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练】徐州一中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经典测试(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如图甲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我们会看到硝化棉燃烧;如图乙所示,玻璃瓶内装有少量的水,用塞子塞紧,并用气筒往瓶内打气,会观察到瓶塞跳起来。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中,活塞的机械能直接转化为硝化棉的内能
B.图乙中,当瓶塞跳起时可以观察到瓶口出现白雾
C.图乙中,在瓶内装少量的水,是为了增大瓶内水蒸气的含量,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D.甲、乙两图都说明了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A
解析:A
A.图甲中,活塞压缩筒内的气体,对筒内气体做功,使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了棉花的着火点,所以棉花燃烧,故A错误,A符合题意;
B.图乙中,瓶内空气推动瓶塞做功时,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当瓶塞跳起时可以观察到瓶口出现白雾,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冷液化成了小水滴,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图乙中,在瓶内装少量的水,是为了增大瓶内水蒸气的含量,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的现象更明显,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甲、乙两图都说明了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其中甲是由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乙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下列现象,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A.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
B.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的快
C.铅块紧压后粘在一起
D.挤压海绵海绵变形D
解析:D
A.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A不符合题意;
B.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的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故B不符合题意;C.铅块紧压后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C不符合题意;
D.挤压海绵海绵变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球,甲球的比热容是乙球的2倍,若乙球吸收的热量是甲球的2倍后,迅速接触,则()
A.热量将从甲球传给乙球
B.热量将从乙球传给甲球
C.两球之间不发生热传递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热传递的方向D
解析:D
热传递的方向是由温度高的物体将热量传给温度低的物体,甲乙两球质量相等,甲的比热容是乙的2倍,乙吸收的热量是甲球的2倍,据Q吸=cm∆t知,乙球温度变化是甲球的4倍,但两球的初温不知,则末温的关系无法判断,所以无法判断热传递的方向,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A.红墨水在水中散开B.摩擦后玻璃棒吸引纸屑
C.铅块压缩后粘在一起D.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B
解析:B
A.红墨水在水中散开,是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造成的,可以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A不符合题意;
B.摩擦后玻璃棒吸引纸屑,是因为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B符合题意;
C.铅块压缩后粘在一起,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可以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C不符合题意;
D.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可以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小明做手工锯木头时锯条变热B.妈妈把棉被放在太阳底下晒
C.奶奶用热水袋取暖D.开空调时,暖气使房间温度升高A
解析:A
小明做手工锯木头时锯条变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妈妈把棉被放在太阳底下晒、奶奶用热水袋取暖、开空调时,暖气使房间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如图所示的热学现象中,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A.甲图可以用来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质量是否有关
