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实务(中级)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生态系统理论(重点): ⑴生态系统环境:支持性社会网络(滋养性环境)
和不友善环境(p6) ⑵生态系统理论的工作切入点: A人类被看做是通过与环境的各种因素的相互作
用来发展和适应; B社工通过对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间的功能失调
的处理,来强化能力、整合治疗和改变问题 C个人所在的各个系统层次是层层相扣,分为三
次序 5、判定是否需要处理一些对服务对象有严
重影响的问题
㈥建立专业关系(理解)
1、含义 2、功能与特点:控制性关系 3、建立专业关系的技巧: ⑴同感;⑵诚恳;⑶温暖与尊重;⑷积极
主动
㈦决定工作进程
1、终结服务的条件(p32 重点) 2、转介其他服务 3、进入下一个助人阶段:社工与服务对象
达成共识 ㈧签订初步的服务协议 重点掌握协议内容:问题界定;可以提供
资源联络者,还是直接服务提供者) 6、具体工作程序及工作时间表(了解)
二、制订服务计划的原则(P57 了解)
1、参与原则 2、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社工与服务对象分享
对目的与目标的期望 3、详细和具体—可测量的; 4、计划要与工作的总目的、宗旨相符合:所有
的介入工作和介入策略都要围绕总目的 5、要能够总结和度量,为评估打好基础
个系统:微观、中观以及宏观(P7)
一、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p3-10)
⑶生态系统理论下社会工作实务的任务: A人与环境的调和程度; B环境的品质:物理环境;社会网络 C生活中的问题:服务对象的问题、人格的发展
与环境的需求属于正常的“生活模型”。社工 介入的目标—增强个人和群体的能力;聚焦于 加强或建立社会支持,即对环境进行干预,从 而增进人与环境的调和度。 D生态系统理论下的整合社会工作实务p9
一、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p3-10)
4、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2008年真题) ⑴每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都有其内在的能力,
只要存在适当条件,就可以建设性的发挥建设 功能; ⑵宗旨:动员服务对象的力量来达到其目标和愿 望 ⑶优势视角的社工实务是一个增能过程,且是一 种自我增能。p10
二、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了解)
1、强调实务过程是一个有弹性的、各阶段有时 交叉重叠的,持续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程序:
⑴社工只是协助人们改变现状的媒介(助人自 助);
⑵改变是一个过程:逐步形成自我改变意识,达 到助人自助目标
⑶改变必须是一种主动与自发的过程 2、运用综合方法;3、工作过程阶段化;4、工
作任务阶段化;5、整合的价值观
(p50); ⑵社会支持网络评估表:结构式和开放式
问题进行评估
第四节:计划
1、服务计划的构成 2、制订服务计划的原则 3、制订服务计划的方法 4、服务协议的形式 5、服务协议的签订过程及技巧
一、服务计划构成:科学、周密,指 导介入行动(P53-57)
1、目的及目标:达到的方向—具体工作指标, 要求:
的服务;相互的角色期望及暂定的工作 时间长度
三、影响接案成功的因素(p33 重点)
1、考核方式,结合实例分析接案失败的原 因
2、影响因素的主要内容: ⑴社工和服务对象期望不一致,如流浪者
拒绝救助; ⑵社工的能力不足以提供帮助; ⑶临时事件和外部障碍(结合具体实例进
行判断) ⑷服务对象不愿接受服务;⑸文化因素;
⑴陈述要明白易懂,正向态度和行为作为 目标陈述;
⑵目标要可测量 ⑶具有操作性和现实性 ⑷应说明完成目标的时间,作为考核指标 ⑸目标应与机构功能保持一致
一、服务计划构成
⑹目标的类型:不连续目标和连续目标(重点),
记住内容分类(p54) 2、关注的问题与对象:个人/家庭/小组/组织/社
区(了解) 3、介入策略:直接和间接介入,多层次介入 4、协同工作的合作者 5、社工与服务对象各自的角色(责任划分,如
2、沟通:区分人际沟通与治疗性沟通—在了解 事实的基础上,缓解焦虑,树立正确想法,促 进其为解决问题采取有效行动。
3、倾听:⑴移情,换位思考;⑵琢磨潜在意思; ⑶要有所回应,“参与”。
4、回应服务对象的方法p29:重点了解对方问题; 初步获得信任
㈣收集服务对象的资料(重点P30)
1、服务对象的资料是社工服务的事实依据; 2、内容:个人资料;身体状况;特定与能力;
全国社会工作师 职业水平考试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
