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选科的对策与建议(广东 2018届高一新生)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月摸底(期初) 一模(第一学期期末) 二模(3月下旬) 三模(5月4日左右)
高校自主招生入门门槛:
(以2016年政策为例)
①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竞赛 方面:
参加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在 全国决赛获得优异成绩者,获得省级或 以上奖项(如省一、二等奖),有少部 分院校要求获得市级以上奖项;
纠结:
选文还是选理?
合格性考试?
等级性考试?
一广、东202省1年新广普东怎通么高考考? 的模式
1.统考科目
统考科目
语文 150 分
+
数学 150 分
+
外语 150 分=
普通类总分 450分
艺术体育类总分440分
2.学业水平测试科目
考生选修科目与附加题的关系
统考科目
选测科目
语文 160分
+
不少教育专家分析,“不分文理科”的改革风向标,改 变的不仅仅是围绕高考的招生制度,更重要的是,它会 对我国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整个教育生态链,产生积 极的影响和变化。
一个问题,两点纠结
对于新高考改革的政策,可能很多家长和学生都觉 得一知半解,甚至是一头雾水,所以我们将政策里
问题: 的主要干货内容精简归纳了一下,希望能给大家带 来一些参考。 2021年高考怎么考?
家校携手,让孩子 拥有更灿烂的明天!
附加题 40分
数学 英语 160分 120分
2选1 4选1 选Ⅰ 选Ⅱ
+
附加题 40分
历史 化学
或
生物
物理
政治 地理
语文+数学+英语+语文或数学附加分=480分
3.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
1、道德品质 2、公民素养 3、交流与合作
凡符合基本条件者, 可评为合格。
4、学习能力 5、运动与健康 6、审美与表现
就业面:以社会为对象的事务性人才,从 事媒体传播、金融财会、公务员、法律、 社会管理和教育等行业。
分科建议(选文)
科目优势比较明显的应该扬长,即文科 强的选文。
凡总体成绩一般,科目弱势比较明显的 应该避短,即数学、物理弱的选文。
如果语文、数学、外语成绩特别好,对 文史类的兴趣强于理工类也可选文,这 样,你极有可能成为文科尖子生中的尖 子生。
四、选科建议
1、避免盲目选科,认真思考孩子的特点 2、避免扎堆选科,多听老师的意见 3、尊重孩子的选择,更需家长的理性把握
五、选科后的规划
1、适应期(高二第一学期期中前) 2、学测期(期中后~学测考)
备考阶段(期中~期末) 备战阶段(期末~学测) 3、转轨期(学测后~6月底)
4、高三季(7月~6月) 四大战役:
② 语文学科:
高中阶段在具有较大影响的全国性作文比赛中获得 二等奖(含二等奖)以上者(具体赛事名称:“叶圣陶 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 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语文报杯”全国中 学生作文大赛等;
高中阶段在文学类省级、国家级比赛中获奖,或在 省级及以上公开发行的相关刊物上发表作品、论文 或有专著出版的学生;
③英语学科:
高中阶段参加全国创新英语大赛获二等 奖及以上奖项,或参加全国中学生英语 能力竞赛获二等奖及以上者;
高中阶段在外语类省级、国家级比赛中 获奖,或在省级及以上公开发行的相关 刊物上发表作品、论文或有专著出版的 学生;
④其他:
高中阶段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 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 “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全国中 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 奖赛、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 等国家级及以上赛区中取得优异成绩
分科建议(选理)
对于语文、外语成绩特别好,理科 各科也不错的同学,如果对文史类 没有特别的兴趣建议选理。
综合排名还行,凡各科成绩比较均 衡,并对文史类没有特别兴趣的一 般应该选理。
三、选Ⅱ选什么?
