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儿童,从此刻开始 ——“读懂儿童”教师观察评价能力提升培训学习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懂儿童,从此刻开始——“读懂儿童”教师观察评价能力提升培训学习体会随着“以儿童为本”理念的深入人心,我们开始创设利于幼儿发展的互动环境,提供丰富的、多层次的操作材料,进行基于幼儿兴趣的主题探索活动,开发促进幼儿发展的园本特色课程……当进行了一段时间后,暮然回首,幼儿园的环境美观了、材料多样了、主题活动和园本课程开发进行了,可孩子们的发展却并不明显。
通过两天的学习,我发现了其中的缘由,那就是我们不懂孩子。
在学习中,我发现“读懂儿童”的张乐凯讲师所讲的内容是密切结合《指南》来对儿童进行解读,其中的许多指标我并不陌生,但却讲不出个所以然。
在场学习的老师们都为张老师的专业度所折服,每一个案例、每一次实操、每一次讲解都是深度结合一线教育工作,说的许多话,让我们觉得就是这么的精辟有理。
比如:“相信孩子是有能力、有潜力的学习者”、“不要让材料限制了孩子的发展水平”、“记录的目的不是为了完整重现游戏过程而是为了记录幼儿的最高水平,以此呈现出幼儿发展水平”、“与孩子沟通时,要将老师的口语表达水平降到与孩子相一致的水平上”等等。
下面,我将结合这两天的学习,简要谈一下自己的感想。
一、实物、模型、卡图、文字,哪种方式更利于幼儿发展?
在第一天的学习中,桌子上摆着彩笔、吸管、勺子、刀、牙签等各种材料,张老师让我们像幼儿园的小朋友一样去直观感受,探索苹果的属性(必须是当场能够验证的属性),条数越多,得分越
高。
在探索的过程中,老师们绞尽脑汁,看、闻、尝、切、刮、插,充分调动五感,运用各种技巧去探索苹果的属性,最终我组一共探索出43条。
紧接着,张老师出示了苹果模型,让我们将模型不具备的苹果的属性划掉,从实物到模型,属性条目由43条减至11条。
随后出示了苹果卡图、文字(苹果),要求依然是将卡图和文字不能显示出的苹果属性去掉,属性条目从11条减至4条直至0条。
结果显而易见,如果老师指着黑板上“苹果”二字告诉小朋友这是苹果,孩子们将得不到任何关于苹果的属性。
通过现场的实操,让我们感受到:“教”——成人授以儿童间接经验,“游戏”——儿童直接获得直接经验。
幼儿学习的顺序是从材料到文字,从实物到抽象符号,幼儿园孩子的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其思维的最大特点就是具象思维,所以教师在考虑区域活动中投放的材料时,也要遵循这样的规律,多投放实物,模型次之,卡图再次之,因为实物材料是最利于孩子探索和发现的。
通过本次探索得出的结论是:孩子不是教出来的,孩子是“自学成长”的,孩子的学习是游戏化的。
二、观察记录的“五四三”法则
观察记录的“五四三”法则具体指的是: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四原则——重点记录、具体描述、客观真实中立、语言简洁;三覆盖——观察领域、发展指标、发展水平。
张老师以健康领域的小肌肉动作指标为例,通过视频案例,让老师观看后直接动手写观察案例,然后分享。
分享的过程亦是发现错误的过程,在纠错时,我们渐渐明了观察案例应该如何写。
其实,这与之前的观察案例写作培训中的白描很像,一是要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做了什么、说了什么)要素齐全;二是要求语言简洁,三是要求不要加上老师主观判断的词语(快速地、慢慢地等)。
与以往不同的是,教师在记录的时候要重点突出,只记录孩子小肌肉动作发展的最高水平,那些体现这个孩子当下情景中较低水平的细枝末节要去掉,这样既能一目了然地看出孩子当前处于什么发展水平,又能利于教师对孩子做出评级以及支持策略(这个孩子的动作处于当前发展水平是否稳定,是继续巩固还是更高水平助推)。
三、冲突解决六步法
冲突解决六步法:第一步,冷静接近、制止伤害;第二步,认可情绪、控制争抢物;第三步,收集信息、了解事情原委;第四步,确认问题、提出关键问题;第五步,解决问题、幼儿参加讨论;第六步,观察跟进、提供后续支持。
其中,第二步中的认可情绪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张老师出示了一个案例:区域游戏时间,豆豆在玩磁力片,淘淘将磁力片抢走,豆豆挠了淘淘的脸,淘淘大哭。
讨论过后,四组老师分别上台角色表演,在角色表演时,当老师进行第三步——收集信息、了解事情原委时,在复述孩子的话的过程中,往往都出现
了死循环,导致教师的支持进行不下去。
这时,张老师告诉我们,原因出在第二步,孩子的情绪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会导致后面的步骤难以推进。
当“调解纷争”的过程中,让孩子主动参加讨论,可孩子提不出冲突双方都认可的解决方案时,教师可以提供有限的选择(最好两种以上的方法),但要温柔地坚持。
在培训的最后,张老师说的一段话让我感受颇深:“当观察记录由400字变成20条(20字一条)记录的时候,当教师观察的频次更多的时候,当观察得更有重点的时候,当教师能观察到全体孩子的时候,当观察得更有目标更持久的时候,我们离读懂儿童就不远了。
”读懂儿童,从此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