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短文两篇习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吉林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短文两篇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吉林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短文两篇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1.[2023·长春第二实验中学月考]2022年,吉林省图书馆 开展以“阅动吉林 书香颂盛会”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倡 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吉林”。为推动我校师生参与其 中,校报编辑部准备制作一期《书香满校园》专刊,请你 以校报编辑的身份完成下面的任务。 【校订卷首语】 校报面向同学们征集卷首语,下面是你收到的一则,请你 完善。
第四单元 13 短文两篇
1.【原创题】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小题。 读书不仅是一个寻找自我的过程,也代表了一个人成长的 过程,正如清代张潮在《幽梦影》中所言:“少年读书, 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 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一个人喜欢
①shè 涉 猎什么样的书,很能说明其趣味和品性。
畅游知识的海洋,体味读书的乐趣;读好书,则能在书中觅
得真知、取到真经。正确读书方法的选择和确定,则是阅读
有效性的关键之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校报刊登了以上文字,请据此拟写一副对联,挂在校 图书馆,号召大家勤奋读书。 答案:得读书之道 建书香之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找出卷首语中的一个错别字并改正。 应把“ 辩 ”改为“ 辨 ”。 (2)根据语境,在第③句空缺处补写句子。
1
2
3
4
5
6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短文两篇》课件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短文两篇》课件

1、观点: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 用归纳法证明观点。先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 作用:使人信服。 最后加以归纳。 2、观点: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 用比喻证明观点。作用:使论说的道理通俗易懂,
并使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3、观点:读书与经验的作用及关系。 用比喻证明观点。 4、用比喻的方法从反面强调好书一定要细细
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 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 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 的理由。
驳论的论证方式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 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 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 ②“班门弄斧”辩 ③“滥竿充数”辩
读书的正确目的
谈 读 书
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论证
读书的方法 读书的作用 树靶子 引出处 释新义 援例子 引语录 结上文
首先,要养成“好读 书”这个习惯。只有 “好读书”,才能谈到 “求甚解”这个问题。 其次,读书的要诀全在 于“会意”,而“会意” 十分不易。所以陶渊明 每有“会意”,就十分 高兴。因为“会意”不 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 “不求甚解”。
“不求甚解”只是不死 抠一字一句,不因某一 局部而放弃了整体。所 以“不求甚解”不是马 马虎虎,很不认真。因 此,要反对马马虎虎的 态度。
4、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 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 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这几句话从正 面说,读书有三 种不同的目的: 怡情、傅彩和长 才。重点阐述读 书的好处。
这几句话从反面 指出读书中的三种 偏向,用比喻生动 形象论证并论述读 书和经验的关系: 相互补充、相辅相 成。
①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足以怡情 ……全凭观察得之) ②要讲究读书的方法:(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 ……使能无知而显有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短文两篇》说课稿1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短文两篇》说课稿1 新人教版

《短文两篇》说课稿一、说教材《谈读书》是培根《人生随笔》中的一篇名作。

这篇随笔论述的范围很广泛,先阐述了读书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并阐述了读书和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接着阐述了读书的方法,指出读书要细心思考,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仅限于文字推求。

结果论述了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马南邨的《不求甚解》这篇杂文是一篇驳论,通过解释陶渊明的原话,揭示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以此为依据,对曲解“不求甚解”的观点作了否定。

同时阐述了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的观点。

二、说目标本单元的四课书都是阐述求知与读书的议论性文章。

第四单元说明里要求:阅读这些随笔、杂文,要区分观点和材料,辨析两者之间的联系,并通过本人的思考,对作者的论述做出判断。

故此,确立本课的三维目标为:1、知识目标:①掌握:“藻饰、狡黠、诘难、伦理、滞碍,寻章摘句,味同嚼蜡、吹毛求疵、豁然开朗、不求甚解”等词的读音和词义。

②理解两文的读书观,进一步增强对读书目的、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③积累两文中的名言警句。