B.乙图说明空气的密度大于二氧化氮的密度
C.丙图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D.丁图说明活塞压缩空气做功时,机械能可以转化为内能D
解析:D
A.甲图将其中的一滴水摊开,改变了液体的表面积,可以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是否有关,故A错误;
B.下边瓶子装入二氧化氮气体,因为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本来应该在空气的下方,结果发现上边瓶子内的气体也变成了红棕色,则说明二氧化氮气体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就可以证明扩散现象的存在,故B错误;
C.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两块表面干净的光滑铅块压紧后,它们会结合在一起,并能在下面吊起一个砝码,证明了物体的分子间有引力,故C错误;
D.当用力压活塞时,活塞压缩玻璃筒内的空气,对空气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达到乙醚着火点时,筒内棉花就会燃烧起来,故D正确。
故选D。
7.关于下列一些物理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用手捏海绵,海绵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B.水凝固成冰后,水分子不再做无规则的热运动
C.固体很难被压缩,表明固体分子间只存在斥力,没有引力
D.扩散现象也能发生在固体之间D
解析:D
A.因为海绵内有空隙,所以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A错误;
B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水凝固成冰后,水分子仍在做无规则的热运动,故B 错误;
C .固体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固体分子间存在斥力,但引力与斥力是同时存在的,故C 错误;
D .扩散现象在固体、液体、气体之间都能发生,因此,扩散现象也能发生在固体之间,故D 正确。
故选D 。
8.据表格中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单位质量的铁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0.46×
103J B .1kg 铜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0.39×
103J/(kg ·℃) C .煤油和水体积之比为2∶1,吸收热量之比为12∶5,则升高温度之比为3∶1 D .初温、质量相同的铁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相接触,内能从铁块转移到铜块C 解析:C
A .由表格可知,铁的比热容是0.46×103J /(kg ·℃),说明1kg 的铁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0.46×103J ,但是单位质量不一定是1kg ,故A 错误;
B .由表格可知,铜的比热容是0.39×103J/(kg ·℃),1kg 铜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0.39×
103J ,故B 错误; C .煤油和水体积之比为2∶1,由m V ρ=可知,质量之比
3333
0.810kg/m 28
1.010kg/m 15
m V m V ρρ⨯==⨯=⨯煤油煤油煤油水水水 吸收热量之比为12∶5,由Q cm Δt =可知,则升高温度之比
33
4.210221J/(kg )53==5J/(kg )81.110Q c m t c m Q Q t Q c m c m ∆⋅==⋅⋅⨯⨯⨯∆⋅⨯煤油吸
水水煤油
煤油煤油煤油吸水吸水
水吸煤油煤油水水
℃℃ 故C 正确;
D .初温、质量相同的铁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由表格可知,铁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由Q
t cm
∆=
可知,铁升高的温度更低,铁的末温低,铜的末温高。
热传递的过程中,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铁块和铜块相接触后,内能从铜块转移到铁块,故D 错误。
故选C 。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越多,分子热运动越激烈 B .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不是同时存在的
C .当分子之间的距离超过某一数值后,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便会消失
D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C 解析:C
A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激烈,与分子的数量无关,故A 错误;
B .分子之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两个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好像一根弹簧间的弹力一样,当两分子之间距离变大到一定范围时,两分子间就表现为引力作用,使得分子之间不会完全分离;而当两分子之间距离靠近到一定范围内时,又会表现为斥力作用,使得两分子之间保持一定的空隙而不会紧贴在一起,故B 错误;
C .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10倍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故C 正确;
