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教材介绍】
《生命生命》是四年级下册第五组“感受生命的美好”主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瓜苗、倾听心跳这三个小故事中,抒发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学习本文,意在让学生体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并能获得自身的情感体验,实现与作者和文本的真实对话,充分理解作者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人生观,并从中受到教育。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的作者对生命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有一定难度。

教学本文前,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人生、生命方面的名言,使学生从中受到生命意义的启迪,为领悟本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弹”,掌握“震撼、欲望、糟蹋、骚扰、茁壮、有限”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文中三个引发对生命思考的事例。

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教学设计】
一、视频导入
师: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一起来看一个视频。

多媒体播放小鸟破壳的视频。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随着小鸟的破壳而出,有一个新的生命来到世间。

都说生命是宝贵的,因为每个人只有一次,都说生
命是短暂的,因为人生在世不过百年。

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对生命的敬畏走进杏林子的文章,请同学们举起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今天的课题——《生命生命》。

同学们仔细看一下,今天的题目和以往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什么不同?
生:生命使用了了两次。

师:生命为什么要重复这个词?指名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两个词连用也是一种修辞手法——反复。

反复主要起突出和强调的作用,在这里连用两个生命,表达了作者对对生命的强烈呼唤,突出了作者强烈的生命意识。

让我们带着对生命的呼唤齐读课题——生命生命!
二、初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十八课,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文中写了哪几件事,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师:读完了吗?我们来看一下本课的词语,都认识吗?自己读一下。

指名学生分行读,全班齐读。

重点强调“动弹”“糟蹋”的读音,第二个字都读轻声。

师:同学们词语都掌握的不错,请同学们想一下:文中讲了哪几件事,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请同学们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
三、品读课文
(一)师: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这三个故事,先看第一个故事,飞蛾是如何求生的?请同学么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相关的句子,用笔画出来。

多媒体出示: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师:同学们,真正会读书的同学,会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来体会。

那你在读这个句子的时候,你是抓住的哪个关键词,体会到了什么?
师:同学们,飞蛾为了求生,竭尽全力。

如果作者想要结束它的生命,只需要手指稍一用力飞蛾便不能动弹。

那么飞蛾这么努力地去求生,你知道飞蛾的寿命有多长吗?飞蛾的平均寿命只有九天,就是为了这短暂的九天时间,飞蛾竭尽全力,不论处境是否危险,不论自己能否逃脱,飞蛾身上所具有的这种强烈的求生欲望,正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生命!
(二)师:一个小小的动物身上所具有的求生欲望让人感动,那么一株普通的植物又是怎样感动作者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三自然段,看一下文中哪个词能概括出香瓜苗的精神。

生:不屈向上。

师:既然香瓜苗具有不屈向上的精神,说明香瓜苗的生长环境是恶劣的,是有困难的,大家想一下,香瓜苗在生长的过程中面临着哪些困哪?——坚硬的外壳、没有阳光、没有泥土。

师:同学们,小瓜苗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
师:是呀,没有阳光,小瓜苗不屈向上,茁壮生长,所以作者感叹——
没有雨露,小瓜苗不屈向上,茁壮生长,所以作者感叹——
没有泥土,小瓜苗不屈向上,茁壮生长,所以作者感叹——
师:一粒毫不起眼的种子,它不愿意不留痕迹地离开世界,所以面对恶劣的环境,茁壮生长,小瓜苗身上所具有的这种不屈向上的精神就是——生命!
(三)师:同学们,飞蛾的求生欲望,瓜苗的茁壮生长,都让作者很受感动,那么接下来,当作者静听自己心跳的时候,又会有怎样的感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四自然段,找到作者的感慨。

生: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师:同学们,你们感受过自己的心跳吗?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右手放在自己的胸口,感受一下自己的心跳,现在,请你认真地告诉你自己——
生齐读: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师:请同学们面向自己的同桌,把右手放在胸口,郑重地告诉同桌——
生齐读: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请同学们起立,面向听课教师,把右手放在胸口,自豪地告诉听课教师——
生齐读: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听着自己的心跳,告诉自己——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对于我们这宝贵而又脆弱的生命,我们该怎么做呢?看看作者是怎么说的?
生: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糟蹋它。

师:同学们,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有两种对待生命的态度,一种是好好使用,一种是白白糟蹋,那么怎样做才算是好好使用生命呢?请看第五自然段——
多媒体展示第五自然段,生齐读: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师:是啊,我们要珍惜生命,绝不让它白白流失,然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同学们,学到这儿,我想大家对于生命一定有了更加全面而清晰的认识,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生命的概念——
生命是飞蛾求生的欲望。

