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日三国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创业特征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8卷第10期外国经济与管理Vol128No110 2006年10月Foreign Economies&Management Oct.2006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4950(2006)1020001Ο10
中美日三国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创业特征比较
贾生华,邬爱其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27)
摘 要:本文通过构建创业特征跨文化比较的分析框架,利用国外研究成果和中国调查数据,对中国、美国和日本文化背景下的创业动机、创业企业成长因素、创业管理风险和创业基础设施等主要创业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创业特征,以期为探索适合中国文化背景的创业模式和推进中国企业成功实施跨国创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文化背景;创业特征;创业动机;成长因素
一、引 言
创业活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和增加就业机会的重要动力来源,因此正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倡导和鼓励。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创业活动一直十分活跃,每年新创企业数占同期全国企业总数的比重维持在22%左右,其中,美国硅谷的高科技创业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已成为各国学习和效仿的重要对象。
与此同时,许多国家尽管经济发展迅速,但创业活动发展比较缓慢。
如在以大公司主导经济的日本,创业活动远没有美国那么活跃和成功,1981~1994年每年新创企业数占同期全国企业总数的比重都低于5%。
[1]这表明创业活动在一些国家容易产生,而在另一些国家则难以发生和取得成功。
进入21世纪以来,以知识创业和跨国创业为主要类型的创业活动日益频繁,创业型经济已成为新的时代特征。
加入W TO以后,我国经济发展正越来越受到全球化的深刻影响,各种生产要素和商品的跨国流动变得更为便捷,在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涌入中国的同时,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已成必然,联想、海尔、华立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纷纷通过并购方式谋求跨国创业。
但是,不少在国内创业取得了很大成功的中国企业,在跨国创业过程中遭遇了各种困难,跨国创业失败者不在少数。
这表明,由于各国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不同,中国的成功创业经验模式在他国很难奏效。
也就是说,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只有采取不同的创业模式,才可能
收稿日期:2006-07-0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集群企业的本地网络与成长阶段动态匹配机制实证研究》(批准号:70502023)
作者简介:贾生华(1962-),男,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邬爱其(1980-),男,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博士。
取得跨国创业的成功。
但现有的创业研究绝大多数是基于特定国家和地区内部的,很少对创业活动进行跨国比较研究。
Suzuki 、K im 和Bae (2002)通过构建创业研究的概念框架对创业跨国比较进行了开创性
研究,对美国和日本两国的创业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快速增强,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毫无疑问,中美日三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与创业经济发达的美国相比,我国的创业活动尚处于发展阶段,日本的创业活动则一直不太活跃。
