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宁德鹤峰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宁德鹤峰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
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风桐槐说项羽
梁衡
去年十月里的一天,我在洪泽湖畔继续我的寻访古树之旅。
在一家小酒店用早餐时,无意听到百里外的项羽故里有两棵古树,下午即驱车前往。
这里今属江苏省宿迁市,我原来以为故里者只是一古朴草房,或农家小院,不想竟是一座新修的旅游城,而城中真正与项羽有关的旧物也只有这两棵树了,一棵青桐和一棵古槐。
中国人知道项羽是因为司马迁的《史记》,一篇《项羽本纪》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树起了一个英雄,从此国人心中就有了一个永远抹不去的楚霸王。
斯人远去,旧物难寻,今天要想触摸一下他的“体温”,体会一下他的情感,就只有来凭吊这两棵树了。
那棵青桐,树上专门挂了牌,名“项里桐”。
据说,项羽出生后,家人将他的胞衣(胎盘)埋于这棵树下,这桐树就长得特别茂盛,青枝绿叶,直冲云天。
项羽是公元前232年出生的,算到现在已有两千二百多年了。
梧桐这个树种不可能有这么长的寿命。
但是,这棵“项里桐”却怪,每当将要老死之时,树根处就又生出一株小桐,这样接续不断,代代相传。
现在我们看到的已是第九代了。
在中国神话中梧桐是凤凰的栖身之地。
有桐有凤的人家贵不可言,项羽在此树下出生盖有天意。
现在这棵九代“项里桐”正少年得志,蓬勃向上,挺拔的树身带着一团翠绿的披挂,轻扫着蓝天白云。
桐树之东不远处,有一棵巨大的中国槐,说是项羽手植。
由于此地是黄河故道,历史上黄河几次决口,像一条黄龙一样滚来滚去。
这故里曾被淹没、推平,唯有这棵槐树不死。
其树身已被淤没六米多深,我们现在看到的其实是它探出淤泥的树头,而这树头又已长出一房之高,翠枝披拂,二人才能合抱。
岁月沧桑,英雄多难,这个从淤泥中挣扎而出的树头某年又遭雷电劈为两半,一枝向北,一枝向南,撕肝裂肺,狂呼疾喊,身上还有电火烧过的焦痕。
向北的那枝,略挺起身子,斗大的树洞,怒目圆睁,青筋暴突,如霸王扛鼎;向南的一枝已朽掉了木质部分,只剩下半圆形的黑色树皮,活像霸王刚刚卸落的铠甲。
这摄取了天地之精、大河之灵的古槐,日修月炼,水淹不没,沙淤不死,雷劈不倒,壮哉项羽!
项羽是个失败的英雄。
他的失败缘于他人性的弱点。
他学而无恒,不肯读书,学兵法又浅尝辄止;他性格残忍,动不动就坑(活埋)俘虏几十万;他优柔寡断,鸿门宴放走刘邦,铸成大错;他逞个人英雄,常单骑杀敌,陶醉于自己的武功。
这些都是他失败的因素。
但他在最后失败的一刹那,擦出了人性的火花,成就了另一个自我。
垓下受困,他毫无惧色,再发虎威,连斩数将。
当他知道已不可能突围时,便对敌阵中的一个熟人喊道,你过来,拿我的头去领赏吧。
说罢拔剑自刎。
他轻生死,知耻辱,重人格。
宁肯去见阎王,也羞于再见江东父老。
项羽是民间筛
选出来的体现了平民价值观和生活旨趣的人物,人们喜欢他的勇敢刚烈、纯朴真实,就如喜欢关羽的忠义。
历史上的“两羽”一勇一忠,成了中国人的偶像。
这是民间的海选,与政治无关,与成败无关,是与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青史丹心并存的两个价值体系,一个是做人,一个是爱国。
但项羽毕竟是曾活动于政治舞台上的人物,于是他又成了一面历史的镜子。
可以看出来,太史公是以热情的笔触、惋惜的心情刻画这个人物的。
后人也纷纷从不同角度褒贬他,评点他,抒发自己的感慨。
项羽是一面历史的多棱镜,能折射出不同的光谱,满足人们多方位的思考。
站在项羽城里,我想,我们现在还能知道项羽,甚至还可以开发项羽,第一要感谢司马迁,第二要感谢这两棵青桐和古槐。
幸亏有这青桐、古槐为项羽故里存了一脉魂,为我们存了一条汉文化的根。
一棵古树就是一种文化的标志,为我们留存着那个时代的风云。
秋风梧桐,黄河古槐,塑造了一个触手可摸的项羽。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前去凭吊青桐和古槐,不仅仅是因为这两棵树生长的年龄足够长,更因为这两棵树寄托着作者对项羽的敬仰之情。
B. 文中的青桐树虽然已历经千载,但是依然青春勃发,翠绿挺拔,完全没有留下岁月的痕迹,还是当年的样子,真是天地间的奇迹。
C. 司马迁以热情的笔触刻画了一个失败的英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他的这种矛盾的态度也令后人对项羽褒贬不一。
D. 文章结尾一段,一方面照应文章的题目——“桐槐”“项羽”;另一方面收束全文,点明梧桐、古槐与项羽的亲密关系。
2. 文章的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 文中说,项羽“成了一面历史的镜子”。