第一节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 式
1、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2、通过过程模式的特点 3、运用通用过程模式应考虑的因素 4、通用过程模式的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 实务的作用
一、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p3-10)
1、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人与社会基本制度(社会 结构、系统和文化规范)的交互作用(了解);
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状况;成长背景;学习、 工作和生活环境 3、方法与途径:⑴询问—主要方法:个人与系 统查询;⑵咨询;⑶参与观察—不能过度介入: 家访、深入社区;⑷利用已有资料。
㈤初步预估(p30)
1、界定并认定服务对象的问题; 2、机构是否能够处理; 3、了解服务对象是否愿意由社工协助 4、确定服务对象要解决问题的轻重与先后
四、通用过程模式的四个基本系统对 社工实务的作用(重点)
⑴改变媒介系统:受雇于公立、志愿、非 营利机构、组织和社区中的社会工作者; 可以是助人者组成的团队;通过有组织 的、结构性的工作;是主要行动者;
⑵服务对象系统:社工服务的直接受益人, 可以是个人、家庭、团体、组织或社区; 辨别服务对象的类型,这是第一步;
是资料和事实;第二部分是专业判断P44
撰写预估报告的切入点(P43,两 方面入手:优势—劣势)
1、自身系统的预估:优势;自身存在的问题 2、家庭系统的预估:家庭自然状况;家庭规则;
家庭成员角色和互动情况;家庭沟通方式;家 庭关系;家庭决策和分工(全部记住) 3、社会系统的预估(同事、同学、亲友、社区 及其他资源体系):社会支持系统及其功能发 挥;物理环境及对服务对象的满足程度;服务 对象对环境资源的主观认知;服务对象的社会 网络;社会体制和组织环境。 需要区分:社会网络与社会体制和组织环境之间
的片面性; 4、避免简单归因 5、兼顾服务对象的弱点与长处
二、预估的基本步骤(P39-44;重点)
1、收集资料:个人资料和环境资料;系统间的 交互作用情况;收集资料的方法(结构性与开 放性问题)
2、分析服务对象的资料与问题:排列次序;发 现和识别;对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作出解释
3、认定问题p42 4、撰写预估报告:预估报告的结构:第一部分
2、拟定面谈提纲: ⑴自我介绍;⑵简要说明本次会谈的目的
和内容,双方的角色和责任;⑶介绍机 构的功能和服务;等等 顺序可以灵活掌握
㈡面谈主要任务(重点p27-28)
1、界定服务对象问题:诉说激励,了解期希望与需要; 服务对象与社工对问题认知往往是不同的;——确定 工作目标;
2、澄清角色期望和义务: ⑴双方性的;⑵期望的距离与差异;⑶协商并达成一致 3、激励并促进服务对象进入角色—互动角色定位(参
干扰问题:是否应该考虑机构的经济效益
第三节 预 估
1、预估的目的、任务、特点及原则; 2、预估的基本步骤; 3、预估的主要方法
一、预估的目的、任务、特点及原则 (p35-39 了解)
1、预估:根据既定情景中的事实和特点,推论 服务对象问题含义的暂时性结论的逻辑过程— 提出解释、作出预估、形成概念,并决定目标 及所使用的介入策略
这里没有家庭成员;⑵同样需要筛选;⑶服务 对象抵触情绪的克服 3、社会工作者通过外展工作而成为服务对象的: ⑴服务对象存在着客观需要,但主观未认知的; ⑵消除对社工(机构)的不信任
㈡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重点
p25)
1、自愿型:含义及特征 ⑴求助动机强;⑵专业关系建立较容易 2、非自愿型:含义及特征 ⑴被动;⑵需要娴熟的工作技巧 3、不自愿或被强制接受服务的服务对象
与); 4、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专业关系初
步建立; 5、达成初步协议:义务;问题界定;期望效果;时间长
度 6、决定工作进程:终止;转介;进入下一助人阶段
㈢面谈技巧(p28-29)
1、主动介绍自己:介入会引起抵触情绪,故介 绍很重要—姓名、在机构的工作、专长、目的、 将怎样提供服务。
㈢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了解)
1、掌握其求助的历史过程; 2、通过询问和其他途径获取;
㈣使潜在服务对象成为现有服务对象 (了解)
1、了解其定义; 2、运用到系统理论
二、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 ㈠面谈准备( p26-27)
1、资料准备:⑴研读服务对象资料;⑵了 解其是否接受过服务;⑶特殊事宜;⑷ 走访社区,了解个人及社会处境
