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六校教学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堰市六校教学合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九月月考
化学试卷(答案在最后)
(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测试范围:第一章至第二章第2节(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与H2O的反应是熵增的放热反应,该反应能自发进行
B.某吸热反应能自发进行,因此该反应一定是熵增反应
C.通常情况下,一个放热且熵增的反应也有可能非自发进行
D.反应NH3(g)+HCl(g)====NH4Cl(s)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G=△H-T·△S可知,当反应是熵增放热的反应时,一定满足△H-T△S<0,反应一定是自发进行的,选项A正确;B、吸热反应可以自发进行,△H>0,若满足△H-T△S<0,必须是熵增的反应,选项B正确;C、根据△G=△H-T·△S可知,当反应是熵增放热的反应时,一定满足△H-T△S<0,反应一定不可能为非自发进行,选项C不正确;D、反应NH3(g)+HCl(g)=NH4Cl(s)为熵减的反应,若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根据△G=△H-T·△S,必须△H-T·△S<0,而△S<0,则一定得△H<0,才有可能△G <0,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2.对于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2SO2(g)+O2(g)2SO3(g),改变下列条件,可以提高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的是()
①增大压强②升高温度③加入催化剂④减小反应物浓度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升高温度或使用催化剂均能提高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而增大压强或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则只能是提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而不能提高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故②③正确,选D。

点睛:本题对活化能、活化分子等知识的理解,注意升高温度使分子的能量增大,总分子数不变的情况下,活化分子数增多,故活化分子百分数提高;增大压强或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分子的能量没变,总分子数增
多,活化分子数必然增多,但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

3.下列各图是温度(或压强)对2A(s)+2B(g)⇌2C(g)+D(g)ΔH>0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曲线交点表示建立平衡时的温度或压强,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则A正确,B错误;
A物质为固体,反应物气体的化学计量数小于生成物气体的化学计量数,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则C、D错误。

故答案为:A
4.对可逆反应:()()()()
2A s3B g C g2D g
++
H0
∆<,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v

减小
③压强增大一倍,平衡不移动,v

、v

均增大
④增大B的浓度,v

>v

⑤加入催化剂,B的转化率提高
A.只有①②⑤
B.只有②④
C.只有③⑤
D.只有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A为固体,浓度视为常数,增加A的量,平衡不发生改变,故①错误;
②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故②错误;
③A为固体,且反应前后气体系数之和相等,因此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但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故③
正确;
④B 为气体,增加B 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即v 正>v 逆,故④正确;⑤加入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无影响,故⑤错误;答案为D 。

5.对于可逆反应:()()()
2A s B g 2C g + H 0∆<,各图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 的质量分数减小,故A 正确;B .根据反应前后的化学计量数的大小可以看出,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v(正)>V(逆),故B 错误;
C .催化剂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平衡不发生移动,故C 错误;
D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 的转化率降低,根据反应前后的化学计量数的大小可以看出,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 的转化率增大,本题温度的曲线不正确,故D 错误;故选A 。

6.下列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A.对于反应CO(g)+3H 2(g) CH 4(g)+H 2O(g)△H<0,降低温度有利于CO 的转化
B.增大压强,有利于工业上氨的合成
C.工业上二氧化硫与氧气合成三氧化硫时加入催化剂
D.乙醇与乙酸生成乙酸乙酯时常加入稍过量的乙醇【答案】C 【解析】
【详解】A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有利于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CO 转化率提高,有利于CO
的转化,符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故A 不符合题意;
B .合成氨N 2+2H 2 2NH 3,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少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有利于工业上合成氨,符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故B 不符合题意;
C .使用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无影响,不符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故C 符合题意;
D .乙醇与乙酸反应:CH 3COOH+CH 3CH 2OH CH 3COOCH 2CH 3+H 2O ,增加稍过量乙醇,增加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有利于乙酸乙酯的生成,符合平衡移动原理,故D 不符合题意;答案为C 。

