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声乐教学集体课开设的“多元性”探微
新课改下的多元化高师声乐教学模式探索
![新课改下的多元化高师声乐教学模式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0ed61cda33d4b14e85246862.png)
关键词 :课程改革 ;多元化 ;高师 ;声乐 ;教学模式
中 图 分 类 号0 4 3 (0 1 0 0 0 0 3~ 7 0 2 1 )6— 16—0 4
程体系 、 新旧教学方法上的矛盾 , 这些矛盾体现在 高校传统的精英化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与方 法上 。这次 课改 迫使 高师 院校放 弃 困扰音乐 规模
发展 的 , 乐 、 琴 技 术 类 课 程 独 有 的 . 对 一 声 钢 一 “ 师徒 式 ” 的个 别 课模 式 , “ 组课 ”、集 体 课 ” 用 小 “ 的 教 学模 式 , 高 办 学 效 益 , 能走 规 模 发 展 之 提 才
新 课 改 下 的多 元 化 高 师声 乐 教 学模 式探 索
—
向
艳
安庆 2 63 ) 4 13
( 安庆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 , 安徽
摘
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教育 思想观念 、 课程 内容 、 教学模 式 、 教学方法 等方 面对 高师音乐教 帅教育提
出了新课题。高师声乐教学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优化组合, 采取个别课、 声乐小组课、 声乐集体课 、 集体课与个别课
乐 演员 , 个教 学 目标 与专 业 音乐 院校 存 在 本 质 这 差异 。因此 , 达 到这 一 培 养 }标 就必 须 紧扣住 要 { _
教育 部 于 20 05年 、0 6年 先后 颁 发 了《 国 20 全 普 通高等 学 校 音 乐 学 ( 师 教 育 ) 科 专 业课 程 教 本 指 导方 案》 《 国普 通 高等 学校 音 乐学 ( 师 教 和 全 教 育) 本科 专 业 必 修课 程 指 导 纲 要 》 个 指 导 性 文 两 件 , 国开始 了新 一轮 教师教 育课程 改革 , 我 在教 育 思 想观 念 、 程 内容 、 学模式 、 学方法 等方 面 , 课 教 教 对 教 师提 出了更 高 的要 求 , 对 音 乐 教 师教 育 提 也
对提高高师院校声乐集体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对提高高师院校声乐集体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2dd281f6700abb68a982fbde.png)
关键词: 高师院校 ; 乐教 学: 声 集体课 中图分类号 : 6 2 文献标识码 : G 4 A 文章编号 :0 3— 14 2 1 )6—0 8 0 10 2 3 (0 0 0 14— 4
随着我 国音乐 教 育 专业 教 学 改革 的不 断深
入, 面对 着 日益增 多的生 源 ,众多 不 同声 音条件
需要 强调 指 出的 是 ,声 乐 集体课 并非单 指集 体 授课一 种形式 , 它是 传统 意义 上集体 课 、 组课 小 以及 “ 对一 ” 一 的个 别课 的有机 结合 , 它是在 基本 的传 统教 学模式 下增 加 “ 声乐 基础 理论 知识 、 乐 声
年来音乐 教育专业 的不 断扩 招 , 造成学 生人数 剧
De 201 c. 0
( h ooh n o i c n e ) P i sp ya d S c l i c s l aSe
对提高高师院校 声乐集体课教学实效 性的思考
康 国晶
( 漳州 师 范 学 院 艺 术 系 , 建 漳州 33 0 ) 福 60 0
摘
要 : 统 声 乐教 学 的优 势 明 显 , 其教 学效 率 却 有 限 , 传 但 这种 高投 入 低 产 出的 教 学 形 式 已不 能 完全 适 应
来越 少 。这 种 高投入 低 产 出的声乐 教学形 式 已不 能完 全适应 声乐 教育 专业 课程 设置 的需要 ,声乐 集 体 课 教 学 刚好 能 弥 补 传 统 声 乐 教 学 的这 些 缺 陷, 为声 乐集 体课 的开 设提 供 了一种可 能性 。 高师
要, 逐渐 成为声乐 教育界 师生们 的共 识 。这 就为 高师 院校 的声 乐集 体课 教 学 模 式 的开 设 提供 了
一
高师声乐大课教学模式的探索
![高师声乐大课教学模式的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bc04e0b5f121dd36a32d822f.png)
促进高中音乐教学多元化发展的策略探究
![促进高中音乐教学多元化发展的策略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38aa42d8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23.png)
促进高中音乐教学多元化发展的策略探究高中音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通过多样化的音乐活动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音乐素养。
以下是一些促进高中音乐教学多元化发展的策略探究:1. 注重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师可以结合传统课堂教学与现代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音乐软件、互动电子白板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知识和技能。
也应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如音乐录音、乐器演奏、视频观摩等,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感受音乐的魅力。
2. 引入多元化的音乐活动。
除了传统的合唱、合奏等,可以引入一些创新的音乐活动,如音乐创作、音乐欣赏、音乐游戏等,既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又能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3. 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
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学习目标,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在不同的音乐领域中发展自己的特长,如演唱、演奏、指导、评价等。
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表演展示等形式,让学生能够在合作中学习、发展。
4.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中音乐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以及音乐批判思维能力。
要让学生学会欣赏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了解音乐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影响。
还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和表达能力,通过音乐创作和表演等形式,让学生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5. 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法,积极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也要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和实践探索,不断挖掘和尝试新的教学途径和方法。