2、预估目的: ⑴识别服务对象的客观因素:注意收集资料的内
容 ⑵识别服务对象的主观因素 ⑶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与使问题延续的因素 ⑷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中的积极因素
预估的原则(p38 重点)
1、个别化原则:准确反映服务对象的特点及问 题特殊性;
2、合作原则:预估需要服务对象一同参与 3、避免片面:多种方式收集资料,以防止资料
三、制订服务计划的方法(P58重点)
1、设定目的和目标:服务计划的第一步(了解) 注意:目的是服务总体要达到的结果,通常不可
三、预估的主要方法(重点 p44-52)
3、社会生态系统绘图法(重点): ⑴功能(了解) ⑵绘制方法: 首先是圆圈将家庭系统表示出来,将服务
对象置于其中; 其次,描述社会系统包含的人和团体、组
织、机构等 最后,用线段连接—表示亲疏及方向
三、预估的主要方法(重点 p44-52)
4、社会网络分析(了解): ⑴社会支持网络种类:正式与非正式系统
一、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p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0)
2、社会工作的系统视角的核心观点:
D对个人问题的评估,焦点不仅在于服务对象个 人内在生理或心理的行为特征,而且涉及与服 务对象问题相关的外在环境的特质、功能和运 作情况;
E服务对象问题的相关层面是动态的 F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处理需要周延和延续的整合
观点
一、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p3-10)
三、运用通用过程模式应考虑的因素(了 解)
1、助人过程各阶段的先后次序是有弹性的; 2、工作过程可能是螺旋式的 3、模式本身只可作为实务过程的参考
四、通用过程模式的四个基本系统对 社工实务的作用(重点 p18-22)
1、通用模式四个系统: ⑴社会工作者系统(媒介系统); ⑵服务对象系统 ⑶目标系统 ⑷行动系统
2、系统理论: 社会工作的系统视角的核心观点: A“系统”是指社会系统内各个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 B在系统视角下,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的环境系
统是社会工作者介入和改变的场域 C对服务对象问题形成原因分析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疾
病医疗模式或心理病理模式,而是采用社会病理 模式,即认为是内部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 结果(p5)
四、接案注意事项(P34重点)
1、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跳过接案阶段,直 接进入介入干预程序;
2、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⑴与自己的价值 观与服务专长是否符合;⑵向机构的督导、行 政领导报告,另行安排合适人选。
3、决定问题的优先次序:与服务对象共同决定; 先易后难;
4、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服务机构的 工作范围:服务对象需要满足的及时性
第二节:接案
1、接案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 2、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 3、影响接案成功的因素 4、接案应注意的事项
一社工主要任务:
㈠服务对象的来源(P24)
1、主动求助者:个人与机构之间的是否匹配— 接案会谈,进行服务对象的筛选;
2、由他人介绍或机构转介过来的: ⑴发现问题者—外部的(社区部门,或邻居),
四、通用过程模式的四个基本系统对 社工实务的作用(重点)
⑶目标系统:为达到服务对象系统的目的 所需要改变和影响的系统;目标系统是 可以转换的;
⑷行动系统:指那些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努 力,实现改变目标的人,是社工的合作 者;在帮助服务对象改变过程中,社会 工作者要善于将有助于服务对象改变的 人员组成新的行动系统,去影响服务对 象。
三、预估的主要方法(重点 p44-52)
1、社会历史报告方法及其运用(了解); 2、家庭结构图描述方法及运用(重点,熟
练掌握):
⑴内容包括家庭的代际间关系、主要家庭 事件、家庭成员职业、死亡,家庭的迁 移和分散,家庭角色的分配和指派等
