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血压标准改了,中国大爷大妈怎么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高血压标准改了,中国大爷大妈怎么办
作者:主任医师郭妍
来源:《家庭医学(上)》 2018年第1期
不久前,美国最新的高血压指南中将高血压标准下调到130/80毫米汞柱。

这一变动不仅在医师专业领域引起热议,在普通人群中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显著,而高血压的主力军正是大爷大妈,我国老年高血压何去何从?
为此在11 月,由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制定的《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 版)》正式发表。

本次指南旨在进一步促进中国老年高血压的防治工作。

以下是本次共识部分重要内容。

老年高血压定义
年龄≥60 岁、血压持续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收缩压≥140 毫米汞柱和/ 或舒张压<90 毫米汞柱,定义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

不同测量方法的血压正常值:诊室血压<140/90 毫米汞柱,家庭自测血压<135/85 毫米汞柱,24 小时平均动态血压<130/80 毫米汞柱,24 小时动态血压清醒时平均血压<135/85 毫米汞柱。

老年人降压目标
老年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目标是保护靶器官,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和死亡的风险。

≥65岁老年人推荐血压控制目标<150/90 毫米汞柱,若能够耐受,可降低至140/90 毫米汞柱以下。

对于收缩压140~149毫米汞柱的老年患者,可考虑使用降压药物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需监测血压变化以及有无心、脑、肾灌注不足的临床表现。

对于高血压合并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老年患者,建议采取个体化、分级达标的治疗策略:首先将血压降低至<150/90 毫米汞柱,耐受良好者可降低至<140/90毫米汞柱。

对于年龄<80 岁且一般状况好、能耐受降压的老年患者,可降至<130/80 毫米汞柱;≥80 岁的患者,建议降至<150/90毫米汞柱,如能耐受降压治疗,可降至<140/90 毫米汞柱。

对于有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降压治疗应慎重,不应过快过度降低血压,如能耐受,可降至<140/90毫米汞柱。

过度降压不利于各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增加了老年人晕厥、跌倒、骨折和死亡的风险。

对于伴有缺血性心脏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强调收缩压达标的同时应关注舒张压,舒张压低于60 毫米汞柱时应在密切监测下逐步达到收缩压目标。

老年人降压目标
要点:老年高血压诊疗策略
※小剂量开始,平稳降压。

※慎重选药,严密观察。

※多药联合,逐步达标。

※因人而异,个体化治疗。

※监测立位血压,避免低血压。

※重视家庭自测血压及24 小时血压监测。

总之,中国大爷大妈们还是要听中国医生的话,立足于本地,根据本国身体素质的特点,
将血压降到合适的范围,不能盲目跟风;如果血压过低,会造成心脑供血不足,反而事与愿违,因此,个体化治疗才是硬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