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歌曲旋律中纯五度和小七度的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锡林郭勒歌曲旋律中纯五度和小七度的使用
秦敏恒
(内蒙古锡林浩特民航机场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 锡林郭勒盟 锡林浩特 026000)【摘要】锡林郭勒地区的歌曲(包括民歌和创作歌曲)在具有典型的蒙古族民歌风格的同时,还具有突出的地方风格,主要是旋律中纯五度和小七度的使用。
纯五度通常在大调式中由属音下行进行到主音,用于乐句的结束及歌曲的结尾;小七度在大调式中通常是下中音和属音间的上行跳进或下行跳进,在小调式中通常是主音和导音间的上行跳进或下行跳进。
本文选取几首锡林郭勒地区的歌曲,分析旋律中纯五度和小七度的使用。
【关键词】蒙古族民歌;旋律;纯五度;小七度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锡林郭勒地区的歌曲(包括民歌和创作歌曲)在具有典型的蒙古族民歌风格的同时,还具有突出的地方风格,主要是旋律中纯五度和小七度的使用,在一些歌曲中均有体现。
本文选取几首锡林郭勒地区的歌曲,分析旋律中纯五度和小七度的使用。
一、纯五度的使用
锡林郭勒地区的歌曲旋律中纯五度常用于乐句的结束及歌曲的结尾,在大调式中由属音下行进行到主音。
例如,格日勒图创作的二连浩特市市歌《天长地久二连浩特》的结尾。
谱例1:《天长地久二连浩特》(格日勒图作曲,首调记谱)
该句中“浩”为前十六拍,结束在属音,“特”为主音,旋律由属音下行进行到主音,作为全曲的结尾。
另一首由克明作词、斯琴朝克图作曲的歌曲《锡林郭勒大草原》中纯五度的使用也是在乐句的结束,由属音下行进行到主音。
谱例2:《锡林郭勒大草原》(克明作词、斯琴朝克图作曲,首调记谱)
该句中“辽”结束在属音,“阔”为主音,旋律由属音下行进行到主音,作为全曲的结尾。
二、小七度的使用
旋律中小七度的使用也是锡林郭勒地区歌曲的风格,在大调式中通常是下中音和属音间的上行跳进或下行跳进,在小调式中通常是主音和导音间的上行跳进或下行跳进。
例如,锡林郭勒蒙古族民歌《剪羊毛》。
这首小调式民歌总共四句,虽然短小,但体现出典型的蒙古族民歌风格。
第三句的第三拍和第四拍是主音到导音的小七度上行跳进,体现出锡林郭勒的地方风格。
谱例3:《剪羊毛》(锡林郭勒蒙古族民歌,首调记谱)又如乌·阿力玛斯作词、齐·宝力高作曲的《锡林河》中也有小七度的使用。
谱例4:《锡林河》(乌·阿力玛斯作词、齐·宝力高作曲,首调记谱)
这首创作歌曲也是小调式歌曲,谱例4中的第一小节第二拍和第三拍是导音到主音的小七度下行跳进,第二小节的最后一拍是主音到导音的小七度上行跳进。
可见这首创作歌曲中小七度的上行跳进和下行跳进均有使用,体现出锡林郭勒的地方风格。
上文中提到的克明作词、斯琴朝克图作曲的歌曲《锡林郭勒大草原》中也有小七度的使用。
谱例5:《锡林郭勒大草原》(克明作词、斯琴朝克图作曲,首调记谱)
这首创作歌曲是大调式歌曲,谱例5中的第一小节第三拍和第四拍是属音到下中音的小七度下行跳进,体现出锡林郭勒的地方风格。
锡林郭勒地区歌曲旋律中的小七度的使用在大调式中通常是下中音和属音间的上行跳进或下行跳进,在小调式中通常是主音和导音间的上行跳进或下行跳进。
当之后的旋律大调式进行到上主音时,和声上大调式
可以采用Ⅵ级大小七和弦到Ⅱ级小三和弦,如谱例6,或Ⅵ
(下转第38页)
36 Northern Music
38 Northern Music
体现愿与祖国朝朝暮暮在一起,“生生死死不分离”的决心和毅力,是对祖国坚贞不渝的慎重宣誓。