⑵不同符号的含义,及排序原则:长辈在 上,晚辈在下;同辈关系中,年长在左, 年幼在右;夫妻关系中,男左女右
和不友善环境(p6) ⑵生态系统理论的工作切入点: A人类被看做是通过与环境的各种因素的相互作
用来发展和适应; B社工通过对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间的功能失调
的处理,来强化能力、整合治疗和改变问题 C个人所在的各个系统层次是层层相扣,分为三
次序 5、判定是否需要处理一些对服务对象有严
重影响的问题
㈥建立专业关系(理解)
1、含义 2、功能与特点:控制性关系 3、建立专业关系的技巧: ⑴同感;⑵诚恳;⑶温暖与尊重;⑷积极
主动
㈦决定工作进程
1、终结服务的条件(p32 重点) 2、转介其他服务 3、进入下一个助人阶段:社工与服务对象
达成共识 ㈧签订初步的服务协议 重点掌握协议内容:问题界定;可以提供
资源联络者,还是直接服务提供者) 6、具体工作程序及工作时间表(了解)
二、制订服务计划的原则(P57 了解)
1、参与原则 2、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社工与服务对象分享
对目的与目标的期望 3、详细和具体—可测量的; 4、计划要与工作的总目的、宗旨相符合:所有
的介入工作和介入策略都要围绕总目的 5、要能够总结和度量,为评估打好基础
个系统:微观、中观以及宏观(P7)
一、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p3-10)
⑶生态系统理论下社会工作实务的任务: A人与环境的调和程度; B环境的品质:物理环境;社会网络 C生活中的问题:服务对象的问题、人格的发展
与环境的需求属于正常的“生活模型”。社工 介入的目标—增强个人和群体的能力;聚焦于 加强或建立社会支持,即对环境进行干预,从 而增进人与环境的调和度。 D生态系统理论下的整合社会工作实务p9
一、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p3-10)
4、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2008年真题) ⑴每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都有其内在的能力,
只要存在适当条件,就可以建设性的发挥建设 功能; ⑵宗旨:动员服务对象的力量来达到其目标和愿 望 ⑶优势视角的社工实务是一个增能过程,且是一 种自我增能。p10
二、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了解)
1、强调实务过程是一个有弹性的、各阶段有时 交叉重叠的,持续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程序:
⑴社工只是协助人们改变现状的媒介(助人自 助);
⑵改变是一个过程:逐步形成自我改变意识,达 到助人自助目标
⑶改变必须是一种主动与自发的过程 2、运用综合方法;3、工作过程阶段化;4、工
作任务阶段化;5、整合的价值观
(p50); ⑵社会支持网络评估表:结构式和开放式
问题进行评估
第四节:计划
1、服务计划的构成 2、制订服务计划的原则 3、制订服务计划的方法 4、服务协议的形式 5、服务协议的签订过程及技巧
一、服务计划构成:科学、周密,指 导介入行动(P53-57)
1、目的及目标:达到的方向—具体工作指标, 要求:
的服务;相互的角色期望及暂定的工作 时间长度
三、影响接案成功的因素(p33 重点)
1、考核方式,结合实例分析接案失败的原 因
2、影响因素的主要内容: ⑴社工和服务对象期望不一致,如流浪者
拒绝救助; ⑵社工的能力不足以提供帮助; ⑶临时事件和外部障碍(结合具体实例进
行判断) ⑷服务对象不愿接受服务;⑸文化因素;
⑴陈述要明白易懂,正向态度和行为作为 目标陈述;
⑵目标要可测量 ⑶具有操作性和现实性 ⑷应说明完成目标的时间,作为考核指标 ⑸目标应与机构功能保持一致
一、服务计划构成
⑹目标的类型:不连续目标和连续目标(重点),
记住内容分类(p54) 2、关注的问题与对象:个人/家庭/小组/组织/社
区(了解) 3、介入策略:直接和间接介入,多层次介入 4、协同工作的合作者 5、社工与服务对象各自的角色(责任划分,如
2、沟通:区分人际沟通与治疗性沟通—在了解 事实的基础上,缓解焦虑,树立正确想法,促 进其为解决问题采取有效行动。
3、倾听:⑴移情,换位思考;⑵琢磨潜在意思; ⑶要有所回应,“参与”。
4、回应服务对象的方法p29:重点了解对方问题; 初步获得信任
㈣收集服务对象的资料(重点P30)
1、服务对象的资料是社工服务的事实依据; 2、内容:个人资料;身体状况;特定与能力;
全国社会工作师 职业水平考试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
第一节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 式
