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打白骨精》的优秀教学实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打白骨精》的优秀教学实录
师:反复叙事的写法,西游记里还有很多。
就说跟白骨精反复次数相
同的反复叙事,就有:
生:“三借芭蕉扇”。
还比如《三国演义》的三顾茅庐,三气周瑜。
师:当然,不仅仅是“三”的反复叙事,还有你们刚才说的《三国演义》中的“五伐中原,还有“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等。
反反复复中,读着多引人入胜啊。
(和学生一起聊)
师:围绕反复叙事,让我们做一个游戏,看看你还能发现什么。
这是
报告单中,我们填写的三打白骨精的结构图表。
刚才同学们提到的要吃唐
僧的那些妖精,请你做一个结构替换。
生:把白骨精替换成红孩儿。
题目就叫“大战红孩儿”。
生:起因是红孩儿要吃唐僧肉。
经过呢,徒弟们大战红孩儿。
结果呢,观音救助,降服红孩儿。
(此环节也是教师和同学们一起聊出来。
)师:请你们再自己选一个妖魔名字,也来做个替换。
生:用蜘蛛精替换。
(内容略)生:还有把白骨精替换成金角大王。
(内容略)
师: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我发现只要把妖精的名字换一换,起因、经过、结果大体不变。
生:起因是妖精要吃唐僧肉,经过都是孙悟空他们和妖精大战,结果
妖精被打败或者收服。
师:当然,有些妖魔虽然目的不是吃唐僧肉,但也是师徒取经路上遇
到的磨难,这些故事的大体情节结构也是相同的。
回去阅读其中一个故事
也可以完成一个新的报告单。
师:原来《西游记》里一个一个降妖除魔的故事,就是多个类似三打
白骨精故事的叠加,整本书,也是反复叙事(回扣板书)。
你看,我们不但
发现了一个故事的结构密码,还发现了整本书的结构密码。
真好。
生:只要记住妖怪的名字,进行替换,基本就了解了这本书,这不失
为一种阅读的好方法。
师:难怪有人说,一切经典的文学作品,之所以流传千古,也许根由
是它所创造与生发出的结构。
同学们,《西游记》藏着的密码多着呢。
比
如人物名称的密码,为什么叫“悟空”、“悟能”、“悟净”呢比如故事
中的数字密码,像刚才说的孙悟空金箍棒的重量,御花园蟠桃的成熟年限,人参果的成熟年限等等,太多了。
只要读进去,就会发现《西游记》真是
奥妙无穷!
生:表现取经的艰难,同时也是为了表现主人公的个性特点呐。
生:也说明他们取经很有决心,有毅力啊,一次一次没有被打败,而
最终取得胜利。
师:是啊,这一个个情节,让西天取经的路途显得分外艰难,突出了
唐僧师徒取经的决心与毅力。
看来,这三要素之间不是孤立的。
环境、情节,都是为了突出人物。
好,最后一个环节进入“人物性格”的评价。
四、聊故事中的人物
(一)评价悟空和唐僧
师:看报告单。
说说你对这些人物的评价。
生:我想聊聊唐僧,他主要的特点是不分是非、固执己见。
生:我认为唐僧不是是非不分,他只是一心向善,太善良了。
师:看来你们对唐僧的'评价是两方面的。
生:白骨精是诡计多端、阴险狡诈的人。
生(女):我觉得白骨精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她很顽强,很执着,很了不起。
(笑)
师:啊(老师想了一下),那你说说白骨精这么执著的目的是什么
生(女):要害唐僧,要吃唐僧肉。
师:结合她读读目的,你说,该怎么评价白骨精的这份“执着”呢生(女):(想了想)反正她是不达目的不罢休。
(笑)
师:好,你先想想,一会儿再和你聊这个问题。
生:孙悟空疾恶如仇,爱憎分明。
生:猪八戒好吃懒做。
生:我觉得猪八戒虽然有缺点,但憨厚可爱。
师:书上不止一处写到这一点,你怎么了解这么多
生:我在书上、电视中看到的。
师:从你们的评价中,我们能感受到这些人物,特点鲜明。
当然,对一个人物的评价,不同人观点也不同。
比如八戒和唐僧,很多同学都有争议。
大家对唐僧的评价就很不一样。
(问刚才评价唐僧“是非不分”的学生)什么原因导致你对唐僧有如此评价
生:他是个认死理的人,宁可相信假变的妖精,也不相信有本领的孙悟空。
