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六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PDF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外国语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六次调研考试试题
语文
(150分钟150分)
命题人:李燕芳审核人:廖伟
第I卷阅读题(69分)
一、现代文阅读(2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美德的别样呈现
李捷
①纪录片《记住乡愁》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观众的目光,让人看完后回味无穷。
一部纪录片为何会给人如此大的冲击力?
②这部纪录片抓住了当今时代最强音,即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这部纪录片是中华美德的微缩版。
片中展现了各地大小不一、历史悠久的乡村,以小见大阐述了乡村的丰富内涵以及在美丽山村中积淀的中国传统文化。
③这些山村里涵养着我们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这些历史文化凭借其顽强的生命力一直流传至今,在现代仍然在发挥着它的价值,传递着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
这种传统文化价值,让所有中国人看后激动、兴奋。
因为乡愁是人们长大远离家乡之后,最能触碰到内心深处的情怀,最能勾起民族记忆的情感。
在乡愁中,每个人都会产生共鸣,每个人都能找到民族价值与民族认同感。
乡愁,展现出来的是当代中国人的中国精神,这种精神发人深思,让人看后深受感染且受益匪浅。
这种精神饱含“情”“义”“理”“美”,让人看后不禁落下思乡之泪。
④“情”就是思乡之情,或为乡思之情,包括忠孝之情、父母之情、亲朋之情、手足之情等。
中国人最讲究情理,现在华夏儿女遍布世界各地,但一个“情”字便能将我们的心连成一片。
换言之,不论哪一个人走到任何一个地方,最后他都会时刻挂念养育自己的那片土地。
不论是山村,还是社区,不论是乡镇,还是城市,他总会回家看看。
这种情,就是中国人代代传承下来的。
⑤“义”是为人的要领。
族谱里渗透着乡规民约,为人的要领在这里展示得非常充分。
何谓合格的中国人?不一定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一定要有道德、有修养,经得起各方人士的评头品足,对得起列祖列宗和自己的父老乡亲。
做人立住了,才能再谈干事业、做学问。
修身、齐家做好了,才有资格去治国、平天下。
⑥“理”是家国之理,这是中国人思想中最认可的一个理,也是最能打动人的一个理。
每个人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要尽忠、尽孝、报国,这里面渗透了很多故事。
一个个小山村里,出了太多的爱国将士,他们战死沙场、为国捐躯。
因此,一定要把这些人写进族谱里,让人们永远缅怀他们。
中国曾经有屈辱的历史,那个时候中国人还是一盘散沙,但是中国人从本质上来说不是一盘散沙,只要把家国结合在一起,中国人就能够创造人间奇迹。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为什么能赢得这场战争,很重要的一点是凝聚力。
⑦“美”不仅是外在的,更重要的是内在。
纪录片中展现了一个个美丽的小山村,这些山村中间不仅有乡约之美,更多的是人文之美。
⑧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抓住“情”“义”“理”“美”四个字,抓住了这一核心价值,就抓住了印记在中国人心中的共有的精神家园。
《记住乡愁》恰好是一部这样的纪录片,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摘自《光明日报》2015年3月23日,有删改)1.下列关于“乡愁”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A.乡愁是人们长大远离家乡之后对家乡的思念,是一种最能触碰人内心、最能勾起民族记忆的情感。
B.乡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个人都能在其中受感染,产生共鸣,找到民族价值与民族认同感。
C.乡愁展现出来的不仅是传统,也是当代中国人的中国精神。
这种精神发人深思,需要代代去传承。
D.乡愁是印记在人们心中的共有的精神家园,是中国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以纪录片《记住乡愁》引人回味开头,引出“乡愁”这一话题,最后以肯定《记住乡愁》结尾,结构上前后呼应。
B.②段紧承①段,回答了《记住乡愁》让人看完后回味无穷的原因,即它呈现了美丽山村的内涵与积淀的传统文化。
C.③段详细地介绍了乡愁的内涵,指出乡愁所展现的当代中国精神包含了情、义、理、美,统领④⑤⑥⑦⑧段。
D.④⑤⑥⑦段分别从情、义、理、美四个方面解说了乡愁所展现的中国精神,解读了纪录片中的小山村的文化积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所说的“情”指思乡之情。
此“情”内涵丰富,也是将遍布世界各地的华夏儿女的心连接在一起的纽带。
B.文中所说的“义”指做人的要领,着重指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要经得起人们的品评,积极齐家治国平太下。
C.文中所说的“理”指家国之理,即尽忠、尽孝、报国。
在民族危难的时候,“理”
具有强大的凝聚作用。
D.文中所说的“美”不仅指山村的乡约美,更指人文美。
一个个大小不一、历史悠久的小乡村积淀了丰厚的人文美。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不速之客
梁晓声
几天前,我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是我1985年在新疆认识的一位青年石油工人。
吃过饭,他吞吞吐吐地请求:梁教师,我想住在你家……只住一宿,明天一早就走……
当时已是晚上九点半了。
我爽快地说:当然可以,好不容易见上一面,你住下,在北京玩几天吧!