1、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2、通过过程模式的特点 3、运用通用过程模式应考虑的因素 4、通用过程模式的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 实务的作用
一、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p3-10)
1、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人与社会基本制度(社会 结构、系统和文化规范)的交互作用(了解);
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状况;成长背景;学习、 工作和生活环境 3、方法与途径:⑴询问—主要方法:个人与系 统查询;⑵咨询;⑶参与观察—不能过度介入: 家访、深入社区;⑷利用已有资料。
㈤初步预估(p30)
1、界定并认定服务对象的问题; 2、机构是否能够处理; 3、了解服务对象是否愿意由社工协助 4、确定服务对象要解决问题的轻重与先后
四、通用过程模式的四个基本系统对 社工实务的作用(重点)
⑴改变媒介系统:受雇于公立、志愿、非 营利机构、组织和社区中的社会工作者; 可以是助人者组成的团队;通过有组织 的、结构性的工作;是主要行动者;
⑵服务对象系统:社工服务的直接受益人, 可以是个人、家庭、团体、组织或社区; 辨别服务对象的类型,这是第一步;
是资料和事实;第二部分是专业判断P44
撰写预估报告的切入点(P43,两 方面入手:优势—劣势)
1、自身系统的预估:优势;自身存在的问题 2、家庭系统的预估:家庭自然状况;家庭规则;
家庭成员角色和互动情况;家庭沟通方式;家 庭关系;家庭决策和分工(全部记住) 3、社会系统的预估(同事、同学、亲友、社区 及其他资源体系):社会支持系统及其功能发 挥;物理环境及对服务对象的满足程度;服务 对象对环境资源的主观认知;服务对象的社会 网络;社会体制和组织环境。 需要区分:社会网络与社会体制和组织环境之间
的片面性; 4、避免简单归因 5、兼顾服务对象的弱点与长处
二、预估的基本步骤(P39-44;重点)
1、收集资料:个人资料和环境资料;系统间的 交互作用情况;收集资料的方法(结构性与开 放性问题)
2、分析服务对象的资料与问题:排列次序;发 现和识别;对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作出解释
3、认定问题p42 4、撰写预估报告:预估报告的结构:第一部分
2、拟定面谈提纲: ⑴自我介绍;⑵简要说明本次会谈的目的
和内容,双方的角色和责任;⑶介绍机 构的功能和服务;等等 顺序可以灵活掌握
㈡面谈主要任务(重点p27-28)
1、界定服务对象问题:诉说激励,了解期希望与需要; 服务对象与社工对问题认知往往是不同的;——确定 工作目标;
2、澄清角色期望和义务: ⑴双方性的;⑵期望的距离与差异;⑶协商并达成一致 3、激励并促进服务对象进入角色—互动角色定位(参
干扰问题:是否应该考虑机构的经济效益
第三节 预 估
1、预估的目的、任务、特点及原则; 2、预估的基本步骤; 3、预估的主要方法
一、预估的目的、任务、特点及原则 (p35-39 了解)
1、预估:根据既定情景中的事实和特点,推论 服务对象问题含义的暂时性结论的逻辑过程— 提出解释、作出预估、形成概念,并决定目标 及所使用的介入策略
这里没有家庭成员;⑵同样需要筛选;⑶服务 对象抵触情绪的克服 3、社会工作者通过外展工作而成为服务对象的: ⑴服务对象存在着客观需要,但主观未认知的; ⑵消除对社工(机构)的不信任
㈡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重点
p25)
1、自愿型:含义及特征 ⑴求助动机强;⑵专业关系建立较容易 2、非自愿型:含义及特征 ⑴被动;⑵需要娴熟的工作技巧 3、不自愿或被强制接受服务的服务对象
与); 4、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专业关系初
步建立; 5、达成初步协议:义务;问题界定;期望效果;时间长
度 6、决定工作进程:终止;转介;进入下一助人阶段
㈢面谈技巧(p28-29)
1、主动介绍自己:介入会引起抵触情绪,故介 绍很重要—姓名、在机构的工作、专长、目的、 将怎样提供服务。
㈢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了解)
1、掌握其求助的历史过程; 2、通过询问和其他途径获取;
㈣使潜在服务对象成为现有服务对象 (了解)
1、了解其定义; 2、运用到系统理论
二、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 ㈠面谈准备( p26-27)
1、资料准备:⑴研读服务对象资料;⑵了 解其是否接受过服务;⑶特殊事宜;⑷ 走访社区,了解个人及社会处境
2、预估目的: ⑴识别服务对象的客观因素:注意收集资料的内
