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市14校联盟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一上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常州市14校联盟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及答案高一上册
常州市“14校合作联盟”
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调研
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18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答题时,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主观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果脯/菜圃按捺/奈何悄无声息/讥诮
B.海蜇/蛰居套圈/圈养锲而不舍/契约
C.镂刻/佝偻愀然/铁锹曝背聊天/一暴十寒
D.嗥叫/颢气引觞/国殇枪膛/瞠目结舌
2.下列各句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②但我却不知道这一切▲,行将消失时,一只早年间日日以清脆嘹亮的鸣叫唤醒人们的大红公鸡、一条老死窝中的黑狗、每个午后都照在(已经消失)的门框上的那一缕夕阳……是否也与土一样归于沉寂。
③这个世界的▲在荒野——这也许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还极少为人类所领悟。
A.戕害物是人非启事B.戕害面目全非启示
C.损害面目全非启事D.损害物是人非启示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柳宗元与山水的相遇,多少有些偶然、被动和无奈。
▲。
▲。
▲,▲,▲。
▲。
最后,山水与人合而为一,并且化为山水之文。
①与此相应,山水也走进了他的文章之中
②不过,或许是永州山水的深情召唤
③他不是自愿来到这里,而是被无可抗拒的力量抛掷到了这里
④或许是自己的突然醒悟
⑤当他来到这块荒蛮瘴疠的土地时,心情的消沉郁闷可想而知
⑥总之,柳宗元终于在山水中找到了自己新的生存天地
A.②④①⑤③⑥
B.③⑤①⑥②④
C.②④⑤①⑥③
D.③⑤②④⑥①
4.下列有关所学文本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沁园春.长沙》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是作者和他的战友们,这是一群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B.六艺既可以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又可以指《诗》《书》《礼》《易》《论语》《乐》六种经书。
C.“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句中“壬戌”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月满为望,“既望”就是望日之后的那天。
D.荀子认为学习的人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
从某种意义上说,“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5.选出对顾城的《一代人》与《远和近》分析不当的一项(3分)
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远和近
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A.《一代人》的意思是黑暗使一代人觉醒,使一代人产生更强烈的寻找光明的愿望和毅力。
B.在《远和近》中,你和我的距离不可能远于你和云的距离,因此诗人的主观感受有悖于常理。
C.《远和近》所写的是一种疏远的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显得那么孤寂而不可亲近。
D.这里的两首诗初读都有童稚和梦幻色彩,但细品却充满着成年人的孤寂和忧伤。
二、文言文阅读(27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7题目。
(共8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6.解释下列各句加点字的意思(4分)
(1)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假舆马者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4)而绝江河
7.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8—16题。
(19分)
赠太子太师欧阳修行状
吴充
公讳修,字永叔,天圣中进士甲科,补西京留守推官。
用王文康公荐,召试,迁镇南军节度掌书记。
以书责谏官不论事,谏官以闻,谪峡州夷陵县令。
庆历初,公方登朝,数论天下事,为策以揣敌情,及指陈利害甚众。
既而有诏,百官上封事,公又上疏言三弊五事,力陈当时之所宜忧者,仁宗增谏官员,首预其选。
是时西师久,京东、西盗贼群起,中外骚然。
仁宗既进退大臣,欲遂改更诸事,公感激恩遇,知无不言。
燕王薨,议者以国用不足,请待丰年以葬。
公言士大夫家有所待
而侈,不如及时薄葬,况天子叔邪,且非所以示四方也。
