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同步第十三章第二讲课下作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A、B两地区虽然位于回归线附近,但有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

两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共同原因有
()
①地处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②受东南信风影响③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作用明显④山地或高原迎风坡的抬升作用⑤地形以平原或盆地为主A.①③⑤B.③④⑤
C.②③④D.①②④
2.甲、乙两地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两个原始热带雨林分布区,热带雨林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全球的关注。

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
()
①调节大气中的碳氧含量,稳定大气成分②稳定全球气候,减缓全球变暖步伐
③减缓水循环运动,维持热带地区的水资源储量④保护生物多样性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第1题,图中A地区位于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B地区位于巴西高原东南部,两地区都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地带,山地或高原迎风坡的抬升作用造成两地区降水多;两地区沿岸都有暖流流经,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明显。

第2题,热带雨林具有以下生态环境效益: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稳定大气成分;调节气候,保证全球气候的稳定;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

答案:1.C 2.D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被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下表。

据此完成3~4题。

()
A.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
B.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荒草地
C.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荒草地坡耕地
D.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
4.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
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
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A.①④B.①③
C.②③D.②④
解析:第3题,分析表格中泥沙量数据即可得出答案。

第4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相同降雨强度下,坡耕地的径流量和泥沙量最大,说明不利于水土保持,其生态效益最差,即可排除②。

把“荒草地”和“油松幼林地”的两组数据对照可以看出,荒草地的水土保持效果较好,所以不能简单地说“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可排除④。

答案:3.D 4.B
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人们把森林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据此完成5~7题。

5.我国三北防护林的作用主要是() A.净化空气、吸烟除尘B.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C.防风固沙、保持水土D.提供木材、供应林产
6.交通道路绿化带的主要作用有()
①放氧除尘、吸毒杀菌②降低噪声、减轻污染③防风固沙、保持水土④划分车道、隔离交通⑤提神醒脑、减少事故
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D.①②③
7.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C.过滤空气、降低噪声
D.提供动物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解析:第5题,“三北”防护林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

第6题,道路绿化带不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

第7题,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答案:5.C 6.A7.A
亚马孙河流域形成了高大密集的以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

据此完成8~10题。

8.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
①光合作用强烈②生物循环旺盛③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④养分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9.雨林群落高大密集的原因是
()
①热量充足②水分丰沛③生长季节连续④土壤肥沃
A.①②③B.①②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10.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③雨林植被的吸收作用强烈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第8题,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群落生产力高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优势。

第9题,亚马孙河流域全年高温多雨,由于充足的热量、丰沛的水分和连续不间断的生长季节,从而形成了以高大密集的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

第10题,由于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再加上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雨林中土壤一般很贫瘠。

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植物体内。

答案:8.B9.A10.A
读“亚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矿质养分循环模式图”,回答11~12题。

11.与乙森林系统相比,甲森林系统的() A.生物体储存的养分少B.落叶层储存的养分多
C.土壤中储存的养分少D.系统整体的物流量大
12.全球的乙森林系统主要分布在() A.非洲大陆B.大洋洲
C.亚欧大陆D.南美洲
解析:第11题,根据生物量m 的大小可判断出,甲森林系统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乙森林系统为亚寒带针叶林生态系统,根据圆圈大小反映养分储量的多少、箭头粗
细代表物流量的大小可知,生物体储存的养分甲大于乙,落叶层储存养分乙大于甲,土壤中储存的养分甲大于乙。

由图中箭头粗细可推知甲系统整体物流量大。

第12题,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

答案:11.D12.C
二、综合题(共40分)
13.(2012·黄冈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分)
材料1:我国生态工程森林分布示意图。

材料2:三北地区(东北、西北、华北)分布着4大沙漠和8大沙地,是我国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也是我国防治沙漠化的核心区域。

“十一五”期间,国家累计下拨三北工程建设资金59.25亿元。

5年来,在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的万里风沙线上,三北工程采取封护、飞播和造林相结合的办法,营造防风固沙林282.4万公顷。

目前,工程区造林保存面积达2 446.9万公顷,区域内森林覆盖率达到10.51%。

三北工程取得了生态环境改善、经济效益良好、社会效益突出的显著成就。

在三北工程区,目前森林蓄积量由1977年的7.2亿立方米增加到近10亿立方米,净增2亿多立方米。

营造各类经济林369万公顷,占全国经济林总面积的19.1%,年产干鲜果品2 000多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近五分之一,产值达300多亿元;营造薪炭林107万公顷,年产薪材800多万吨;营造灌木饲料500多万公顷,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饲料来源。

(1)写出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区:A是__________;B是__________;C是台湾、福建、江西等省的山区。

(4分)
(2)图中字母D表示的是我国的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试根据材料总结其作用。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针对此状况你认为应该采取何种措施?(4分)
(4)在长江中下游低山丘陵区植树造林,对长江径流量和长江水质有什么影响?(6分)
解析:第(1)题,从图中信息可以得出结论。

第(2)题,三北防护林带的作用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结论。

第(3)题,本小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合理即可。

第(4)题,在长江中下游低山丘陵区植树造林,可以使长江径流量趋向平缓,长江含沙量减少。

答案:(1)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横断山区
(2)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牧场满足当地对能源的需求创造经济效益(任填三项即可)
(3)加大监管力度,禁止乱砍滥伐采育结合,积极营造人工林进行林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4)对径流量的影响:使径流量的变化趋于平缓。

对水质的影响:森林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可使入河泥沙量减小,长江中下游含沙量减小。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分)
材料1:东北网2011年3月6日讯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马立群建议,将松嫩和三江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在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农业生态、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土地规模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材料2:“北大荒”指20世纪50年代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中尚未开发的区域。

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庆油田的开发,国家加大了对“北大荒”荒地资源的开发力度。

经过10~20年的草甸开垦和沼泽治理,“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材料3:
(1)分析“北大荒”沼泽地形成的原因。

(6分)
(2)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试分析该区发展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

(6分)
(3)近年来,北大仓土地质量下降,有人说“北大仓”又将变成“北大荒”,简要分析其原因。

(4分)
(4)说说该地区沼泽的生态功能。

(4分)
解析:第(1)题,“北大荒”地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一带,读图并结合该地区的气候、地形特征分析沼泽地的成因。

第(2)题,东北平原发展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可结合所学知识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方面,从利弊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3)题,未开垦的黑土上原本生长着茂盛的草甸植被,大规模开垦为耕地和不合理的使用,造成自然平衡受到破坏,土壤冲刷严重,黑土大量流失,黑土层日渐变薄。

第(4)题,沼泽是东北地区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蓄水池,也是水源地。

它像湖泊、森林一样,对调节气候,保护和改造生态环境都起着重要作用;东北的沼泽是我国特有珍禽丹顶鹤、天鹅等的栖息地。

答案:(1)气温较低,蒸发微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季节性冻土融化,下层为永久冻土层,水分不易下渗,造成积水。

(2)有利的方面: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不利的方面:冬季寒冷,夏季温暖,无霜期较短,农作物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沼泽广布,排水困难。

(3)随着人们对“北大荒”的不断开发,黑土将大量流失,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生产能力下降乃至丧失。

(4)沼泽是湿地(水源地、蓄水池),它可以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环境;是丹顶鹤、天鹅等珍稀动物的栖息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