2、能力目标:①理清两文的论证思路,把握其思想内容;②分析两文的论证方法;③对作者的观点进列自我评价。

3、德育目标: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培养正确的读书观。

在进列两篇短文的教学中,理解两篇短文的观点,掌握其论证方法及如何理解“不求甚解”是教学重难点。

三、说教法《谈读书》这篇随笔,跟一般的议论文相比,它重在发表观点,而不是周密论证。

《不求甚解》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又阐述了本人的主张。

依据两文的思想内容和语言特色,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朗读法。

培根的《谈读书》,文辞精美,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明其意,晓其理,励其志。

2、讨论探究法。

对于两文的观点及其论证方法等重难点问题,则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3、比较阅读法。

两篇文章在思想内容上有相似之处,都是谈读书的;在写法上有不同,一是立论,一是驳论。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5课《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5课《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 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 大了。请你坦诚的告诉大家:你喜欢 书吗?你读过哪些书?读书的过程中 你有哪些感悟?
语文课件
板块二、走进培根小档案
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 (Francis Bacon, 1561-1626) 英国著名的唯 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 科学的始祖,作家。出身 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 后又学习法律。开创英国 “随笔”这一特有体裁。 著有《随笔》《新工具》 等。
《随笔》共58篇,风格 平易流畅,笔法灵活,语 言警辟。其中很多句子被 人当作名言 。
语文课件
板块三、个性阅读理文思
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认真的读课文, 拿起笔来,把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勾画出来。看看 作者围绕着“读书”做了哪些论述?
关键语句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2、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 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不求甚解》语言平易亲切,娓娓而谈,用语 简约,生动形象。
语文课件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训 练,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 分 析、理解、审美、筛选信息的 能力。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在 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让 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质疑,加 强合作交流,是教师最好的选 择。
语文课件
三、教学理念
1、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 位,强调学生阅读的 自主性和独立性,让 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同时激励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共同进步。
2、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鼓 励每一个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个性的反应。
3、发挥教师的优势,给学生提供一 些未知的知识背景和拓展的 空间,组织好 阅读活动,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旧版)全册课件【完整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旧版)全册课件【完整版】

最新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旧版) 全册课件【完整版】
第一单元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旧版) 全册课件【完整版】
1 沁园春雪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旧版) 全册课件【完整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旧版 )全册课件【完整版】目录
0002页 0056页 0149页 0186页 0188页 0242页 0309页 0311页 0355页 0401页 0416页 0504页 0506页 0558页 0576页 0606页 0730页
最新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 1 沁园春雪 3 星星变奏曲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 5 敬业与乐业 7 傅雷家书两则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演讲:微笑着面对生活 9 故乡 11 我的叔叔于勒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青春随想 13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5 短文两篇 第五单元 18 杨修之死 20 香菱学诗 第六单元 2册(旧版) 全册课件【完整版】
3 星星变奏曲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旧版) 全册课件【完整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短文两篇 谈读书 不求甚解》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短文两篇 谈读书 不求甚解》教案 新人教版

15.《短文两篇》一、新课标对《短文两篇》的要求从“知识和能力”这个维度说,这个单元课文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阐述求知与读书的议论性文章。

第四单元说明里要求:阅读这些随笔、杂文,要区分观点和材料,辨析两者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对作者的论述做出判断。

语文课程标准说:“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编者的意图是,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力求让学生能达到课程标准的这个要求。

一般来说,引导学生区分观点与事实、数据、图表,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并作出判断,大概不太困难。

困难在于,区分观点与道理,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并作出判断,因为作为论据的道理有时不易分辨出来。

即使分辨出来了,再判断道理与观点之间联系也有一定难度,教师在这方面要另作指导。

“过程和方法”这个维度,主要是激发学生阅读议论文的兴趣,把握阅读议论文的方法,养成阅读议论文的习惯。

二、本节教材内容分析、解读《谈读书》是培根的一篇著名的随笔,围绕读书,论述了知识的价值、求知的目的、读书的态度、方法等内容,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

《不求甚解》是邓拓先生的一篇杂文,文章采用驳论,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作了否定,阐述了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的正面主张。