7.在一定温度下,反应223N (g)3H (g)2NH (g)+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措施不会改变其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容器体积不变,充入少量HCl 气体
B.容器体积不变,充入少量氢气
C.增大压强使容器体积变小
D.容器体积不变,充入少量气体He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容器体积不变,充入少量HCl 气体,HCl 与3NH 反应生成4NH Cl 固体,3NH 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故A 不选;
B .容器体积不变,充入少量2H ,2H 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B 不选;
C .增大压强使容器体积变小,反应物、生成物浓度均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C 不选;
D .容器体积不变,充入少量气体He ,反应物、生成物浓度均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D 选;故选D 。

8.对于反应CO 2(g)+2NH 3(g) CO(NH 2)2(s)+H 2O H ∆,在不同条件的影响下,水蒸气含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趋势如下图: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1212,,Δ0T T p p H >><
B.1212,,Δ0T T p p H <><
C.1212,,Δ0T T p p H <<>
D.1212,,Δ0
T T p p H <>>【答案】B 【解析】【分析】
【详解】先拐先平条件高,1212,T T p p <>.升高温度,水蒸气含量降低,平衡逆向移动,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0H <.答案选B 。

9.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NO(g)+O 2(g) 2NO 2(g)。

下图是某次实验的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推断t 时刻突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A.增大NO 的浓度
B.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C.增大压强(缩小容器体积)
D.添加了合适的催化剂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增大NO 的浓度,t 时刻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不变,与图不符,A 错误;B .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与图不符,B 错误;C .缩小容器体积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C 正确;D .添加了合适的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的增大,与图不符,D 错误;故答案选C 。

【点睛】根据勒夏特列原理:①升高温度时,反应向着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时,反应向着放热方向移动;②增大压强时,反应向着系数变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时,反应向着系数变大的方向移动;③增大浓度,反应向着削弱该物质浓度的方向移动。

10.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小分子X 、Y 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M 的催化反应历程。

该历程可用如下示意图表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②过程属于放热反应
B.由X 、Y 生成M 的总反应原子利用率为100%
C.反应过程中有C ﹣H 键的断裂和C ﹣C 键、O ﹣H 键的生成
D.X 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Y 的结构式为O ﹣C ﹣O 、M 为乙醇(C 2H 5OH)【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图中所示,反应物是CH 4、CO 2,生成物是CH 3COOH ,反应历程是:在催化剂作用下CH 4断裂一个C-H 键,CO 2断裂一个C=O 中的π键,然后发生加成反应,原子间重新组合生成CH 3COOH 。

【详解】A .①→②过程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属于放热反应,A 正确;
B .X 、Y 生成M 的总反应方程式为CH 4+CO 2−−−→催化剂
CH 3COOH ,原子利用率为100%,B 正确;
C .根据反应的历程示意图和总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过程中有C ﹣H 键的断裂和C ﹣C 键、O ﹣H 键的生成,C 正确;
D .X 的分子结构是正四面体,Y 的结构式为O=C=O 、M 为乙酸,D 错误;故选D 。

1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已知正丁烷的燃烧热为28781kJ mol -⋅,则表示正丁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32232222CH CH CH CH g 13O g 8CO g 10H O l +=+1
2878kJ mol H -∆=-⋅B.已知在一定条件下,2mol 2SO 与1mol 2O 充分反应后,释放出98kJ 的热量,则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
2232SO g O g 2SO g + 1
98kJ mol H -∆=-⋅C.已知稀盐酸与稀NaOH 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1kJ mol -⋅,则表示稀硫酸与稀NaOH 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424211
H SO aq NaOH aq Na SO aq H O l 22
+=+1
57.3kJ mol H -∆=-⋅D.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11.9kJ mol H -∆=+⋅,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燃烧热是指1mol 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放出的热量,则表示正丁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22322213
CH CH CH CH g O g =4CO g 5H O l 2
+
+12878kJ mol H -∆=-⋅,A 错误;
B .不知道该条件下物质的状态,该反应是可逆反应,2mol 2SO 与1mol 2O 充分反应后,实际消耗多少不得而知,所以无法写出热化学方程式,B 错误;
C .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2H O 放出的热量是中和热,C 正确;
D .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吸收能量,则石墨能量低于金刚石,能量越低越稳定,故石墨比金刚石稳定,D 错误;答案选C 。