促进高中音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多种策略的有机结合,才能够真正实现高中音乐教学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浅谈音乐课堂的多元化
![浅谈音乐课堂的多元化](https://img.taocdn.com/s3/m/75fc861b9b89680202d82567.png)
浅谈音乐课堂的多元化《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教学在中小学中不应该理性化、学术化,而应在一定程度上音乐生活化,让学生在参与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的同时,有趣地、开心地掌握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
作为一线教师,在几年的音乐教学中,我经历了“音乐课=唱歌课”、“音乐课=唱歌+技能训练课”,以及“音乐课=唱歌+听歌(欣赏)课”等几种教学模式,渐渐地体会出音乐课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
为了适应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让学生真正成为音乐课的主体,我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现在,就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实施多元化谈几点粗浅的做法。
一、信息化课堂如今,科技高速发展,在许多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已电脑联网,再加上生活中的影视、广播等许多领域都扩大了人们音乐信息量的接受,增加了我们感受多种音乐风格的机会。
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具体的年龄阶段,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现代设备扩大上课的信息量,充实课堂的容量。
例如,在教学《茉莉花》这课时,我先用多媒体播放中央电视台的一则广告《让世界倾听我们的声音》(它是以《茉莉花》为背景音乐的),学生在熟悉的画面与旋律中,自然而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对我们北方人来说,茉莉花较生疏,多媒体又显示出其重要意义。
在学生初听全曲时,我用多媒体出示茉莉花的图片,让学生边听边看,感受歌曲《茉莉花》的旋律如同茉莉花一样,有着淡雅的清香。
在学会唱此歌曲后,我再用多媒体播放美国的萨克斯管演奏家肯尼·G演奏的《茉莉花》与黑鸭子组合演唱的《茉莉花》,并欣赏了解在张艺谋执导的申奥、申博宣传片中,巧妙地运用《茉莉花》作背景音乐;还用多媒体展示在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一个来自中国的小女孩演唱《茉莉花》的图片,我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前不久在悉尼演唱会上演唱这首歌的图片,歌剧《图兰多》的图片,这样做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增大了课堂的容量。
信息化的音乐课堂,使世界近在咫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注意力。
二、表演化课堂由于学生天生具有好动、爱表演的特点,特别是小学低中年级学生。
促进高中音乐教学多元化发展的策略探究
![促进高中音乐教学多元化发展的策略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e92db96d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8f.png)
促进高中音乐教学多元化发展的策略探究【摘要】本文针对高中音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进行了探究。
在我们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在我们着重讨论了多元化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特长培养以及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
最后在我们强调了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促进高中音乐教学多元化发展的策略,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多元化发展,策略探究,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校园文化,特长培养,教学方法创新,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前高中音乐教育体系下,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对学生个性特长和创造力的引导和培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音乐教育需求的不断提升,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和培养目标。
促进高中音乐教学多元化发展成为当前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音乐教学渐渐走向数字化、在线化,学生获取音乐知识和技能的途径不再局限于传统教室和教科书。
学生对音乐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研究如何促进高中音乐教学多元化发展,更好地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魅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1.2 研究意义音乐教学是高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如何促进高中音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音乐教学多元化发展不仅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培养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多元化的音乐教学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研究如何促进高中音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促进学校整体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于高师音乐课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探究
![关于高师音乐课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87e64dca4028915f804dc2e0.png)
同一小组 的学生演唱过程 中存在 的共 同问题 , 统一传授 、 讲解演
唱的技巧和方法 , 以利 于同一程度 的学 生互相学 习 、 相借鉴 的模 式 , 只针 对一 个学生来进行 辅导 , 而多元化 的声乐教学模 式 , 应该是在传 统的声乐教学模式 的基础 上 , 入一些新 的教 学手段和方 式 , : 乐教学方 式的 加 如 声 多样化 、 现代 化的声乐教学 手段 、 培养学生 的审美意识 等 , 作为
了 多元 化 的 发 展 过 程 。
练 、 歌 曲的处理 、 对 对作 品的深入挖 掘等方面统一训 练 , 从而培
力, 增强了学生的 自信心和凝聚力 , 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2开设 声 乐小 组课 和 大班 课 .