卒从公议。
澧州进柿木成文,有“太平之道”字。
公言今四海骚然,未见太平之象。
又太平之道其意可推,自古帝王致之,皆有道,得道则太平,失道则危乱。
今见其失,未见其得,愿陛下忧勤万务,渐期致理,其瑞木请不宣示于外。
淮南转运使吕绍宁到任进羡余钱十万贯公请拒而不受以防刻剥。
陕西用兵之后,河东困弊,刍粮不足,言者请废麟州,或请移于合河津,或请废五塞。
公既使河外,为四议以较麟州利害,请移兵就食于濒河清塞堡,缓急不失应援,而平时可省馈运,麟州得不废。
自保州之变,河北兵骄,小不如意,即谋为乱。
人情务在姑息,公乞假将帅权,事从镇重以销未萌,河北卒无事。
叛乱之胁从者二千余人分隶河北宣抚使恐复生变欲以便宜悉诛之。
公权知成德军,遇之于内黄,宣抚使夜半屏人以告公。
公曰:“祸莫大于杀降。
昨保州叛卒,朝廷许以不死,今戮之矣。
此曹本以胁从,故得脱,奈何一旦杀无辜二千人?且非朝旨,若诸郡不肯从必生变,是趣其为乱也。
且某至镇州,必不从命。
”遂止。
(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改)
8.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用王文康公荐用:因为B.数论天下事多次
C.公权知成德军知:了解D.宣抚使夜半屏人以告公屏:使……退下
9.文中涉及一些古代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补”表示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迁”表示中国古代官职的调动,文中的“迁”是升官的意思;“谪”表示贬官。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D.“转运使”,地方军事长官,最初的职责是巡视地方、存问官吏百姓;“宣抚使”,官名,主管运输事务。
10.文中划浪线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3分)
A.淮南转运使吕绍宁/到任进羡/余钱十万贯/公请拒/而不受以防刻剥
B.淮南转运使吕绍宁到任进羡/余钱十万贯/公请拒而不受/以防刻剥
C.叛乱之胁从者二千余人/分隶河北/宣抚使恐复生变/欲以便宜悉诛之
D.叛乱之胁从者/二千余人分隶/河北宣抚使恐复生变/欲以便宜悉诛之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以书责谏官不论事,谏官以闻,谪峡州夷陵县令。
(3分)(2)自保州之变,河北兵骄,小不如意,即谋为乱。
(3分)
12.联系文章最后一节,简要概括欧阳修不同意宣抚使悉诛“叛乱之胁从者”的原因。
(4分)
三、名句默写(8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感叹自身短暂渺小的句子是“▲,▲”。
(2)《师说》中,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士大夫之族”以“▲,▲”为借口,不愿意互相学习。
(3)《<论语>十二章》中,强调“以别人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
(4)▲,悠悠我心。
(曹操《短歌行》)
(5)落木千山天远大,▲。
(黄庭坚《登快阁》)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乡下人哪儿去了
王开岭
我以为,人间的味道有两种:一是草木味,一是荤腥味。
年代也分两款:乡村品格和城市品格。
乡村的年代,草木味浓郁;城市的年代,荤腥味呛鼻。
心灵也一样,乡村是素馅的,城市是肉馅的。
沈从文叹息:乡下人太少了。
是啊,他们哪儿去了呢?
何谓乡下人?显然非地理之意。
说说我儿时的乡下。
70年代,随父母住在沂蒙山区一个公社,逢开春,山谷间就荡起“赊小鸡哎赊小鸡”的吆喝声,悠荡,拖长,像歌。
所谓赊小鸡,就是用先欠后还的方式买刚孵的鸡崽,卖家是游贩,挑着担子翻山越岭,你赊多少鸡崽,他记在小本子上,来年开春他再来时,你用鸡蛋顶账。
当时,我小脑瓜还琢磨,你说,要是赊鸡的人搬家了或死了,或那小本子丢了,咋办?那岂不冤大头?
多年后我突然明白了,这就是“乡下人”。
来春见。
来春见。
没有弯曲的逻辑,用最简单的约定,做最天真的生意。
他们把能省的心思全给省了。
如今,恐怕再没有赊小鸡的了。
原本只有乡下人。
城市人——这个新品种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他们擅长算术、崇尚精明,每次打交道,乡下人总吃亏。
于是,羡慕和投奔城市的人越来越多。
山烧成了水泥、劈成了石材,树削成了板块、熬成了纸浆……田野的膘,源源往城里走。
城市一天天肥起来,乡村一天天瘪下去,瘦瘦的,像芝麻粒。
城门内的,未必是城市人。
城市人,即高度“市”化、以复杂和谋略为能、以搏弈和争夺见长的人。
20世纪前,虽早早有了城墙,有了集市,但城里人还是乡下人,骨子里仍住着草木味儿。
古代商铺,大清早就挂出两面幌子,一书“童叟无欺”,一撰“言不二价”。
一热一冷。
我尤喜第二幅的脾气,有点牛,但以货真价实自居。
它严厉得让人信任,傲慢得给人以安全感。
如今,大街上到处跌水促销、跳楼甩卖,到处喜笑颜开的优惠卡、打折券,反让人觉得笑里藏刀、不怀好意。
前者是草木味,后者是荤腥味。
老北京一酱肉铺子,名“月盛斋”,其“五香酱羊肉”,火了近两
百年。
它有俩规矩:羊须是内蒙草原的上等羊,为保质量,每天仅炖两锅。
有一年,张中行去天津,路过杨村,闻一家糕点有名,兴冲冲赶去,答无卖,为什么?没收上来好大米。
张先生纳闷,普通米不也成吗,总比歇业强啊?伙计很干脆,不成,祖上有规矩。
我想,这祖上规矩,这死心眼的犟,就是“乡下人”的涵义。
重温以上旧事,我闻到了一股浓烈的草木味。
想想乡下人的绝迹,大概就这几十年间的事罢。
盛夏之夜,我再也没遇见过萤火虫,也是近几十年的事。
它们都哪儿去了呢,露珠一样蒸发了?