那么镜中的项羽是怎样的一个人?请分条概括。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一般症状主要是发热,乏力,干咳,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症状包括凝血功能障碍,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脓毒症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等;不典型症状,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轻度纳差、乏力、精神差、恶心呕吐、腹泻等;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头痛;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心慌、胸闷等;以眼科症状为首发表现,如结膜炎;仅有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
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被感染,但儿童感染率相对较低,被感染的主要是成年人,其
中老年人和体弱多病的人似乎更容易被感染。
该病毒致死率约为2%到4%,但这是一个非常早期的百分比,随着更多信息的获得可能会改变。
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其主要的传播途径,因此佩戴口罩、少接触人群、勤洗手就能得到很好防护。
(摘编自网络信息)材料二: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后,中国用创纪录的时间从样本中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并检测出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以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向国内外发布和公开全部疫情信息,积极回应各方关切,加强与国际社会合作。
而这样的公开,也更有利于集合全世界相关领域的智力资源,形成合力,早日找到应对此次肺炎疫情的良方。
全球化时代,各国命运休戚与共,任何一个国际社会成员都不可能置身于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之外。
为此,中国采取了超常规的有力举措来应对,诸如“封闭”城市、隔离人员、延长假期、及时准确公布疫情信息、迅速建造专门医院等等,而且短时间内就建立起覆盖全国的防控体系,有效减少了病毒人际传播。
这些举措赢得世界广泛认可,因为这不仅是在保护中国人民,也是在保护世界人民。
(摘编自罗建华《守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中国与世界心心相印》)材料三:
2019年1月26日,百度宣布成立总规模3亿元的疫情及公共卫生安全攻坚专项基金。
为支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新疾病的治愈药物筛选、研发等,百度将提供人工智能技术支持,配套亿级计算资源,助力疾控机构、科研院所等研究单位研发提速。
同时,百度将提供时空大数据及分析技术,支持对疫情的及时发现、快速应对及科学管理。
李彦宏在内部信中也提到了AI技术在病毒分析中的应用,“我们的AI算法使新冠病毒RNA分析时间从55分钟缩短到27秒。
”
提高人类健康及公共卫生安全意识,需要通过长线的知识教育和信息传播。
李彦宏表示:“我们要肩负起信息与知识入口的责任,加强公共卫生安全的宣传,降低新型病毒产生和危害人类健康的风险。
”
(摘编自李彦宏《百度设立3亿专项基金,支持药物研发及公共安全教育》)材料四:
当今中国社会的公共卫生安全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传统的习惯势力。
如为了讲究所谓鲜度,禽类一定要吃活杀的,而不顾活禽的交易为禽流感的流行制造了温床;为了体现喜庆,逢年过节都要燃放烟花爆竹,而不顾对大气的极度污染;为了体现对先祖祭奠的隆重,清明节期间大烧纸钱,而不顾可能引发火灾等等。
中国人这三大传统习惯,几千年也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今天中国社会正在加速城市化的进程,一些传统习惯在新的特定情势下会对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一些人为了追求极端的味觉鲜度而不惜大肆捕杀野生动物,已经造成对地球生存环境的极端破坏。
今天为
了社会公共卫生的安全,为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身心健康,必须逐步改变那些中国人传统的积习。
(摘编自顾国建《公共卫生安全须割舍传统积习》)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快速分享疫情信息,将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向全世界发布,是为了集中全世界智力资源,形成合力,早日找到良方。