养 了学 生集体 演 唱的意识 和在集 体演 唱 中把 握 自我的 歌唱能
开设 小组 课 和 大 班 课 有 两 个 目 的 ,一 是 增 强 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 是提 高学 生 自身 的教学 能力 。在个别课技能学习时 , 二 学生
声 乐教学 的多元 化 已经逐 渐成为 现代声乐 教学 的重 点 , 那
么 ,如何有效地 利用 多种教学方式和科技手段来 为音 乐教育服 务成为一个 必须探讨 的问题 。因此 ,提升声乐教 学的质量和效 果 , 当代声乐 教师应 当仔细思考并付诸实践 的重要任务。 是
赵
娜
白2 0世纪 以来 ,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及方式 已经成为国际教 育探索的课题 , 么 , 那 怎样才能在高师声乐课 中运 用多样化的教 学手段和方式来教学呢?以下笔者对这一问题的浅析探讨 。 声乐课是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所必修 的一 门技巧课 程 ,随着 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文化思潮 的 日益多元化 ,高师声 乐课的教学模式也逐渐走 向了多元化 ,并越 来越多地被应用到 高师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 中。高师声乐 专业 的学生与其它音乐 院校声 乐专业 的学生 相 比, 无论是在 生源选择 、 培养 方 向、 演唱 训练 、 课程设 置上 , 都具有不 同的特性 。因此 , 在声乐教 学过程 中,我们必须要通过教学改革 和采取一 些适 合高师声乐课程 的
《声乐》课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声乐》课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55177038b90d6c85ec3ac615.png)
技巧提高, 忽视学生声乐理论知识的学 习。这种 教学模式淡化 了高师音乐教学固有 的特性 , 只注 重专业性 , 忽视师范性 。作 为高师声乐教学培养 的毕 业生 主要 是从 事音 乐 教 学 工 作 , 学生 必 须 掌 握声 乐 的基本 理论 和基 础 演 唱 技术 , 掌握 声 乐 教 学 的基本 原则 和方 法 , 同时具 有 比较 全 面 的、 良好 的音 乐 审美情 趣 。因此 , 高师 声 乐 教 学 比音 乐 学 院 的声乐 教学 更具 有 全 面 性 、 识 结 构更 要 宽 泛 知 合理 。我们根据教育部下发的《 方案》和 《 纲要》 两个文件精神 , 结合 自身的实际办学情况 , 优化 高师《 声乐》 教学课程结构 , 形成了将声乐 “ 理论 与实践” “ 、 学与教” 有机融合在一起的、 多种教学 形式 相结 合 的立 体化 的教 学结 构 , : 乐技 能训 即 声
二、 多元化 的声乐教学模式与教学 内容
根据 声乐 课程 设 置 的 多样 化 , 声 乐 教 学 中 在
采取 了声乐小组课 、 声乐个别课 、 声乐集体课相结 合 的多 元化 授课 形式 。 ( ) 乐小组 课 : 一 声 在新生人校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声乐普修课开 设“ 一对四” 的声乐小组课 , 即一位教师面对 四位 学生授 课 。根据 学 生 不 同 的 嗓音 条 件 、 础程 度 基 将 学 生 分 成若 干小 组 ,在小 组 课 上 注重 抓 共 性 , 解 决声 乐训 练 中 出现 的带 有 普 遍 性 的 问题 , 歌 如 唱 的姿 势 、 唱 的发声 、 歌 呼吸 、 鸣 、 共 吐字 咬字 、 歌 曲分析 与 艺术表 现等 ; 同时在小组 课上 , 学生 还能 对其它 一些 不 同 嗓音 条件 、 同音 色 及 不 同声 部 不
浅议高师声乐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浅议高师声乐教学方法的多样化](https://img.taocdn.com/s3/m/f38bad0b16fc700abb68fcbe.png)
室 主持一次集体会 课 ,全体教 师参 加 ,每 个学生逐 一演 唱。在学生演唱之后 ,由其 专业教 师先点评 ,然后 由其
样 ,学 生 可 通 过 逐 个 发声 ,增 强 自 己对 各 种 声 音 的 认 识 。
专业的扩大招生 ,音乐 师资 阵容 的不断扩 大 ,使音 乐 教 育市场的需求趋 于稳定 ,高师 的音乐 教育开始 面 向基 础 音 乐教师的培养。声乐教学仍沿 用传统 的 “ 一对 一 ” 的 教学模式 ,已不 能适 应 中小学 音 乐 教育 的要求 与 发展 。 其 弊端 在于 ,声 乐基础或条 件好 的学生脱 离师 范性 而趋 于专业表 演 ,差 一些的 同学 则觉得 声乐无 望而形 成 逆反 心理 ,同时也影 响了其他课程 的学 习兴趣。 因此 ,高师声乐 教学应 探索 出新 的教学 方法 ,采 取 新的教学手段和多样化 的教学 方式 ,以理论 课、小组课 、 集体课 、个 别课 并存 的 教学模 式 ,突 出 “ 范性 ” 师 ,以 弥补 “ 一对 一” 授课形式的 不足 ,从 而培养 出更 多 的具
长 期 以来 ,我 国高 师 音 乐 教 育 专 业 广 泛 沿 袭 着 “ 一 对 一 ” 的 教学 模 式 。这 种 教 学 模 式 的优 点 在 于 : 有 利 于 教 师 深 入 了 解 学 生 的专 业 条 件 和 现 状 ,从 而 展 开 有 针 对 性 的 教 学 。 但 随 着 音 乐 教 育 的 发 展 ,随 着 高 师 音 乐 教 育
第 2 卷第 4期 1 20 09年 8月
安康学 院学报
J u a fA k n n v ri o r lo n a g U ie st n y
V0. 1 4 12 № Au . 0 9 g2 0
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3篇)
![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46345fa7cd184254a35356d.png)
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3篇)摘要:广西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其中壮族人口最多、分布最广,而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坐落在广西民族民间音乐资源十分丰富的崇左市。
为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学校师范性、民族性、边疆性的办学特色,在声乐教学中如何融入地方山歌已成为高校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因此,高师声乐教学融入地方山歌的实践势在必行,不仅可以丰富声乐教学内容,而且有利于传承、保护及发展民族民间音乐。
关键词:地方山歌;高师;声乐教学;实践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坐落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级市崇左市,该市所辖的扶绥等县市区的少数民族较多,有壮、汉、瑶、苗等,其中壮族约占总人口的88.5%。
千百年来,崇左市的各少数民族用他们的生活实践和智慧,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山歌资源非常丰富。
崇左市的山歌流行甚广,主要有壮话山歌、白话山歌、蔗园话山歌等。
壮话山歌又因各地语言的变化而变化,其风格有的高亢奔放、原野风味浓厚;有的婉转细腻、感情缠绵动人。
这些丰富的民歌资源若能运用到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声乐课堂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而且更有利于对当地音乐资源的保护与传承,使民族音乐文化得到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发展。