而创业已成为世界经济转型的主要机制,因此,对比分析中日美三国的创业特征,能为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创业特点和把握三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提供重要的依据和新的视角。
二、创业特征跨文化比较分析框架
创业是指创造、组织、运用组织或个人的能力来识别并实现其潜在价值的动态过程,是“机
会”和“能力”、“新颖性”和“价值创造”、“创造性”和“纪律性”的统一。
由于创业研究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目前创业研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分析模型。
Kazanjian (1988)构建了创业过程阶段模型,认为创业过程包括概念及其发展(风险开发)、商
业化(创建公司)、公司成长和公司稳定这四个阶段。
[2]
在此基础上,Suzuki 、K im 和Bae (2002)选择了创建公司和公司成长这两个关键的创业阶段作为分析维度,并认为创建公司直接受创
业动机的影响,管理团队的能力等一些关键因素则决定了新建公司的成长。
[1]
他们还指出,环境因素会影响创业活动的顺利开展,创业过程每个阶段的绩效对特定区域的支持性基础设施具有很强的依赖性。
这样,创业过程和创业因素就成为创业研究的两条主线。
但是,创业过程和创业因素等都与一国或地区的文化有关,有的甚至来源于相关文化,文化会自下而上地引发创业活动,在创业活动中扮演着主导作用。
因此,置于具体的文化背景来研究创业问题才是恰当的做法。
所以,我们可以初步构建一个基于特定文化背景、包括创业过(参见图1)。
由于该分析框架引入了文化背景变量,因此可用来对比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创业特征(创业过程和创业因素)。
图1 创业特征跨文化比较的分析框架[1]
由于创业过程研究需要长期跟踪,难度很大,因此很少有学者把它作为创业研究的重点,而不需要动态考察的创业因素就成了创业研究的核心内容。
在图1的分析框架中,有以下四类因素影响不同阶段的创业活动:(1)创业动机。
创业动机不仅是创造新业务的动力来源,也
是鼓励创业者争取创业成功的
驱动力。
个性、技能、价值观和
职业背景等一些个体特征因素会影响个体的创业倾向,同时,家庭、银行、雇员、顾客、供应商、
当地社区、政府部门等也是影响创业动机的关键社会因素。
[3]
Timmons (1994)综合各种观点后指出,创业动机是各种环境因素和创业者个人特征的产出,一国的管理资源、市场条件、商业
文化和政府支持等因素都会影响创业动机和行为,进而影响到一国创业企业的绩效,所以,创业不能不考虑创业者周围的社会文化背景。
[4](2)成长因素。
企业成长是创业的本质,也是衡量创业成功或绩效的重要指标。
[5]Lohmann(1998)把资源基础理论、生态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视作企业成长或创业绩效的三种基础理论,并指出按照资源基础理论,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来自于企业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按照生态理论,创业资本可得性、创业者的经验、熟练劳动力、股票市场等外部环境条件才是创业成功的主要决定因素;而战略管理理论对上述两种观点进行了综合,认为资源和环境都会影响创业,最为重要的成功因素是创业者根据环境变化采取有针对性的战略行为和决策。
[6](3)创业管理的风险与障碍。
随着创业企业的阶段性成长,企业会面临许多问题。
在概念及其发展阶段,获取资金、拓展市场、设计产品是商业风险的主要来源;成功的市场定位是商业化阶段的最大挑战;实现制造和销售的规模化和有效控制是成长阶段的关键问题;而寻求持续扩张、保护市场份额和创造新市场则是稳定阶段的关键任务。
Bae(2000)揭示了硅谷创业者面临的十大障碍,即战略、交流、技术、市场、资金、管理、法律、人力资源、文化和全球化等,这些障碍在企业跨越成长阶段时不断强化。
[7](4)支持性基础设施。
为了帮助创业者利用好创业机会,政府和其他部门会提供一些方便创业的基础设施,即支持性基础设施,这有助于培育创业精神,增强新企业获取技术诀窍和商业诀窍的能力。
支持性基础设施的有效性应该由创业者来评价,应该包括技术专家来源、人力资源可得性、支持性服务、获取管理资源的网络、金融资源多样性、理想的商业环境等关键要素。
[8]
许多研究都已经证明了文化对创业活动的深刻影响。
Hof stede(1980)将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归纳为权力距离、对不确定性的规避、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男性化与女性化四个维度。