D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故D 错误。
故选C 。
10.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越高的物体所含的热量一定越多 B .温度相同的两个物体,所具有的内能一定相等
C .0℃的冰变成 0℃的水,温度不变,没有吸收热量,所以它的内能不变
D .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大小D 解析:D
A .热量是指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改变量,是过程量,描述它的术语是“吸收”或“放出”,不能用含有,故A 项错误;
B .内能不仅与物体的温度有关,还与物质状态,物质量的多少有关,温度相同的两个物体,所具有的内能不一定相等,故B 项错误;
C .0℃的冰熔化为 0℃的水,冰要吸热,但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故C 项错误;
D .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所以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
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大小并且效果相同,但方式不同,做功是能量的转化,而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故D 项正确。
故选D 。
二、填空题
11.甲和乙两种物质比热容之比为1∶2,分别由甲和乙两种材料组成的物体吸收同样热量后,升高的温度之比为3∶4,则这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为_____;不断弯折铁丝,铁丝的温度升高,是通过_____的方法增大铁丝内能的。
8∶3做功 解析:8∶3 做功 [1]由题知
34t t 甲乙∶=∶,12c c 甲乙∶=∶
甲、乙两物体吸收的热量
11Q Q 甲乙∶=∶
由Q cm t 吸=得这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
24=8313
Q Q c t Q m m c t c t c t Q =
=⨯=甲甲乙乙乙甲乙甲甲乙乙甲甲乙∶∶∶ [2]不断弯折铁丝,铁丝的温度升高,即通过对铁丝做功,使得铁丝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12.如图所示,端午节煮粽子,很远就闻到香味,是由于分子_________;脱粽叶,总有米粒粘在粽叶上,是由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煮熟的米粒很容易变形,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
不停做无规则运动吸引力排斥力
解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 吸引力 排斥力
[1] 很远就闻到粽子的香味,这是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 脱粽叶,总有米粒粘在粽叶上,这表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3]因为分子间存在排斥力,所以煮熟的米粒很难被压缩。
13.A 、B 两物体质量相等,温度均为15℃,甲、乙两杯水质量相等,温度均为55℃,现将A 物体放入甲杯,B 物体放入乙杯,热平衡后,甲杯水温降低了4℃,乙杯水温降低了8℃,则A 、B 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_____。
4∶9 解析:4∶9
物体A 放入甲杯水后,它们的共同温度为
55℃−4℃=51℃
水放出的热量
Q 放1=c 水m 水Δt 水1
A 吸收的热量
Q 吸1=c A m A Δt A
不考虑热量的损耗,则Q 放1=Q 吸1,即
c 水m 水Δt 水1= c A m A Δt A
代入相关数据得
c A =
1A
A
ΔΔt c m t m ⨯
水水水=
45115-℃
℃℃×A c m m 水水=A
19c m m ⨯水水 物体B 放入乙杯水后,它们的共同温度为 55℃−8℃=47℃
水放出的热量
Q 放2= c 水m 水Δt 水2
B 吸收的热量
Q 吸2=c B m B Δt B
不考虑热量的损耗,则Q 放2=Q 吸2,即
c 水m 水Δt 水2= c B m B Δt B
代入相关数据得
c B =
2B
ΔΔt t 水×
B
c m m 水水=
84715 ℃
℃℃×B c m m 水水=14×B
c m m 水水 因为A. B 两物体质量相等,即m A =m B ,所以
A B c c =1
914
=49
A 、
B 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4∶9。
14.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做“气体扩散”的实验装置,甲、乙两个瓶子中,必须下面瓶子装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上面瓶子装空气。
这样做的理由是 ___________ 。
抽掉玻璃板后,过一段时间,两个瓶子中的气体颜色基本一致,说明气体的分子不停的 __________ 。
要排除气体重力对实验的影响做无规则运动
解析:要排除气体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做无规则运动
[1] 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如果把二氧化氮气体放在上方,由于自身密度大的缘故,二氧化氮分子也会下沉到下方的空气瓶中,就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因此要把密度小的空气放在上方,把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气体放在下方。