(二)慢速软咬
慢速咬字的另一种表现手段是慢速软咬,咬字发音整个线条圆滑,没有棱角,字音连成一体,字音过渡无痕迹,衔接自然。
这类歌曲一般感情深切、内在。
例如《祖国,慈祥的母亲》(张鸿喜词、陆在易曲)中,“谁不爱自己的母亲”一整句是用慢速软咬进行抒情的。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是用反问的方式娓娓道来,情感深切、含蓄、平稳,意味深长。
在抒情中,整个音乐意境显得很静,这就为后面在悄悄地积蓄感情,为高潮做好铺垫。
因而只能用慢速软咬,才不会打乱静的意境。
五、缓发晚收
缓发晚收多用在一般的慢速度的歌曲的拖腔部分。
例如《草原之夜》(张加毅词、田歌曲)中第一句“美丽的夜色多沉静”中的“多沉静”的缓咬晚收一下子就能把听众带到辽阔的黄昏的草原气氛里。
结合这种拖腔能创造出一种柔美、无限眷恋的诗情画面。
又如第二句“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中的“我的琴声”,根据前面部分所创造的意境,再加上这四个字的缓发晚收更加彰显了歌曲委婉、优美、缠绵的情趣。
此曲是用发收晚收渲染歌曲意境的典型,被人称作中国式的“小夜曲”。
六、延长字头
(一)延长字头中的声母与介母
不是所有声母都可以延长,只有窄缝成阻的辅音才能延长。
这些辅音,成阻的两个部位并不紧闭,中间留有窄
缝并能发出声音,除阻时气息从窄缝中流出。
这类声母的除阻方式分别是擦音、鼻音、边音。
在汉字中有部分字没有声母,只有介母,这时候要强调这字时,只能延长介母的部分。
(二)延长字音中的声母和介母组成的复合音
延长字头中声母和介母复合音必须要求声母是擦音,同时这个音节中有介母成分。
歌唱咬字发音时对某个重点字既延长声母又延长介母,使整个发音缓慢,转换细微。
七、延长字尾
在一般咬字中,主要延长的部分是韵腹,而延长字尾在后鼻韵母作为韵尾时采用,其主要特点是韵尾的时值要增加,在限定的时值内增加韵尾时值的办法是要占用韵腹的时值,提前进行归韵,将鼻尾音的音素突出、强调、延长,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
八、结语
综上所述,歌唱者咬字吐字时要做到:咬清“五音”,吐正“四呼”,分清“四声”。
每个歌唱者都要认真学习和掌握这些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5.
[2]郑茂平.声乐语音学[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
指导教师:
薛亚军: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教授。
级小小七和弦到Ⅱ级小三和弦。
谱例6:大调式中Ⅵ级大小七和弦到Ⅱ级小三和弦
谱例7:小调式中Ⅰ级小小七和弦到Ⅳ级小三和弦
当之后的旋律小调式进行到下属音时,和声上小调式可以采用Ⅰ级小小七和弦到Ⅳ级小三和弦,如谱例7,或Ⅰ级大小七和弦到Ⅳ级小三和弦。
三、结束语
本文中分析了几首锡林郭勒地区的歌曲(包括民歌和创作歌曲)旋律中纯五度和小七度的使用,可见锡林郭勒
地区的歌曲在具有典型的蒙古族民歌风格的同时,还具有突出的地方风格。
对于蒙古族民歌风格本文中不予分析讨论,而对于锡林郭勒地方风格,突出表现在:纯五度通常在大调式中由属音下行进行到主音,用于乐句的结束及歌曲的结尾;小七度的上行跳进、下行跳进在大调式中通常是下中音和属音间的上行跳进或下行跳进,在小调式中通
常是主音和导音间的上行跳进或下行跳进。
(上接第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