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来宾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 化学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秋季学期教学质量调研
九年级化学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整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答题前,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后,仅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Cl-35.5K-39Ca-40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在选择题答题卡上。
)
1.“壮族三月三”是广西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下列民俗活动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抛绣球B.蒸五色糯米饭C.对山歌D.打铜鼓
2.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能有效缓解能源危机。
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A.煤B.太阳能C.石油D.天然气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澄清石灰水B.汽水C.冰水混合物D.海水
4.试管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
下列与试管相关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连接仪器B.振荡试管
C.倾倒稀盐酸D.加热液体
5.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空气成分的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做航天飞船燃料B.二氧化碳:做温室内的气体肥料
C.氮气:工业上生产氮肥D.稀有气体:制作霓虹灯或航标灯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
B.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甲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7.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金属元素离子的是
A.B.C.
D.
8.雪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
从微观角度分析,该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A.分子间隔B.分子大小C.分子种类D.分子性质9.乘坐公交车时禁止携带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品。
下列物品中能携带上车的是A.鞭炮B.汽油C.浓硫酸D.矿泉水10.电车与电缆接触的部分称作“电刷”。
用石墨制作“电刷”主要是因为石墨
A.常温下呈固态B.具有可燃性C.难溶于水D.具有导电性11.2023年“中国水周”的活动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
下列做法符合该主题的是
A.固体垃圾直接倒入江河B.大量开采地下水
C.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D.农业上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12.“84”消毒液是常见的含氯消毒剂,其有效成分中的氯元素为+1价,则“84”消毒液中有效成分的化学式可能是
A.NaCl B.NaClO C.NaClO3D.NaClO2 13.燃烧和灭火方法的正确使用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下列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A.“钻木取火”是通过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木材的着火点
B.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辟隔离带,原理是隔离可燃物
C.火灾现场烟雾较浓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D .厨房燃气泄漏,要立即打开排气扇排气
14.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分子筛催化剂,
实现了在氧气条件下催化甲烷高选择性氧化为甲醇和乙酸的催化反应过程。
该反应的微观图示如下图。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的化学式为
B .该反应的生成物有三种
C .反应前后分子筛催化剂性质不变
D .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15.下列对和的认识错误的是
A .元素观:和都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B .分类观:和都属于氧化物
C .变化观:与碳反应可以转化为
D .结构观:和都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化学性质相似
16.布洛芬胶囊在临床上可用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
下列有关布洛芬()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每个布洛芬分子含33个原子
B .由、、三种原子构成
C .布洛芬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D .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1817.用下图装置进行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所放白磷、红磷均为绿豆大小,锥形瓶中的白磷a 与红磷c 被铜片隔开)。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过程中气球会持续膨胀
B .白磷a 燃烧而白磷b 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C .铜片的作用是防止白磷a 燃烧时火星溅到红磷c 上
4CH O CO 2CO CO 2CO CO 2CO 2CO CO
CO 2CO 13182C H O C H O
)
(1)原子序数为18的元素名称是。
(2)氧元素与硫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
(3)写出由原子序数为8和12的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工厂废气通过沸腾炉后,除去的气体是。
沸腾炉中所发生的反应,其反应条
件是。
(1)仪器①的名称是。
【详解】A、抛绣球,只是一个动作,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蒸五色糯米饭,发生了蛋白质变性等,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对山歌,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打铜鼓,只是一个动作,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2.B
【详解】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能源,太阳能属于新能源;
故选:B。
3.C
【详解】A、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属于混合物;
B、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水和其他物质,属于混合物;
C、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水这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D、海水中含有氯化钠和水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选C。
4.C
【详解】A、连接仪器时不可将试管竖直放在桌面上塞橡胶塞,易导致试管底部破裂,故A 错误,不符合题意;
B、振荡试管时,应左右振荡,上下振荡易使液体洒出,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取用液体药品时,试剂瓶口要紧挨试管口,瓶塞要倒放,标签向手心,故C正确,符合题意;
D、加热液体时,试管要与桌面成45度角,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A
【详解】A、氧气有助燃性,可用于航天飞船助燃剂,不是燃料,A错误;
B、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可做温室内的气体肥料,B正确;
C、氮气含氮元素,工业上可用于生产氮肥,C正确;
D、稀有气体通电可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作霓虹灯或航标灯,D正确。
故选A
【详解】A、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能烧至红热,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不符合题意;
B、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不是白雾,不符合题意;
D、甲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符合题意。
故选D。
7.C
【详解】A、该粒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不符合题意;
B、该粒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不符合题意;
C、该粒子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阳离子,质子数=原子序数,该粒子的质子数
为12,12号元素是镁元素,由“金”字旁可知,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符合题意;
D、该粒子中,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阴离子,质子数=原子序数,该粒子的质子数
为16,16号元素是硫元素,由“石”字旁可知,硫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A
【详解】A、空气中水蒸气凝华为雪花的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B、空气中水蒸气凝华为雪花的过程中,属于物理变化,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分子大小不变,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空气中水蒸气凝华为雪花的过程中,属于物理变化,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分子种类不变,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空气中水蒸气凝华为雪花的过程中,属于物理变化,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分子性质不变,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9.D
【详解】A、鞭炮属于易爆物,不能携带上车,不符合题意;
B、汽油属于易燃物,不能携带上车,不符合题意;
C、浓硫酸具有腐蚀性,属于腐蚀品,不能携带上车,不符合题意;
D、矿泉水不是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品,可以携带上车,符合题意。
故选D。
10.D
【详解】用石墨制作“电刷”主要是因为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与石墨呈固态、具有可燃性,难溶于水无关。
故选D。
11.C
【详解】A、垃圾直接倒入江河中,会污染水资源,该做法不符合该主题;
B、大量开采地下水,会浪费水资源,该做法不符合该主题;
C、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能保护水资源,该做法符合该主题;
D、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污染水资源,该做法不符合该主题。
故选C。
12.B
【详解】A、氯化钠中氯元素显-1价,不符合题意;
B、NaClO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氯元素显+1价,符合题意;
C、NaClO3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氯元素显+5价,不符合题意;
D、NaClO2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氯元素显+3价,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D
【详解】A. “钻木取火”是通过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木材的着火点,此选项正确;
B. 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辟隔离带,原理是隔离可燃物与燃烧物,此选项正确;
C. 火灾现场烟雾较浓时,上方空间中含有较多的烟尘,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贴近地
面逃离,此选项正确;
D. 任何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都有一个爆炸极限,在爆炸极限范围之内,遇到明火或加热会发生爆炸。
厨房燃气泄漏,打开排气扇的过程中会产生电火花,可能引起爆炸,此选项错误。
故选D。
14.C
、由图示可知,的化学式为、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有
B、白磷a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白磷b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不符合题意;
C、该实验中,铜片的作用是防止白磷a燃烧时火星溅到红磷c上,引起红磷燃烧,影响实验结果,不符合题意;
D、白磷a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红磷c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8.C
【详解】A、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着能量变化,但是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电灯通电时发光、放热,只是能量的转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但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由氧元素组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点燃一氧化碳前需要检验纯度,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检验纯度,符合题意;
D、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但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NH3和H2O的质子数相同,不属于同种元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A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反应结束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a-b)g,符合题意;
B、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P点时,氯酸钾部分反应,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P点处固体为氯酸钾、氯化钾和二氧化锰,不符合题意;
C、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故在0~t2时段,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D、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在反应过程中,氯化钾的质量不断增大,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