他笑了摇头:那可不行。
只有半个月假。
在沧州住三五天,还想回家见我母亲呢。
我奇怪地问:那么你到沧州去,并不是……
他又摇了摇头:您忘了我家在大庆?到沧州农村去,是探望我奶奶。
我父亲在天津站上车找我。
我们一起去沧州……
我不但奇怪,而且糊涂了。
在我记忆中,他奶奶早已去世了。
他见我困惑,于是娓娓道来:梁老师,您是知道的,我们石油人中,有不少“父子兵”。
别人以为,父子可以天天在一起似的。
其实不尽然。
有时调令一下,一走就是几千里,一别就是七八年!
他问我:您还记得我们队上的小侯么?我说:记得,那个下了班就抱着吉它弹起来没完,外号叫“观赏猴”的小伙子,对不对?他说:对。
就是他。
人们都说我俩长的像双胞胎。
但去年他死了……我不禁一怔,不知道小侯为什么死,更不知和到沧州去探望一位“奶奶”之间有什么联系。
他吸了两口烟,说:小侯是在大风暴中,为了保护十几万美金进口的器材而死的,他用外衣保护好器材,自己却被沙暴埋住了。
人们从一米多深的沙丘下把他扒出来,在他的遗物中发现了一封信,是他父亲写给他的。
他父亲是胜利油田的一位老工人,父子俩九年没见面了。
父亲在信上说,因公要路过兰州,希望可以在兰州站见上一面。
火车在兰州停车二十分钟,是可以叙叙父子情的。
队友们一一传看了那封信,都哭了。
大家都觉得,还是暂不告诉他父亲真相好。
自然而然的,大家将目光集中到了我身上。
我也明白了大家的意思,于是我就去找队里的领导,请求批准我冒充小侯一次。
领导当即就批准了,还方方面面地嘱咐了我一通,怕我和小侯的父亲见面之后露出破绽,最后交给我小侯遗物中的他父亲的一张照片。
在车站,他望着我,我望着他。
过了好一阵儿,他问我:儿子,是你么?我说:爸,是我啊!
我和那人就拥抱在一起。
我忍不住哭了,仿佛我们真的九年没见过面了。
他也落泪了。
后来我们就找了个僻静的地方,蹲下,互相望着,都不停地吸着烟。
聊了一会儿之后。
“父亲”似乎起了疑心,从兜里摸出“我”的照片,也就是小侯的照片,低头看看照片又看看我,犹豫好一阵儿,终于单刀直入的问:小伙子,别演戏了。
说吧,你为什么冒充我儿子?
我无奈,只有老实交待。
听完我的话,他将一只手拍在我肩上,说:儿子,不,对不起,我现在已经不该叫你儿子了。
既然你老实交待了,那么我也老实交待吧。
我也不是小侯的父亲。
小侯的父亲死在工作岗位上了。
和你一样,我也是被大家推选出来,经领导批准,专为了完成这一项任务的……
我们彼此再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互相望着,都默默流泪。
列车即将启动,我们不得不都站起来。
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彼此约定要常往“家”里写信。
小侯有一个双目失明的奶奶,和他的伯父婶子们住在沧州乡下。
一周前,我收到了老孟,也就是当年“冒充”小侯父亲那个人写给我的信。
信上说,小侯八十三岁双目失明的老奶奶,既想儿子,又想孙子,想得整天磨磨叨叨的。
老孟在信中跟我商量,无论怎样,也应该了却老人家的心愿,使她在归天之前,和儿子、孙子,团圆上几天。
我想,这一路上,能节省几元钱,就节省几元钱吧!
唉。
这些石油人哪!怎么是这么奇特的人啊!