[2] 抽掉玻璃板后,过一段时间,两个瓶子中的气体颜色基本一致,这是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是扩撒现象。
15.如图所示的是美味的“黄焖羊肉”,一块热气腾腾的肉块入口,舌尖上处感觉到美味外,舌尖的温度也升高了,这通过_____的方式改变了舌尖的内能。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用冷水来冷却食物,这是利用水的______大。
热传递比热容
解析:热传递 比热容
[1]羊肉和舌尖之间有温度差,当把羊肉放入口中时,舌尖和羊肉间会发生热传递使舌尖的温度变高。
[2]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用冷水来冷却食物,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温度难以改变。
16.寒冷的冬天,人们的手常常会感到冷。
小丽和小亮为了使自己的手更暖和些,分别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法。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小丽和小亮分别通过______和______的方法使手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热传递做功
解析:热传递做功
[1][2]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小丽哈气,一股热气的热量传递到手上,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双手的内能;小亮搓手,双手摩擦,摩擦生热,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双手的内能。
17.把糖放在水中,水变甜,这是______现象。
如图所示,在一个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块有少量乙醚的棉花,用力把活塞迅速下压,棉花就会立即燃烧,这是通过______的方式使筒内气体内能增加的。
扩散做功
解析:扩散做功
[1]糖放入水中,水变甜,这是糖分子进入水中,水分子进入糖中,是扩散现象。
[2]如图所示,用力把活塞迅速压下去,即活塞对筒内空气做功,让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乙醚的着火点,于是粘有乙醚的棉花便会燃烧,所以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筒内气体内能增加的。
18.如图甲,把一个高温小球放入一小盒低温的沙子中,两者的温度变化如图乙所示,在前5min内,内能不断减小的是______(选填“小球”或“沙子”),通过乙图可得两者比热容的大小关系是______(“小球的比热容大”、“沙子的热容大”或“无法比较”)。
小球无法比较
解析:小球无法比较
[1]把一个高温小球放入一小盒低温的沙子中,两者的温度变化如图乙所示,在前5min 内,高温小球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不断减小,同时低温沙子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内能不断增大。
[2]在不计热损失的情况下,小球放出的热量等于沙子吸收的热量,小球的温度变化量较大,但是小球和沙子的质量未知,由Q
c m t
=
∆无法比较两者比热容的大小关系。
19.小华探究水沸腾的特点,她发现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温保持不变,停止加热,水很快停止沸腾,这说明水沸腾时需要______,烧杯中水的质量为100g ,停止加热后,水温从100℃降至40℃,水放出的热量为______J 。
[()3
4.210J kg c =⨯⋅水℃]吸热252×104
解析:吸热 2.52×104
[1]水沸腾的特点是:继续吸热,温度不变,故水沸腾后停止加热,水很快停止沸腾,说明水沸腾需要吸热。
[2]水放出的热量为
()()3344.210J kg 10010kg 10040 2.5210J Q c m t -=∆=⨯⋅⨯⨯⨯-=⨯水水℃℃℃
20.A 、B 两物体的初温均为0℃,A 的质量是B 的2倍,A 的比热容是B 的
1
4
,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再接触,则A 、B 两物体末温的倍数关系是___________;热量的传递方向是:___________。
tA=2tB 从A 传向B
解析:t A =2t B 从A 传向B
[1]根据比热容公式和题意可得
A A A
B B B A A B B
Δ412
Δ121Q
t c m c m Q t c m c m ===⨯=
因为A 、B 两物体的初温均为0℃,所以末温的倍数关系是t A =2t B 。
[2]因为A 的温度高,所以热量的传递方向是从A 传向B 。
三、解答题
21.宁宁家为了节能和方便使用,在房顶上安装了一个太阳能热水器。
(1)该热水器水箱可装水 150 kg ,在一般的光照条件下,一满箱 12 ℃的水经白天太阳的加热温度可达到 52℃,水要吸收多少热量? [已知水的比热容为 4.2×
103 J/(kg·℃)]。
(2)已知太阳能热水器箱体和支架共重 50 kg ,底座面积约为 0.5 m 2,水箱装满水时,太阳能热水器对房顶楼板的压强为多少 Pa ? 解析:(1)2.52×107J ;(2) 4×103。
(1)水吸收的热量:
374.210J/(kg 150kg (5212 2.5210J Q cm t =∆=⨯⋅⨯⨯-=⨯吸℃)℃℃);
(2)太阳能热水器装满水总质量
150kg+50kg=200kg m =,
其重力:
200kg 10N/kg 2000N G mg ==⨯=,
太阳能热水器对房顶楼板的压力:
2000N F G ==,
受力面积S =0.5m 2,太阳能热水器对房顶楼板的压强:
32
2000N 410Pa 0.5m
F p S ===⨯; 答:(1)水要吸收2.52×
