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甘于平凡的创业故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甘于平凡的创业故事
他们,一位凭借一个点子抓住给予创业,一位不甘平凡,立志创业,今天小编就来分享属于他们的故事——不甘于平凡的创业故事。

不甘于平凡的创业故事第一篇
近年来电子商务呈爆发式增长,快递行业发展突飞猛进。

2012年中国快递业务量紧跟美国之后,升至世界第二位。

一位“90后”女孩从中发现一个创业点子,创建了国内首家“快递单广告”公司,开创了崭新的创业主题……
凭借一个“点子”创业
2012年夏天,年仅22岁的郭星从四川德阳市的一所警官学校毕业后,未能如愿成为一名警察。

她前往成都,寻求梦想。

2012年6月,郭星找到第一份工作——为一家公司散发广告宣传单。

每天站在街边向路人发传单时,负责而又单纯的她却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别人为了尽快完成任务,把多张传单派发给同一个路人,而且将没有发出的传单随手丢进了垃圾桶。

这样一来,公司广告单的宣传效果大打折扣。

之后几天,郭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同一份广告宣传单怎么才能给多个人看到,以增加广告单的阅读量和实现宣传效果最大化?她想到了当下最流行的网上购物。

她每天都能看到快递员穿梭在大街小巷寻找门牌号码的情景。

她灵光一闪地想,如果把广告印刷在传递公司的传递或送货单上,那么至少可以保证有两个人能看到或阅读广告:一个是送件员,另一个是收件人。

郭星找到同在成都的中学同学胡雪梅,对她说:“反正现在好工作都比较难找,不如再召集几个同学,大家一起尝试创业,怎么样?”胡雪梅觉得把广告印刷在快递单上的创意不错。

第二天,她们又各自找来一名同学,四个大学生热情高涨,一拍即合。

几天后,在没有任何资金的条件下,一支由10多个女生组成的“快递单广告”创业团队成立。

团队以郭星和胡雪梅为联合创始人和领头人分成两个小组,进行了分工:一组负责联系物流和快递公司,
如果能在快递单上争取到广告位,她们将免费提供物流送货单和快递收件单等各类单据;另一组人员,去寻找愿意在快递单上做广告的客户。

她们创造了一条新的广告产业链和一个新的广告营销模式。

苦苦争取收获第一桶金
团队运作几天后,一无所获,有人坚持不住选择了退出。

2012年6月底,半个多月过去了,团队的业务依然一筹莫展。

虽然已有几家快递公司声称愿意合作,但没有找到一个愿意在快递单上投放广告的客户。

而且,快递公司是奔着节约成本才答应加盟。

一家快递公司的分部经理表示,他们分部平均每天有2000多份同城快递业务,每张快递单的成本是0.3元,使用她们团队免费提供的快递单后,每天可节约成本600多元,每月节约成本近两万元。

这对公司来说绝对是一大利好。

由于没有找到投放广告的客户,作为领头人的郭星也开始怀疑起自己的创业模式。

郭星每天给一家经营零食的电商的前台打两个电话,想找领导层商谈投放广告事宜,但对方以各种理由搪塞。

郭星和胡雪梅召集团队成员共商计策,有人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郭星打扮成快递公司的员工,带上装有“快递单广告”宣传资料的信封直奔该公司,恳请前台的工作人员把快件转交给相关部门负责人。

一个星期后,该公司竟主动与她联系。

2012年7月初,双方经过深入沟通,零食电商以尝试的态度支付8000元,买下了快递单上的两个广告位。

“快递单广告”创业团队终于收获第一笔订单,深受鼓舞。

一个月后,因广告受众精准,这家主要以年轻白领为消费群的零食电商,每天以30~40个订单递增,产生了显著的市场效应。

这8000元钱成了团队的创业资金。

之后不久,她注册了自己的快递单广告公司。

郭星开创的广告模式开始赢得商家的青睐。

他们纷纷加盟和投放广告。

她的公司逐渐受到业界及媒体的关注和追捧,其中包括拥有着雄厚资金的风险投资机构和个体投资人。

创新模式引来投资人
2012年7月,有投资人提出注资1000万元,加入郭星的创业团队。

当月,这个投资人就把100万元现金作为先期投资配置到位,并为创业团队配备了一辆宝马轿车,便于开展业务时使用。

2012年8月中旬,郭星和她的公司历经一个多月的激情拓展,以一个广告位收费0.4元和1万份起印作为投放广告的业务标准,与11家快递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同时,有50多个商家在她的快递单广告上投放宣传广告。

