为主,已发现各类矿产3种,各类矿床(点)8处。

包括铜金矿床(中型)1处,铜金矿点1处,铜矿点4处,铜铁矿体1处,铁矿点2处。


玉希莫勒盖达坂铜金矿床已普查外,其它矿点仅进行了常规检查。

总体看远景区矿产勘查工作程度较低,特别是远景区中南部各类矿产与石炭纪石英正长斑岩体关系密切,进一步工作价值很大。

3.2.2 旺江德克银铜一级远景区(Ag、Cu)
远景区位于旺江德克幅南部,区内海拔1 600~2 833.8 m,交通条件尚好。

远景区位于阿吾拉勒晚古生代裂谷系南部,毗邻那拉提~红柳河缝合带,主要地层为石炭纪大哈拉军山组和伊什基里克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建造。

该套岩石中Cu、Pb、Zn、Ag等成矿元素丰度值明显高于西天山背景值。

区内断裂构造极发育,主要为巩乃斯断裂有其次级断裂,另外还发育小规模韧性剪切带,大致呈北西西向展布,与成矿关系密切。

远景区以北及区内南部均见有石炭纪粗安岩体分布。

此外区内还发育小规模的钾长花岗岩岩瘤及辉绿岩脉体。

矿化蚀变主要有黄铜矿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孔雀石化以及绿泥石化、方解石化、透闪石化等,这些矿化蚀变是本区找矿的直接或间接标志。

远景区内发现银铜矿床一处,铜矿点一处(前人工作成果)。

旺江德克银铜矿床是本矿产调查的重要成果之一。

该矿床目前已发现并以地表工程控制的矿体有5条,远景区内其它成矿元素如Pb、Zn、Fe等尚未发现矿化线索,除旺江德克银铜矿
床已进行预查以外,整体工作程度较低,资源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3.2.3 乔尔马金铜二级远景区(Au、Cu)
远景区位于乔尔马幅,向东未闭合,山势陡峭,交通非常困难。

远景区处于博罗克努古生代复合岛弧带内。

区内地层以志留系中统基夫克组和泥盆系中统阿克塔什组为主,广泛发育北西西向韧性剪切带和规模不等的断裂构造。

南部有石炭纪中酸性花岗闪长岩体出露。

Cu、Au、Ag、Pb、Zn、As等元素化探异常显示较好。

主要矿化蚀变有黄铜矿化、黄铁矿化、孔雀石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等。

远景区有金矿化转石点一处,Au含量64.5×10-6;铜矿化转石点一处,Cu含量2.9×10-2,Au含量0.25×10-6,这两处矿化转石点位于北西西向乔尔马韧性剪
切带附近,是成矿较有利部位,进一步工作可望寻找到原生矿体。

本区成矿背景有利,具一定资源潜力,以往工作程度低,进一步工作可望取得较好成果。

4 结论
通过对新疆和静县玉希莫勒盖达坂一带研究区成矿地质条件、地球物化探数据信息的分析和研究,结合本区实际情况,系统总结了研究区成矿地质条件,明确找矿矿种为铜,并注重伴生Au、Ag的寻找,划分出玉希莫勒盖达坂一级远景区、旺江
德克一级远景区和乔尔马金铜二级远景区。

矿产资源潜力很大,建议在该区进一步开展系统的矿产勘查。

【相关文献】
[1]赵春雷,吴玉诗,张海洋.新疆西天山玉希莫勒盖达坂一带铜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思路探讨[J].吉林地质,2010,09.
[2]廖文雄,郭海龙.新源县-和静县玉希莫勒盖达坂一带铜(金)矿成矿条件研究[J].西部探矿工
程.2010,04.
[3]王守斌.新疆优势矿产资源极其可持续发展浅析[J].西部探矿工程,2012,06.
[4]梁立民,周琳,贾继标,朱向东,徐春宏.新疆和静县巴音铜矿地质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探讨[J].矿产与地质2007.02.
[5]杨长青,刘伟,王春松,刘俊涛.西天山地区松树沟铜矿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意义[J].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
[6]任利平,申开洪,谭和勇,叶萍.新疆西天山和静县松树沟斑岩型铜矿的成矿特征及成因[J].能源与环境.2009.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