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落实提升训练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无相生
一、基 稳固
1. 以下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 是
( )
A .自 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B .死而不亡者寿
C . 知明而行无 矣
D .是以兵 ,木 折
【分析】
A ,“ ”同“ ”。
B ,“亡”通“妄”,荒 。
C ,“知”通“智”。
【答案】
D
2.以下句子中,加点 的解 正确的一 是 ( )
A . 短相形.
形:形状 B .自伐 者无功
.
伐: 伐 C .慎 如始
. 慎:谨慎 D .纤弱者生之徒.
徒:同
【分析】
A ,“形” “ 照”“比 ”的意思;
B ,“伐” “炫耀”的意思;
C ,“慎” 作 用,解 “谨慎 待”。
【答案】 D
3.以下句子中,加点 的意 和用法同样的一 是
( )
其死也
A.
.
大于其
.
天下皆知美之 美,斯 .已
B.
物或 之
.
故有道者 不
C.
.
满足者 富
.
自 者
D.
.
行者有志
.
【分析】
A ,代 ,“他” / 代 ,“它的”;
B ,形容 , “丑” / ,“ ”;
C ,均 “⋯⋯的人”;
D ,形容 , “ ” / 形容 , “ 定”。
【答案】
C
4.以下加点 的用法不一样于其余三 的一 是 ( )
A .常于几成而 之.
B .怪 之,可也
.
C .是以贤人犹 之
D .味 无味
.
. 【分析】 A ,“ ” 使 用法。
B 、 C 、 D 三 中“怪”“ ”“味” 意 用法。
【答案】
A
5.以下各句与例句句式同样的一 是 (
)
例句:木 折
A . 怨以德
B . 于其易
C .蚓无帮凶之利
D .外欺于
【分析】 A 、B 两 均 状 后置句。
C 定 后置句。
D 和例句同样, 被 句。
【答案】
D
二、
下文,达成 6~10 。
(1) 曲 全,枉 直,洼 盈,敝 新,少 得,多 惑。
是以贤人抱一 天下式。
不自
..
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 。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
曲 全者, 虚.言哉? 全而 之。
( 《老子》第二十二章 )
(2) 将欲歙之,必固 之;将欲弱之,必固 之;将欲 之,必固 之;将欲 之,必固
予之。
是 微明纤弱 不可以够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够示人。
( 《老子》第三十六章 )
6.写出以下加点的 在文中的意思。
(1) 曲 全 (
)
. (2) 敝 新 (
)
. (3) 虚言哉(
) .
(4) 必固 之(
)
.
【答案】
(1) 委屈 (2) 破旧 (3) 虚假
(4) 形容 的使 用法,使⋯⋯ 大
7.以下各句中“ ”字的意 和用法同样的一 是(
)
曲 全
A.
.
于其身也, .耻 焉
木受 直 .
B.
向吾不 斯役, .久已病矣
此 岳阳楼之大 也
.
C.
位卑 足羞,官盛 近
.
用之 行,舍之 藏
D.
.
今 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
【分析】 A , ,都表 折关系,可 “却”。
B ,前者 ,表承接;后者
连词,表假定,相当于“那么”。
C 项,前者副词,表判断,可译为“是”或“就是”;后者
连词,表并列关系。
D 项,前者连词,表承接关系;后者连词,表假定关系。
【答案】A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将要收拢的,必然先使其扩充。
9.将画波涛线的句子用“/ ”断句。
是谓微明纤弱胜刚强鱼不可以够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够示人。
【答案】是谓微明 / 纤弱胜刚强 / 鱼不可以够脱于渊/ 国之利器 / 不可以够示人。
10.请归纳第一则包含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事物是对峙一致、互相转变的,“不争”才是“求全”之道。
【参照译文】
(1)委屈反而能够保全,曲折反而能够挺直,低洼反而能够盈满,破旧反而能够更新,少了反而能够获得,多了反而变得迷惑。
所以贤人守道,以作为天下的法例。
不自我表现反而
更突显;不自认为是反而更明显;不自夸邀功,反而有功绩;不自傲自满反而能长远。
正由
于不睦人争,所以全天下没有人能和他争。
古时候所谓“忍气吞声”这样的话,莫非是假的
吗?实在应当保护恪守并以此为方向才对。
(2)将要收拢的,必然先使其扩充;天意想要削弱它,必定要先使它变得特别强盛;天意想要取销它,必定要先使它兴隆;天意想要去争夺、消亡它,必定要先使它太不自量而越度。
这些叫作隐蔽奇妙的道理。
纤弱就这样赛过刚强。
鱼不可以走开深渊——它的根本之地,国家
的镇国重器绝对不可以显示给人看。
三、语言表达
11.将下边几句话改写成一个单句,要求不遗漏信息,能够适合增减个别词语。
①函谷关是道家文化的代表地之一。
②函谷关是当年迈子著写《道德经》的地址。
③ 3 月 30 日, 1 万名中学生齐声吟诵《道德经》。
④此次活动旨在纪念道家鼻祖老子寿辰2581 年。
⑤这一活动在河南省灵宝市函谷关景区内的老子文化广场长进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短句变长句第一要确立一个母板( 即整个句子的中心骨架) ,而后再对其进行添油加醋( 扩展其修饰、限制成分) ,注意次序。
【答案】(示例 )3月 30 日,1 万名中学生为纪念道家鼻祖老子寿辰2581 年,在河南省灵宝市当年迈子著写《道德经》的地址及道家文化的代表地之一函谷关景区内的老子文化广
场上齐声吟诵《道德经》。
四、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5、 6、 7 则,达成12~ 15 题。
12.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解说有误的一项为
哪一项
()
A.图难于其易
.
图:频频考虑
B.其脆易泮.泮:通“判”,分别
C.故坚毅者死之徒.徒:同类
D.是以兵强则灭
.
【分析】 D 项,以:由于。
以:依靠
【答案】D
13.以下句子中“于”字用法与“起于累土”中“于”字用法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尝射于家圃
.B.积于今六十岁矣
.
C.青,取之于.蓝【分析】例句与
D.师不用贤于.弟子
C项中“于”同样,意为“从”; A 项,在; B 项,到;D项,比。
【答案】C
14.以下关于选文内容的剖析不正确的一项为
哪一项
.
()
A.老子认为,天下大事都得自于小事,没有“小”,就没有“大”,擅长做好小事,就
能够成为真实的贤人、伟人。
B.“防微杜渐”“防患于已然”是老子重要的办事方法,他要求做事要有预示,要实时
办理好事件,不要等到出了问题再去想方法办理它。
C.老子对社会与人生有着深刻的洞察。
他认为世界上的东西,凡是坚毅的都是死的一类,凡是纤弱的都是生的一类。
所以,他认为人不行逞强斗胜,而应柔顺谦逊。
D.老子的语言巧用修辞,真理深刻奇警,如“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
下”运用比喻、夸张手法,论述了累积的重要意义。
【分析】 D 项,无夸张手法。
【答案】D
15.“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说了然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老子用特别形象的比喻说了然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事物的成功或远大目标的实现都是从眼前的详细、渺小的事情逐渐累积发展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