B. 中国采取“封闭”城市、隔离人员等超常规的有力举措应对疫情,建立全国防控体系,但仍需要和国际社会加强合作。
C. 在肺炎疫情中,用百度AI算法进行病毒分析,时间大大缩减,预示着人工智能技术支持将使治愈药物筛选研发提速。
D. 在中国加速城市化进程的背景下,吃活禽、放鞭炮、烧纸钱这些积习都会给国人乃至人类带来各种各样的风险。
5. 下列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症状和预防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多数成年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干咳、凝血功能障碍等症状。
B. 如果作好戴口罩,少接触人群,勤洗手等防护措施,就能够预防新冠病毒的传染。
C. 仅有轻度四肢或腰背部的肌肉酸痛,不是确认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主要依据。
D. 如果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结膜炎、呼吸困难等情况,可先观察,后就诊。
6.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国内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措施。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陈寅恪说:“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
”这表明学术研究还需借助于历史的想象力,但历史想象与艺术想象有所不同,我们切不可拿“想象”作“证据”,“误认天上的浮云为天际的树林”。
这也是治学者应当牢记的“信条”。
治学须以历史学为根基。
李大钊说:“纵观人间的过去者便是历史,横观人间的现在者便是社会。
”也就是说,要洞察现实的社会,就不能不研究过去的历史。
胡适之则把这种认识的思路,比作“祖孙的方法”。
这一方法从来不把事物看作一个孤立的东西,而把它视为“历史”的一个“中段”:“上头有他的祖父,下头有他的孙子。
捉住了这两头,他再也逃不出去了。
但历史也不是单纯事件的条块铺陈,它的背后还有“思想”,“有一个思想的过程所构成的内在方面”。
因此,我们只有通过“想象”,才能把握它内在的“思想”,才能从一堆枯燥无生命的原材料中发现有血有肉的生命。
事实上,对许多研究者来说,研究对象与他个人经历并无直接关系。
研究政治史的人,并不一定就是政治家,如果没有历史想象力的参与,他们的研究工作可以说是
难以开展的。
历史想象应是“构造性”的。
这一点和艺术想象确有相似之处。
钱钟书也认为,“史学家追叙真人真事,每须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
盖于小说、剧本之臆造人物、虚构境地,不尽同而可相通”。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司马迁他在《史记》中创立的记史方法。
比如刘邦之母大泽遇蛇、韩信下邳遇黄石公等,就具有艺术想象的意味。
这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我们所赖以说明问题的一些“凭借”,如民族、国家、政党等,虽然是一种历史的具体的“存在”,但要把握它们,也要依赖于人的想象。
按照安德森的话说叫作“想象的共同体”。
比如,研究民族,即便是最小的民族的成员,也不可能认识他的全部同胞,或者和他们相遇,而是一种相互连接的意象让他们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
当然,历史想象也不可“天马行空”。
这是它与艺术想象的不同点,柯林武德说:历史的想象是“一种经过训练的想象,其目的是寻求事实真相,而艺术家则是为想象而想象”。
因此,治学者一定要将它限制在他所发现的材料上,避免添枝加叶,损害其真实性。
他可以有深入而巧炒的推论,但必须时刻保持充分的自制力,以防止将事实纳入假想的框架。
《红楼梦》研究中曾有过“索隐派”,他们借助离奇的想象,抓住书中的只言片语或某一个人物、情节,跟清代史事相比附,测字猜谜式地从中“索”出所“隐”的人和事来。
这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总之,治学者需有历史想象力,但不可以做“索隐派”,更不要去“影射史学”。
(摘编自周良书《治学需有历史想象力》)材料二
“历史想象力”,不仅是一个诗歌“写什么”的功能概念,同时也是“怎么写”的本体概念。
“历史想象力”要求诗人具有历史意识和当下关怀,对生存、个体生命、文化之间真正临界点和真正困境的语言有深度理解和自觉挖掘意识,能够将诗性的幻想和具体生存的真实性作扭结一体的游走,处理时代生活血肉之躯上的噬心主题。
“历史想象力”,应是有组织力的思想和持久的生存经验深刻融合后的产物,是指意向度集中而锐利的想象力,它既深入当代又具有开阔的历史感,既捍卫了诗歌的本体依据又恰当地发展了它的实验写作可能性。
这样的诗是有巨大整合能力的诗,它不仅可以是纯粹的和自足的,同时也会把历史和时代生存的重大命题最大限度地诗化。