你看课文中有一句话,“唐僧非常生气:‘胡说!哪有那么多妖精!你无心向善,有意作恶,你去吧!’”唐僧说悟空“无心向善”,这明明该是我们对妖精的评价,却成了唐僧给悟空的评价。
师:那我们就先讨论讨论唐僧这个人物。
好好读读这句话,唐僧有没有给悟空商量的余地
生:没有!唐僧真的生气了。
(让该生读读唐僧的话。
)
生:这句话一连用了三个感叹号,可见语气多么强烈。
生:唐僧上来就说了一句“胡说”,一口否定了悟空。
还说“你去吧”,实际上就是赶悟空走。
他不分善恶,对悟空实在是太无情了。
师:看来你们不同意唐僧的观点。
把你们的观点告诉唐僧,咱得跟他聊聊。
要聊,得有话题。
结合报告单的“问题栏目”,我把同学们对唐僧提出的问题梳理了一下,把你们的问题变作了采访的话题,把唐僧的名字变成了“你”。
那就请同学们互相扮演不同的角色。
一问一答。
听听人家唐僧怎么想的,然后咱们再做评价也不迟啊。
这几个问题之外,你还想提问别的,也可以。
(学生结合下列话题练习,然后汇报交流)
a山势险峻,虎狼横行的险恶环境,怎么会有人居住在这里,你就没有想到是妖精变的,要吃你
b你为什么不相信悟空的话,还给他念紧箍咒
c你说他无心向善,有意作恶,那你理解的“向善”是什么
生:山势险峻,虎狼横行的险恶环境,怎么会有人居住在这里,你就没有想到那人是妖精变的,要吃你
生:出家人慈悲为怀,想我大唐盛世,一片美好的景象,怎么能有什
么妖精呢你怎么就不往好里想呢(笑)
生:你这是所答非所问。
常言道“山高必有怪,岭峻定生精”你瞧瞧,眼下是什么样的环境这山里的人那可是妖精变的要吃你!
生:反正我没有看见。
就是有妖精,他不伤害我,我就不会伤害它。
它要行凶我还要劝它呢!告诉它说:杀人一命,下十八层地狱,你就修炼
不成仙,更成不了佛了。
你要向我学习,我唐僧那可是扫地不伤蝼蚁命,
爱惜飞蛾纱罩灯啊。
(掌声)
生:你看,徒弟告诉你那是妖精,你为什么不相信悟空的话,还给他
念紧箍咒
生:因为他杀了三个人,我们取经的目的可不是杀人啊,而是取向善
的经!看他连伤三人,我一次次阻拦他都不听,给他念紧箍咒,还是轻的呢。
生:你是他师傅啊,怎么不相信徒弟呢,徒弟难道会欺骗你
生:谁让我是肉眼凡胎呢(大笑),我眼睛里看的就是人,而且他们都
是善良的人。
悟空跟我取经,这才刚开始,想当年他野性大发,大闹天宫,搅得三界不安,我可不能完全相信他说的话。
(掌声)
生:你说他无心向善,有意作恶,那你理解的“向善”是什么
生:作为出家人,以慈悲为本,不光会念经,还要和徒弟一路行善。
这是我的信念,还是那句话: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
师:站在唐僧的角度一听,也有道理啊。
他的眼睛看到是人,当然要
保护,哪怕妖精也要劝善,与人为善,取人为善,劝人为善。
心中想的是
大慈大悲的“善”。
师:悟空在哪里(教师和学生对话)师傅说你“无心向善,有意作恶。
”你服气吗
生:我不服,我打死的是妖精,他却说我打死了平常真正的人,还把
我赶出去。
我非常生气。
师:师傅说你胡说,还给你念紧箍咒,疼得你在地上直打滚,那你为
什么还要打妖精
生:我师父其实也是好人,作为弟子,我当然要保护师傅,要不师傅
就被吃掉了,所以即便我被念紧箍咒,也要打妖精。
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师傅不理解,我还要打的!
师:《西游记》后面还有师傅给孙悟空念紧箍咒的情节,请同学们回
去阅读啊。
看来,有心向善,不仅要有勇往直前和妖魔鬼怪斗争的勇气,
更要忍受和排除来自自己同一阵营的好人的阻挠和误解,看来,要有足够
的意志力才能成就一件善事。
既然你不同意,你把师傅对你的评价改一个字。
表明你的观点。
生:我是有心向善。
(学生说出之后,到黑板上把“无”改成“有”,变成“有心向善”。
)
师:悟空(教师还对着刚才的学生),师傅不但给你念紧箍咒,还给你
写休书,赶你走,那你为什么还要一次次围在师傅周围,乞求留下生:想当年,五行山下我被压了五百年,是师傅把我救了啊。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他对我无论怎么不好,我都要保护师傅。
师: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保护师傅,不离不弃,如果说对妖精不手软,那是正义,这里苦苦哀求,那是情谊。
送悟空一个词,生:有情有义!