我流下了泪,默默从冰箱里取出了朋友送给我的几盒蜂王浆,递给他,诚挚地说:把我这点儿心意,也给老人家带去吧!
(有删改)
4.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他”,但作者并没有给“他”一个具体的名字,颇具匠心,
强调了主人公的平凡,凸显了“他”所代表的普遍意义。
B.去见小侯父亲之前领导交给“他”小侯父亲照片的细节看似闲笔,其实它是情节
发展的关键,否则,“他”和父亲无法见面。
C.文中多次使用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或用来表现石油工人高尚的精神
境界,或用来表达“我”对石油工人的敬仰之情。
D.作品完成于20世纪80年代,通过两个石油工人冒充父子关系的故事,赞扬了石油
工人特有的奉献精神和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
5.小说以“不速之客”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5分)
6.小说在情节设置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7小题,2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9题。
蒋之奇,字颖叔,常州宜兴人。
擢进士第,中《春秋三传
....》科,至太常博士;又举
贤良方正
....,试六论中选。
初,之奇为欧阳修所厚,制科既黜,乃诣修盛言濮议之善,以得御史。
复惧不为众所容,因修妻弟薛良孺得罪怨修,诬修及妇吴氏事,遂劾修。
神宗批付中书,问状无实,贬监道州酒税,仍榜朝堂。
新法行,为福建转运判官。
时诸道免役推行失平,之奇约僦庸费,随算钱高下均取之,民以为便。
迁淮东转运副使。
岁恶民流,之奇募使修水利以食流者。
如扬之天长三十六陂,宿之临涣横斜三沟,尤其大也,用工至百万,溉田九千顷,活民八万四千。
元丰六年,请凿龟山左肘至洪泽为新河,以避淮险,自是无覆溺之患。
凡六年,其所经度,
皆为一司故事
..。
元祐初,知广州。
妖人岑探善幻聚党二千人谋取新兴略番禺包据岭表群不逞借之为虐其势张甚之奇遣铃辖杨从先致讨生擒之。
徙河北都转运使、知瀛州。
辽使耶律迪道死,所过郡守皆再拜致祭。
之奇曰:“天子方伯,奈何为之屈膝邪!”奠而不拜。
未几,复出知熙州。
夏人论和,请画封境。
之奇揣其非诚心,务守备,谨斥候,常若敌至。
终之奇去,夏人不敢犯塞。
崇宁元年,以疾告归,提举灵仙观。
三年,卒.,年七十四。
之奇为部使者十二任,六曲会府,以治办称。
且孜孜以人物为己任,荐处士陈烈、孝子徐积,每行部至,必造之。
特以畔欧阳修之故,为清议所薄。
(节选自《宋史·蒋之奇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妖人岑探善幻聚/党二千人谋取新兴/略番禺/包据岭表/群不逞借之/为虐其势/张甚之奇/遣铃辖杨从先致讨/生擒之
B.妖人岑探善幻/聚党二千人/谋取新兴/略番禺/包据岭表/群不逞借之为虐/其势张甚/之奇遣铃辖杨从先致讨/生擒之
C.妖人岑探善幻/聚党二千人谋/取新兴/略番禺/包据岭表/群不逞借之为虐/其势张甚/之奇遣铃辖杨从先致/讨生擒之
D.妖人岑探善/幻聚党二千人/谋取新兴/略番禺/包据岭表/群不逞借之/为虐其势张甚/之奇遣铃辖杨从先致讨/生擒之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春秋》言简义深,不易理解,《春秋三传》就是对《春秋》的注释,分别为《公羊传》《谷梁传》《左传》。
B.贤良方正,原指德才兼备,汉朝时设置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唐宋沿用,设贤良方正科。
C.“故事”有多种含义,如典范、旧事、旧业、旧日的典章制度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蒋之奇是一般任官职者,故曰卒。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蒋之奇误信人言,自污其德。
蒋之奇误信薛良孺之言,弹劾欧阳修与吴氏“乱伦”,经查无实而成诬告,遭贬,并被当时士人轻视。
B.蒋之奇推行善政,造福百姓。
蒋之奇任职淮东时,碰上年岁不好,逃荒者多,他就招募这些人兴修水利,使淮河分流,减轻了水患。
C.蒋之奇不阿不屈,气节凛然。
辽使耶律迪死于出使宋国途中,沿路地方官都卑躬屈节地为他拜祭,独有蒋之奇祭而不拜,大义凛然。
D.蒋之奇洞察明见,未雨绸缪。
西夏人要求谈判,划定疆界。
蒋之奇洞察其心叵测,加强了守备,准备随时迎战来犯之敌,边境安宁。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杨恭仁,隋观王雄子也。
仁寿
..中,累迁甘州刺史,临事不苛细,徼人安之。
文帝谓雄曰:“匪特朕得人,乃卿善教子矣。
”大业初,转吏部侍郎。
杨玄感叛,诏率兵经略,与玄感战破陵,败之。
遂与屈突通追获贼。
炀帝召见曰:“比闻与贼战尤力,向但知卿奉法,而乃勇决如此,朕用自愧。
”苏威曰:“仁者必有勇,殆谓此邪。
”时威及宇文
述、裴蕴、裴矩参掌选事,皆受赇不法,恭仁素廉正,故恶之,出为河南道
...大使,使捕寇贼。
至谯郡为朱粲所败奔江都宇文化及弑逆署吏部尚书为化及守魏县元宝藏执送京师高祖素知之授黄门侍郎封观国公寻为凉州总管。
恭仁久乘边,习种落情伪,悉心绥慰。
由葱岭以东,皆奉贡贽。
