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前牙倾斜角度CBCT测量对种植治疗的指导及效果预测作用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颌前牙倾斜角度CBCT测量对种植治疗的指导及效果预测
作用研究
许从平;丁晓燕;王小平
【摘要】目的:探讨上颌前牙倾斜角度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测量对种植治疗的指导及效果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需行上颌前牙种植治疗的患者148例,随机分为CBCT组与常规组,每组74例.CBCT组在采用CBCT测量的基础上进行种植治疗,常规组未进行CBCT测量.比较CBCT组患者CBCT测量牙槽骨厚度及牙齿倾斜角度值与术中实际测量值,并对比两组种植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CBCT组患者术前经CBCT测量的牙槽骨厚度及牙齿倾斜度与术中实际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BCT 组种植成功率和患者总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均P<0.05),总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上颌前牙倾斜角度CBCT测量可指导临床工作者合理选择种植治疗时机及植入体种植位置,并可提高种植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期刊名称】《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9(036)001
【总页数】4页(P63-66)
【关键词】上颌前牙;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种植治疗;临床效果
【作者】许从平;丁晓燕;王小平
【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口腔科,巢湖 238000;安徽省合肥市第八
人民医院口腔科,合肥23001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口腔科,巢湖 2380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3.5
牙齿种植术为口腔科较常见的手术,能够解除患者病痛,并能实现患者对美观及功能的要求[1]。

但牙齿并非垂直地排列于牙槽骨中,上颌前牙的牙体长轴同牙槽骨
长轴之间并不完全一致,其存在一定的倾斜方向及角度,术前对上颌前牙倾斜角度的正确掌握对手术实施具有重要意义[2]。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进步,锥形束计
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技术在临床口腔治
疗中得以广泛应用,通过扫描可获得颅颌面部三维重建图像,能够对牙齿进行定位和测量[3]。

本研究旨在探讨CBCT测量对需行上颌前牙种植治疗患者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需行上颌前牙种植治疗的患者148例。

病例纳入标准:(1)符合上颌前牙种植治疗指征;(2)自愿参与;(3)可随访。

排除标准:(1)种植区有炎症者;(2)牙周疾病未控制者;(3)有
上颌骨病变者;(4)严重错颌畸形者;(5)唇侧骨瓣缺失严重者;(6)有夜磨牙及紧咬合不良习惯者;(7)既往上颌行正畸治疗者;(8)既往上颌行牙体牙髓治疗者;(9)牙根发育不良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CBCT组及常规组,每组74例。

CBCT组中男34例,女40例;年龄18~52岁,平均(33.45±10.13)岁;种植类型:牙外伤不能保留者22例,牙齿龋坏严重者24例,牙周病致牙齿松动者19
例,牙齿残根无法继续保留治疗者9例;共需种植80颗牙:上颌中切牙36颗,上颌侧切牙25颗,上颌尖牙19颗。

常规组中男32例,女42例;年龄17~53岁,平均(34.21±10.22)岁;种植类型:牙外伤不能保留者23例,牙齿龋坏严重者22例,牙周病致牙齿松动者19例,牙齿残根无法继续保留治疗者10例;共需种植78颗牙:上颌中切牙35颗,上颌侧切牙23颗,上颌尖牙20颗。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常规组与CBCT组种植手术为手术室同一治疗小组完成,牙植入假体为瑞士ITI种植体。

1.2.1 常规组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充分暴露唇侧骨板,标记拟拔除牙釉牙骨质界位置,采用微创拔牙术拔除病变牙(尽量避免唇侧骨板损伤),并彻底清理牙周膜等残余软组织及感染组织;测量牙槽骨厚度(距离釉牙骨质界根方4 mm处的唇侧骨壁和牙体长轴垂直方向上的距离)及牙齿倾斜度,初步确定种植体长度及直径;常规制备种植窝,然后植入相应长度及直径的种植体,扭力达至35 N,安装临时基台,确保至少有2/3的种植体位于骨床内,根据骨缺损的具体情况行引导骨再生技术,并覆盖生物膜,无张力下严密关闭缝合伤口。

若患者骨缺损过大,则采用骨增量技术延期牙种植;
1.2.2 CBCT组术前进行上颌前牙CBCT扫描(北京朗视仪器有限公司, Smart3D 多功能CBCT)和三维重建,CBCT测量:利用机器自带头颅固定装置及光标定位系统让患者的面部正中矢状面和地平面垂直,并使眶耳平面和地平面平行,然后嘱患者用上下颌牙轻咬机器咬合杆,在此种情况下行CBCT扫描,同一名测量者在不同时间段进行定点测量,取3次测量的平均值,测量牙槽骨厚度及牙齿倾斜度,然后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储存和分析,建立三维模型;医师根据CBCT扫描
结果及三维模型对患者上颌前牙种植区进行术前分析,设计治疗方案,种植治疗手术操作步骤同常规组。