容 ⑵识别服务对象的主观因素 ⑶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与使问题延续的因素 ⑷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中的积极因素
预估的原则(p38 重点)
1、个别化原则:准确反映服务对象的特点及问 题特殊性;
2、合作原则:预估需要服务对象一同参与 3、避免片面:多种方式收集资料,以防止资料
三、制订服务计划的方法(P58重点)
1、设定目的和目标:服务计划的第一步(了解) 注意:目的是服务总体要达到的结果,通常不可
三、预估的主要方法(重点 p44-52)
3、社会生态系统绘图法(重点): ⑴功能(了解) ⑵绘制方法: 首先是圆圈将家庭系统表示出来,将服务
对象置于其中; 其次,描述社会系统包含的人和团体、组
织、机构等 最后,用线段连接—表示亲疏及方向
三、预估的主要方法(重点 p44-52)
4、社会网络分析(了解): ⑴社会支持网络种类:正式与非正式系统
一、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p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0)
2、社会工作的系统视角的核心观点:
D对个人问题的评估,焦点不仅在于服务对象个 人内在生理或心理的行为特征,而且涉及与服 务对象问题相关的外在环境的特质、功能和运 作情况;
E服务对象问题的相关层面是动态的 F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处理需要周延和延续的整合
观点
一、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p3-10)
三、运用通用过程模式应考虑的因素(了 解)
1、助人过程各阶段的先后次序是有弹性的; 2、工作过程可能是螺旋式的 3、模式本身只可作为实务过程的参考
四、通用过程模式的四个基本系统对 社工实务的作用(重点 p18-22)
1、通用模式四个系统: ⑴社会工作者系统(媒介系统); ⑵服务对象系统 ⑶目标系统 ⑷行动系统
2、系统理论: 社会工作的系统视角的核心观点: A“系统”是指社会系统内各个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 B在系统视角下,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的环境系
统是社会工作者介入和改变的场域 C对服务对象问题形成原因分析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疾
病医疗模式或心理病理模式,而是采用社会病理 模式,即认为是内部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 结果(p5)
四、接案注意事项(P34重点)
1、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跳过接案阶段,直 接进入介入干预程序;
2、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⑴与自己的价值 观与服务专长是否符合;⑵向机构的督导、行 政领导报告,另行安排合适人选。
3、决定问题的优先次序:与服务对象共同决定; 先易后难;
4、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服务机构的 工作范围:服务对象需要满足的及时性
第二节:接案
1、接案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 2、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 3、影响接案成功的因素 4、接案应注意的事项
一社工主要任务:
㈠服务对象的来源(P24)
1、主动求助者:个人与机构之间的是否匹配— 接案会谈,进行服务对象的筛选;
2、由他人介绍或机构转介过来的: ⑴发现问题者—外部的(社区部门,或邻居),
四、通用过程模式的四个基本系统对 社工实务的作用(重点)
⑶目标系统:为达到服务对象系统的目的 所需要改变和影响的系统;目标系统是 可以转换的;
⑷行动系统:指那些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努 力,实现改变目标的人,是社工的合作 者;在帮助服务对象改变过程中,社会 工作者要善于将有助于服务对象改变的 人员组成新的行动系统,去影响服务对 象。
三、预估的主要方法(重点 p44-52)
1、社会历史报告方法及其运用(了解); 2、家庭结构图描述方法及运用(重点,熟
练掌握):
⑴内容包括家庭的代际间关系、主要家庭 事件、家庭成员职业、死亡,家庭的迁 移和分散,家庭角色的分配和指派等
⑵不同符号的含义,及排序原则:长辈在 上,晚辈在下;同辈关系中,年长在左, 年幼在右;夫妻关系中,男左女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