一、当前高师声乐教学现状分析《声乐》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大一、大二必修的课程,从大三开始,作为专业方向进行主修,这样的设置是为培养合格的基础音乐教育师资以及地方演出团队服务。
但由于长期以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基本沿用和仿照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模式,更多注重歌唱发声的训练,强调歌唱的技巧和演唱水平,以及舞台表演技能的训练,却忽略了作为一名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音乐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培养出来的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大多数会“唱”而不会“教唱”,会舞台上的表演却不懂得组织表演活动,且知识面狭窄、音乐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及教学实践能力较差,有的甚至不能胜任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
音乐教育的多元文化特点
![音乐教育的多元文化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8e37196b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08.png)
音乐教育的多元文化特点音乐是一种跨越国界、语言和文化的艺术形式,它具有丰富的多元文化特点。
音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也应该关注多元文化的融合和传承。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音乐教育的多元文化特点。
首先,音乐教育应该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音乐表达形式。
世界各地的音乐有着不同的风格、乐器和节奏。
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欣赏和理解不同文化的音乐,而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西方古典音乐。
通过学习不同文化的音乐,学生可以增加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其次,音乐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音乐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每个人都可以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独特观点和感受。
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无论是歌曲、乐曲还是音乐表演。
通过自己的创作,学生可以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展示自己的文化背景和个人风格。
第三,音乐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音乐是一种集体艺术形式,需要多个音乐家共同合作才能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合唱、乐团或者合奏等集体演出活动,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协调和沟通。
这样的经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技巧,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此外,音乐教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体验,通过欣赏不同风格和流派的音乐,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音乐鉴赏能力。
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欣赏不同文化的音乐作品,帮助他们理解音乐的内涵和背后的文化意义。
通过音乐欣赏,学生可以丰富自己的文化视野,增加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最后,音乐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和专业素养。
无论是学习乐器、声乐还是音乐理论,学生需要通过系统的训练和学习来提高自己的音乐技能。
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培训,帮助他们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通过专业的音乐教育,学生可以发展自己的音乐才能,为将来的音乐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高师音乐教育现状的几点思考
![对高师音乐教育现状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8bc9e412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42.png)
对高师音乐教育现状的几点思考高师音乐教育是指从事音乐教师培养的高等院校,其培养的学生主要是未来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教师,因此其教育质量对于整个音乐教育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目前,高师音乐教育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下面我对其现状进行思考。
一. 课程设置过于单一高师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主要是以钢琴教育为主,其他乐器则很少有专业设置,这使得学生们在毕业后能够从事的领域比较单一,而不具备多样化的音乐工作能力。
应该针对社会的需要及学生的特长,提供更多的钢琴教育、声乐教育、合唱指挥、音乐创作等多种专业,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 缺乏实践机会高师音乐教育通常以理论为主,缺乏实践经验,这也制约了学生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中的实际情况。
因此,应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音乐工作场景,了解行业的实际情况,为将来的工作打好基础。
三. 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高师音乐教育的师资队伍尽管拥有很多高学历的教师,但是其实际教学经验和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除此之外,由于音乐是一种体验性的学科,师资队伍也应该借鉴其他行业的教师,运用更加现代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形成每个学生独立的风格和独特的音乐理念。
四. 教学设施和条件有限高师音乐教育的教学设施和条件通常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例如在音响设备和相关软件的更新上缺乏投资,在实践广阔的音乐工作场景中没有进行具体的考察。
这也导致学生们在实践中面临种种困难和不足,应该通过增加投入,更好地改善学校的教学设备和条件,为学生的教学和实践提供更好的支持。
高师音乐教育的现状需要改善,针对这些问题,应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课程设置、实践机会、师资队伍水平和教学设施等多个领域,在今后的发展中持续对高师音乐教育进行改进和完善,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音乐教育专业人才。