1.3 观察指标
(1)牙槽骨厚度及牙齿倾斜角度:对比CBCT组患者术前CBCT测量及术中实际测
量值;(2)种植成功率:采用Albrektsson-Zarb成功评价标准[4],种植后无持续
或不缓解的疼痛、感染、感觉异常或神经疾患等表现,种植区伤口愈合良好,X线片检查种植区周围无透射,种植体行使功能时无临床动度,随访1年时,垂直方
向骨吸收<0.2 mm,行X线片检查及CBCT测量,显示种植体和骨结合良好,且
周围牙组织健康,无种植体松动或脱落等情况;(3)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两组
种植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如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差、种植体唇向倾斜、唇侧骨吸收、嵴顶骨质丧失等,统计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人数/总例数
×100%);(4)患者满意度:随访1年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5]对种植牙齿周围软组织形态色泽、软组织附着高度、牙齿咬合情况及整体美观效果等各方面的满意程度进行总体评价,长10 cm标尺,一端标注为0,一端标注为10,患者根据自己对种植修复的满意情况在标尺背面上标注,>7 cm为满意,>3 cm且≤7 cm为基本满意,≤3 cm为不满意,计算总满意率,总满意率=(满意+基本满意)
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组间比较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BCT组牙槽骨厚度及牙齿倾斜角度比较
CBCT组患者术前经CBCT测量的牙槽骨厚度及牙齿倾斜度与术中实际测量值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种植成功率比较
CBCT组80颗种植牙中有2颗因种植失败拔除,成功率为97.50%;常规组78颗牙中有10颗因种植失败拔除,成功率为87.18%。

CBCT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χ2=5.994,P=0.014)。

2.3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CBCT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2.4 患者满意度比较
两组满意度等级分布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CBCT组患者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1 CBCT组牙槽骨厚度及牙齿倾斜角度对比组别n牙槽骨厚度/mm牙齿倾斜角度/°术前CBCT测量801.42±0.3115.92±4.61术中实际测量
801.41±0.3315.87±4.59t0.1980.069P0.8440.945
表2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n(%)]组别n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差种植体唇向倾斜唇侧骨吸收嵴顶骨质丧失总不良事件CBCT组
740(0.00)1(1.35)0(0.00)0(0.00)1(1.35)常规组
742(2.70)3(4.05)2(2.70)1(1.35)8(10.81)Z/χ20.5070.2570.5070.0004.259P0.47 70.6120.4771.0000.039
表3 患者满意度对比[n(%)]组别n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总满意CBCT组
7464(86.49)8(10.81)2(2.70)72(97.30)常规组
7459(79.73)6(8.11)9(12.16)65(87.84)Z/χ25.2634.812P0.0210.028
3 讨论
种植治疗具有咬合功能好、舒适感好、口腔卫生易保持、不必损伤健康牙齿及外形美观等优点,对上颌前牙进行种植修复可取得满意效果[6]。

但前牙区属于美学敏
感区,术前的手术设计、种植体的定位及植入、二期手术及修复过程中的设计与操作等均可影响种植义齿的功能恢复情况、生物学及美学[7]。

因此,需积极探索一
种能够正确定位种植区及对治疗方案提供数据参考的有效措施,以指导临床医师手术操作,保证种植体三维位置及轴向良好,从而提高成功率。

本研究显示,CBCT组患者术前经CBCT测量的牙槽骨厚度及牙齿倾斜度与术中实际测量值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CBCT组种植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
(P<0.05),提示CBCT测量值与实际测量值无差别,具有极高的精确性,且术前
进行上颌前牙倾斜角度的CBCT测量可明显提高种植治疗成功率。

上颌前牙与牙
槽骨长轴之间存在一定的倾斜角度及方向,若术前对牙齿倾斜角度掌握不清,则实际种植时可发生种植体植入位置及角度错误,种植体未能顺着牙槽窝方向植入,可使种植体周围出现骨损失,并阻碍骨结合,若种植体植入角度过大,则可相应增加种植体应力,当种植体应力增加超过其能承受范围时可导致种植失败,且种植体过度倾斜亦对最终美观效果有影响[8-9]。

