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少先队教育新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3”少先队教育新模式
作者:刘志军
来源:《内蒙古教育·理论版》2016年第07期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人们对教育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少先队体验活动的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体验教育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出来,充分调动教育主体——队员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学校少先队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强调自主”,“以人为本”已成为当前学校少先队工作的主旋律。
然而,如何落实“以人为本”的少先队教育理念,提升少先队教育的有效性呢?北重六小探索出了新的少先队教育模式,即“一主两翼三个触角”,力求校内外结合,课内外并举,开展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的少先队教育。
关键词:一主两翼三个触角;生本教育;知行合一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7D-0026-02
北重六小始建于1976年,丰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学校优良的办学传统和鲜明的少先队教育模式。
北重六小大队部立足于少先队员的成长规律和实际情况,以提高少先队员的思想品德素质为目标,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上砥砺前行,开拓创新,逐步形成了“123”少先队教育新模式。
一、“123”少先队教育新模式的内涵
“123”少先队教育新模式以“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思想为指导,以“生本教育,知行合一”为原则,逐步建构少先队员的思想和道德情操。
“123”少先队教育新模式指的是“一主两翼三个触角”,即:以生本教育课为主线,以“童眼讲师团”和“少先队活动”为两翼,将少先队员的教育触角延伸至家庭、社区、社会三个层面,力求校内外结合,课内外并举,构建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的少先队教育模式。
二、“123” 少先队教育新模式的具体做法
一直以来,我校以“生本教育”作为办学指导思想。
生本教育课是我校少先队工作特色。
生本教育课发挥了少先队员的榜样示范作用,列入课表,由少先队员上课,依据学校开发的生本教育课校本教材,通过“摆现象——讲道理——省自身——明做法——崇德躬”几个环节改变教师说教,做到少先队员管理少先队员,少先队员带动少先队员,少先队员教育少先队员,通过同龄人的平等交流,使少先队员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大队部为了践行生本教育理念,开展“道德使者”的评选活动,面向全体少先队员选拔生本教育课的授课“小老师”。
“道德使者”是通过班级的民主推选和学校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
首先,大队部对“道德使者”的选拔活动进行宣传,使少先队员们明白选拔的要求和竞聘的条
件。
然后,鼓励少先队员通过“自荐”和“他荐”的方式推荐人选,并张榜公布入选名单。
选出的队员由大队部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行为习惯、授课礼仪、教学小技巧、课件制作等。
培训后进行岗前练兵,考核合格后由学校统一聘为“道德使者”,成为学校生本教育课的授课“小老师”。
生本教育课的时间安排为每天(14:30~14:40)。
课程的内容以学校开发的生本教育课校本教材为主。
学校还为每位授课“小老师”建立了个人素质成长档案,并对每位“道德使者”每天的授课情况进行检查,让听课的班级少先队员填写授课情况反馈表,考核授课“小老师”,确保教育实效。
学期末,学校对所有“道德使者”开展评比活动,激发“小老师”的授课热情,使其体验成功的乐趣。
通过生本教育课,少先队员的行为习惯得到了改变。
(一)“童眼讲师团”在行动
为了开展少先队教育活动,学校成立了“童眼讲师团”,以少先队员的视角看问题、讲问题,“童眼讲师团”由少先队员主动报名,经过层层选拔后组建,他们关注学校的发展,关注少先队员的行为习惯,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通过班级巡回演讲号召全校少先队员参与学校的管理,动员全校少先队员规范自我行为。
在三月“学雷锋”活动中,“童眼讲师团”深入班级讲述“我眼中的雷锋”;在包头市“防邪知识进家庭”活动中,“童眼讲师团”的队员们自创“防邪童谣”,宣讲防邪知识。
在爱国主义教育月活动中,“童眼讲师团”畅谈“祖国发展我成长”的体会。
一次次的宣讲,一次次的劝诫,孩子们用生动的事例、形象的演讲,引导少先队员们明是非、知荣辱、辨美丑、守法纪、懂感恩,他们的宣讲成为了学校少先队教育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突出“品牌”意识,强化少先队活动