高师声乐教育现状与改革探微
![高师声乐教育现状与改革探微](https://img.taocdn.com/s3/m/c7430e1f52d380eb62946d33.png)
722013年第28卷第1期南昌教育学院学报高等教育收稿日期:2012-12-20作者简介:肖英群(1967-),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从事声乐演唱与教学向的研究。
声乐教育是高师音乐专业中一门重要的技能学科,其教学目标主要是我国中小学培养音乐教师,但传统的高师声乐教育由于存在种种弊端,却无法达成它预定的教学目标。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
一、高师声乐教育的现状(一)过于重视技能训练而导致学生理论修养不够。
高师声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中小学的音乐教师,而歌唱能力、声乐理论知识的讲授能力和声乐及歌唱课的教学能力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必不可少的三方面能力。
但长期以来,高师声乐教育沿用普通声乐教育的培养方式,以至于造成高师声乐教学中对声乐理论教学的不够重视。
高师声乐教育着重于声音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将声乐训练中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作系统的讲授,使得一部分高师声乐院校毕业出来的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声乐技巧,但由于对音乐理论知识知之甚少,所以出现了只会唱,却讲不出所以然的现象。
对此,我们必须进行改革以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结构,加强理论对实践的主导作用。
(二)重视演唱技巧训练而忽视声乐作品中的情感投入。
声乐训练的课堂上应该包括情感表达和发声技巧两个方面。
但目前在高师声乐教育中,教师与学生都忽视了歌唱情感的投入和表现。
教师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学生歌唱方法和技巧的训练时,而无暇顾及学生演唱激情和审美情感的激发,对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以情带声、以声传情,重视学生歌唱表现能力的培养。
没有情感体验的演唱技巧是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的。
(三)对声乐技术重视与对声乐文化的忽视。
声乐艺术不只是一种发声机制和技术,它还包括了极其深邃厚重的内涵和丰富广博的精神元素,是一种声乐文化。
事实上,声乐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对这种声乐文化的继承。
但长期以来,高师声乐教学中却存在着重技术、轻文化的倾向。
学生由于缺乏音乐文化修养和其他相关文化知识,也只把歌唱当做是一种发声机制,而不是声乐文化。
高师声乐集体课教学特点浅论
![高师声乐集体课教学特点浅论](https://img.taocdn.com/s3/m/c507673787c24028915fc395.png)
的练 习、 实习情况 , 进行 录音 、 录像 , 使 其看见 自己 , 找 出优 缺
明显 的多元化特点 : 有 的有一定的声乐基础 , 有的干脆就是 门 外汉 , 有的甚 至连学声乐 的兴趣都很少甚至没有 , 属于 阴差 阳 错, 误 入“ 乐” 途 。针对这种参差不齐 的现状 , 声乐教学就必须
全 面兼 顾 , 也就必然呈多元化特点。 集 体课 当 然要 以其 教学 个
三大唱法中的任 何一种 , 作为 自己的主修课 或文攻方 向。 教师 学 生收 听 、 收看 , 教 师可 以结合音像 资料 进行 点评 、 分析 、 讲 也可 以专业对 口, 即美声 唱法 的教师教美声唱法 的学生 , 民族 解 , 也可 以组织学生讨 论 ; 另一方面 , 也 可以把教 师讲 课 的实 唱法 的教师教 民族唱法 的学生 ,通俗 唱法的教师教通俗唱法 的学生 。而高等师范院校 的声乐专业 , 则要三种唱法全教 , 教
同高等艺术院校声乐专业重点培养声乐尖子人 才的教学 目标明显不同 , 高等师范 院校 声乐专业培养 的是 “ 多面手” , [ 大 j 此就更注重基础课 与基本功 ,基础化 自然成 为高 等师范院校 声乐教学的必要的“ 双基 ” 中的重要内容 。
其二 ,由于受高等师 范院校声 乐专 业培养 目标多元化 的 决定 , 其教学也 必然 呈多元化格局 , 其中的集体课 , 同样如此。 众所周知 , 高等师院校声乐专业 的毕业 生 , 就业渠道大致 有以下 几种 : 一是进入专业艺术表演 团体 ( 主要是歌剧 院或 歌 舞院团 ) , 从事专 业声乐表演 工作或担任 声乐教 师工作 ; 二 是 进入各级各类学 校( 大 中专学校 、 艺术院校 、 师范院校 、 职业 学 院等 ) , 从 事专业声乐教 学工作 ; 三是进 入文化馆 、 艺 术馆 , 从 事群众业余 声乐辅导 T 作; 四是个 体开办 声乐学校 、 培训班 ,
高师声乐集体课教学模式探析
![高师声乐集体课教学模式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8abc213fa32d7375a41780a2.png)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 声乐集体课有 利于增 强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声乐 集 、 体课 可以定期采用 观摩教学 或公 开讲 座的形式 进行 , 可充 分利用声像设备 , 尤其是多媒体 的运用 , 既丰富课堂情景 , 又活 跃 了课 堂 气 氛 , 大 地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热 情 , 而 达 极 从 到 良好 的学 习效果 。例 如常见的声乐 艺术 欣赏课 , 采用 是 欣赏课 的模式 , 进行有针对性 的教学 。它属于高师音乐 欣 赏课 的范畴 , 是在聆听过 程 中去感 受音 乐 , 强调 主体情 感 体验 的心理过程 。其 内容 主要包 括中外歌剧 、 歌唱 名家的 演唱和传记 、 声乐教学大师 的声乐讲座或 以及 网上声乐 教 学等 。 5 高师声乐 集体 课 对 “ 对一 ” 、 一 声乐 课 的辅 助作 用 。 对 一 ” 乐 课 教 学 , 培 养 学 生 掌 握 声 乐 技 能 的 主要 途 声 是 而声乐小组课 是它 的补充 和延伸 , 以弥补 “ 一对一 ” 声 2 声乐集体课有利 于学生歌 唱综合能 力的培养 。“ 、 综 径 ; 合能力主要体现在 “ 、 讲 、 、 ” 个方 面。可将 其 乐教学 中欣赏 、 唱 听、 教 演 五 自我欣赏 和艺术实 践能 力 的不足为 目的; 划分为三个不 同的层面 。比如 : 唱” “ 主要侧重于对发声 技 声乐理论大课 的教学 , 是按 培养音 乐师 资的要 求 , 以丰 富 一 声 巧和歌 曲演唱能力 的培养 ; 听、 、 ” “ 讲 教 主要侧重 于声乐 教 学 生 声 乐 基 本 理 论 为 目 的 的 。 它 和 “ 对 一 ” 乐 课 教 学 学 能 力 的培 养 ;演 ” 要 侧 重 于 歌 曲 处 理 、 物 角 色 塑 造 、 “ 主 人 也形成 了互相联系 又相对独 立 、 相制 约又 不能取 代 、 互 互 动作设计等舞 台表演能力 的培养 ” 师可 以在集 体课 相弥补又缺一不可 的一个教学整体 。声乐集体课 和“ 对 。J 2教 一 上, 分别找不同声部 、 同程度 、 不 不同毛病 的学生进行单 独 ” 声乐小课 之间合理 的设置 和安排 , 既合乎 培养 音乐 师 示 范 与 纠 正 。俗 话 说 “ 观 者 清 ” 通 过 这 样 的 示 范 纠 正 , 旁 , 资的 目标 , 又顾及到学生音乐技能的不 同情况 、 不同层 次。 能起到 以点带 面的作用 , 并达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 。如最典 二 、 出高 师 声 乐 集 体 课 优 势 的 措 施 突 首先 , 一新 兴的教学模式必须在高等师范院校 中得 这 型 的是声乐小组课 。