选Ⅱ重兴趣,更重实力 ①了解学科特征,跳出认知的误区 ②慎选强势学科,不做他人的嫁衣 ③从众选择学科,适应考试的规则
文理不再分家——教育界长期以来的呼吁和期盼,终于 有了结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 ,其中明确提出探索 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 试一年多考。
上海高考目前实行“3+1”方案,而加试科目的存在, 本身就是文理分科的产物。考试“指挥棒”之下,很多 中学生往往从读高一甚至初中开始就在为选文还是选理 而绸缪。考试分科变相导致学生偏科。
1、物理预赛时间为9月初,复赛理论笔试时间 为9月中旬,复赛实验考试日期为9月中下旬;
2、数学初赛一般在每年的4月底或5月初,复赛 在每年的7月,决赛在每年的9月或10月进行;
3、化学初赛5月中旬;
4、生物初赛一般在每年的4月中旬,复赛在每 年的5月,决赛在每年的6月;
5、信息学初赛在每年10月,复赛在11月;
录取比率:对应的高等院校很多,社会 需求较多一些。
就业面:以技术为对象的生产型人才, 可从事的职业类型相对较多一些。
文科特点:
人才特点:以理论和表达为能力的形象思 维。
学习特点:以记忆、归纳、整理、比较为 特点的学习。
录取比率:同理科的报名人数及录取比率 均维持在1:3左右,对应的高等院校相 对较少一些。
个别专业有特殊要求也可选择一门或多门 作为建议选科。
▲高校等级越高,对选测科目要求 也越高。
▲核心指标是语数外三科总分。
二、选文还是选理?
1. 了解文、理学科特点 2. 了解自身的能力 3. 了解自己的特长 4. 了解学校的实际
理科特点:
人才特点:以推理和研究为能力的逻辑 思维。
学习特点:以理解、推理、计算为特点 的学习。
按等第评定,分 A、B、C、D 四个等级
后三项单项达到A级且前三项均为合格的,在同等条 件下可以优先录取;后三项均为D级的,可不录取。
高校录取对选测科目的要求
必须在历史或物理中选择一门,或两门均可。 人文社科专业类——历史 自然科学专业类——物理 兼招专业类——历史、物理
对考生的另一门选测科目原则上不作要求 (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都可以)。
高校自主招生入门门槛:
(以2016年政策为例)
①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竞赛 方面:
参加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在 全国决赛获得优异成绩者,获得省级或 以上奖项(如省一、二等奖),有少部 分院校要求获得市级以上奖项;
纠结:
选文还是选理?
合格性考试?
等级性考试?
一广、东202省1年新广普东怎通么高考考? 的模式
1.统考科目
统考科目
语文 150 分
+
数学 150 分
+
外语 150 分=
普通类总分 450分
艺术体育类总分440分
2.学业水平测试科目
考生选修科目与附加题的关系
统考科目
选测科目
语文 160分
+
不少教育专家分析,“不分文理科”的改革风向标,改 变的不仅仅是围绕高考的招生制度,更重要的是,它会 对我国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整个教育生态链,产生积 极的影响和变化。
一个问题,两点纠结
对于新高考改革的政策,可能很多家长和学生都觉 得一知半解,甚至是一头雾水,所以我们将政策里
问题: 的主要干货内容精简归纳了一下,希望能给大家带 来一些参考。 2021年高考怎么考?
家校携手,让孩子 拥有更灿烂的明天!