1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剂通过改变反应历程、降低反应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
B.升高温度使放热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对正反应速率影响更大
C.增大压强一定可以增大反应速率
D.其它条件不变时,充入反应物,一定可以加快反应速率【答案】A 【解析】
【详解】A .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历程,降低了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从而增加了活化分子百分数,使反应速率加快,故A 项正确;
B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若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对逆反应速率影响更大,故B 项错误;
C .对于没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对反应物的浓度几乎没有影响,不会增大化学反应速率,故C 项错误;
D .对于有固体、纯液体参与的反应,固体、纯液体在反应中可视为浓度不变,故增加其量并不能改变反应速率,故D 项错误;故本题选A 。

13.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选

实验方案
目的
A
常温下,将等质量、等直径的铝粒分别加入118 mol L -⋅和1
242 mol L H SO -⋅溶液中反应比较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B
常温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2NO 气体,一段时间后压缩容器体积为原来的
探究压强对化学平衡
一半,观察气体颜色变化
的影响
C
向两份等浓度等体积的22H O 溶液中分别加入2滴等浓度的()243Fe SO 和
2CuCl 溶液,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
探究3Fe +和2Cu +的催化能力强弱
D
向1
35 mL 0.1 mol L l FeC -⋅溶液中滴加10.1 mol L KI -⋅溶液5~6滴,充分反应,测得溶液中除含有2I 外,还含有3Fe +
判断该反应是可逆反应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详解】A .118mol L -⋅24H SO 溶液为浓硫酸,铝在常温下与浓硫酸发生钝化,不继续反应,则不能比较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A 不符合题意;
B .2242NO N O ,压缩容器体积为原来的一半,物质浓度变大,颜色加深,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平衡正向移动,颜色又会变浅,故能观察气体颜色变化来探究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B 符合题意;
C .等浓度的()243Fe SO 和2CuCl 溶液中Fe 3+和Cu 2+的浓度不同,阴离子种类也不同,未控制单一变量,不能探究3Fe +和2Cu +的催化能力强弱,C 不符合题意;
D .3FeCl 溶液过量,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Fe 3+,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中除含有2I 外,还含有3Fe +,不能判断该反应是可逆反应,D 不符合题意;故选B 。

14.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xA g +yB g zC g ,平衡时测得A 的浓度为0.50mol/L 。

保持温度不变,将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再达平衡时,测得A 的浓度为0.30mol/L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y<z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B 的浓度增大 D.C 的体积分数减小
【答案】D 【解析】
【分析】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若平衡不移动,A 的浓度应为0.25mol/L ,现A 的浓度从0.25mol/L 增加到0.30mol/L ,说明平衡逆向移动,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 .根据分析,减压平衡逆向移动,则x y z +>,故A 错误;B .根据分析,平衡逆向移动,故B 错误;
C .将容器的容积扩大,体积扩大使B 的浓度减小的影响大于平衡逆向移动使B 的浓度增大的影响,因此总的结果是B 的浓度减小,故C 错误;
D .根据分析,减压平衡逆向移动,则C 的体积分数减小,故D 正确;故选D 。

15.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X ,发生反应:()()()X g 2Y g +Z g ,下列叙述中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Z 的同时消耗2n mol Y ②Y 的浓度不再改变
③Y 与Z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④2v(Y)正=v(Z)逆
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⑥容器内密度不再改变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Z 的同时消耗2nmolY ,即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说明反应已达平衡,①符合题意;
②Y 的浓度不再改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已达平衡,②符合题意;
③反应开始后Y 与Z 的物质的量之比一直为2:1,所以Y 与Z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不能说明反应是否达到平衡,③不符合题意;
④2v(Y)正=v(Z)逆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v(Y)正=2v(Z)逆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④不符合题意;
⑤该反应前后为物质的量改变的反应,因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说明反应已达平衡,⑤符合题意;
⑥气体总质量不变,体积不变,容器内密度始终不变,因此容器内密度不再改变,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⑥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①②⑤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B 符合题意。