公司的业务和收益与日俱增,一个月后营业额达到94.4万元。

如今,在成都市成华区以一套居民房改建的办公室内,年轻的“90后”女大学生们,有的在接待物流及快递企业上门拜访,有的在网上寻找有广告需求的商家,忙得不可开交。

她们的物流快递广告公司成了令业内人士惊讶的传奇和神话。

以全国每天的快递业务量为1000万件、签订1000万张快递业务单、每单广告位收费0.4元计算,每天的快递单广告的市场容量达400万元人民币。

随着电子商务和物流行业迅猛发展,全国一年的市场容量必将超过12亿元人民币。

2012年8月底,公司创始人兼CEO郭星说:“虽然我们都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欠缺社会经验,但可塑性很强。

我们公司已聘请专业人士对团队进行营销知识和公司管理等方面的培训。


谈到公司未来和预期,作为快递单广告行业的首创者和践行者,郭星表示:“目前,以投资人的1000万元资金作为雄厚根基,我们将首先带出一个千万级创业主题,然后把这个创业主题打造成一个千万级的公司企业。

我们公司发起的‘中国快递联盟’已经在全国各地展开创建。

我们快递单广告公司的将拓展更加广阔的事业空间和领域。


不甘于平凡的创业故事第二篇
看到父亲守在农村做了一辈子的木匠,他从小立志不再子承父业。

大学毕业后,他外出闯荡,扫过公共厕所,到餐厅洗过碗。

戏剧性的是,最后他还是做起了小木匠。

偶然中发现家具行业蕴藏巨大商机的他,毅然回乡创业,执著中,
一步步实现梦想和辉煌,三年,年仅25岁的他,身家4千多万元。

他名叫陈智宏。

辗转就业当起小木匠
在鸦滩镇大学生创业园,年仅25岁的陈智宏很有感慨地对说:“最主要是我怀揣一颗不肯轻言失败的心。


2007年7月,刚大学毕业的陈智宏只身闯荡南京。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一则“家具公司招聘”广告。

“父亲做了一辈子的木匠,呕心沥血地培养我读完了大学,我怎么还能当木匠呢?”陈智宏很矛盾。

他同时也寻思,为什么父亲一辈子的好手艺没有发展,而这些家具公司发展这么快?于是他应聘到在南京有名的一个家具公司当起木匠。

在兢兢业业工作的同时,他对家具的设计制作和经营流程等都充满兴趣,无论是工人师傅,还是部门经理,他都喜欢请教,喜欢与他们一起讨论家具业的发展。

2008年,他毅然决定回到家乡创业。

北大教授来到“最小公司”
回乡之初,陈智宏办起了“鸦滩镇喜来美家具厂”,2009年3月正式注册创办“望江县喜来美家具有限公司”,并将公司迁进当地的大学生创业园里。

2009年12月,陈智宏在许多人不解的眼光中,花费4万余元,邀请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十大家具策划师张屹来公司讲课,并做策划指导。

张屹教授来到公司后,开玩笑地说:“你们公司是我近几年讲课历史上,所到过的最小公司。


为了提升企业发展实力,陈智宏又定向建设3000亩原材料林业基地,通过木材收购、加工,累计辐射和带动1000多农户创利致富,同时他的公司还解决了当地近百名剩余劳动力的就业。

公司系列产品已经远销全国各地,发展了300多家经销商,产销能力均稳居皖西南同行业前列。

陈智宏的公司资产也达到了4000多万元。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为大家推荐阅读的不甘于平凡的创业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