教学两篇短文,要从内容、写法两方面进行突破。

内容上,要引导学生理解两文的读书观,进一步增强对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的认识,背诵两文中的名言警句,加强语言积累。

激发学生热爱读书,充分享受和汲取人类文化成果,做一个精神富有的人。

写法上,应引导学生理清两文的论证思路,分析理解两文的论证方式及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并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自我评价和主观阐发。

教学本文,宜采用"批注式阅读法"和"比较阅读法"。

批注式阅读法注重学思结合,注重自我评价;比较阅读法注重求同存异,注重比较辨析。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短文两篇习题与答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短文两篇习题与答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短文两篇》习题与答案《短文两篇》习题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A.独处幽居处世判事设身处地处境危险B.歪曲其意委曲求全曲高和寡曲径通幽C.强词夺理强人所难牵强附会富国强兵2.找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更正。

开卷有义()味同嚼腊()提练()高谈扩论()烂加非议()逻缉()不求圣解()能言善辨()要决()3.下列外国文学名著你读过吗?请把它们与相应的作者和国籍相连。

《红与黑》海明威俄国《简•爱》列夫•托尔斯泰美国《复活》夏洛蒂•勃朗特法国《老人与海》司汤达英国4.填空。

《论念书》的作者是________国哲学家、作家________,马克思称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

5.请将下列有关念书的名言补充完整。

(1)念书足以怡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书破万卷,________________。

(3)念书费时过量易惰,________________。

(4)书犹药也,________________。

6.前人刻苦念书的典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个)7.如何看待课外阅读,语文老师要求大家发表意见?A.甲同窗以为凡课外书籍都应该看。

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乙同窗却持相反的观点,以为凡是课外书籍都不该该看。

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 C.丙同窗对甲、乙两同窗的观点都不同意。

他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说:______________二、课内阅读①读史令人明智,读诗令人灵秀,数学令人周密,科学令人深刻,伦理学令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令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②人之才干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③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22.短文两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德馨.(xīn) 苔.痕 (tái)
鸿儒. (rú)
案牍. (dú) 甚蕃. (fán) 淤.泥 (yū)
濯.清涟(zhuó) 鲜.有闻(xiǎn)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谈笑有鸿儒. 读书人 (2)可爱者甚蕃. 多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亲近而不庄重 (4)花之隐逸.者也 闲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少
15.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 回答。
陶渊明“爱菊”的原因:花之隐逸者也;世人“爱牡丹”的原因:花之 富贵者也。
16.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示例一:这是一个反问句。表达了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一方面照应上 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 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示例二:既明确写出了作者对 莲花的喜爱,又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的行为的厌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的态度。
【甲】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 ,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苏幕遮》
【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 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 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爱莲说》的作者是 宋 朝的哲学家 周敦颐 。“说”是古代论说文 的一种体裁,既可以 说明 ,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抒发感情,阐明道理。
(一)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 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何陋之有?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短文两篇》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短文两篇》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短文两篇》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2,……)段内的层次,用“~”标出中心论点,用[ ]标出论据,用“——”标出扣论点议论的文字,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列出不懂之处。

一、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怡情:使心情愉快。

傅彩:增添光彩。

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诘难:诘问,为难。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

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吹毛求疵:这里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二、整体感知1.划分层次,概括大意怡情、傅彩和长才。

第一层:(从开头到“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三种偏向谁才能够读书、用书第二层:(读书时至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阐述读书的作用。

2.《谈读书》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明确:是分别从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三个方面来谈读书的。

第二步,请读课文,深入理解㈠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然后思考:1.作者将读书的作用概括为怡情、傅彩、长才,并分别阐明了它们的作用发挥在什么地方,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为什么?明确:(言之成理即可)2.作者指明了读书的三种偏向?你有这些偏向吗?若有该怎样克服?明确:(自由发言,师生点评)3.作者认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你是怎样看待的?明确:(自由发言,师生点评)㈡指导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然后思考:1.“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明确:这一句指出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公限于文字推求。