附加题 40分
数学 英语 160分 120分
2选1 4选1 选Ⅰ 选Ⅱ
+
附加题 40分
历史 化学
或
生物
物理
政治 地理
语文+数学+英语+语文或数学附加分=480分
3.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
1、道德品质 2、公民素养 3、交流与合作
凡符合基本条件者, 可评为合格。
4、学习能力 5、运动与健康 6、审美与表现
就业面:以社会为对象的事务性人才,从 事媒体传播、金融财会、公务员、法律、 社会管理和教育等行业。
分科建议(选文)
科目优势比较明显的应该扬长,即文科 强的选文。
凡总体成绩一般,科目弱势比较明显的 应该避短,即数学、物理弱的选文。
如果语文、数学、外语成绩特别好,对 文史类的兴趣强于理工类也可选文,这 样,你极有可能成为文科尖子生中的尖 子生。
四、选科建议
1、避免盲目选科,认真思考孩子的特点 2、避免扎堆选科,多听老师的意见 3、尊重孩子的选择,更需家长的理性把握
五、选科后的规划
1、适应期(高二第一学期期中前) 2、学测期(期中后~学测考)
备考阶段(期中~期末) 备战阶段(期末~学测) 3、转轨期(学测后~6月底)
4、高三季(7月~6月) 四大战役:
② 语文学科:
高中阶段在具有较大影响的全国性作文比赛中获得 二等奖(含二等奖)以上者(具体赛事名称:“叶圣陶 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 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语文报杯”全国中 学生作文大赛等;
高中阶段在文学类省级、国家级比赛中获奖,或在 省级及以上公开发行的相关刊物上发表作品、论文 或有专著出版的学生;
③英语学科:
高中阶段参加全国创新英语大赛获二等 奖及以上奖项,或参加全国中学生英语 能力竞赛获二等奖及以上者;
高中阶段在外语类省级、国家级比赛中 获奖,或在省级及以上公开发行的相关 刊物上发表作品、论文或有专著出版的 学生;
④其他:
高中阶段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 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 “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全国中 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 奖赛、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 等国家级及以上赛区中取得优异成绩
分科建议(选理)
对于语文、外语成绩特别好,理科 各科也不错的同学,如果对文史类 没有特别的兴趣建议选理。
综合排名还行,凡各科成绩比较均 衡,并对文史类没有特别兴趣的一 般应该选理。
三、选Ⅱ选什么?
选Ⅱ重兴趣,更重实力 ①了解学科特征,跳出认知的误区 ②慎选强势学科,不做他人的嫁衣 ③从众选择学科,适应考试的规则
文理不再分家——教育界长期以来的呼吁和期盼,终于 有了结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 ,其中明确提出探索 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 试一年多考。
上海高考目前实行“3+1”方案,而加试科目的存在, 本身就是文理分科的产物。考试“指挥棒”之下,很多 中学生往往从读高一甚至初中开始就在为选文还是选理 而绸缪。考试分科变相导致学生偏科。
1、物理预赛时间为9月初,复赛理论笔试时间 为9月中旬,复赛实验考试日期为9月中下旬;
2、数学初赛一般在每年的4月底或5月初,复赛 在每年的7月,决赛在每年的9月或10月进行;
3、化学初赛5月中旬;
4、生物初赛一般在每年的4月中旬,复赛在每 年的5月,决赛在每年的6月;
5、信息学初赛在每年10月,复赛在11月;
录取比率:对应的高等院校很多,社会 需求较多一些。
就业面:以技术为对象的生产型人才, 可从事的职业类型相对较多一些。
文科特点:
人才特点:以理论和表达为能力的形象思 维。
学习特点:以记忆、归纳、整理、比较为 特点的学习。
录取比率:同理科的报名人数及录取比率 均维持在1:3左右,对应的高等院校相 对较少一些。
个别专业有特殊要求也可选择一门或多门 作为建议选科。
▲高校等级越高,对选测科目要求 也越高。
▲核心指标是语数外三科总分。
二、选文还是选理?
1. 了解文、理学科特点 2. 了解自身的能力 3. 了解自己的特长 4. 了解学校的实际
理科特点:
人才特点:以推理和研究为能力的逻辑 思维。
学习特点:以理解、推理、计算为特点 的学习。
按等第评定,分 A、B、C、D 四个等级
后三项单项达到A级且前三项均为合格的,在同等条 件下可以优先录取;后三项均为D级的,可不录取。
高校录取对选测科目的要求
必须在历史或物理中选择一门,或两门均可。 人文社科专业类——历史 自然科学专业类——物理 兼招专业类——历史、物理
对考生的另一门选测科目原则上不作要求 (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