[9] Tro mpenaars(1994)对文化维度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与创业最为密切的是成就(achieve2 ment)或归属(ascription)以及普遍主义(universalism)与特殊主义(particularism)这两个维度。
[10]这样就形成了用于比较创业文化差异的六维度框架,据此就能够描述有助于开展创业活动的文化特征,如提倡新的创业观念,要求创业者的思维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创建新企业
,因此支持创业观念形成的文化应该能够容忍权力距离和接受不确定性,更加崇尚个人主义和普遍主义,更具男性化气质,追求成就感。
与此相反,关注阶层结构、对上级的义务、工作安全、统一意见的社会文化,更可能强调权力、规避不确定性、集体主义和特殊主义,更具女性化气质,更加追求归属感,这种文化是不利于创业的。
三、调查与数据
按照上述创业特征跨国比较的分析框架,我们将在比较中美日三国文化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中美日在创业动机、创业企业成长因素、创业管理的风险与障碍、创业基础设施等创业特征方面的差异。
为此,我们从两个途径获取用于跨国比较的数据资料:一是直接引用Suzuki等作者2002年完成的研究成果《日本与硅谷的创业比较研究》。
该研究已经对日美两国的上述创业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其结论可供本研究使用①。
二是对我国的相关创业特征进行的调查。
本研究以创业活动较为活跃的浙江省为调查对象,问卷调查的问题设计完全依照Suzuki 等作者的设计,他们在研究中列出了所有测度项目及其提问方式,我们将测度项目分三组翻译成中文,并经过多次讨论完善以确保中英文表达相同的意思。
所以,有关中国创业特征部分的研究可以直接与日本、美国进行对比分析。
对我国浙江创业特征的调查始于2004年3月,结束于2005年7月,分企业深度访谈与问
卷调查两部分。
其中,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20份,收回154份,回收率为36.7%;有效问卷126份。
调查企业和创业者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与日本和美国相比,中国大多数创业者只接受过中小学教育,大学学历只占全部创业者的11.7%,远低于美国的45.9%和日本的40.1%;许多被调查的中国企业是由中型企业分裂或演变而来(乡镇企业改制是重要的分裂途径),也有相当比例的企业是由创业者自己独立创办的。
半数以上的创业者以前从事过销售或营销工作,比较了解市场。
看来,了解市场是中国创业者创业的一个优势条件。
而被调查的日美企业很多是中小企业,大企业也占据一定的比例。
日本的半数创业者也有销售职业背景,而美国创业者的职业分布则比较广泛,许多创业者从事过企业管理工作。
表1中美日三国调查样本的基本特征
变量
中国(浙江)美国(硅谷)日本
样本数比重(%)样本数比重(%)样本数比重(%)
产业:
・制造业、建筑业9877.804725.1012431.30
・服务业、零售业2318.2013673.8025865.60
・农业、渔业、采掘业5 4.002 1.1013 3.10
性别:
・男11792.8013171.2037795.40
・女97.205328.8018 4.60
文化程度:
・小学5439.702 1.104511.40
・中学6144.902211.9014336.30
・技校5 3.70147.60379.40
・大学(包括肄业)1611.708545.9015840.10
・研究生00.006233.5011 2.80
孵化组织:
・大企业6 4.803217.308120.60
・中型企业5241.303016.207819.80
・小企业2419.007440.0017644.80
・自己创办的企业2721.403016.20369.20
・家庭创办的企业8 6.306 3.205 1.30
・政府创办的企业97.2000.007 1.80
・研究机构00.003 1.6010.30
・学生组织00.003 1.6020.50
・其他00.007 3.907 1.70
既往职业:
・销售、营销7156.505027.0020351.80
・生产3527.902714.604210.70
・研发118.80137.0015 3.80
・财务会计3 2.306 3.208 2.00
・人力资源管理2 1.502 1.1000.00
・计划与控制管理10.703317.8027 6.90
・信息化管理00.002 1.1019 4.80
・兼职00.005 2.8010.30
・学生00.003 1.6030.80
・其他3 2.304423.807418.90
注:表中有关日本和美国的数据来自本文参考文献[1],下同;中国样本总数126,美国185,日本395。
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创业特征差异
(一)中美日三国的文化差异
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儒家思想影响较大,讲究对群体的义务,强调层级关系,在人际关系上