107J 的热量; (2)水箱装满水时,太阳能热水器对房顶楼板的压强为4×103Pa 。
22.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想要探究物体的吸热及放热情况,他们把10kg 的水从20℃加热到70℃;接着把一根质量约为10g 的铁钉,从825℃的高温炉中取出,冷却至25℃。
(c 铁=0.46×
103J/(kg·℃),c 水=4.2×103J/(kg·℃))求: (1)水吸收的热量; (2)铁钉放出的热量。
解析:(1) 2.1×106J ;(2) 3.68×103J (1)水吸收的热量
Q 吸=c 水m (t −t 0)=4.2×103J/(kg ⋅℃)×10kg×(70℃−20℃)=2.1×106J
(2)铁钉的质量
m ′=10g=0.01kg
铁钉放出的热量
Q 放=c 铁m ′(t ′0−t ′)=0.46×103J/(kg ⋅℃)×0.01kg×(825℃−25℃)=3.68×103J
答:(1)水吸收的热量是2.1×106J ; (2)铁钉放出的热量是3.68×103J 。
23.某同学家新安装了一台容积为500L 的太阳能热水器,加满水后,经过4h 阳光的照射,水温由原来的15℃升高到40℃.则: (1)在这4h 内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若这些热量由效率为20%的火炉燃烧煤炭来提供,则需要燃烧多少千克煤炭?[c 水=4.2×103J/(kg•℃),q 煤炭=3.0×107J/kg] 解析:(1)5.25×107J (2)8.75kg (1)水的体积
3500L 0.5m V ==,
由m
V
ρ=
可得水的质量 3331.010kg/m 0.5m 500kg m V ρ⨯⨯===;
则水吸收的热量:
370 4.210J /kg?500kg 4015 5.2510J Q c m t t ⨯⨯⨯⨯吸水水=(﹣)=(℃)(℃﹣℃)=;
(2)由100%Q Q η⨯吸
放
=
可得,煤炭燃烧放出的热量, 785.2510J
100% 2.62510J 20%
Q Q η⨯⨯⨯吸
放===,
由Q mq 放=得,需要煤炭的质量为:
87
2.62510J
8.75kg 3.010J /kg
Q m q ⨯⨯放
煤炭煤炭===。
答:(1)在这4h 内水吸收的热量是5.25×107J ; (2)需要燃烧8.75kg 的煤炭。
24.用两个同样的加热器分别给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煤油(已知c 煤油=2.1×103J/(kg•℃))和某种液体加热,每隔1min 记录一次煤油和该液体的温度,实验数据如下表: 加热时间(min ) 0 1 2 3 4 5 6 煤油温度(℃) 10 12 14 16 18 20 22 液体温度(℃)
10
11
12
13
14
15
16
(1)已知煤油的质量为0.5kg ,求上述过程中煤油吸收的热量。
(2)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多少? 解析:(1)1.26×104J ;(2)4.2×103J/(kg•℃) (1)煤油吸收的热量:
Q =c 煤油m Δt =2.1×103J/(kg•℃)×0.5kg×(22℃-10℃)=1.26×104J ;
(2)液体与煤油吸收的热量Q 相同,液体与煤油的质量m 相同,液体的比热容:
c =41.2610J
0.5kg (16-10)
Q m t ⨯=∆⨯℃℃=4.2×103J/(kg•℃)。
答:(1)煤油吸收的热量是1.26×104J ; (2)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4.2×103J/(kg•℃)。
25.如图所示,一平底热水壶,其质量为0.5kg ,内底面积为180cm 2.有一次小军同学用该热水壶装了1.5L 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测得壶中水深15cm ,初温20℃.请你通过计算回答:
(1)此时水和热水壶的总质量是多少? (2)加热前水对壶底的压强多大?
(3)在标准大气压下加热水至沸腾,水至少要吸收多少热量?[ρ水=1.0×103kg/m 3,c 水=4.2×103J/(kg•℃),g =10N/kg]
解析:(1)2kg ;(2)1.5×103Pa ;(3)5.04×105J
(1).根据题意知道,水的体积是:V 水=1.5L =1.5×10﹣3m 3,
由m
V
ρ=
知道,水的质量是:m 水=ρ水V 水=1.0×103kg/m 3×1.5×10﹣3m 3=1.5kg ; 故水和热水壶的总质量是:m =m 壶+m 水=0.5kg+1.5kg =2kg ;
(2).又因为水深是:h =15cm =0.15m ,所以,壶底受到水的压强是:p =ρgh =1×103kg/m 3×10N/kg×0.15m =1.5×103Pa ;
(3).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所以,加热水至沸腾水吸收的热量是:Q 吸=c 水m 水(t ﹣t 0)=4.2×103J/(kg•℃)×1.5kg×(100℃﹣20℃)=5.04×105J ;
26.小明家新安装了一台如图所示的太阳能、电能两用热水器.平常使用太阳能,在阳光不足时,用电热丝辅助加热,热水器铭牌如下.
××牌热水器 型号HM20 集热管数28支
额定频率50Hz
水箱容积
200L
集热管管长180cm 额定电压220V 防水等级A
系统承压3.0MPa 额定功率4400W
(1)电热水器正常工作时,电热丝的电阻和电流各是多少?
(2)太阳能热水器贮满水,水温从20℃加热到50℃时吸收了多少热量?(
)33
1L 10m
-=
(3)若通过完全燃烧天然气加热一满箱水,使其温度从20℃升高到50℃时,不考虑热量的损失,需要多少立方米天然气?(天然气的热值为7
3
4.010J m ⨯)
(4)由于寒冷阴雨,太阳能热水器只将水加热到35℃,现要通过电热丝将水加热到50℃使用,需电加热器正常工作多长时间?(设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解析:(1)11Ω,20A (2)72.5210J ⨯(3)30.63m (4)2864s (1)因为电热水器正常工作,所以:
220V U U ==额, 4400W P P ==额.
