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义务教育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观察、体验美术作品中的节奏感。
过程与方法
2.通过绘画或剪纸等方式表现美术的节奏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不错的观察习惯,感受生活、作品中的节奏美。
教学重点:
对美术节奏的理解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图形,表现美术的节奏。
教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彩纸、剪刀、作品若干。
学具:彩纸、剪刀、双面胶、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一.感受节奏
1.听——“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
2.看——两幅绘画作品
⑴绘画作品中建筑物上窗户、柱子的有规律的排列、园林别墅中花草的间隔栽培。
⑵二方连续纹样作品中垂直线、水平线、斜线、曲线的重复配置,冷暖色、明暗色的反复调和。
3.通过听和看同学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和相同的感受?生……(相同点:都能感受到节奏。
不同点:听觉的节奏感较为强烈,绘画作品的节奏是一种形式感。
)出示课题“美术的节奏”
4.生活中有发现的节奏吗?这些节奏美吗?为什么美?生……
5.师根据学生的思路在黑板上进行简笔勾画,表现节奏的图形。
二.节奏的利用和表现
1.欣赏课本插图:《自然界中的节奏》、《美术作品中的节奏》小组讨论:图中分别给你什么感受,你最喜欢哪一种的表现形式,为什么?全班讨论:生……
2.师:生活中处处有节奏,表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古今中外大师、画家、小朋友都在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材料,表达自已的情感,创作出了一幅幅优秀的带有节奏感的美术作品。
三.表现节奏
作业要求:
师生通过投影仪用彩纸、瓶盖等材进行摆设体验不同的节奏感。
请同学形容一下不同的节奏给人的感受。
(师写关键词)
四.交流感受
交流一下刚才在拼摆中对不同材料表现不同节奏的感受。
部指回家搜寻各种材料,下次继续用拼摆的方式表现节奏。
义务教育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观察平行和弯曲的线条,使学生认识线条的曲直在视觉反应上产生的静止和流动的感觉。
过程与方法
利用线条和色彩进行作画练习,表达静止或流动的感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发现存在于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中的线条
教学重点:
感受线条的动与静。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线条表达流动和静止的感觉。
教学具准备
课件、作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复习以前学过的《点、线、面》中的线条的种类。
师小结:板书——线条有粗、细、曲、直。
2.请同学说一说线条给人的感受,引出课题(板书)——线条的动与静。
三.讲授新课:
1.欣赏课件(流动的河流、静止的公路、地平线等),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样线条,给人什么感觉?
师小结:流动的河流展现的是曲线,有动感,而公路和地平线是静止的直线。
2.请同学回忆大自然中还有那些静态和动态的线条,它们各是什么样子。
师小结:平直与弯曲的线条会使人产生动与静的感觉。
以直观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线条的曲直与动态的关系。
3.请学生欣赏课本范例,进一步感受线条的动与静。
想一想,线条在绘画中的作用。
4.教师结合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色彩的冷暖》讲解线条与色彩在不同画面中的利用。
(1)暖色和曲、直线的配合,产生的视觉反映。
暖 + 直 =温暖、平和
暖 + 曲 =热烈、欢快
(2)冷色和曲、直线配合
冷 + 曲 = 宁静、幽远(如蜿蜒的河流)
冷 + 直 = 单调、呆板
通过欣赏范图、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该如何更好的应用线条。
四.作业布置:用平行或弯曲的线条,表达静止或流动的感觉并上色。
五.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倡导学生在作业中的创新意识,对学生的创新画法给予表扬,及时鼓励好的作业。
六.作业展评:
1.个人分析画的内容,画面好在哪里?
2.同学互评,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幅作业,说一说它的优点?