生命是瓜苗生长的不屈。

生命是心脏跳动的震撼。

那么,在你眼里生命是什么?请你写一个排比就。

学生写,老师巡视。

指名学生读自己的句子。

师总结:
生命是破壳而出的小鸡
生命是枯木抽出的嫩芽
生命是迎着烈日盛放的向日葵
生命是沙漠中耐渴耐寒的仙人掌
生命是戈壁滩上傲然挺立的胡杨树
生命是灾区帐篷露出的笑脸
生命是废墟下伸出求生的手
……
师:同学们,文章可以结束,课堂也可以结束,但是生命的长河永无止境,我们要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我们的生命之花永远绽放在灿烂的阳光下。

【课下作业】
写一则读后感,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生命生命》学情分析
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四篇课文的主题词是“热爱生命”,因为学生年龄较小,对生命的意义缺乏深刻的理解,因此本组课文就是通过一个个形象、具体的人物和事例来体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这篇课文的作者对生命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有一定难度。

教学本文前,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人生、生命方面的名言,使学生从中受到生命意义的启迪,为领悟本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做好准备。

《生命生命》教材分析
《生命生命》是四年级下册第五组“感受生命的美好”主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
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瓜苗、倾听心跳这三个小故事中,抒发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学习本文,意在让学生体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并能获得自身的情感体验,实现与作者和文本的真实对话,充分理解作者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人生观,并从中受到教育。

《生命生命》练习题
一、连一连。

求生的力量发生抖动极大的外壳承受事故坚硬的欲望吸取压力生命的震撼剧烈教训二、按要求改写句子。

1.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大的生命力!(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一声声沉稳而又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求生的欲望极大的力量坚硬的外壳生命的震撼发生事故承受压力吸取教训剧烈抖动
二、1.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强大的生命力。

2.跳动给我震撼。

3.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

《生命生命》课后反思
《生命生命》是台湾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是一篇对生命的颂歌。

作者通过飞蛾求生、生长的瓜苗、倾听心跳三件小事,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绝不让他白白
流失,是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这篇课文对四年级的学生有点难,难在理解重点句子,体会杏林子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对命运不幸的不屈。

为了突破这三个难点,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引导:
一、创设情境,用经验催生感情。

“生命”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个沉重的话题,为了让孩子们能真正体验这个沉重的话题,在三个事例中,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帮助孩子走进生命的内涵。

第一个事例:我们平时抓到一只飞蛾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第二个事例:当你们使劲要生长时,会遇到哪些困难?
第三个事例:请同学们左手捂着心脏,感受自己的心跳,什么感觉?
这些话使学生设身处地为飞蛾着急,为作者感动,同瓜苗一起抗争,为自己鲜活的生命而惊喜。

这样,理解作者的感受已经水到渠成了。

二、贯穿语文教学“读”的功能
对于文中的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通过朗读来加深体会。

三、注重学法指导,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教学中,我采用让学生作“找出重点词语、分析重点句子、小组讨论交流”等方式,对学生学习和语言的训练有
一定的指导作用。

我非常注重每个学生的感受,以激励为主,敏锐地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伴心诚意切、实事求是的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引导到评价中去,调动所有的学生关注评价、参与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并且在评价中得到进步,共同提高,全面发展,从而使课堂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生命生命》课堂效果分析
首先,新课开始,学习第一个事例时,教师让学生通过找关键词语的方法体会句子,抓住“挣扎、极力、跃动”等词语,通过朗读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入情入境,直接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体会飞蛾那种强烈的求生欲望。

第二个事例,让学生抓住“冲破、不屈向上、茁壮生长”等词语,体会瓜苗那种顽强的生命力。

而且又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升华朗读课题中,切身体会到“生命”这一沉重话题的意义。

其次,老师注重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的同时,用心品读重点句段,借助重点词句讲述文章主要内容,从而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从文章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从这个问题入手,让孩子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注意营造以读为本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充足的朗读课文的时间。

这样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目的明确,同时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最后,老师让学生写出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学生在思考后,阐释了颇有见解的生命乐章。

学生既受到了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思想教育,也到了认识生命、歌颂生命的知识和方法,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真正实现了带着孩子在课文中从容的穿梭。

课堂上有效的对学生进行评价和肯定,会很好地调控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不足之处是评价形式不够丰富。

《生命生命》课标分析
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的主题是“热爱生命”,因为学生年龄较小,对生命的意义缺乏深刻的理解,因此本组课文就是通过一个个形象、具体的人物和事例来体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生命生命》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

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
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依据《新课标》对本学段的阅读要求和本册教材特点,同时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从“三个维度”来考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内容和特点,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为: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课文中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