一直以来,北重六小大队部遵从课程育人和活动育人的原则,以少先队活动课和少先队品牌活动为抓手,让少先队员在课程和活动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自我,把少先队工作变成看得见、摸得着、说得出、做得到的实际行动。
六一中队的“他变了”少先队活动课、五一中队的“垃圾篓前的思考”主题队会、四三中队的“孝行天下”主题活动课、三二中队的“我和节俭交朋友”主题活动课在全校引起了较好的反响,孩子们从身边的小事说起,行动起来,全体参与、全员讨论,形成“班班出品牌,班班出精品”的“一班一品”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除此以外,学校围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主题活动开展了“洒扫应对”“认星争优”“日行一善”“学雷锋做美德少年”等品牌活动,(下转95页)(上接26页)引导少先队员以知善行善为切入点,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修身律己、择仁处善、自强厚德,从小做好事、长好心、当好人。
三、家庭、社区、社会共筑少先队教育“同心圆”
(一)实施“非常6+1”和“非常1+6”工程
一直以来,我们不是囿于围墙办教育,为了能够拓展少先队教育的空间,给少先队员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还注重家校的沟通和交流,实施“非常6+1”、非常“1+6”工程,让家校共同托起孩子的未来。
“非常6+1”就是家庭中的六个成员(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共同关注一个孩子,每学期要和孩子开展“六个一”活动,即给孩子“推荐一本美德书籍”“讲一个美德故事” “介绍一位道德模范”“发现孩子一个良好品德” “做一件好事”“关心一个社会道德问题”。
通过“六个一”活动引领孩子遵德守礼,做好人、存好心、办好事。
“非常1+6”就是一个人(孩子)影响家庭成员六个人。
在“低碳节能我能行”活动中,孩子倡导家庭成员参与低碳节能互动活动,共同讨论低碳节能小妙招。
在“防邪知识进家庭”活动中,孩子们劝诫家长远离邪教,健康生活。
通过实施“非常6+1”和“非常1+6”工程,这不但融洽了家长与孩子的关系,而且构筑了家校良好的教育平台,形成教育合力,引导少先队员们修身律己、积善成习。
(二)“红领巾”志愿者进社区
为深化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积极创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载体和方法,我校充分利用社区教育阵地,让队员们走进社区,了解社区,服务社区,全面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
红领巾宣传队、红领巾敬老队、红领巾服务队、红领巾护绿队、红领巾清洁队,与社区孤寡老人、困难户等结对子,定期上门为他们服务,给他们带去欢乐与笑声。
红领巾社区服务活动,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全面提升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水平。
(三)实施“童心看世界”社会体验计划
为了推进少先队素质教育,让少先队员从封闭的课堂走向开放的社会,我校与包头晚报社联手,成立了少先队小记者站,让队员们走进社会大课堂,体验社会生活、人间大爱,用心观察,敏锐感知,以未成年人特有的视角认识社会、体验社会、服务社会。
少先队小记者站成立以来,队员们先后走访了包头日报社、开发区消防一中队、蒙牛乳业、包头啤酒厂、包头博物馆等地,参观采访,了解生活,体验生活。
“童心看世界”社会体验计划有效地弥补了学校少先队教育的不足,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123”少先队教育新模式的工作成效
少先队教育之初,我们感到的是“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123”少先队教育新模式实施,开创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局面,我们看到的是“秋光美,少先队硕果飘香”。
北重六小少先队员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团结进取,快乐卓越的校风是最好的写照。
近年来,北重六小的少先队工作成绩显著,先后被评为自治区“五好小公民”示范校、自治区精神文明示范校、包头市精神文明标兵。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相信不远的将来,北重六小的少先队之树会绽放出更加艳丽的特色之花。
此文系“内蒙古自治区2015年度少先队优秀论文评选活动”获奖作品。
参考文献:
[1]朱小蔓,其东.关于学校道德教育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4,(10).
[2]李育华,成强.试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人的发展[J]. 当代教育科学, 2004,(13).
[3]陈凤静.浅析农村学校的少先队工作[J].时代教育,2013,(10).
[4]谢启文.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与学校教育对策[J].教育探索,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