3.教师简评。
七.拓展
教师展示不同材料、不同形式的作品。
请学生欣赏。
八.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义务教育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3
一.教材分析:
时间对我们是再重要、再平常、使用再多不过的概念了,但时间对于儿童来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课题将时间拟人化,向我们述说着时间的重要性,给人以亲切的感觉。
通过钟表的制作和关于时间的绘画表现,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钟表设计属于工业设计的范畴,而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制作钟表,局限于外观造型的设计。
钟表的设计包含钟的整体造型和钟面的设计。
在钟表的色彩搭配上,应注意协调关系,重点突出,钟面指示明确,便于大家更准确地看清时间。
活动一作业的形式有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把纸睬用折叠的方法制作手表;另
一种是收集身边的材料,通过联想制作不同造型的钟表。
活动二的学习内容以时间为题材利用绘画的形式表现相同的人在一天中的不同时刻的活动,或同一时刻不同的人的活动。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钟的历史和文化,尝试利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时钟、手表。
2.联系生活实际,回忆想像相同时刻不同的人物或一天中不同的时刻相同的`
人物所做的事情,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利用生活中废旧材料进行钟面的设计
四.教学准备:
各总钟的资料、剪刀、胶水、各种装饰材料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
一.观赏钟
1.观看迪士尼影片《time》的幻灯片,欣赏感受各种风格的钟表.聊一聊钟表的
特征及每种风格的钟表给人的独特感受。
2.学生拿出从自身家带来的钟表,与同学们一起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
二.了解钟
通过观察自身带的钟表.引导学生认识钟的外形结构。
三.设计钟
1.师生讨论,考虑钟表设计方法及要求,设计体现创意。
从整个钟表外形的设
计及指针、刻度和数字的设计等方面考虑。
2.欣赏钟表,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制作钟表?根据自身收集的
材料进行分析,分出适合做钟面的材料、适合做刻度的材料、适合做指针的材料。
3.通过展示各种设计不够完美的钟表.使学生巩固钟表设计的特点与方法,避免学生制作中出现类似的问题。
如:钟面太过复杂看不清指针、指针太过相似、时间不明确、钟表外形阻碍指针行走等等。
4.自学纸手表的折法,师生共同探讨指正。
四.创造钟
2—3位同学为一组,用自身喜欢的材料.制作一只精美别致的钟表。
也可折叠
一只纸手表,设计添画完整。
与同学一起玩一玩时间游戏。
五.评析钟
开展“我的红星送给谁”的评价游戏.并在游戏的过程中相互看看同学们设计的
钟表外形,相互提提改善意见,说一说你喜欢的设计,在自身最喜爱的钟表作品上贴上一个红星。
最后,比比谁的红星最多。
六.知识迁移
1.古代的人们是用什么方法记录时间的?
2.欣赏历史上最早的计时器(日晷、沙漏等)。
通过图片欣赏,让学生了解钟的
历史文化。
3.课后通过上网找资料或去图书馆等方式了解更多的关于时间的知识。
活动二:
一.游戏导人
“报时”小游戏:
a.讲台前面摆着一个大钟表模型,请一名学生七台根据播音员的报时拨动指针,设置时间,(观看课件.学生设置时间)
b.请学生上台,模拟电台播音员进行报时游戏,拨动大钟表指针。
其他学生_
在座位上用上节课制作的钟表一起拨动指针。
二.方法探索
A.表现同一人物在不同时间里的不同活动。
1.师生互动:
教师拨动大钟表指针,并报一天中的不同时刻,学生们在座位上(可在座位旁)做动作表演这个时间自身在于什么。
2.观看课件,教师依次明确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a.这三幅画各画了什么?这三幅画有什么联系?
b.你能将这三幅画按顺序排一排吗?为什么这样排?(按时间顺序)
3.观看幻灯:
找错误,(不是同一主人公。
两幅画的内容太接近。
)并说说理由。
B.表现在相同时间里不同人物的不同活动。
1.相同的时间里,不同的人都忙着做些什么呢?
2.游戏表演:
请一名学生上台拨动大钟表报时,三名同学为一组,上台分别从纸盒里抽出一张纸条,扮演纸条上不同角色(如:工人、农民、医生等).表演在这个时间各自在做什么。
3.讨论:了解有“时差”的现象——世界各地时间不一样。
4.观看课件:说说这些绘画作品的特点,与前面的作画方式有什么不同?