2.作者认为对不同的书应采用不同的读法,你同意作者的说法吗?为什么?明确:(言之成理即可)明确:学生找出语句,明确作者主张采用的不同的读书方法。

㈢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然后思考:1.“读史使人明智……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作者主要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阐明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明确:举例论证。

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优质课件

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优质课件

讨论:“好读书” 和“不求甚解” 有什么关系? 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只有“好
读书”,才能谈到“求甚解”这个问题。其次,读 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而“会意”十分不易。 所以陶渊明每有“会意”,就十分高兴。因为“会 意”不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
(2)释新意——陶渊明的读书观 读书态度:虚心,别骄傲自负 因为书不一定都能读懂,就承认“不求甚解”。 读书方法:不咬文嚼字,前后贯通
不 求 甚 解
作者名片
பைடு நூலகம்
马南邨(1912—1966),福建闽侯人,
邓拓 ,______ 当代 作家。代表作有文论集 本名______
《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 ,杂文集《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夜话》《三家村札记》等。
背景链接
《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20世纪60年代
文章开头作者开门见山摆出要批驳的靶子接着就?不求甚解?的出处指出陶渊明这句话的两层含义继而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这就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13 短文两篇
新课导入
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 营养品。
反面论证
比喻论证
天生才干 读书
自然花草 学习如何修剪移接
形象地论证了读书和经验的作用及其 相互关系,通俗易懂。
对比论证
鄙 羡 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 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 用 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鄙”“羡”“用”三个字准确而深刻地 分析了不同的人对待读书的不同态度,通过对比 突出了正确的读书目的——用。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短文两篇》课后练习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短文两篇》课后练习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13 短文两篇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C)A.傅.彩(fù) 咀嚼.(jiáo) 阐.明(chǎn) 怡.情(yí)B.蒸馏.(liú) 聪颖.(yǐnɡ) 滞.碍(zhì) 暂.时(zhàn)C.伦.理(lún) 劝诫.(jiè) 诘.难(jié) 要诀.(jué)D.狡黠.(xiá) 涉.猎(shè) 藻.饰(zǎo) 矫.正(jiào)【解析】A.嚼(jué);B.暂(zàn);D.矫(jiǎo)。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练达学究推敲统畴狂忘自大枝节精熟逻辑曲解全神灌注畴——筹忘——妄灌——贯3.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A.在一连做了五六张试卷后,终于把令人头疼的电路题完全弄懂的她连连感慨:“果然,开卷有益....。

”B.越是一知半解的人,往往越是喜欢高谈阔论....。

C.与人相处,不能吹毛求疵....,而且指出别人的缺点也要讲方式、看场合。

D.读书如果只是寻章摘句....,而不能深入书中研究义理,是无法得其精神要旨的。

【解析】A.“开卷有益”指读书有好处。

用在此不符合语境。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A)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其怡情也,;其傅彩也,;其长才也,。

①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②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③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A.③①② B.①②③C.②③① D.②①③5.下面一段文字有两处语病。

请先将病句找出来,然后进行修改。

①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

②一个真正的读者就是通过读书来最大限度地享用这些成果的过程。

③而一个人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第②句有语病,修改意见:删掉“的过程”。

(2)第③句有语病,修改意见:删掉“能否”。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第四单元15短文两篇《不求甚解》(邓拓)《谈读书》(培根)(1)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第四单元15短文两篇《不求甚解》(邓拓)《谈读书》(培根)(1)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字词,了解文常知识。

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辞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张扬个性。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学重点:理解文中读书观点,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不求甚解”的含义解读。

比较阅读。

“驳论”的理解。

教学方法:质疑探究体验,比较阅读。

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重点:读《谈读书》。

一、导入:师:“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在一天天长大。

现在,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读书吗?你读过哪些书?曾经获得过一些什么样的感悟?生:我比较喜欢读书。