因为P IU =,所以电热水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4400W
20A 220V
P I U =
==. 由U
I R
=
得热水器电热丝的电阻:
220V 1120A
U R I =
==Ω. (2)由m
V
ρ=
得水的质量: 3331000kg m 20010m 200kg m V ρ-==⨯⨯=水.
吸收太阳的热量:
()()()370 4.210J kg 200kg 5020 2.5210J Q cm t t =-=⨯⋅⨯⨯-=⨯吸℃℃℃.
(3)由题知:
Q Q Vq ==吸放,
所以需要天然气的体积:
7373
2.5210J 0.63m 4.010J m
Q V q ⨯===⨯放. (4)水从35C ︒加热到50C ︒吸收的热量:
()
)()370 4.210J kg 200kg 5035 1.2610J Q cm t t ''=-=⨯⋅⨯⨯-=⨯吸℃℃℃,
由题知:
W Q '=吸电,
由W
P t
=
得所以电加热器正常工作时间: 71.2610J 2864s 4400W
W t P ⨯==≈电.
答:(1)电热水器正常工作时,电热丝的电阻为11Ω,电流为20A ; (2)水温从20℃加热到50℃时吸收热量为72.5210J ⨯;
(3)若通过完全燃烧天然气加热一满箱水,使其温度从20℃升高到50℃时,不考虑热量的损失,需要天然气为30.63m ;
(4)电热丝将水加热到50℃使用,需电加热器正常工作2864s 。
27.植树造林既可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又可以优化生态环境,调节气温.据某新闻媒体报道,一万平方米的森林每秒钟吸收的太阳能约为1.2×105J ,如果这些太阳能全部被初温为22℃,质量为100kg 的干泥土所吸收,那么可使这些干泥土的温度升高到多少℃?[干泥土的比热容c =0.8×103J/(kg•℃)]. 解析:5℃
由题知干泥土吸收的热量:Q 吸=1.2×105J , 根据公式0cm t Q t =-吸()得干泥土升高的温度:
()531.210t 1.50.810/100Q J
cm J kg kg
⨯===⨯⨯吸℃℃, 末温是:0t 22 1.523.5t t =+=+=℃℃℃.
28.如图甲所示一种家用调温式电熨斗,工作过程中电源电压恒为220V ,电熨斗金属底板质量为500g 。
图乙是它的工作电路,发热部分由调温电阻R 及和定值电阻R0组成(电阻值均不受溫度影响)。
预热时电熨斗以最大功率正常工作100s 可使金属底板的温度从20℃升 高到220℃[金属底板的比热容为0.44×103J/(kg·℃),假设电熨斗发热体放出的热量全部被金属底板吸收]。
则:
(1)预热时金属底板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电熨斗的最大功率是多少? (3)定值电阻R 0的阻值是多大?
解析:(1)4.4×104J ;(2)440W ;(3)110Ω
【解析】(1)预热时使金属底板吸收的热量:Q 吸=cm (t-t 0)=0.44×103J/(kg•℃)×0.5kg×(220℃-20℃)=4.4×104J ;(2)因电熨斗发热体放出的热量全部被金属底板吸收,所以,电熨斗最大功率时消耗的电能:W =Q 吸=4.4×104J ;则电熨斗的最大功率:P 最
大
=W
t
=
4.4×104100s
=440W ;(3)当调温电阻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0Ω时,只有定值电阻R0
连入电路,电熨斗的功率最大,由P =U 2R
可得,定值电阻R 0的阻值:R 0=U 2P 最大
=
(220V)2440W
=
110Ω.
点睛:(1)知道电熨斗金属底板的质量、初温、末温以及比热容,根据Q 吸=cm (t-t 0)求出预热时使金属底板吸收的热量;(2)由于电熨斗发热体放出的热量全部被金属底板吸收,由功率公式求出电熨斗的功率;(3)当调温电阻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0Ω时,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小,由P =U 2
R 可知电熨斗的功率最大,据此求出定值电阻R 0的阻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