第II 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4大题,共55分。

)
16.能源是现代社会物质文明的原动力,研究化学反应能量变化意义重大。

回答下列问题:
I .氢能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被誉为“21世纪终极能源”。

氢气的制备和应用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1)①由如图的能量转化关系可知生成()316gCH OH l 需要_____(填“吸收”或“放出”)_____kJ 能量。

②已知()CO g 和()2H g 的燃烧热分-1-1-283.0kJ mol -285.8kJ mol 、。


()()()()22323H g +CO g =CH OH l +H O l 的ΔH=________-1kJ mol 。

(2)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制氢方法之一,反应过程如图:
反应I :()()()()()-1
222241SO g +I g +2H O g =H SO l +2HI g ΔH =-44kJ mol ;
反应Ⅱ:()()()()-1
2422222H SO l =2SO g +O g +2H O g ΔH =+550kJ mol ;
反应Ⅲ:()()()-1
2232HI g =H g +I g ΔH =+11kJ mol 。

在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的总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填“>”、“<”或“=”)生成物总能量。

Ⅱ.某化学小组用150mL0.50mol L -⋅盐酸、150mL0.55mol L NaOH -⋅溶液和如图装置进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

(3)从图中实验装置看,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NaOH 浓度大于盐酸浓度的原因是______。

若用等浓度等体积的醋酸代替盐酸进行实验,则实验中测得的中和反应的反应热ΔH 将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
变")。

(4)某次实验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小于157.3kJ mol -⋅(理论值),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填标号)。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B.用量筒量取盐酸的体积时仰视读数C.盐酸与NaOH 溶液混合后立即记录温度D.一次性把NaOH 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
E.用温度计测量盐酸起始温度后直接测量NaOH 溶液的温度【答案】(1)①.放出
②.45.5
③.-93.8
(2)<(3)
①.环形玻璃搅拌器
②.为了保证盐酸完全中和
③.偏大
(4)ACE 【解析】【小问1详解】
①由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是放热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为
()()()1
233CO g 2H g CH OH l ΔH 91kJ mol -+==-⋅,()316gCH OH l 物质的量为
16g
=0.5mol 32g/mol
,所以生成0.5mol ()3CH OH l 则会放出45.5kJ 能量,故答案为:放出;45.5;
②已知()CO g 和()2H g 的燃烧热分别为11283.0kJ mol 285.8kJ mol ---⋅-⋅、,可得热化学方程式为①()()()1
2211
CO g O g CO g ΔH 283.0kJ mol 2
-+==-⋅,②
()()()1
22221
H g O g H O l ΔH 285.8kJ mol 2
-+==-⋅,
③()()()1
233CO g 2H g CH OH l ΔH 91kJ mol
-+==-⋅由盖斯定律,反应②+③-①可得
()()()()22323H g CO g CH OH l H O l +=+的ΔH =-285.8-91+283.0=-93.8kJ/mol ,故答案为:-93.8;
【小问2详解】
根据盖斯定律,反应I×2+Ⅱ+2Ⅲ可得()()()2222H O g O g 2H g =+∆H=2×(-44)+550+2×11=+484kJ/mol ,水的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则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故答案为:<;【小问3详解】
①从图中实验装置看,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器,故答案为:环形玻璃搅拌器;②NaOH 溶液稍过量的原因是为了保证盐酸完全中和,故答案为:为了保证盐酸完全中和;
③醋酸电离是吸热过程,酸碱中和为放热反应,反应热ΔH 为负值,则实验中测得的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数值
偏小,但ΔH 偏大,故答案为:偏大;【小问4详解】
A .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造成热量损失,测定的中和热数值偏小,A 符合题意;
B .用量筒量取盐酸溶液体积时仰视读数,造成量取的盐酸体积偏大,反应生成的水偏多,放出的热量偏多,故测定的中和热数值偏大,B 不符合题意;
C .盐酸与NaOH 溶液混合后立即记录温度,温差数值偏小,计算的热量值偏低,测定中和热数值偏小,C 符合题意;
D .一次性把NaOH 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可减少热量散失,操作正确,D 不符合题意;
E .用温度计测定NaOH 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Cl 溶液的温度,使测定的温差△T 偏小,计算的放热数值偏小,导致测得的中和热偏小,E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CE 。

