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唐宋八大家文学常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e end all together, and then start over.整合汇编简单易用(WORD文档/A4打印/可编辑/页眉可删)
唐宋八大家文学常识
精致,富情韵美和音乐性。
许多名篇,如《醉翁亭记》、《秋声赋》等,已千古传扬。
三苏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人。
苏洵和他儿子苏轼、苏辙被合称为“三苏”。
他的散文主要是史论和政,他继承了《孟子》和韩愈的议论文传统,形成自己的雄健风格,语言明畅,理反复辨析,很有战国纵横家的色彩;有时不免带有诡辨气息,是其短处。
著有《嘉佑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生於四川眉山。
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有多方面的创作才能,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独到的成就。
世称苏东坡。
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号栾城,晚号颖滨遗老,四川眉山人。
他在父兄的熏陶和影响下,自幼博览群书,抱负宏伟。
宋徽宗继位,他遇赦北归,寓居颖昌,闭门谢客,潜心著述,过了十二年闲适而孤独的生活。
政和二年病逝,终年七十四岁。
著有《栾城集》、《栾城后集》。
曾巩(1019-1083)
字子固,建昌军南丰县人(属今江西),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唐宋八大家之一。
“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的曾巩,资质警敏聪慧;成年后,因文才出众,备受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赏识。
曾巩有浓厚的儒家思想,主张先道后文,极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
他的学术和__,生前已传誉遐迩,身后更盛名不衰。
曾巩散文作品甚丰,尤长於议论和记叙。
他的议论文立论精策,不枝不蔓,纡徐曲折,从容敦厚;记叙文则思玫明晰,俯仰尽意,精练生动,耐人寻味。
唐宋八大家
1、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宋代的
2、韩愈,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祖籍昌黎,世称谥号“文”,又称。
他是唐代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宋代苏轼称他“”,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并称“韩柳”,有“__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韩愈的代表作:说论文《》、祭文《》、《》;上书反对迎佛骨而被贬潮州时写下著名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写出诗歌的颈联:,。
杂说《进学解》中名句:业精于勤,;,毁于随。
3、,字子厚,世称“”,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
他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
史称“。
革新失败,贬永州司马。
在创作上,最擅长山水游记,以“《始得西山宴游记》、《钻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寓言以《》等最著名。
诗歌名句:惊风乱飐芙蓉水,
4、欧阳修,字永叔,自号石遗文一千卷;酒一壶;棋一局;琴一张;翁一人),谥号文忠,世
称欧阳文忠公。
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又喜奖掖后进,兄弟及曾巩、皆出其门下。
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欧阳修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以散文为最高。
政论文:《》,《》;游记散文:《》
著名的《》变唐代以来的“律体”为“散体”,对于赋的发展具有开拓意义,与苏轼的《赤壁赋》先后媲美,千载传诵。
5、“三苏”:,,;
“苏辛”指,;(词的豪放派)
“宋四家”:,
“苏门四学士”:,,,。
6、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
元丰二年,罹“”,
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写下著名的三篇诗文《》《》《》。
诗词名句:拣尽寒枝不肯息,。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7、苏洵,字明允,号。
苏洵尤擅策论,文采深受《战国策》影响。
在著名的《》中,他认为六国破灭,弊在贿秦。
实际上是借古讽今,指责宋王朝的屈辱政策。
留下文集《》。
8、王安石,字介甫,晚号,谥“文”又称。
封荆国公,世人又称。
变法的领导者。
王安石的散文,雄健简练,奇崛峭拔,大都是阐述政治见解与主张,为变法革新服务,例如:《》;王安石的一些小品文,脍炙人口,如《读孟尝君传》、《书刺《伤仲永》等;散文《》,亦记游,亦说理,二者结合得紧密自然。
9、曾巩字子固,世称“”,建昌南丰人,曾巩__虽然不讲文采,却写得自然淳朴,自成一家。
这是曾巩__的特色。
代表作:赠序《》;杂记《》;书序《》。
10、苏辙,晚年自号。
苏轼之弟,人称“”。
他在散文上的成就,如苏轼所说,达到了“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
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