偏好和谐与合作。
这种传统文化很少要求人们培养创新意识,因为新的理念可能会破坏既有的和谐状态。
许多深受传统计划经济价值观影响的老一代中国人,对国有和集体经济怀有特殊的感情,对国有、集体企业表现出很强的承诺和信任,认为个体所有制与传统的社会主义意识之间存在着矛盾,脱离国有经济体系去创业缺乏安全感。
这种文化显然不利于激发创业动机和行为。
但随着我国经济逐渐转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技术和文化领域日益开放,中国的年轻一代对现代化、个人自由等有了强烈的追求,逐渐培养起了创新和创业精神,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沿海地区涌现出了大量的成功创业案例。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各国移民都希望在美国寻求生存和发展机会,他们对财富有着强烈的需求。
因此,美国文化具有一种支持和鼓励个体积极从事创业的导向,主要表现为较低的风险规避意识、较小的权力距离、男性化、个人主义、成就导向和普遍主义。
对物质财富的积极评价、对个人进步的高度重视、乐于接受创新,这些美国文化的关键价值观都有助于创业。
美国自建国之初就有了稳定的制度结构、持续的资本供给、丰富的劳动力、充足的自然资源和技术资源,这些有利条件为创业者构建起了支持性基础设施体系。
长期以来,美国人更倾向于在小企业或新创企业工作,创业依然是当前美国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机会的主要驱动力。
[11]
日本在制造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其制造速度和质量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
这主要归功于日本世界一流的跨国公司,而不是小企业群体。
这与日本的传统文化有关。
日本传统文化十分强调和谐、合作、层级、信任、统一决策等,这种文化有助于形成稳固的等级关系,导致人们不愿承受风险和失败,倾向于寻求在大公司和政府机构中工作,很少有人愿意脱离层级体系去自主创业,除非被开除或任命创办新企业。
日本人认为,在大公司和政府机构工作安全感和声望更高。
而且,很多日本企业采用终身雇佣制,薪水随着年龄而不是能力的增长而提高,这也不利于激发日本人的创业动机。
此外,由于小企业不是日本大银行的主要目标客户,创业者也很少拥有吸收创业资本和进行短期商业贷款的经验,难以获得创业资本的支持。
[11]所以,日本文化总体上不利于创业,尽管成功创业者的数量在日本开始逐渐增加,一些大公司正投身于,许多青年人也开始接受富有创新性和风险性的行为。
根据Hof stede(1980)和Trompenaars(1994)的文化差异六维度框架,Lee和Peterson (2000)对比分析了中美日三国的文化差异(参见表2),认为美国文化与中日这两个东方国家的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别,美国人乐于接受风险、不畏权力、强调个性自由和成就感,而中国人和日本人对风险有着很强的规避意识,尊重和服从权力,崇尚集体主义而反对个人主义,追求个体归属感。
日本是一个男性化社会,主要表现为武断和自信,进取好胜,金钱和地位被视作重要的工作目标,而中国则是女性化社会,生活质量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被视为重要的因素(陈万华和孙莹,2004)。
表2中美日三国的文化差异
文化维度中国美国日本
不确定性规避意识较强弱强
权力距离大小大
男性化或女性化女性化男性化男性化
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集体主义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成就感或归属感归属感成就感归属感
普遍主义或特殊主义特殊主义普遍主义特殊主义
资料来源:Sang M.Lee&Suzanne J.Peterson.Culture,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and G lobal Com2 petitiveness.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2000,35(4):405。
(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创业特征差异
1.创业动机。
中国人三个最重要的创业动机依次为挣更多的钱、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改善个人和家庭的生活质量,日本人主要为了追求人生的挑战性、完善和提高自身的能力以及创办一家公众认可的企业,而美国人则是为了改善个人和家庭的生活质量、追求人生的挑战性以及完善和提高自身的能力。