17.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具有重要价值。

定量计算和测量则是常用的研究方法。

(1)通过化学键的键能可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已知几种共价键的键能数据如下:共价键C-H H-H H-O C=O
键能/kJ•mol
-1
413436463745
则CO 2和H 2反应生成CH 4和气态H 2O 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利用简单碰撞理论和活化能概念可解释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①下列关于简单碰撞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不一定是活化分子
B .某些反应的点燃或加热条件是为了使普通分子获得能量转变为活化分子
C .基元反应的实质是活化分子有合适取向的碰撞
D .反应活化能越大,则反应过程中单位体积内的有效碰撞次数越多
②水煤气变换反应为()()()()222CO g +H O g CO g +H g 。

若无催化剂时该反应体系的相对能量随反应过程变化如下图所示,则该反应的ΔH=________kJ/mol(用含E 1、E 2的代数式表示)。

已知该反应在固体催化剂M 催化下分两步完成:Ⅰ.M(s)+H 2O(g) MO(s)+H 2(g)ΔH 1>0;Ⅱ.MO(s)+CO(g) M(s)+CO 2(g)ΔH 2<0。

在图下中画出该反应在M 催化下的相对能量-反应过程示意图(已知M 的相对能量为0)_____。

【答案】(1)CO2(g)+4H2(g)=CH4(g)+2H2O(g)ΔH=-270kJ/mol
(2)①.BC②.(E1-E2)③.
【解析】
【小问1详解】
CO2和H2反应生成CH4和气态H2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O2(g)+4H2(g)═CH4(g)+2H2O(g) ΔH=2×745kJ/mol+4×436kJ/mol-4×413kJ/mol-4×463kJ/mol=-270kJ/mol,故答案为:CO2(g)+4H2(g)=CH4(g)+2H2O(g)ΔH=-270kJ/mol;
【小问2详解】
①A.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故A错误;
B.点燃或加热时,分子会吸收能量,使普通分子获得能量转变为活化分子,故B正确;
C.活化分子有合适取向时发生有效碰撞,即发生了化学变化,故C正确;
D.反应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慢,可知单位体积内的有效碰撞次数越少,故D错误;
故答案为:BC;
②水煤气变换反应为CO(g)+H2O(g)⇌CO2(g)+H2(g)。

若无催化剂时该反应体系的相对能量随反应过程变化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ΔH=(E1-E2)kJ/mol;
该反应在固体催化剂M催化下分两步完成,第一步为吸热反应,第二步为放热反应,总反应为放热反应,催化剂影响反应历程,对反应的始末状态无影响,该反应在M催化下的相对能量-反应过程示意图为:。

18.回答下列问题
(1)800℃时,在体积2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22NO(g)O (g)2NO (g) ,n(NO)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时间(s)
012345n(NO)/mol
0.020
0.010
0.008
0.007
0.007
0.007
①如下图中A 点处,v()正_____v()逆(填“<”、“=”或“>”)。

②上图中表示2NO 的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___。

③下列不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的是___________。

A .及时分离出2NO 气体
B .适当升高温度
C .增大2O 的浓度
D .选择高效的催化剂
④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 表达式为___________;值为___________(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224H C O 溶液和酸性4KMnO 溶液之间的反应
-+2+4224222MnO +5H C O +6H =2Mn +10CO +8H O 来探究“外界条件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如
下:(不考虑溶液混合所引起的体积缩小)实验
实验温
参加反应的物质
溶液颜色
序号度/K
褪至无色
时所需时间/s
4KMnO 溶液(含硫
酸)
224H C O 溶液2H O
V/mL
-1
c/mol L V/mL
-1
c/mol L V/mL
A 29320.024
0.10
6B T 120.023
0.11
V 8C
313
2
0.02
2
V 0.1
1
t
①通过实验A B 、,可探究出浓度的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通过实验____(实验序号)可探究出温度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②C 组实验中溶液褪色时间t_____(填“<”、“=”或“>”)8s 。