就加纳言。
突厥颉利率众数万猎其境,恭仁应机设拒,张疑屯虚帜示之,颉利惧而走。
瓜州刺史贺拔行威叛,朝廷未即讨。
恭仁募趫荡,倍道进,贼不虞其来,遂克二城。
纵所俘还之,众感悦,遂相与缚行威降。
召拜.吏部尚书,兼中书令,检校凉州诸军事。
迁左卫大将军。
武德末,拜雍州牧、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迁洛州都督。
太宗劳谓曰:“洛阳要重,朕子弟不为少,恐非所任,故以委公。
”
恭仁性冲厚,以礼自闲卫,未尝与物忤,时人方汉石庆【注】。
既贵,不以势尚人,故
誉望益重。
病,乞骸骨
...,诏以特进归第。
卒,赠潭州都督,陪葬昭陵,谥曰孝。
(选自《新唐书·杨恭仁传》)【注】汉石庆:汉武帝时期的承相。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至谯郡/为朱粲所败/奔江都/宇文化及弑/逆署吏部尚书/为化及守魏县/元宝藏执送/京师高祖素知之/授黄门侍郎/封观国公/
B.至谯郡为朱粲所败/奔江都宇文化及/弑逆署吏部/尚书为化及守魏县/元宝藏执送京师/高祖素知之/授黄门/侍郎封观国公/
C.至谯郡/为朱粲所败/奔江都/宇文化及弑逆/署吏部尚书/为化及守魏县/元宝藏执送京师/高祖素知之/授黄门侍郎/封观国公/
D.至谯/郡为朱粲所败/奔江都/宇文化及弑逆/署吏部尚书为化及守魏县/元宝藏执京师高祖素/知之/授黄门侍郎/封观国公/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仁寿,在文中是隋文帝的年号。
仁寿在古代有“仁德而长寿”之意,如《汉书·董仲舒传》中就有“尧舜行德,则民仁寿”的记载。
B.河南道,是唐朝地方行政区名。
道在隋唐属于监察区名称,在唐前期是监察机构而非正式行政机构。
文中河南道是指现在的河南省。
C.拜,在古代是一种表示敬意的礼节;也有授予官职之意,如《战国策·秦策》记载:“秦昭王召见蔡泽,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
”
D.乞骸骨,古代官史自请退职,常称“乞骸骨”,意谓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
也省作“乞骸”。
文中的“乞骸骨”就是自动请求退职之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杨恭仁不苛求细节,令边民安宁。
他曾多次迁任为甘州刺史,处理政府的事不在细节上作严格的要求,边境地区的老百姓非常安定。
B.杨恭仁作战很勇敢,得皇帝赏识。
他奉命平定杨玄感叛乱,打败了叛贼;又和屈突通追赶捕获叛贼。
因此隋文帝夸奖他是难得的人才。
C.杨恭仁因清廉正直,遭贪官憎恨。
畅恭仁向来清廉正直,宇文述等受贿做不法之事的人因此憎恨他,他出京任河南道大使,讨捕盗贼。
D.杨恭仁全心为部落,受百姓拥戴。
他长期在边远地区担任官职,全心抚慰部落的百姓。
从葱岭以东的百姓,都来朝贡他,并给他献礼。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比闻与贼战尤力,向但知卿奉法,而乃勇决如此,朕用自愧。
(2)恭仁性冲厚,以礼自闲卫,未尝与物忤,时人方汉石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
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
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
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
④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
⑤裂帛:指写家信。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日暖南山石”使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感受,“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C.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悲”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E.“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的意思,诗人通过写自己年迈,表达了年事已高仍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情。
15.杜甫《春望》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诗中的“书”指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指写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4小题,7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7分)
(1)《琵琶行》中,“▲,▲”两句通过写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独自酌酒,表现了诗人的孤独、苦闷。