北京国子监胡同,新开了一家怀旧物件店,叫“失物招领”,名起得真好。
我们远去的草木,失踪的夏夜和萤火,又到哪去招领呢?
谁捡到了?
我也幻想开个铺子,叫“寻人启事”。
或许有一天,我正坐在铺子里昏昏欲睡,门帘一挑——一位乡下人挑着担子走进来。
满筐的嘤嘤鸡崽。
(选自王开岭《古典之殇——纪念原配的世界和消逝的美》)
14.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乡下人有哪些品格。
(4分)
15.请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子。
(4分)
16.文中写“赊小鸡”这件旧事有何作用?(6分)
17.请探究作品最后一段文字的意蕴。
(6分)
五作文(50分)
18.阅读下列一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岁月的流逝,带给我们每一个人一份礼物。
健康的身体、丰富的学识是礼物,难忘的经历、深刻的教训也是礼物……这些礼物,无不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上一笔珍贵的财富。
请以“岁月的礼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写诗歌,不得抄袭。
常州市“14校合作联盟”
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调研试题
高一语文答案
1.A
2.B
3.D
【解析】此题考查语句衔接连贯、得体。
从上下句子语境来看,第③句照应文段开头的“偶然”一词,可排除A.B两项;第⑤句照应“被动”“无奈”两词,可排除C项;②④两句因“或许”句式连缀;第①句中“与此相应”,指代第⑥句的内容,所以跟在第⑥句后面。
4.B没有《论语》
5.B(“有悖于常理”误)
6.彰:明显;假:借助;水:游泳;绝:横渡。
7.定语后置1分;黄泉1分;用1分;一1分。
8.C解析知:主持
9.D解析“宣抚使”,地方军事长官,最初的职责是巡视地方、存问官吏百姓;“转运使”,官名,主管运输事务。
10.C
11.(1)(欧阳修)用文字责备谏官不做事情,谏官禀告(皇上),(欧阳修)被贬为峡州夷陵县令。
(每句1分)
(2)自从自保州兵变之后,黄河以北的士兵骄横起来,稍微有不如意的地方,就谋划叛乱。
(后三句每句1分)
12.杀投降的人是一种灾祸;朝廷答应不杀他们;这些人是被迫参加;不是朝廷的命令,有郡不听从的话,会造成变故,再次导致叛乱。
(一点一分)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找到最后一段欧阳修与宣抚使的对话,“祸莫大于杀降”是第一个理由;“朝廷许以不死”是第二点理由;“此曹本以胁从”为第三点理由;“且非朝旨,若诸郡不肯从必生变,是趣其为乱也。
”为第四点理由。
【参考译文】
公的名讳是修,字永叔,天圣时高中进士甲科,填补西京留守州郡长官的属官。
因为王文康的推荐,皇帝召来面试,官升为镇南军节度掌书记。
用文字责备谏官不做事情,谏官禀告(皇上),被贬为峡州夷陵县令。
庆历初,公刚被朝廷任用,多次谈论天下大事,写了策论来揣测敌情,指出陈述了很多利害关系。
不久皇帝下诏,要求百官上密封的奏章,他又上疏指出很多有弊端的事,极力陈述当时所应当忧患的事情,仁宗增设进谏官员,欧阳修最先入选。
当时与西夏之间的战事处于僵持状态,京城东、西各地的盗贼纷纷而起,朝廷内外都很动荡不安。
仁宗任免大臣后,想要对很多事情进行改革,公感激天子的知遇之恩,凡是知道的没有不说的。
燕王去世,议论的人认为国家经费不足,请求等待丰年来下葬。
欧阳修说士大夫人家等等再葬就会花费很多(财物),不如及时简单安葬,何况是天子的叔叔呢,而且这不是用来启示天下的惯例。
最后听从了欧阳公的建议。
澧州进献柿木上有“太平之道”的文字。
公说如今天下动荡,没有看见太平盛世的景象。
“太平之道”,它的意思是可以推求的。
自古以来帝王的治理要达到天下太平,都各自有治国之道。
得道就天下太平,失道就会出现危险和混乱。
我观察现在的形势,只见到失误,没有见到恰当和顺畅的施政。
希望陛下要操心国事、勤于政务,可以期望(有希望)逐步把天下治理好。
这瑞木的事情请求不对朝臣宣示。
淮南转运使吕绍宁到任后,向他进献十万贯盈余的赋税,他拒绝不接受,以防侵夺剥削。
从陕西用兵之后,黄河以东困顿疲惫,军队用的饲料和粮食不足,主谋划的人打算请求放弃麟州,有人请求移兵到合河津,有人请求废弃五塞。