它不仅指向文学的狭小社区,更进入广大的有机知识分子群,成为影响当代人精神的力量。
丰富的想象力,是一切艺术的主要特征。
但是,单纯考察想象力是否“丰富”,并不能决定文学作品的价值,重要的还是想象力的质量的高下。
诗歌话语固有的具体生存语境压力和词语使用的全部历史留下的语义积淀,决定了我们在衡量诗歌文本中的想象力的价值时,必须同时将其对“历史生存的命名力”考虑进来。
所以我们要讨论的有关先锋诗歌“想象力”问题在当下的含义,无疑应当将“历史想象力”作为重点之一。
(摘自陈超《重铸诗歌的“历史想象力”》)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学者陈寅恪的历史想象力是经过训练养成的,因而其不像曹雪芹的艺术想象力那样无拘无束。
B.历史想象力有助于研究工作开展,我们只有通过“想象”,才能把握原材料背后的内在“思想”,有所发现。
C.“想象的共同体”借助相互连接的意象构成一个整体,失掉了想象力,也就不再是历史的具体的“存在”了。
D.有深入而巧妙的推论,时刻保持充分的自制力,将事实纳入假想的框架中,这应成为治学者牢记的“信条”。
8.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真正理解古人的学说并评价其是非得失,需借助建立在实证之上的历史想象。
B.胡适“祖孙的方法”与李大钊将历史和社会相结合观察人间之法并无不同。
C.司马迁叙述某些事件时运用的记史方法,与文学创作的想象虚构有相似之处
D.红学研究中的“索隐”抓住只言片语比附史事,添枝加叶,对治学是有害的。
9.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历史想象力范畴的一项是()
A.1895年,美国一位推销员吉列偶遇发明家佩因特。
佩因特想发明一种人人都需要且一次性使用的东西赚大钱。
吉列在刮胡子时发现剃刀的刀片正适合这种构想。
于是他设计出了电动剃须刀。
B.瓦特看到开水沸腾,壶盖跳动便猜想有看不见的东西推动了壶盖运动,通过反复观察得出是水蒸汽的力量从而发明了蒸汽机。
C.莱特兄弟拆开父亲送的“蝴蝶玩具”,大胆设想除了鸟、蝴蝶等动物之外,人工制造的物品也可以飞天,最终发明了飞机。
D.李白在《登太白峰》一诗中,写道仿佛听到了太白星向他问候,并且为他打开通向天界的大门。
10.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历史想象力下一个简要定义。
11.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山涛,字巨源,河内怀人也。
与宣穆后有中表亲,是以见景帝。
命司隶举秀才,除郎中。
转骠骑将军王昶从事中郎。
久之,拜赵国相,迁尚书吏部郎。
魏帝尝赐景帝春服,帝以赐涛。
又以母老,并赐藜杖一枚。
晚与尚书和逌交,又与钟会、裴秀并申款昵。
以二人居势争权,涛平心处中,各得其所,而俱无恨焉。
迁大将军从事中郎。
钟会作乱于蜀,而文帝将西征。
时魏氏诸王公并在邺,帝谓涛曰:“西偏吾自了之,后事深以委卿。
”以本官行军司马,给亲兵五百人,镇邺。
泰始初,加奉车都尉,进爵新沓伯。
出为冀州刺史,加宁远将军。
冀州俗薄,无相推毂。
涛甄拔隐屈,搜访贤才,旌命三十余人,皆显名当时。
人怀慕尚,风俗颇革。
转北中郎将,督邺城守事。
入为侍中,迁尚书。
以母老辞职诏曰君虽乃心在于色养然职有上下旦
夕不废医药且当割情以隆在公涛心求退表疏数十上久乃见听。
除议郎,帝以涛清俭无以供养,特给日契,加赐床帐菌褥。
礼秩崇重,时莫为比。
后除太常卿,以疾不就。
涛年逾耳顺,归乡里。
会遭母丧,居丧过礼,负土成坟,手植松柏。
诏曰:“吾所共致化者,官人之职是也。
方今风欲陵迟,人心进动,宜崇明好恶,镇以退让。
山太常虽尚居丧,情在难夺,方今务殷,何得遂其志邪!其以涛为吏部尚书。
”涛辞以丧病,章表恳切。
会元皇后崩,遂扶舆还洛。
逼迫诏命,自力就职。
前后选举,周遍内外,而并得其才。
(摘自《晋书·山涛传》)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以母老辞职/诏曰/君虽乃心在于色养/然职有上下旦夕/不废医药/且当割情/以隆在公/涛心求退/表疏数十/上久乃见听
B. 以母老辞职/诏曰/君虽乃心在于色养/然职有上下/旦夕不废医药/且当割情/以隆在公/涛心求退/表疏数十/上久乃见听
C. 以母老辞职/诏日/君虽乃心在于色养/然职有上下/旦夕不废医药/且当割情/以隆在公/涛心求退/表疏数十上/久乃见听
D. 以母老辞职/诏曰/君虽乃心在于色养/然职有上下旦夕/不废医药/且当割情/以隆在公/涛心求退/表疏数十上/久乃见听
1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郎中”,起先是帝王侍从官的通称,随时建议或被询问、差遣,后为各部门要职。
B. “相”,特指丞相,是皇帝手下的最高行政官,辅佐皇帝总理百政,是百官之长。
C. “毂”,指车轮中心的圆木,借指车轮或车。
推毂,就是推车,在此指推举人才。
D. “耳顺”,六十岁的代称,指个人的修行成熟,没有不顺耳之事,可称“花甲”。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山涛结有皇亲,升迁非常顺利。
他与宣穆后是中表亲,能够见到景帝并得到景帝提拔,被推举为秀才,升为郎中,后转任票骑将军王昶的从事中郎。