(2)“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到我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大话西游》中这段台词已成为经典,然而早在唐时,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就用“▲,▲”表达了这种追悔莫及的心情。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4)“穷则独善其身”是许多封建士大夫的信条,而范仲淹却在《岳阳楼记》中提出“▲”,认为即使不得志也应心忧君国之事。
第II卷表达题(81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7小题,21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莫把“穷养儿,富养女”奉为圭臬
....,如果一味迷信这种古训,并以此作为教育的核心方法,结果谁也难以意料。
②上汽大众只有不断进行创新,并且不断提升品质价值,才能让其他品牌鞭长莫及
....。
③大城市是多样的生态系统,需要精英人士及高大上的现代建筑和街区,也需要下里
..
巴人
..和脏乱差的老旧建筑和街区。
④天灾人祸已然让人痛心,而随后一些不良媒体或别有用心之人制造出的骇人听闻
....的谣言,更是让人愤怒。
⑤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的这些成绩与动力电池产业的进步密不可分,后者进步之
迅速也是可圈可点
....的。
⑥试想一下,干部不思进取、尸位素餐
....,又怎能团结带领广大群众爬坡过坎、克难攻坚?
A.①④⑤B.①⑤⑥C.②③④D.②④⑤18.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中星9A”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发射失利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推波助澜
....,通过“天地大营救”将其送入预定轨道。
②受到品牌负资产拖累的企业,不管是提升原有品牌的含金量,还是白手起家
....打造一个全新的高端品牌,都不容易。
③无论是写作,还是节日制作,前期的案头工作做得越扎实,动笔前就越有底气,“又
好又快”自是水到渠成
....的结果。
④连续出现的对抗示威活动使美国陷入一片混乱之中,为避免发生类似夏洛茨维尔的
暴力事件,波士顿警方严阵以待
....。
⑤譬如路人有难,上前帮一把;别人求教,耐心答一下……很多事情只需举手之劳
....,就可以为生活增添一抹亮色。
⑥随着百镇千村建设稳步推进,海南省许多新的特色旅游产品脱颖而出
....,发展乡村旅游、推进全城旅游大有作为。
A.①③⑤B.①②⑥C.②③④D.④⑤⑥
1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从历史上看,人类社会每一个新时代的开启,似乎都与技术变革息息相关
....。
如今,正是新的技术革命爆发的前夜。
②他心高气傲,目空一切,总喜欢妄自菲薄
....别人,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人愿意跟他打交道,他成了大海里的一叶孤舟。
③在义工联盟中,他不仅是发起人、带头者,更是义工精神的实践者、坚守者,时时
处处都处心积虑
....,亲力亲为。
④82岁高龄的袁隆平面对辉煌没有任何改变,他依然风尘仆仆
....地骑着摩托车去实验田,依然从北到南查看育种基地。
⑤莫言小说最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语言。
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
藏着穿云裂石
....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
⑥自2015年6月起,经过三个月的改造,仁和花园焕然一新
....。
如今,小区活动广场内篮球场、健身器材、桌椅等一应俱全。
A.①④⑥B.②③⑥C.①④⑤D.③⑤⑥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随着国人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旅游部门将开发新的旅游景点,推出新的旅游项目,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要。
B.当一些日本媒体报道中国飞机多次侵犯日本领空时,日本的大多数媒体、报纸和电视台都公布了事实真相,破坏了日本极端媒体妄图达到它们险恶目的的阴谋。
C.《时尚装修魔鬼省钱细节》一文,介绍了很多实用、省钱但又不失时尚的装修办法,让家居装修无时无刻都能省着点钱花,因而大受家居装修者的关注。
D.有关发言人在日前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如果美国不改变目前实行的对华贸易政策,那么谁也不能保证在中美之间不会爆发一场后果严重的贸易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