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长对创新观念的差异
• 西方家长“鼓励创新”,而中国家长往往“满足 于克隆”,前者鼓励孩子去超越前人,后者教导 孩子在前人面前止步。西方家长相信孩子具有同 成人一样的独立研究、独立动手的能力,能以宽 容的心态去营造一个利于培养孩子创造力的环境 和氛围。 他们对孩子所做的种种探索行为往往持积极、 肯定的态度,鼓励孩子在生活中提出不同的见解, 并对其中的疑问进行积极的探索。即使家长认为 孩子的某一行为并不具有积极的效果,他们也不 会过多地干涉,而是让孩子在自己进行的探索中 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予以纠正。
然而现实生活中我国不少家长的做法却正好相反他们日常生活中对子女的关心基本上集中在孩子的生理需要方面很少关心甚至根本无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忽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和性格意志的磨炼
• 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 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 做人的比拼。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 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 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 我们可以找出许多值得中国家长学习 的观念和做法
东西方家长思想观念教育的差异
• 西方家长重视从日常行为与情感中对孩子进行 “做人的教育”,注重从内心情感去尊重别人, 看重的是日常生活的行为与习惯的培养。而我国 家长和幼儿教师往往脱离孩子心理发展的实际, 例如幼儿园时就提出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忽 视基础的行为习惯、良好的人际交往等与孩子发 展阶段相适应的“做人的教育”。我们一直谈教 育要循序渐进,这不仅适用于智力教育、知识教 育,同样适合于做人做事的道德教育。现在我们 的孩子道德观念淡漠,社会性发展差,这与家长 忽视对孩子最基础的“做人教育”不无关系。
东西方家长对身心教育的差异
• 西方的家长更加重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因而很注意与 孩子的情感交流,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家长把快乐教育 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来实施。他们经常和孩子一起讨 论问题,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也愿意跟家长商量。心理学 的研究表明,健康的心理对于孩子的成才和健康人格的塑 造至关重要。 然而,现实生活中我国不少家长的做法却正好相反, 他们日常生活中对子女的关心基本上集中在孩子的生理需 要方面,很少关心甚至根本无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忽视孩 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和性格、意志的磨炼。其结果是在相当 程度上导致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过低,以至经不起生活 中的压力和挫折,即使是一件小事也能使他沮丧、颓废、 自暴自弃,动辄离家出走,甚至轻生厌世。
• 西方家长一般都相信孩子具有自我反省和 教育的能力,孩子要自己劳做,自己生活, 从劳做中得到快乐,从动手中获得各种知 识,学习各种技能。 孩子能做到的,就让他自己做,这是对 孩子的尊重。比如在西方有很多这样的情 形:父亲或母亲在前面走,刚刚学会走路 的孩子跟在后面走。他们认为这对孩子独 立性的培养十分重要。中国的家长生怕孩 子磕着碰着,往往要抱着或拉着孩子走。
家长观念的差异
• 西方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从出生那天起 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 意愿和个性。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 亲友,都没有特权去支配和限制他的 行为,都不能替孩子做选择,而是要 使孩子感到他是自己的主人.家长要仔 细考虑,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心理。而 中国家长则大都要求孩子顺从、听话。
家长对孩子培养的差异
东西方家长对孩子未来的差异
• 西方人巴望孩子成名成家的观念相对比较淡薄,他们并不 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 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 力的社会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他们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 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 中国的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因而超越孩子实际水 平的高要求、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在 家庭里到处弥漫。 • 尽管我们的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幸福,而这样的家庭教 育既不可能令孩子成才,也难以让孩子得到幸福,因为社 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 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