术前行CBCT测量,收集全部数据并进行
三维重建及剪切,可对种植区进行各角度及层面的精确定位,并可准确判断倾斜角度及方向[10]。

当倾斜角度<10°,则拔牙时可完整保留唇侧骨板,种植治疗优先
选择即刻种植或早期种植,应用翻瓣或不翻瓣技术沿着牙槽窝方向略偏向腭侧植入,同时适量植骨,可使种植体获得良好初期稳定性及预防远期骨丧失,若选择延期种植,则仅需简单的植骨处理[11];当倾斜角度≥10°且≤20°,拔牙时唇侧骨板可出
现折裂或开窗,进行即刻或早期种植时应选择合适直径种植体,且定点时稍偏向腭侧,保证种植体植入时未对唇侧骨板造成压力,从而避免唇侧骨板产生微裂纹,引起骨吸收,且种植体和唇侧骨板间留一定间隙,为新骨再生提供足够空间,进行骨增量,若延期种植,则种植体植入后需同期进行引导骨再生术[12];当倾斜角
度>20°,拔牙时易出现唇侧骨板折断或缺损,且拔除后唇侧骨板易出现萎缩吸收,另长期缺牙可导致骨厚度及骨高度严重不足,进行即刻或早期种植难以使种植体获
得初期稳定性,可在拔牙同时进行拔牙窝植骨及位点保留,减少骨丧失,以为延期种植创造手术条件[13]。

因此,术前通过CBCT测量可正确掌握上颌前牙倾斜角度及牙根位置,为手术方案设计提供参考,从而有利于种植手术顺利开展。

本研究还显示,CBCT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CBCT组患者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提示术前进行上颌前牙倾斜角度的CBCT
测量可明显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并显著提高患者对手术结果的满意度。

种植体倾斜角度可影响种植体和骨皮质间的接触面积及植入骨内应力,影响种植体稳定性,术中种植体位置不准确,可损坏邻牙,且根方凹陷与剩余牙槽嵴厚度的限制及术中种植轴向把握失准,可造成种植体的唇向倾斜,种植体过于偏向可导致唇向骨吸收,另种植体植入时对唇侧骨板造成压力可导致嵴顶骨质丧失。

CBCT测量操作简便,轴向位图像清晰,可多个角度观察种植区周围软硬组织状况,并能较准确的预测相应指标,通过对上颌窦底至牙槽嵴顶的距离及牙槽骨板厚度的观测,可为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且根据术前CBCT测量提供的三维图像数据,确定种植体植入
方向及位置,可指导诊疗计划及临床实施,减少因对种植区认识不清而造成的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种植效果[14-15]。

结合上述研究分析,术前经CBCT测量,上
颌前牙种植成功率显著提高,且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种植效果显著,从而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综上,上颌前牙倾斜角度CBCT测量可指导种植治疗时机、种植体植入方向、角度、深度及骨增量方案的选择,有利于提高种植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张文娟,肖霞,曹伟靖.上颌前部单牙种植修复患者即刻、延期种植的疗效观察[J].海南医
学,2017,28(4):647-649.
[2]房玉镇,付欣,孙鲁旻,等.微种植体支抗在内收上颌前牙过程中其植入角度和长度连续变化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17,22(1):10-16.
[3]陈立艳,刘志杰,苑芳连,等.颧牙槽嵴区骨宽度及皮质骨厚度的CBCT测量分析[J].口腔医学研
究,2017,33(6):637-641.
[4]胡德渝.口腔预防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64-65.
[5]骆奇峰.上颌前牙单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与延期种植修复对患者植体周围软组织和主观满意度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8):1355-1357.
[6]夏婷,施斌.上颌单前牙即刻种植修复和延期种植修复的美学效果比较[J].口腔医学研
究,2016,32(1):50-54.
[7]祝岩,万澎波,赵伟,等.上颌前牙美学区连续多颗牙缺失即刻种植的临床研究[J].口腔医
学,2016,36(8):700-705.
[8]FELICITA A S. Quantification of intrusive/retraction force and moment generated during en-masse retraction of maxillary anterior teeth using mini-implants: a conceptual approach[J].Dental Press Journal of Orthodontics,2017,22(5):47-48.
[9]杜良智,许哲,石平,等.上前牙区小直径种植体连接不同角度基台有限元分析[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6,32(4):526-531.
[10]李旻,张志宏,刘红红,等.锥形束CT对牙齿种植位点线距测量精度的实验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6,50(1):52-56.
[11]郭小龙,王照五,吕岩,等.上颌牙槽突颊舌向生理倾斜角的锥形束CT研究[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6,9(3):171-177.
[12]KHOURY J, GHOSN N, MOKBEL N, et al. Buccal bone thickness overlying maxillary anterior teeth: a 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 prospective human study[J].Implant Dentistry,2016,25(4):525.
[13]董正杰,徐侃.上颌中切牙长轴与牙槽骨方向夹角的锥形束CT测量分析[J].上海口腔医
学,2017,26(4):458-460.
[14]杨偲偲,黄远亮,张蕾.应用CBCT评价隐形矫治技术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的临床疗效[J].口腔材料器械杂志,2016,25(2):86-90.
[15]SILVA E J,CASTRO R W,NEJAIM Y,et al.Evaluation of root canal configuration of maxillary and mandibular anterior teeth using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an in-vivo study[J].Quintessence International,2016,47(1):19-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