这表明中美日三国国民的创业动机具有一定的共性。
但对各种动机程度在三国间进行比较后不难发现,三国的创业动机仍存在很大的差异(参见表3)。
表3中美日三国的创业动机差异
创业动机中国美国日本
社会导向:
・创办公众认可的企业 1.428 2.4413.285
・为公众和社会创造财富 1.539 2.4722.532
・开发新技术或新产品 1.579 2.5762.642
个人成就:
・改善个人和家庭的生活质量 3.0394.039 3.247
・挣更多的钱3.587 3.541 3.031
・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3.198 2.500 2.194
・追求人生的挑战性 2.691 3.7513.795
・提高自身的能力 2.3173.668 3.570
资源驱动:
・利用可利用的创业资本 1.2462.085 1.842
・减轻税收负担 1.016 1.6781.708
注:比较测度项目完全一致,中国调研采用中文,由英文版本翻译而得。
GEM(全球创业观察)也普遍采用相同的项目,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表中数字是各国样本调查问卷数据的平均值,在问卷中采用利克特五级量表,1表示非常符合,3表示一般符合,5表示极不符合。
表中的黑体数值是每行的最大值,表示相关创业动机在所在列的国家最为强烈,如3.285是“创办公众认可的企业”行中的最大值,表明这种创业动机在日本最为强烈,强于中国(1.428)和美国(2.441)。
由于无法获得美国和日本的相关原始数据,所以在比较分析时无法对差异性进行统计检验。
下同。
日本创业具有强烈的社会导向动机,其中尤以创办公众认可的企业为最,这与Ray和Turpin(1990)的研究结论相吻合。
Ray和Turpin发现日本具有很强的团队精神这一社会特征,因此日本的创业比其他国家更具团队或社会导向性,朋友和家庭成员的意见对个人创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国和中国则具有浓厚的个人成就色彩,但美国人创业更多是为了改善个人和家庭的生活质量以及完善和提高自身的能力,通过创业来实现自我价值是美国人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是美国社会价值体系的精髓———“先锋精神”(pioneer mentality)的最好体现;中国人创业更多是为了挣更多的钱和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这可能是因为中国人经济收入水平还普遍不高,创业往往是由贫困推动的。
[12]此外,追求人生的挑战性和减轻税收负担也是日本人创业的重要原因,而丰富、易得的创业资本则是美国人频繁开展创业活动的重要原因。
2.创业管理的风险与障碍。
在创办企业和企业成长过程中,创业者会面临各种困难,主要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人员与组织风险以及全球化风险。
由于各国社会经济政治体制不同,各国创业者所面临的创业管理风险和障碍也有所差别。
表4显示,销售业绩糟糕、现金流动不畅、呆账坏账频繁出现,是中国创业者面临的三个最严重的问题;与中国类似,现金流动不畅、销售业绩糟糕、缺乏顾客,是日本创业者面临的主要困难;而缺乏还贷资金、销售业绩糟糕、来自竞争对手的竞争则是美国创业者经常遭遇的困难。
可见,各国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都面临着市场风险和财务风险。
表4中美日三国创业管理风险与障碍
风险与障碍中国美国日本
技术风险:
・产品出现意外缺陷2.298 1.295 1.584
・新产品开发失败3.047 1.592 1.585
市场风险:
・来自竞争对手的竞争2.809 2.412 2.148
・缺乏顾客3.438 2.282 2.264
・销售业绩糟糕4.025 2.575 2.385
・法律纠纷(如专利问题)1.391 1.177 1.228
财务风险:
・缺乏还贷资金 2.5872.628 2.025
・出现呆账坏账3.895 1.532 1.605
・现金流动不畅4.103 2.408 2.574
人员与组织风险:
・员工短缺 1.294 1.7872.158
・员工抗议、罢工 1.008 1.0061.193
・管理团队混乱 1.1761.445 1.340
・协作企业绩效差2.008 1.529 1.754
全球化风险:
・产品难以打入国际市场 1.030 1.1271.213
注:表中数字是各国样本调查问卷数据的平均值,在问卷中采用利克特五级量表,1表示非常符合,3表示一般符合,5表示极不符合。
但进一步的对比分析发现,中美日三国创业者面临的创业管理风险与障碍存在较大差异。
与其他两国相比,美国的创业管理风险主要集中在缺乏还贷资金和管理团队混乱两个方面,这可能与美国人倡导个人主义而非团队精神有关;而日本则集中在员工短缺、员工抗议、产品难以打入国际市场三个方面,前两者与日本劳动力供给不足和用工成本高有关,后者与日本国内市场较小,大量产品需要在国际市场上销售有关;中国的创业管理风险较多,主要集中在技术、市场和财务三大方面,这与中国许多产业的技术水平较低、融资制度不利于中小企业等因素有关。