“ 所谓声乐小组课是指学生人数 约在 4 0为一组的声乐集体教学 。主要包括 发声训 练 、 唱 到充分的认识和重 视。思想 是行 动的先 导。发展 高师 声 —1 歌 关 转 训练等几种教学形式 , 由传统 的“ 是 一对 一” 声乐课模 式派 乐集体教学 , 键是提 高认识 、 变观念 。如 果声 乐集 体 生 出来 的” E 在声 乐小组课 中学 生不仅 可以 听到老 师的 课教师 的教学观念不转 变 , 。3 3 一味地拘泥“ 对一 ” 一 声乐教 学 不 而 被 声音 、 自己的声音 以及部 分同学 的声音 , 且在 这种长 期 理 念 , 是 积 极 主 动 地 创 新 模 式 , 是 消极 、 动 地 面 对 这 而 的训 练 过 程 中 , 以 提 高 学 生 的鉴 听 能 力 , 通 过 学 生 相 种新兴的教学 。即使有 了优 秀的教学 人才 和 出色 的教 学 可 并 互 之 间 的 交 流 , 确 和 改 善 自 己技 巧 上 的 不 足 , 而 有 助 . 设施 , 明 从 它也只能成 为一种 简单 的教学工 具 , 作为课 堂教 学 工作就难有创新 , 点就 难以突破 , 重 目标也就难 以 于学生专业水平 的提高 , 同时可 以增强学生学 习声 乐的兴 的点缀 , 趣。 实现 。这样无疑是资源 的极 大浪费 和对高 师声乐 教育 的 只有 教师 改变 了教学 观念 , 而改变 了 从 3 集体音乐课更有 利于充 分体现 “ 、 教师专 业化 ” 的培 不负责任 。因此 , 才 从而 达 养 目标 。“ 而集体 音乐 课特别是声乐微格教学则可 以克服 教学方法 , 能充分发挥 高师声乐 集体 课 的优势 , 传统 “ 一对一” 小课模式 的弊病 , 充分突显高师声乐集 体课 到优化声乐教学过程 的作用 。 其次 , 对高师声乐集体课教师人才 的培养 。没有优 秀 教学“ 教师专 业化” 的培养 目标 。所谓 微格 教学 是指借 助 现代影像工具 , 以少数学 生为对象 , 养教 学技 能和演 唱 的教育人才 , 培 就谈 不上高质量的教学成果 。随着高师声 乐 声乐集体课已成为高师声乐教学 的 技能的方法 。实际上声 乐微格 教学是 一种将 教 育理论 转 教育观念 的不断改革 , 变 为 教 学 技 能 的训 练 模 式 。 _ 如 : 上 课 时 老 师 可 以 以 学 重要组成部分 。这就对 高师声乐 集体 课教师 的素 质提 出 ”4 在 J 生个体为对象 , 与其他 同学 共 同讨 论一 个 同学 的问题 , 达 了更高 的要求 。声乐集 体课教 师要适 应现代 社会 对教 育 成师生共识 , 然后 由老师提出总结性意见 。或者采用 观摩 的要求 , 更好 地发挥声乐集体课教师这个角色 的功 能。这 懂得 多媒体 、 算机 以 计 进行现场训练 , 这样 学生 既能学会 发现 问题 , 可学会 解 就要求他们不仅要精通 专业 知识 , 也
浅议音乐课堂的多元化
![浅议音乐课堂的多元化](https://img.taocdn.com/s3/m/3d17748a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36.png)
浅议音乐课堂的多元化在传统的音乐课堂中,学生通常是跟随着教材进行学习,老师主要以讲授知识、演示技巧为主,而且教学中的内容往往是单一的,缺乏多元化。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音乐教育已经不再是单一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开始融入多种元素,形成一种多元化、个性化的音乐教育模式。
多元化音乐教育模式的定义多元化音乐教育模式是指对音乐课堂的方式和内容进行多方位、多元化的探究与尝试,从多个方面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兴趣点,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能够更好地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
多元化音乐教育模式的应用1. 音乐风格多样化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和兴趣点,增加和融合更多的音乐风格和类型,如摇滚、流行、乡村、古典等,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好奇心和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和效率。
2. 跨学科融合音乐课程可以融入其他学科的元素,如文学、舞蹈、戏剧、艺术等,形成一体化的学习体验。
通过融合其他学科的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对这些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多项技能培养除了传统的音乐技巧训练外,多元化音乐教育模式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其他技能和能力,如演出技巧、表达能力、视听能力、团队合作等。
通过这些技能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重要的基础。
4. 使用现代科技手段在现代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将音乐课堂融合互联网、VR、AR等技术手段,打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音乐学习环境。
通过这些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优化音乐学习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多元化音乐教育模式的效果多元化音乐教育模式的实施,具有如下显著效果:1. 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 促进个性化发展不同的学生拥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多元化音乐教育模式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差异,灵活地定制课程,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浅谈高师声乐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浅谈高师声乐教学模式的多样化](https://img.taocdn.com/s3/m/16a72850be23482fb4da4c8f.png)
我们知道高师音乐教育专业 的培养 目标是培养 音乐教育工作者 , 而不是培养音乐家。 而音乐教育专 业 的声乐教学 旨在教授学生成 为能 唱会教 的、合格 的中小学音乐教师, 而不是成 为歌唱家 。因此 , 我们 应该 紧紧围绕这一培养 目标 ,坚持 师范性和专业性 有机统一 的原则 ,克服 以往 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 模仿音乐专业院校模 式 的教学套路 的弊端 ,进行有 效 的声 乐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革。 践表 明 , 实 采用个 别课 、 小组课 、 集体实践课 以及大班理论课 等相结合 的多样 化教学模式可以调动学生 的学 习主动性 和积 极性 , 促进教学 良性循环 。以下 , 就各个课 型在教学 中的运用进行分析和 阐述 。 21 声乐大课形式 . 声乐大课 主要是在声乐基础理论课 中运用 。长 期 以来 , 我们的高师声 乐教学偏重声乐技能 教学 , 声
浅谈高师声乐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姜 乐虹
( 西教 育学院 广 广西 南宁 邮编 :3 0 3 50 2 )
摘 要: 声乐课单一的“ 一对一” 传统教 学模式 已经不适合当前 高等师范音 乐教育专业的 发展趋势。 在声乐课实践教学改革过程 中, 采用个别课、 小组课、 集体 实践课 以及 大班理论课 等方式相结合的多样化教 学模式来促进声乐教 学是很有必要的。
2 声乐课多样 化教学模式 改革在 实践教学 中 . 的运用
1 单一的传统教 学模式在实践教学 中的弊端 .