三.创作训练
1.课件出示作画要求。
2.学生任选一种作画形式独立创作。
3.教师巡同辅导。
四.展示交流
将自身的画贴在教室四周的展示板上。
与同学互相介绍自身的画,并进行简短的评价。
五.拓展延伸
1.听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谈谈感受。
2.课后自身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学会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
六.参考资料:
文字素材
1.人类最早的计时方法是日钟,所谓“日钟”就是用太阳的影子测定时间。
最早
的“日钟”——日晷是我国发明的,那是在石制的圆盘中心装着一根铁制的指针,圆盘放置在平台上,南高北低,指针上端正指北极,下端指南极,圆盘上下两面周围各刻十二时辰,每个时辰又分为“时初”、“时正”等。
最早的机械钟也是我国发明的,世界上第一只机械钟是唐代制造的“水运浑天仪”,它是现代钟表的始祖。
沙漏是一种以沙为动力的机械时钟。
这些古老的计时钟,它们都为钟表的发展作了科学和技术上的准备。
2.古诗《惜时》。
作者:陶渊明晋朝闻名诗人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音效素材
《在钟表店里》为德国作曲家奥尔特(1850-一1893)所作,乐曲采用旋律、节奏、音色描绘了形形色色的钟表形象,抒发人们喜悦心情。
此乐曲在湘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二册配套音乐磁带中能找到。
《时间像小马车》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创作歌曲。
歌曲情趣欢快、活泼,歌词简单明了,寓意深刻,告诉我们,同样做着不同的事,有的人成绩卓著,有的人一事无成,说明了时问珍贵而紧迫。
此乐曲在湘版小学音乐教材第八册配套音乐磁带中能找到。
影视素材
《time》这段影片是迪斯尼公司为帮助孩子们学习时间英语单词而制作的影片。
影片中用动画的形式展现了许很多多、造型新颖、风格独特的钟表,它们与卡通明星们夸张搞笑的表演巧妙结合,组成生动的画面,伴随着活泼轻松的音乐,创设出一个钟表王国的世界。
相信你能在《迪斯尼神奇英语》一系列的影片中能找到它。
义务教育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4
教学目的:
1.认识重叠图案的艺术特点,美术的节奏加强学生审美感受能力。
2.发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想象力《美术的节奏》。
教学重点:学习多种形式的重叠排列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处理重叠的遮挡关系。
教学具准备:课件、彩纸、剪刀、胶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展示课题)
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见物体互相重叠排列的现象,今天我们来试试看物体互相重叠会产生什么效果。
三.授课
1.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学生欣赏并明确提出问题,通过欣赏这些重叠的图形你
有什么感觉?
师归纳:通过把大小、形状相同或不同的图案利用多种排列方式进行重叠排列,能产生不同的美感。
2.启发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你们在生活中看见什么物体重叠排列,有什么
美感?
3.师示范步骤:先构思设计好图形后画出或剪出图形再进行重叠排列。
4.启发学生进行创作设计。
5.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作品。
四.作业要求:画出或剪刀动物、人物重叠排列。
五.教师巡视辅导。
六.作品展示。
七.板书:
义务教育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5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和利用色彩冷暖知识,给学生一把打开色彩知识大门的钥匙,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色彩冷暖对比中的美感,培养色彩美感意识,提升学画色彩画的兴趣。
2.引导学生从盲目用色到懂得利用、色彩冷暖配置的知识上,有目的地正确地表达自身对色彩的感觉。
教学重难点:
1.从感性到理性去认识,并会利用色彩冷暖对比的知识。
2.了解产生冷暖对比的原因,认识冷暖色彩并会正确利用。
教具学具:水粉颜色、毛笔、笔洗、调色盒、色相卡、色轮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请学生放置好学习水粉画的用具及美术书。
二.新授:
(一)导入
教师提问:(1)你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教师小结:看来大家都很有个性,都有自身比较喜欢的颜色。
(2)那你为什么喜欢穿这种颜色?
分别让生谈谈自身的感觉。
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小结,边板书“冷、暖”两种感觉。
(3)通过观察,你体会并感觉到色彩有什么属性?
——色彩有冷与暖。
(二)导入课题:“色彩的冷与暖是色彩的一种属性。
这节课我们就来体会一下这种冷与暖的感觉,好不好?”
板书课题:色彩的冷与暖
三.讲授新课:
(一)结合作品,讲述色彩的冷暖对比是怎样产生的。
“色彩有有彩色和无彩色之分。
除了黑、白、灰属于无彩色外,其余的色彩属于有彩色。
这一节课我们来研究感觉一下有彩色的冷与暖。
我们知道不同的色彩给人以不同的感觉,色彩的冷暖是人们长期经验中联想的结果。
”
1.看冷暖不同色调的作品
(1)冷色调画面《雪地》,问:这幅画面给你什么感觉?