同时,中国正处于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市场机制尚不完善,市场竞争秩序还不规范,创业企业不可避免地要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
所以,美国创业者更多地面临财务风险和组织风险,日本创业者更多地面临人员风险和全球化风险,而中国则面临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和组织风险。
3.创业企业成长的关键因素。
根据Timmo ns(1994)等学者的研究,创业者或团队、机会、资源是影响创业企业成长的三个关键因素。
表5表明,关注顾客、有才能的伙伴的可得性、成长导向是影响中国创业企业成长的三大关键因素,美国和日本的前三大关键因素相同,即关注顾客、创业者运营稳定业务的能力、精心选择业务和市场。
可见,关注顾客是影响中美日三国创业企业成长的最关键的共同因素。
对比分析还显示,与美日两国相比,影响中国创业企业成长的关键因素主要集中在成长导向、有才能的伙伴的可得性和通过风险投资等方式及时投资这三个方面。
究其原因,中国市场空间巨大,但只有致力于快速成长的企业才能集中各种资源成功开拓和满足市场需求;与此相冲突的是,中国创业企业在人才市场和资本市场上处于劣势。
拥有获取各种资源的网络对于创业企业来说显得十分重要。
日本集中在关注研发上,这可能与日本企业力求通过技术创新打造高品质产品和品牌导向有关;而美国则更多地集中在创业团队和战略机会两个层面,关键
因素包括创业者的领导力、创新管理和运营稳定业务的能力、关注顾客、精心选择业务和市场以及及时拓展产业和市场等。
其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美国人强烈的自主创业愿望导致难以组建稳定的合作团队;另一方面,美国市场较为成熟、竞争激烈,创业企业取得成功的重要途径就在于通过细分市场来谋求生存与成长,即采取利基战略。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美国创业企业成长的关键因素是与创业团队和战略机会有关的因素,影响中国创业企业成长的关键因素主要是成长导向型战略和资源的可得性,而研发则是日本创业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表5中美日三国影响创业企业成长的关键因素
关键因素中国美国日本
创业团队:
・创业者的领导力 2.3963.382 2.784
・创业者的创新管理能力 1.6663.085 2.045
・创业者敢于向老规则和老客户挑战 2.3003.068 2.612
・创业者运营稳定业务的能力 2.5443.619 3.332
战略机会:
・关注顾客 3.8254.265 3.876
・关注研发 1.950 1.9952.476
・精心选择业务和市场 2.1273.425 3.232
・及时拓展产业和市场 2.3132.547 2.210
・成长导向3.388 3.271 2.624
资源与网络的可得性:
・有才能的伙伴的可得性3.484 2.616 2.739
・通过风险投资等方式及时投资2.619 1.384 1.228
注:表中数字是各国样本调查问卷数据的平均值;问卷采用利克特五级量表,1表示非常符合,3表示一般符合,5表示极不符合。
上述关键因素是感知因素,即由创业企业的创业者或管理者主观判断的影响企业成长的主要因素。
4.创业的支持性基础设施。
各国创业活动的开展和创业绩效的实现与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状况紧密相关(Vesper,1990)。
这些支持创业的基础设施主要表现在专业服务、融资支持和机构支持三个方面,这些基础设施的有效性由创业者来评价。
表6中美日三国支持性基础设施比较
支持性基础设施中国美国日本
专业服务:
・会计、税务服务 2.6273.126 3.049
・法律服务 1.8962.555 1.440
・管理咨询服务 1.2241.904 1.287
・猎头服务、临时性服务 1.0311.367 1.246
・保安服务 1.0541.141 1.068
・企业孵化服务 1.0981.125 1.050
・房地产租赁服务2.349 1.728 1.864
融资支持:
・个人风险投资、创业资金 1.0711.809 1.112
・银行贷款 1.213 1.5142.537
・政府融资支持 1.095 1.1321.937
・政府创业资本支持 1.0861.213 1.114
机构支持:
・大学创业计划、培训项目 1.0921.153 1.027
・商业机构提供的创业服务 1.056 1.3581.386
注:表中数字是各国样本调查问卷数据的平均值;问卷采用利克特五级量表,1表示非常符合,3表示一般符合,5表示极不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