纵观当前高 师声乐教育 , 于注重其专业 化 、 过 忽 视其师范性 特征 ,很 多时候 因循守 旧地采用 “ 一对 ” 的传统教学模式 , 这样 的教学模式在 日益发展和 不断扩大 的教学规模 的情况下 ,与它的师范教育 的 培养 目标 出现 了比较大的冲突。 首先 ,一对一” “ 的传 统教学模式与师范 院校的发 展趋势, 与高等师范类 音乐教育专业 培养 目标不相适应 , 有违培养初衷 。照 着这种 模式 培养 出来 的学生 大部 分 既缺乏教 学能 力, 也不具备 舞台表演能力 , 不能很 好的适应社会 的 需求无法胜任基础音 乐教育教师 。其次 , 采用“ 一对 ” 的传 统教学 模式 , 型 比较单一 , 课 不利 于教学 的 纵深开展 。它相对 来说教学 比较封闭, 不利于师生间 的横 向交流 , 学生相对被动 , 仅仅知道 自己在学 习过
高师声乐教学形式多样化及其哲学依据探析
![高师声乐教学形式多样化及其哲学依据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3f2d9f28192e45361066f510.png)
大, 有的学生 以声乐为 主修 , 基础较好 , 而有 的学生 以器乐 为 主修 , 声乐 才刚入 门 , 至还没有入 门 , 甚 如果 不 同起 点的
这一形式一般 与声乐个别课相结 合 , 占学生总数 的 23一 /,
般 以 3~ 4人 为宜。这些 学生对 声乐 的理解 和接受 能力相 对较慢 , 中也有一 些声音条 件较差 , 其 乐理 、 唱读谱能力 视 较弱 的。因此 , 声乐小组 课 的教学不 能跟个 别课 的教学完
段 、 曲等不 同类 型歌 曲 的演 唱 , 高 学生 的 自我演 唱 能 古 提 力, 丰富学 生的演 唱知识 , 发展个 人的演 唱技巧 , 从而培 养 出优 秀的演唱 人才 。这一 形式 是 高师 长期 贯彻 使用 的 一 种声乐教学 形式 , 方 面 的发展 都 比较成 熟 , 系也 比较 各 体 完整 。
贺军玲
( 湖南科技大学 艺术学院 , 湖南 湘潭 410 ) 1专业 的扩大招 生 , 学生专 业素 质的差距越 来越 大 , 在这 种情 况下 仍沿 用传 统单 一的“ 一对
” 的教 学模 式就存在 着很大 的弊端。高 师声乐课应采用声 乐个 别课 、 声乐 小组课 、 声乐 集体课 相结合 的多样 化 的教 学形 关键词 : 高师声乐 ; 个别课 ; 小组课 ; 集体 课; 学依据 哲
中图分类号 :6 C5 ,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4—5 8 (0 0 0 0 3 — 2 17 8 4 2 1 )2— 0 1 0
式, 且采用多样化形式相结合 的声乐教 学形 式是有 一定 的哲学依 据的。
近 年来 , 面对 新世 纪基 础音乐 教育 的改革 , 高师 音乐
教育势在必行 , 高师 声乐人 才 的 培养 , 而 也应 当适 应 基础 音乐教 育的需要 , 紧随 时代 步伐 , 教学 形式 上进 行 相应 在
高师声乐集体课教学改革探究
![高师声乐集体课教学改革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3761c18dd4d8d15abe234e75.png)
高师声乐集体课教学改革探究作者:侯静宜来源:《艺术教育》2012年第11期【内容摘要】声乐集体课相对于传统的声乐教学方式,在授课人数、课时、教学要求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尤其是针对高师音乐教育的学生,这种授课方式充分体现了高师的人才培养目标。
经过多年的实践,高师声乐集体课教学改革取得了丰富的教学成果,是一项颇有意义的教学改革探索。
【关键词】高师声乐集体课教学改革传统声乐课一般是以“一对一”或“一对二”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精英式的教学模式面对艺术专业扩招的大形势,难免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音乐师范专业。
学生进校前的声乐基础相对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要弱一些,因此,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也应有所区别。
鉴于此,在学生专业水平下滑以及音乐师范的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下,声乐课教学需要重新思考新的教学模式,对传统“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探索适合音乐师范专业的新的授课方式。
目前,我国高校声乐教学专业课普遍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教学内容孤立,师范特色不鲜明师范专业应有的特点没有渗透到声乐教学的全过程中去,与学生的声乐课堂相脱离,教材与中小学音乐课脱节,声乐教学评估存在应试倾向。
(二)教学形式单一声乐课程教学一般采用传统的“一对一”授课形式,教师注重声乐技巧的训练从而忽视了声乐教学法的传授。
随着高校音乐专业招生数的急剧膨胀,为解决师生的矛盾,有些高校在声乐课的教学中采取了集体或小组授课方式。
目前,许多高校对声乐集体课的认识还停留在节省师资、缓解设备不足和大课形式小课上这种层面上,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在训练声乐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问题,不少声乐教师只看到个别课的针对性,没有看到集体课的互动性和学生接受知识的多方位性。
(三)缺乏统一、合适的集体课教材目前,声乐课堂使用的声乐教材,曲目选择、编排体系及形式、类别等大多适用于声乐个别课教学。
缺乏符合高等院校本科声乐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声乐集体课教材。
一些声乐理论教材,侧重于如何进行科学的发声,但对于音乐师范而言,与教育学、心理学相关联的声乐教学法却少有教材,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完善。
音乐活动多元化教案设计与实施
![音乐活动多元化教案设计与实施](https://img.taocdn.com/s3/m/8b9613ad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a5.png)
音乐活动多元化教案设计与实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音乐活动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如何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来设计和实施音乐活动,让更多的人受益,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音乐活动的多元化设计原则1.创新性:音乐活动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比如通过创意编排的合唱、乐队表演等方式,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享受乐趣。
2.培养共同体意识:音乐活动的设计要尽可能地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增强群体意识,培养分享和合作的精神。
3.具有实践成效:音乐活动的设计要有明确的实践效果。
比如钢琴、吉他等乐器课堂,学生不仅可以在音乐活动中享受乐趣,还可以获得实际的技巧训练。