B. 山涛善于交往,深得左右信任。
晚年与和逍交往,又和钟会、裴秀诚恳亲密相待,这两家人都位高权重,山涛能够平心处中,使两家不感到遗憾。
C. 山涛治理有方,注重提拔人才。
冀州风俗鄙薄,经其努力,这里才崇尚贤能,风俗得以改变;先后选用官吏,遍及朝廷内外,而且都是有才之人。
D. 山涛深得器重,常常受到赏赐。
景帝将春服转赐给他,又怜其母年迈,赐藜杖一把;后又因他清廉俭朴无以供养,特赐给他每天供给凭证以及床帐席褥。
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涛甄拔隐屈,搜访贤才,旌命三十余人,皆显名当时。
(2)会遭母丧,居丧过礼,负土成坟,手植松柏。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送路六侍御入朝①
杜甫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②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注]①此诗作于杜甫避乱流寓四川梓州时,此时安史之乱告一段落。
路六侍御是杜甫儿时旧友。
两人重见,杜甫已51岁。
②不分:犹言不满,嫌恶的意思。
“分”,一作“忿”。
1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不仅点明分别的时间之长,更表明两人源于童年时代的友情之深。
B.该诗前四句由过去到现在,再由现在想到未来,体现了时间的层次性。
C.诗人之所以嫌恶桃花和柳絮,是因为它们分别比云锦鲜艳,比棉花白净。
D.作者气恼剑南春色的“无赖”,因为它加重了诗人在别筵上的离愁别感。
17.请结合诗歌内容,概括诗人的复杂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8.名篇名句默写。
(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陈情表》中写李密命运不好,小时遭受不幸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B. 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C. 拙作《老子补正》新成,惶恐以赠,尚祈雅正,不吝赐教。
D. 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20.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小李对这件事提出的刍议很有见地,希望大家能按照这个思路认真思考,找出一条更宽阔的道路。
B. 您虽只比我虚长几岁,但对事情的看法却高我很多,真诚希望您不吝赐教,指出我生活中的错误。
C. 看在我的薄面上,这件事就到此为止吧,大家都冷静冷静,不要让事态的发展一发而不可收拾了。
D. 您的画作山水一体、大气磅礴,很有古韵,作为补壁之用,真是让我家的客厅有了一种盎然古趣。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扛着瓦缸沿街叫卖,不小心手没有抓紧,瓦缸往后掉落,只听得“叭”的一声,摔成碎片。
但卖缸人头也不回往前走,路人跑过来问他:“为何摔破了缸,却看都不看一眼?”卖缸人说:“再看多少眼也不会变成完整的缸,不看也罢。
”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些什么联想和感受?请选准角度构思作文。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
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前三项考核情节,D项考核情节,B项,“还是当年的样子”表述错误,从文中第二段中的“现在我们看到的已是第九代了”“现在这棵九代‘项里桐’正少年得志”可以推断出。
C项,“矛盾的态度也令后人对项羽褒贬不一”表述错误,原文“一篇《项羽本纪》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树起了一个英雄”。
D 项,“与项羽的亲密关系”表述不恰当,应改为“是项羽的精神风貌的象征”。
故选A。
【2题详解】
这是一道考核语段作用的题目,要求分析文章的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注意从所写的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
此题从内容看,是寻访项羽故里的原因;在结构上,引出下文。
【3题详解】
这是一道概括文章内容的题目,要求概括镜中的项羽是怎样的一个人,解答此题,要重点研读文中的第三段。
这段文字从两个大的方面评价了项羽的人性缺点和人格魅力。
概括时可以将这两个大的方面再作具体的切分,力求准确全面地概括。
【点睛】分析语段的内容,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
还要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