师:请你最后陈辞,说说你理解的向善究竟是什么
生:自古正邪、善恶不两立,向善对我来说就得爱憎分明,惩恶扬善!
师:哈哈,该出手时就出手!通过采访,我们发现如果两人都是火眼
金睛,都是肉眼凡胎,情况也许会不同,可问题恰恰是一个基于道德,一
个基于智慧。
两个人理解的“向善”自然就不同了,结果一个越要打,一
个越要念紧箍咒,甚至最后师傅无情地赶走了悟空:
生:(看悟空离去的动画,学生朗诵):你看他忍气别了师父,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
独自个凄凄惨惨,忽闻得水声聒耳,大圣在
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
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
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师:你看,一个说对方是“无心向善”,一个坚决认为自己“有心向善”,每个人都认自己的理儿,矛盾激化到如此程度,导致这么悲惨的结局,怎么办好呢(板书:擦掉“有心”,留下“向善”。
)所谓当事者迷,
旁观者清。
你们是怎样理解“向善”的此时此刻,把你们理解的给他们讲讲,缓和缓和两个人的矛盾好吗
生:我想劝劝唐僧。
你的徒弟有一双火眼金睛,在西行的路上他能帮
助你,这次也是在保护你,你却把他赶走,你是不是应该好好想想啊。
生(上面那个认为白骨精顽强、执着的女孩):孙悟空啊,师徒四人你
本事最大,遇到妖魔鬼怪你都不怕,执着地保护师傅。
以后遇到妖魔鬼怪,师傅一定会再找你,只要你有求必应,有情有义,师傅一定会再收留你的。
师:你现在又谈到了悟空的执着,你说悟空执着的目的和白骨精执着
的目的一样吗
生(女):不一样,悟空的目的是善的,白骨精的目的是恶的。
师:你真是“善恶分明”啊,那么,现在请你结合妖精的“无心向善”,再谈谈妖精的执著。
生:妖精的执著用错地方了,妖精用的办法是狡猾阴险的,所以最后
罪有应得。
师:不仅仅是狡猾,更不是智谋,这执著,是不择手段的害人阴谋!
也是说,方向错了,方式再好,那也是南辕北辙!(掌声)
生:我想对孙悟空说。
宽容也是向善,师傅没有火眼金睛,你何必跟
他较劲呢你想,师傅既然救了你,自然就会爱护你,这次师傅真生气了,
他又没有你的能耐,你站在他的角度想,就不会悲伤了。
师:刚才的唐僧、悟空呢说说你们听了刚才这些同学的劝说,你们现
在有什么想法吗
生:(扮演唐僧的学生)听了你们的劝说,我知道自己也有不对的地方,被妖精迷惑,错怪悟空,做师傅的也不能这样固执,当时我要是把我的想
法告诉他就好了,不能只顾生气,赶走徒弟,这是师傅的责任。
真想向他
当面说声对不起,希望他早点回来。
生:(扮演悟空的学生,对着“唐僧”)我不应该和师傅您赌气,真的
就走了,却没有考虑到师傅您不让打的真正原因。
我要是从师傅的角度考虑,再耐心地和你说明白,就不会有后来让我俩伤心的事了。
(让两个人
握手。
掌声。
)
师:谢谢你们。
原来宽容、理解、包容也是一种向善。
遗憾的是你们没有在场,如果你们在场,帮助他俩沟通,让彼此对“向善”的理解能够相互沟通,那该多好啊,也许孙悟空就不会被念了那么多遍紧箍咒,就不会遭到严厉的训斥了,更不会含泪而痛苦地离去了。
一切就变成完美的结局。
然而,都像你们想象的那样,没有一波三折的情节,没有情节当中人物的矛盾冲突,那你对孙悟空和唐僧有这样的深刻的印象吗
生:没劲!会特别的无聊,当他们产生矛盾时,才有好看的情节,才会吸引我的眼球。
生:让我流眼泪的情节,会让我们对人物有很深的印象。
人物之间的冲突和曲折的情节,会让我和他们一起兴奋,当然,也会有难过的时候,可越是这样,你就越愿意看下去。
不然的话,就没意思了。
师:所以,小说中的故事情节特别注重人物的矛盾冲突。
因为有了矛盾冲突,才能使人物的性格更鲜明,立场更清晰,情感更集中,表达效果也更好。
生:因此我们才会在情节发展中,和故事里的人物一起欢喜,一同悲伤。
师:也才能体验到阅读的快感。
感谢你们的讨论,于是我们知道了名著中的人物特点之所以能那样惟妙惟肖,妙就妙在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
相信你通过上面的讨论,对人物的评价一定会更客观,也一定能报告单上更客观地修正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