小时候,爸爸就给我买很多书,其中最多的是童话和寓言。

读了这些书以后,我学会了想像。

师:书给了你想像的翅膀!生:我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学会了坚强。

师:书是你生活的导师。

生:我的学习成绩不好,但我也读过一些书。

特别是心情不好的时候我最喜欢读书,那时候,书就是我的朋友。

师:成绩只能说明过去。

热爱读书的孩子就是优秀的。

知识能改变一切。

生:我读过《西游记》,很有趣。

读的时候我会跟他们一起着急,一起高兴。

师:太好了,你是在用“心”读书。

师:读书究竟有些什么好处?书到底应该怎么去读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名家怎么说。

(板书:谈读书培根)二、请同学们轻声自读课文,圈点勾画,思考问题。

小黑板显示:(1)本文让你对读书有了哪些新的认识?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谈一谈。

(2)你在阅读中有什么疑难问题吗?大胆地说出来.(学生自主阅读,圈点勾画)师:下面我们围绕这两个问题一起交流一下初读的感受。

【学练优】2021届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短文两篇》教学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学练优】2021届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短文两篇》教学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思路,体会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方法的运用。(重点)
2.品析文中的句子,了解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 惯。(难点)
讲授新 课
预习课文 相关介绍
讲授新 课
一 检查预习
走近作者
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英国 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科学的 始祖,作家。著有《随笔》,《新工具》 等。
2.品析文中的句子,了解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 惯。(难点)
讲授新 课
预习课文 相关介绍
讲授新 课
一 检查预习
走近作者
马南邨(1912-1966)原名邓拓 、邓 子建、邓云特。笔名马南邨、于遂安、 卜无忌等。 主要著作有《中国救荒史》、《燕山 夜话》、《论中国的几个问题》等。
讲授新 课
理清思路 整体探究
板书设 计
(1)摆出错误的论点,树靶子。

(2-4)引出提出正确的观点。
求 甚
(5-6)举例论证自己所提出的观点。

(7-8)作对比反复证明所述观点。
(9)总结上文提出重要的须反复阅读。
当堂检 测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 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 ②“班门弄斧”辩 ③“滥竿充数”辩
讲授新 课
3.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对读书有什么启发或认识,谈一谈你 的看法。
①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公 限于文字推求。
②对不同的书,要不同的读。 ③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板书设 计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 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13 《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13 《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3 《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这两篇短文谈的都是读书。

比较阅读两篇短文,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然后说说它们在论述角度、写作方法等方面有哪些异同。

参考答案:《谈读书》围绕读书的话题,探讨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态度和方法、读书的价值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观点;《不求甚解》通过对“不求甚解”语源的回溯分析,推求出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的本质,引导读者认真体会“不求甚解”的含义,树立正确的读书态度,选择正确的读书方法。

从论述角度看,《谈读书》论述较为全面,侧重对读书方方面面问题的探讨;《不求甚解》则选取一个角度,侧重对具体读书方法的探讨。

二者也有相同之处,比如都谈及读书方法。

从写作方法看,《谈读书》往往先提出观点,再做阐释说明;《不求甚解》则顺着思考的路径,一步步提出观点,做出阐释,得出结论。

二、下面两段文字的核心观点各是什么?作者分别是怎样论述的?思考并与同学交流。

1.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2.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

参考答案:1.核心观点是“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即不同的书会塑造人不同的性格特质。

作者先分别论述史书、诗歌、数学、科学、伦理学和逻辑修辞之学的价值,然后做出总结归纳。

2.核心观点: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

这是用类比的方式进行论述的。

三、《不求甚解》一文提出,读书时“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结合你自己的读书经验,说说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这几句话反映了作者的观点:读书要重视整体理解,重视精神实质的把握,不主张在语言文字上钻牛角尖。

以前,我读《三国演义》,身边放着字典,哪个字不会就查,哪句话读不明白就寻求帮助,结果书没读几章回,自己早就厌烦了,也就没有继续阅读,半途而废。

九年级《短文两篇》优秀课件

九年级《短文两篇》优秀课件
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豁然贯通】 一下子明白了某个道理。
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想一想:作者的文题为《谈读书》,那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 谈的呢?
读书目的 读书方法 读书作用
整体感知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第二层(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味同嚼蜡矣”):阐述 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从“读书使人充实”到结尾):阐述读书的作用——能 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③可是现在很少有人手上拿着书本。一般人买书,大都是拿来作装饰品的,永远陈列在书架上,很少 拿到手中来读。这些书要他们去读,条件很多,第一得有明窗净几,其次得有清闲,再次得有心情;地方不 好不能读书,时间不长不能读书,心情不定也不能读书。懒学生还有一首解嘲的打油诗:春来不是读书天, 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虫冬有雪,收拾书本好过年。
字词检查