③同学们在实验中发现反应速率总是如图所示,其中12t ~t 时间内速率变快的主要原因可能是:①产物(2Mn +或4MnSO )是反应的催化剂:②_______。

【答案】(1)①.>②.b ③.A ④.
()()()
2222NO NO O c c c ⨯⑤.1970.8
(2)①.B 、C ②.<③.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使环境温度升高,加快了反应速
率【解析】【小问1详解】
①图中A 点仅表示a 和c 浓度相等,反应还没有达到平衡状态,v 正>v 逆;
②根据一氧化氮物质的量的变化知,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在不断增大,且同一时间段内,一氧化氮减少的物质的量等于二氧化氮增加的物质的量,所以表示NO 2的变化的曲线是b ;
③A .及时分离除NO 2气体平衡向右移动,但反应速率减小,故A 选;B .适当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故B 不选;C .增大O 2的浓度反应速率增大,故C 不选;D .选择高效催化剂能增大反应速率,故D 不选;答案为A ;
④平衡时n(NO)=0.007mol ,浓度为0.0035mol/L ,列出三段式有
222NO(g)+
O (g)2NO (g)
mol/L 0.010.0050mol/L 0.00650.003250.0065mol/L
0.0035
0.00175
0.0065
初始变化平衡,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 表达式为
()
()()2222NO NO O c c c ⨯,则K=2
20.00651970.80.00350.00175
≈⨯;
【小问2详解】
①实验A 、B ,从表中数据可知改变的条件是草酸浓度,故通过实验A 、B ,可探究出浓度的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溶液的总体积相同,根据实验A 可知溶液总体积为6mL ,所以V 1=1mL ;温度T 1=203;其他条件相同,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则V 2=3mL ,故实验B 、C 应为同浓度的前提下比较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②实验C 温度较大,则反应速率较大,t <8s ;
③12t ~t 时间内速率变快的主要原因可能是:①产物锰离子有催化作用②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使环境温度升高,加快了反应速率;19.回答下列问题
(1)在密闭容器中,使1mol X 和4mol Y 混合发生下列反应:()()()X g 3Y g 2Z g + H 0∆<。

①反应过程中X 和Y 的转化率之比______1(填“>”“<”或“=”)。

②当达到平衡时,保持恒温,压缩容器体积,平衡将______(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化学平衡常数K 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3CaCO 在密闭真空容器中发生反应:()()()32CaCO s CaO s CO g + 达到平衡。

保持温度不变,缩小容器容积,体系重新达到平衡,则2CO 浓度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已知反应:()()()()
2242CO g 4H g CH g 2H O g ++ H 0∆<。

其他条件相同时,该反应使用两
种不同催化剂,反应相同的反应时间,测得2H 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影响如图所示。

①工业生产中应选择的温度和催化剂分别是______、______。

②温度高于320℃时,2H 转化率减小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答案】(1)①.>②.正向③.不变(2)不变(3)
①.320℃
②.催化剂2
③.升温使催化剂活性降低(或温度升高平衡逆向
移动)【解析】【小问1详解】
①若加入的X 和Y 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之比,无论反应到什么程度,X 和Y 的转化率之比始终为1∶1,现在相当于按计量数之比加入X 和Y 后又多加了部分Y ,则X 转化率增大,而Y 转化率减小,即X 、Y 转化率之比大于1。

②当达到平衡时,压缩容器体积,平衡正向移动,由于温度不变,则化学平衡常数保持不变。

【小问2详解】
()2CO K c =,K 不变,则()2CO c 也不变。

【小问3详解】
①由题干图示信息可知,相同温度下催化剂2作催化剂2H 的转化率均高于催化剂1作催化剂,且320℃时,催化剂2作催化剂时,2H 的转化率最大,故工业生产中应选择的温度和催化剂分别是320℃、催化剂2。

②由于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则温度高于320℃时,2H 转化率减小的原因可能是升温使催化剂活性降低,也可能是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