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月葬花魂 还是冷月葬诗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月葬花魂还是冷月葬诗魂潇湘对联凹晶亭,知是花与诗的灵魂?
文/荞麦花开
《红楼梦》第七十六回凹晶馆联诗悲寂寞,湘云出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对句“冷月葬花魂/诗魂”(各本之间,颇有异文)。
这也是个红学老问题。
暂且抛置版本流变方面的考析推测,单从文本语意上分析。
先看“诗魂”。
“诗魂”对“鹤影”,以虚“诗”对实“鹤”,似不工,然前人诗句亦有,如唐李建勋《春雪》:“闲听不寐诗魂爽,净吃无厌酒肺干”;宋常勉《贾司仓祠堂》:“龛像尘昏壁,诗魂月满斋”;宋艾性夫《哭环州先生》:“一篙赣水虚舟急,千里诗魂半夜归”;宋朱复之《别李商卿》:“春过诗魂怯,年销剑术疏”……然“诗魂”者,全书中并不见如此用法,可能不符雪芹(黛玉)用语习惯。
蔡义江、林冠夫《“冷月葬花魂”——〈红楼梦〉小札之一》(载《文史哲》1979年02期)论云:“联句,这种作诗的方法,常常是诗人们较量才华的一种方式,所谓‘试试咱们谁强谁弱’。
因此,用‘花魂’对‘鹤影’的工对,要比用‘诗魂’对‘鹤影’的宽对更符合情理。
诗,当然未必是工对比宽对好,古今诗史上有不少名作名句,都不是工对的。
林黛玉论诗,也主张‘不以词害意’,‘有好句子,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
不过,这里情况有些特殊,排律与八句的律诗写法稍有差别,它的对仗要求更加规矩、工严,而五言尤甚。
何况,又是彼此较量‘谁强谁弱’的联句。
这首诗其余各联对仗,皆属工对或较工的,惟独这关键的一句,却对不出工对来,这又岂是一向不甘人后的林黛玉之所愿为。
再说,诗句争胜,也还得看是否切题。
秋季群芳过尽,惟有冷月皎洁,故曰‘冷月葬
花魂’;此正‘中秋夜即景’,与湘云所出句恰好铢两悉称。
若说‘葬诗魂’,便关人事而非写景了。
”
再看“花魂”。
第二十六回:
原来林黛玉长得又美又漂亮,没想到会有这一哭。
附近柳树枝上的栖息鸟和乌鸦听到这话,都飞走了,
不忍心再听下去。
是真的:花魂无声,鸟梦痴。
第二十七回黛玉葬花吟有句:
昨天晚上,在法庭外唱了一首悲伤的歌。
你知道是
花魂还是鸟魂吗?花鸟的灵魂总是难留,鸟无话可说
时自愧不如。
又第三十七回黛玉咏白海棠诗有句:
偷来的梨是三分白,借来的李子是一缕魂。
可见文本内证,“花魂”为书中亦为黛玉习用语。
“葬花魂”三字连用,正“葬花吟”之题与“花魂”之语连用,在黛玉是脱口自然之事。
且第二十六回“花魂”对“鸟梦”、第二十七回“花魂”与“鸟魂”连用,可见“花”“鸟”相对、“花”“鸟”连用,亦为黛玉之习惯。
而“鹤”者,“鸟”也。
是故“花魂”对“鹤影”,正合习惯。
黛玉葬花,是葬花,亦是预为葬己。
故黛玉吟出“葬花魂”之句,既是对葬花吟之呼应,亦是再次“诗谶”,预为自己吟出挽歌。
林黛玉焚稿断痴情,为高鹗续书中情节。
钱锺书《容安馆札记》第七九八则极力推许高续中“焚稿”之情节,认为是续书难得之胜笔:
……黛玉焚稿,写厌生者之心坚意决。
身亡命绝,而
亦求声名俱灭,神理不存,斩葛断藤,烧灰扬烬。
借
但丁语,谓之一死而兼“第二死”可也。
……王彦章
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耽词章者,临殁而摧
烧生平吟咏,则皮之不存,才魄妖魂,离散浮沉。
《儒林外史》第二十回牛布衣临殁以两本诗交老和
尚:“替我流传,死也瞑目!”
是故诗稿可谓诗人之第二性命,焚稿而后身殒,如钱公借但丁语,“谓之一死而兼‘第二死’可也”。
故百二十回之程高本,则以“诗魂”为佳胜,“葬诗魂”者,关合后书焚稿断痴情也;八十回之脂本,则以“花魂”为恰当,“葬花魂”者,关合前书埋香泣残红也。
张俊、沈治钧《新批校注红楼梦》云:“明末叶绍袁《续窈闻记》载其女叶小鸾诗云:‘勉弃珠环收汉玉,戏捐粉盒葬花魂。
’见《午梦堂集》。
小鸾年仅十七而卒,可谓红颜薄命。
黛玉对句,或本其事。
”蔡义江、林冠夫《“冷月葬花魂”——〈红楼梦〉小札之一》更论曹雪芹看到过叶小鸾这句诗:“值得注意的是曹雪芹是曾经看过叶天寥的《续窈闻记》的。
在《芙蓉女儿诔》中,有‘寒簧击敔’之句,有些做注解的同志不知“寒簧”为何物,甚至以为也是指一种乐器;后来有人在清人作品(如洪昇《长生殿》等)中找到了她,才知道她原来是月宫仙子。
其实,寒簧之名,更早地就见于《续窈闻记》,而叶小鸾夭亡后,便充当了这个角色,犹晴雯之作白帝宫中抚司秋艳芙蓉女儿。
”
另外,关合“焚稿断痴情”之“葬诗魂”,但言黛玉一己也;关合“埋香泣残红”之“葬花魂”,是言黛玉一己,而不仅于言黛玉一己也,如《葬花吟》之惜花悼红,自伤而外,实为悼红轩主人曹雪芹惋惜悲悼千红万艳之惜花悼红也。
“葬诗魂”境界不及“葬花魂”之阔大浑涵,无疑矣。
如果我是黛玉,我用“葬花魂”;如果我是曹公,我更会用“葬花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