4.参与性:音乐活动的设计要尽可能地促进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
二、音乐活动的多元化实施方式1.音乐会和演出:通过组织学生参加音乐会和演出等活动,让学生在现实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美妙,增强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2.乐器制作:通过乐器制作活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乐器的制作过程和原理,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手工技能。
3.音乐绘画:通过音乐绘画的方式,让学生在画画的同时,学习到音乐的知识和技巧,培养对音乐的绘画才能和欣赏能力。
4.音乐课堂教学:通过教学课程的设计,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
5.音乐电影观看:通过观看音乐题材电影,让学生了解音乐的背景、历史和文化渊源,增强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音乐活动的多元化评价方式1.专业评估:通过专业老师的评估,全面评估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成长和表现,并针对不足之处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和训练。
2.学生自评:让学生自评自学,在音乐活动中自我掌握音乐能力,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弱点和优势,寻找自己的音乐兴趣和发展潜力。
3.学生互评: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潜力和才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练 , 在歌唱状态 的基础上进行无声歌 唱与讲话
所谓无声训练 是指用 意念在 额头处 张“ 嘴” 歌唱 。 几 次集 体课之后 , 学 生会熟悉 这种 无声 歌唱状 态 , 以致 想 放声歌 唱。 有些原本嗓音条件不太好 的学生进行 呼吸和 发声 的训 练后 , 会 发觉 自己的声 音 与 以往 不 同 , 更 能激 发学 习声乐 的兴趣 。 二、 高师声乐集体 课的设置条件与方式
如在教授学 生在歌唱时如何打开 喉咙时 , 如何保 持歌 唱 状态 时 , 都 可在集体课 中传 授 , 引导学 生进 行一些 无声
前发展 。 而高师声乐教学在声乐艺术发展道路 中充 当着 重要角色 。 高等师范声乐教育的重要职能在于 向社会输 送合 格 的声 乐教学人 才 , 因此 , 声 乐教 学方式 显得 尤为
[ 中图分类号 ] G 6 4 2
更 能激发 学习积极性 。
音 乐导赏
[ 文章编号 ] 2 0 9 5 — 3 4 3 7 ( 2 0 1 5 ) 0 6 — 0 1 8 0 — 0 2
[ 文献标识码 ] A
在声乐艺术 的发展 过程 中, 声乐教学 占有极其 重要 的位置 。 声乐教学的发展推动着我 国的声乐艺术不断 向
近年来 , 越来越 多的学生选择走艺 术这条道路 。究
其原 因 , 不外乎有 两点 。一是有些学 生文化课成绩 不理
想, 单凭学 生成绩考不上理想 的院校 , 故而 寻找 一种“ 捷 径” , 通过学 习艺术 , 为之加分 , 以求进入满意 的学府 。 二 是有些具有 艺术天分 的人想 继续 提升 自我 的艺术修养 ,
( 一) 教 学 设 施
也 随之展现 出其有利 的一 面。 集体课不仅能够丰 富歌 唱 形式 , 还能 够训练 和提高学 生 的音乐 素质 , 有助 于学生 在今后 的声 乐教育 实习或 执教 中发挥 自我优势 。
一
、
高师声乐集体 课开设的必要性
( 一) 招 生规 模 的扩 大
高师声乐集体课 的教学需要利用 多媒体设 施进行 。 如引导学生进 行声乐导赏 , 定期 为学生播放 国 内外优 秀
生 的学 习潜力 , 从而进一步提 高学生 的学习质量 。
( 二) 教 师 质 量
歌唱需要技 巧。声乐集体课在具体 实践过程 中 , 可
将一些训 练方法循环进行 。如歌唱的呼吸技 巧 , 在对学
生进行 呼吸训 练时 , 教师在教 授完技巧后可鼓 励学生互
相检 查 , 一 是营造 了一种 轻松愉 悦 的学习 环境 , 二是 可 以将学 生们训 练过程 中的错误互相揭示 。 这样 经过反复
( 2 0 1 4 J G B 2 6 6 ) 。
[ 作者简介 ] 姜 乐虹( 1 9 7 9 一 ) , 女, 山东龙 口人 , 讲师, 研究生 , 研 究方 向: 高师声乐教 学。 1 8 0
识与技巧 , 这些知识 完全 可以以集体课的形式向 多人 传授 , 既节省时间又能大范围普及 。 声 乐集体课 的形 式会 让学生有一种整体统
一
的感 觉, 学生可平衡 的掌握知识 。 集体课的形式能让更多的学生学习声 乐知识 。 集体课 能够使 学生放松 身心 , 不必存在心理 负担 , [ 关键词 ] 高等声 乐教 学 声乐集体课
集体课 教学形式多种 多样 , 学生既可 以进行 统一 的 发声训 练又可 以进行逐 一辅导 。通常在集 体课 中 , 发声 练习结 束后要学 习歌 曲 , 在学习歌 曲之 前需要 教师导入
新课 。在这一部分 中需 要通过教 师的启发式教 学进行 。
训练, 学 生之 间互相监督 , 互相 学 习 , 可提 高学 习效率 。
[ 摘 要] 高师声乐教 学是一种极具 艺术性与抽 象性的技 能授课 。它既需要 声乐理论知识的 引导 , 又需要将知识 融入技 能 实践
中, 只有这样 才能达到既定的声 乐教学 目 标。 高师声乐集体课 的教 学需要利 用多媒体设施进 行。高等声乐教 育歌 唱形式的多样性 ,
导致 了教 学方式的 多元化。高师声乐集体课给 声乐教 学提供 了一个崭新的模 式。声 乐课 中总有一些 系统的已成规 范的基础理论知
学生越来越多 , 致使 高等音乐 院校在 教学模 式上不 得不 发生相应的转变 。 因此 , 就声乐教学而言 , 集体课的形式
顺 势而生。
( 二) 集体 课 的好 处
声 方法 , 向学 生做详 细的介绍 , 引 导学 生找 到适合 自己
的发声方法 。
通过 多媒体 设施 还可将 学生 演 唱的歌 曲做 详细 的 记录 , 对学生 的表演进行 录像 , 并 展现给学生 , 让学生 自 己发现 问题 , 并 尝试解 决 问题 。这样 一来有利 于提 高学
,
素
2 0 1 5 年 6 月
Un i v e r s i t y Ed uc a t i o n
高师声乐教学集体课开设的“ 多元性” 探微
姜乐虹 谢 统义
( 1 . 广西教 育学院 艺术学院, 广西 南宁 5 3 0 0 2 3 ; 2 . 广西教育学院 科研处 , 广西 南宁 5 3 0 0 2 3 )
导入新课 是将 学生 的注意力 从之前 的发声练 习中转移
[ 收稿 时间] 2 0 1 4 — 1 2 — 1 1 [ 基 金项 目 ] 2 0 1 4年度 广 西 高等教 育教 学改 革 工程 项 目 《 基 于信 息技 术环 境 下 的 高师 声 乐集 体课 课 程 的 改革 与 探 索》
声乐作 品, 通过欣赏作 品 , 提升学生理解作 品的能力 。 有
了一定 的积 累 , 学 生的视 野得 以开拓 , 就能 很好 的理 解 与把握 歌 曲, 感受歌 曲的内在意境 。在声 乐作 品导赏 的 过 程 中可将 国内外 较前 沿 的声 乐理 论与 较 为科学 的发
故选 择更高学府深造 。除此 两种原 因外 , 还 有其他各 种 各样 的因素 , 导致 了招 生规模 的不断扩 大。学 习音乐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