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维护秩序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维护秩序》教案设计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维护秩序》教案设计
一、明确目标【课标依据】模块主题内容标准(活动建议)我
与国家和社会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 1.5 理解遵守社会规则和维护
社会公正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矛盾,理解发展与稳定的辩证关系。

1.6 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公益活动,自觉爱
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教
材分析】第一框“维护秩序”,从感受生活中的秩序导入,领悟“生活―秩序―规则”的逻辑线索,即“社会生活有秩序”,有秩序才有美好生活;而良好的秩序又需要规则,“维护秩序靠规则”。

这一框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到规则不是外在强制的结果,而是我们享受美好生活的内在要求,从而为下一框的教学打下基础。

【学情
分析】八年级上册教材的主题是社会生活,在前一单元“走进社会
生活”之后,本单元介绍的是“遵守社会规则”。

学生对“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的观点是认同的,也知道社会运行要有各种各样的规则,这是本课教学的重要学情基础。

因此,弄清楚学生在规则问题上的疑惑点,就成为本课教学的突破点和生长点。

儿童向成人转变,
实现社会化,就需要了解、学习、掌握、遵守社会规则。

学生的规则意识是朴素、肤浅的。

教材中关于社会秩序的作用、社会规则是如何维护社会秩序的、社会规则与自由的关系等,都是在帮助学生理解和认同规则的价值。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知道良好的社会秩序促
进社会正常运转,保证人们安居乐业;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人们应自觉遵守社会规则能力目标懂得生活中的各种规则,能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社会秩序与社会规则的关系,树立秩序意识和规则意识【学习重点】社会生活需要秩序。

【学习难点】社会规则维系社会秩序。

二、情境导
入多媒体展示:临沂暴走团事件三、预习思考(学生课前完成)【新知梳理】【Ⅰ】社会生活有秩序 1、社会秩序的含义及内容(1)
含义: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2)内容;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

2、社会秩序的作用。

(1)社会正常运行需
要秩序。

每个社会成员都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只有大家有序地占据一定的社会资源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从而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

(2)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享有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享有公平的发展机遇,从而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

【Ⅱ】维护秩序靠规则 3、社会规则的含义及内容。

(1)含义: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共同生活的约定。

(2)内容: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道德、纪律、法律等。

4、社会规则的作用(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的关系)。

(1)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如何作为社会一员享有权利、承担责任,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而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2)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

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

【问题创设】阅读教材,完成相关练习四、学习展示【合作探究】学生结合情境与问题独立自主思考、讨论、展示、交流、互评。

【点评指导】教师针对学生在思考、讨论、展示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并适时点拨及方法指导。

(一)社会秩序的含义及内容活动一:自主学习――了解社会秩序 (展示图片) 思考:以上图片展示了哪些方面的社会秩序?如果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提示:这四幅图片分别反映了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

如果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混乱不堪,无法正常运行,每个人的权利和利益也会受到损害。

教师总结:①含义: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②内容: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等。

(二)社会秩序的作用活动二:情境讨论――雨天的校门口 (展示图片及阅读教材P23“探究与分享”) 1.思考:校门口的这种混乱状况会造成哪些影响? 2.你认为应如何改变这种混乱的状态?提示:1、交通堵塞,易引发交通事故;耽误每个家长接送
孩子的时间,影响学生正常放学;出现安全隐患,也容易引发人们相互之间的矛盾。

2、交警维持交通秩序,学校安排不同年级分时段放学,家长遵守交通规则、在路边等候孩子,学生们有序排队出校门等。

教师总结:社会秩序的作用:(1)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2)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教师过渡:怎样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呢?(三)规则的类型及含义活动三:小组讨论――感受规则的力量 (阅
读教材P24探究与分享) ◆在发生重大灾难时,人们往往遵循“妇弱优先,壮者靠后”的规则有序撤离。

◆劳动者在找工作时,会与企
业签订劳动合同,规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要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

1.讨论:材料中有哪些规则? 2.如何理解规则?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规则?小组讨论,让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1)种类:人们约定
的原则、劳动合同、纪律、法律、道德等。

(2)含义:是人们为了维
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四)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的关系活动四:“一米线”的提醒“一米线”,要求后面等候的人员与前面办理业务的人员保持一米的距离,不要紧跟或围拥。

这一规则有其心理学依据。

心理学研究表明,除了至亲好友之外,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安全距离约为一米。

越过这个安全距离,人们就会感到紧张,觉得个人安全和隐私受到了侵犯。

遵循“一米线”规则,既是尊重他人隐私的要求,也是自身文明素养的体现。

1.思考: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上述事例的规则? 2.如何理解社会规则对我们的影响?教师总结: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如何作为社会一员享有权利,承担责任,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而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

活动五:身边的规则――《铁路安全管理条例》 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铁路安全管理
条例》规定:在动车组列车上吸烟或者在其他列车的禁烟区域吸烟,按照违法行为的情节和后果,对吸烟行为人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
下罚款;对吸烟导致列车火灾等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16年,铁路部门规定:乘客在动车组列车吸烟,除接受罚款外,
还需持本人身份证到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签订协议书,方可再次购买动
车组车票。

1.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上述规定? 2.铁路部门对吸烟者的处罚是强制性的还是非强制性的?为什么?教师总结: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

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

五、复习反馈【巩固训练】 1、小刚骑着自行车刚到十字路口红灯恰巧亮了,这时绿灯方向正好没车,在小刚前面的几个人便没有停车,直接过去了。

这时,小刚应该()A.“随大流”,与大家一块过去 B.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迅速过去 C.按交通信号灯指示,停车等待 D.走自己的路,无需遵守信号灯 2、“无规矩不成方圆”这条古训是人们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其含义是()①人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准则,按自己的准则办事②做事要有规矩,懂规矩③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准则④人的社会生活少不了规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团聚的节日,外出的人总是不远万里回家团聚。

在车站许多乘客自觉排队购票和进站的行为充分体现了() A.自觉遵守公共规则 B.自觉保护公共环境 D:\周\道德与法治\维护秩序\中国式过马路1.jpgC.自觉爱护公共设施 D.尊重和平等地对待他人 4、当前,“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引起了国人的热议。

下列对此现象认识错误的是() A .我们应该克服盲目从众心理 B .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 C .这是一种缺少规则意识的现象,是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任的行为 D .我们应该自觉遵守规则,与规则同行,创造美好生活【总结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