公出使黄河以南地区,写了四个奏议来讨论较麟州的利害关系,请求移兵驻扎到黄河附近的清塞堡,遇到情势急迫就能接受援助.而在平时可以节省物资的运输,麟州得以保存下来。
自从自保州兵变之后,黄河以北的士兵骄横起来,稍微有不如意的地方,就谋划叛乱。
人情一定在纵容,公请求给予将帅权力,处事用武力维持安定来让叛乱在没有萌芽的时候消除,河北最终平安无事。
被迫参加叛乱的二千多人,分别交给黄河各郡管理,宣抚使恐怕这些
人以后另生变故,想要不加请示地全部杀了他们。
公暂代管理成德军,和他在内黄会见,宣抚使在半夜时屏退左右告诉欧阳修他的打算。
欧阳修说:“祸莫大于杀投降的人。
以前保州叛乱的士兵,朝廷答应不杀他们,如今却想杀了他们。
这些人本来就是被迫参加的,所以得以逃命,为什么要在一天之间杀无辜二千人?况且这不是朝廷的命令,如果有郡不肯听从,一定会造成变故,这是催促他们叛乱呀。
而且我到镇州,一定不听从这个命令。
”宣抚使于是停止了这个计划。
13.(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4)青青子衿(5)澄江一道月分明
14.“乡下人”:简单(单纯、质朴),本真(率真、诚信)(评分建议:每点2分)
15.运用比喻、比拟、夸张的修辞手法;运用对比的手法;形象地表现城市人对乡村资源的野蛮掠夺;表达作者对乡村“草木”远去的忧虑。
(评分建议:答到两种修辞得1分,答到“对比”得1分;表达效果2分。
16.突出了乡下人质朴的特点;引出下文对乡下人的评价(感悟);呼应下文古代商铺的诚信,且呼应结尾;与城市人的市侩,精明形成对比;表达对乡下人品格的赞扬。
(评分建议:每点1分,其中对比2分。
)
17.想象之境,收束全文,形象地揭示文章主旨。
表现作者对“乡下人”品格和心灵的热切呼唤;表达作者对城市人“市”化的“荤腥味”的否定和批判;寄寓作者对城市化发展致使原有(“乡下人”)纯朴品格失落的伤感和忧思;寄托作者社会转型期人性(精神、道德)回归的社会理想。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到三点6分)
18.这是一个内涵丰富、意蕴深厚的命题作文,写好此文要从如下方面着力:一是吃透题眼,挖掘题蕴。
“岁月的礼物”这一文题,关键词之一是“岁月”,用它来修饰限定“礼物”一词,这就意味着我们对于文题的理解不能仅限于表层含义,而应认真挖掘其深层的比
喻义、引申义或语境义。
结合提示语就会悟出: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只要是促进我们茁壮成长的元素均可视为“岁月”送给我们的礼物。
这不单是物质的,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引领,这一文题实质就是要求写出真、善、美对于个人成长的巨大影响和重要作用。
只有准确地挖掘题蕴,才能紧扣文题来写作。
二是发散思维,立体拓展。
面对此题,我们不妨从如下方面发散思维: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我”获得过哪些帮助、收获了哪些知识,明白了哪些人生道理、哪些真善美的行为与细节难以忘怀……除此之外,还可以从空间的角度来捕捉素材,可以从家庭、学校、社会这三个方面来搜索新颖的素材。
“岁月的礼物”可以是一个方面的,也可以是多个方面的,只要是有独特生活体验的均可入文。
因此,我们只有深入思考,立体拓展,才能选择最切合文题的素材,才能从生活当中过滤出最有意义的材料。
三、巧妙构思,灵动鲜活。
写此文可以用横向思路来构思,可通过标题指津、排比构段、镜头剪辑等方式,串缀起三至四个画面。
如可以“关爱给我力量、鼓励点燃信心、友情点亮生命”为小标题,以此反映“岁月的礼物”促进自我的茁壮成长。
也可用纵式思路来构思,可以写自我某一段时间内的心路历程,曲折生动地展现出心灵成熟、认识提升的过程,深刻反映“岁月的礼物”促进自我的人格成长。
大家可根据写作目的灵活选择,亮出文章独具一格的魅力。
在选择表达方式时,应尽可能地在记叙描写之中穿插议论或抒情,这样可提炼出“岁月的礼物”的意义,可强化读者的印象。
行文时还要巧用辞格,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在虚实结合之中创设文章动情的亮点。
总之,表达灵动,语言鲜活,将会使你的作文一鸣惊人!(61.240.23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