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对应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方式对患有鼻中隔偏曲疾病
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4例患有鼻中隔偏曲
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7例。

采用常规手术方式对对
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
治疗。

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观察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结论
应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方式对患有鼻中隔偏曲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
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鼻中隔偏曲治疗
【中图分类号】R76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6-0147-02
鼻中隔偏曲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耳鼻咽喉科疾病,外伤、鼻部发育异常
是导致该病出现的主要原因,鼻中隔偏曲疾病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鼻塞、头痛、鼻出血等,手术是目前临床上公认的对其进行治疗的主要方法。

本次研究对患有
鼻中隔偏曲疾病的患者应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方式治疗的效果进行
研究。

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74例患有鼻中隔偏曲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7例。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
患者15例;患者年龄19-56岁,平均年龄(33.1±0.6)岁;患病时间1-14年,平
均患病时间(4.2±0.7)年;治疗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18-54岁,平均年龄(33.2±0.5)岁;患病时间1-16年,平均患病时间(4.3±0.8)年。

上述三项自然指标两组研究对象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分析。

1.2 纳入标准
①患者病情经检查确诊为鼻中隔偏曲;②鼻中隔偏曲疾病患病时间在20年
以内;③患者年龄在18-60岁之间;④患者自愿选择接受手术治疗;⑤排除合
并患有其他鼻部疾病的可能;⑥患者没有手术治疗禁忌症;⑦患者自愿参与研究。

1.3 排除标准
①患者病情经检查没有确诊为鼻中隔偏曲;②鼻中隔偏曲疾病患病时间在
20年以上;③患者年龄在18岁以下,或在60岁以上;④患者不愿选择接受手
术治疗;⑤合并患有其他鼻部疾病;⑥患者有手术治疗禁忌症;⑦患者不愿参
与研究。

1.4 方法
采用常规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传统额镜辅助下在患者的鼻中隔
的左侧皮肤与黏膜的交界处作一个“L”型的切口,对软骨膜、鼻中隔软骨和骨进行
分离处理,将发生偏曲的软骨及骨性部分彻底切除;采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
隔成形术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主要措施包括:在鼻中隔左侧鼻中隔软骨
前缘后方做直切口,上达顶部,下到鼻底。

对左侧黏软骨膜至骨与软骨交界处进
行分离后继续对黏骨膜进行分离,如果遇到棘突、嵴可暂停分离。

按压鼻中隔骨
与软骨交界处的软骨,使部分软骨与骨分离,沿裂缝插入鼻中隔剥离子实施上下
分离,使骨与软骨充分分离,再向后对侧黏骨膜进行分离,将部分筛骨垂直板剪除。

采用黏膜刀从筛骨垂直板至鼻中隔软骨前缘的位置将鼻中隔软骨下方软骨切开,对鼻中隔软骨下方之软骨进行条形切除约2mm,剔除上颌骨鼻嵴和犁骨上的犁鼻软骨。

分离棘突或嵴周围的黏骨膜,将棘突或嵴去除,在内镜辅助下进行仔
细检查,剩余的犁骨及上颌骨鼻嵴如果出现明显的偏曲,则将偏曲部分骨质去除。

恢复两侧的鼻中隔黏膜,见鼻中隔软骨呈活瓣性可两侧移动,如果软骨存在程度
明显的偏曲,则对部分软骨进行条形切除,实施加压处理后鼻中隔软骨保持平直
即可[1]。

1.5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住院观察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

1.6 数据处理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 ±s)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P<0.05,则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观察时间
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观察时间
3 讨论
鼻内镜技术目前在临床鼻科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内镜下鼻中隔手术已代替传
统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

在鼻内镜技术的辅助下实施中隔
手术的方式主要为鼻中隔成形术。

对成形术的理解情况不同,其做法也存在一定
的差异,但是手术操作的原则基本相同,即尽量对鼻中隔支架进行保留,使中隔
恢复到居中位。

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主要具有以下几大优点,在直视条件下进
行操作,保持视野开阔和清晰,使鼻中隔高位和后段偏曲得到清楚的显示,不对
对侧的黏软骨膜进行分离处理,使大部分鼻中隔软骨得以保留,避免中隔穿孔、
黏膜摆动、鞍鼻畸形等现象的出现。

三线减张操作主要通过对中隔软骨和骨质之
间存在的张力进行彻底清除,同时使鼻中隔前位、后位、高位偏曲和嵴、距状突
等局部的畸形现象得以解决,使鼻中隔软骨及鼻中隔的骨质部分在最大程度上得
以保留,与鼻腔的生理功能更加符合。

在治疗过程中可以使操作进一步简化,从
而缩短手术治疗的实际操作时间,并可以保证在术后短时间内迅速恢复,使住院
治疗明显缩短,本次研究亦说明问题。

参考文献
[1] 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2011:138.
[2] 韩德民,王彤,臧洪瑞.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手术[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09,24(1):1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