怡情
jié
诘难
zhì
滞碍
chóu
统筹
jué
要诀

zǎo
藻饰
liú
蒸馏
xiá
狡黠
jiè
劝诫
kōu
死抠
càn
王粲
cī huò
吹毛求疵 豁然贯通
cūn
马南邨
字词检查
jué 咀嚼 嚼
jiáo 味同嚼蜡 juàn 书卷 卷 juǎn 翻卷
hào 好读书 好
hǎo 读好书
字词检查
【怡情】 【傅彩】 【观察】 【文采藻饰】 【学究】 【诘难】 【味同嚼蜡】
背景链接
《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20世纪60年代初,邓拓应《北京晚报》 之约,撰写《燕山夜话》专栏杂文。这个专栏的杂文从古人读书治学、科学研 究、生产活动等方面为我们总结和介绍了一些可以借鉴的历史经验;还对现实 中的各种不良现象和错误的思想方法、工作作风提出了批评,对青年的学习给 予了指导。一篇篇短小精悍、妙趣横生的文章,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和哲理,引 人深思,发人深省,对当时的杂文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就是针对有些 人对陶渊明“不求甚解”的曲解而写的一篇驳论文。

九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15 短文两篇(练)(基础版,学生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15 短文两篇(练)(基础版,学生版)(

第四单元读书求知第15课短文两篇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阔绰(cuó)倔强(jué)胆怯(qiè)无边无垠(yín)B.哽咽(yè)残垣(yuán)秀颀(qì)潜滋暗长(qián)C.反省(xǐng)绽出(zhàn)不屑(xiè)锲而不舍(qì)D.祈祷(qí)嶙峋(xún)束缚(shù)不屈不挠(náo)2.下面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A.不屑置辩君子固穷无精打采越俎代庖B.恻隐之心中流砥柱遍稽群藉鸡犬不宁C.万恶不赦睡眼惺忪怡然自得蹑手蹑足D.有例可援心如铁石引颈受戳星临万户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四川荔枝享有盛名,唐人已多有记述;蔡襄《荔枝谱》自从成书后,福建荔枝才开始为人重视。

B.近一两个月来,北京、杭州、成都等城市纷纷出台政策,开始严惩无视红绿灯信号乱穿马路。

C.大家都知道,除了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我国还拥有近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

D.能不能利用“成绵”城际高铁的建成通车进一步推进绵阳经济发展,取决于市政府的正确决策。

二、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20分)幸福没有榜样有时,我们总是感到自己的生活不够幸福,不如人家的日子过得那样滋润甜美,还常常拿别人家的幸福作榜样,去寻找自己的幸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是,到头来,我们会发现,唯独这人追人寻、人见人爱的幸福,没有榜样,常常是求而不得,甚至徒生烦恼。

幸福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答案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

但是,同样的“境遇和生活”,不同人却有不同的感觉。

乞丐得到一顿饱饭,心情会很舒畅,感到幸福的降临;不说一顿饱饭,就是一桌山珍海味,在大款大腕那里,大概也激不起一点快乐的心情吧。

作家史铁生的境遇,很让我们同情,他不幸患有尿毒症,但他说:“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者的读法是把经典当作学术研究的对象, 普通人的读法是把经典当作闲书来读, 心智活泼的人把读经典当作最好的消遣。
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高尔基
甲 不能一心只读圣贤书,还要关注窗外事。
九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xiá
jié
jiáo
chǎn
ɡāo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使心情愉快。
(给言辞)增添光彩。 文中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高谈阔论
D
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
采用归纳法证明观点—— 先分别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加以归纳。
用轻松的方式读经典。 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必须懂得拒绝和排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