给人以冷的感觉。
(2)暖色调的画面《日出》,问:这幅画面给你什么感觉?
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3)同时欣赏这两幅画面
启发提问:这两幅画面为什么会给人以不同的感觉?
师根据回答情况小结:那是因为它们有不同的色调(色彩总倾向)。
通过观察比较,我们体会到不同色调的画面给人的冷暖感觉是不一样的。
例如在温度相同的室内,一个屋子涂成蓝色,另一个屋子涂成红色,两间屋子给人的感觉差别就较大。
两间屋子给人温度差别可以达到三.四度,原因是蓝色能减慢人们的血液循环,给人感觉较冷;而红色刺激人们的神经,使血液循环加快,给人感觉较暖。
2.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讲解,体会色彩的冷与暖。
回忆我们刚才作品里所见,再联想一下可以发现,在我们的周围生活里,什么事物常常给我们以冷和暖的感觉?看哪位同学想象的更丰富。
分别让生起来举例,如:太阳、火焰给人以暖的感觉;天空、大海给人以冷的感觉。
师小结给予鼓励:看来大家平时是很注意观察事物的。
只有经常去注意观察事物,可以帮助我们体会色彩中的冷与暖。
究竟什么颜色属于冷色?什么颜色属于暖色呢?
(二)放映色轮,让生观察并谈谈对不同颜色的感觉,从色轮中区别冷暖。
(1)在12个基本色相中,最亮的和最暗的紫色是以色彩明度为基准划分的。
提问:仔细观察,在冷暖对比中最暖的是什么色?(朱红色)最冷的是什么色?(蓝色)这两色是冷暖对比的中心轴。
(2)启发引导学生自身寻找色彩冷暖的规律。
提问:谁能从色轮中找出冷色和暖色?
将色相卡分成两部分摆放(冷、暖两个序列),并说出自身分的规律。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小结:偏红偏黄的色彩属于暖色,偏蓝偏绿的色彩属于冷色。
因此在色环中红、橙、黄属于暖色,绿、紫、蓝属于冷色。
(3)绘画中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如:黄和黄绿比?黄暖黄绿冷;黄绿与绿比?黄绿又显得暖,而绿则比黄绿冷。
因此,色彩的冷暖决不是死记硬背才能记住的它需要相对比较去感觉。
(4)同样的一幅画面,用不同的冷暖色调表现时,给人的感觉是全然不同的。
冷与暖不同的色彩感觉在绘画中当然是很重要的问题。
一样的画面它们的冷暖色调是完全不同的。
(三)结合色相卡讲解色彩的补色对比。
在色彩中最富有明快强烈对比作用的是两个相互起补色关系的色彩,也就是三原色和三间色相对的三组色(显示色相卡),红绿、黄紫、蓝橙。
在色彩中称它们为
补色对比(板书)。
补色对比在绘画中利用很多,如我国民间年画中有这种典型特征。
四.作业要求:
(一)内容:用不同的色彩组合,填涂一组同样的图形,看看它们的画面感觉有
何不同,体会色彩冷暖对比中的美感。
(用色彩冷暖涂色印样)
(二)要求:将这四幅图分别涂成冷的、暖的、暖色调中偏冷的和冷色调中偏暖的。
涂色时应注意色彩的搭配。
五.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六.讲评学生作业,课堂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线条的动与静》
线条的动与静
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体会线条带来的不同感受,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耐心细心的学习习惯
2.学习用点线面进行排列造型
教与学准备:水粉颜料调色盘水桶排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欣赏点线面的抽象画来揭示课题
1.名师名画
A.教材中德国女画家--康定斯基的绘画201号
B.凡高----向日葵
C.抽象画
D.照片故宫城门现代城市
2.日常用品
A.时钟
B. 自行车
C. 雨伞
D. 建筑物
二.教授新课
1.体会线条的韵律美和音乐相同的地方
2. 学习利用线条;认识抽象画给人们带来特殊的视觉美感,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布置作业实践活动的细则
四.作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