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练习:失分点专攻(三) 逐一清除“调节”类问题认知的“3大盲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分点专攻(三)逐一清除“调节”类问题认知的“3大盲区”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肌肉突触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突触小体由神经元轴突a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前膜d是特化的细胞膜
B.e为组织液,若其中Ca2+含量过低则会导致肌肉不能正常发挥功能
C.f处的载体将c释放的物质运进肌肉细胞,引起肌肉收缩
D.α­银环蛇毒是一种受体阻断剂,作用于f处会导致肌肉细胞持续舒张
2.下面为最简单的反射弧模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的末梢是感受器,⑤是效应器
B.②是突触小体,④是细胞体
C.细胞内Ca2+浓度的升高会抑制①中兴奋的传导
D.K+流出细胞不利于③释放神经递质
3.病人甲甲状腺全部切除,病人乙患甲减(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不足,促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下列对他们所需补充激素的建议,正确的是()
A.甲病人需要补充甲状腺激素,乙病人需要补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B.甲病人需要补充TRH,乙病人需要补充甲状腺激素
C.甲、乙两人均需要补充TRH和促甲状腺激素(TSH)
D.甲、乙两人均需要补充甲状腺激素,不需要补充TRH和TSH
4.下图甲是测量单一神经纤维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实验模式图,R表示记录仪器,S 是一个电刺激器;图乙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若将R放在2处,在4处用S给予一个足够强度的刺激,下列各组判断全部正确的是()
.正确的是()
A.图中c处虚线箭头表示负反馈调节
B.缺碘时激素a和b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
C.寒冷环境中激素c在血液中的含量上升
D.从甲状腺静脉中抽取血液进行检测,血浆中只有激素c
6.(2014·汕头质检)(双选)下甲图是传出神经上一段与骨骼肌相连的部分,其结构类似于突触。

乙图为甲图某区域放大后的亚显微结构模型图。

以下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A.乙图为甲图d部位放大示意图,其突触小体内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B.乙图中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①处膜内电流方向是b→c
C.⑤为突触间隙,其内可含有多种激素
D.适宜强度电刺激电位计q之前的某处,电位计有电位变化但骨骼肌不收缩,即可判定d结构受损
7.(2014·镇江调研)(多选)下面为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过程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寒冷环境中a、b、c、d多种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B.d激素分泌增多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C.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
D.含量甚微的a经过分级调节作用,可时显增加c的分泌
8.若在右图中的c和d两点的细胞膜表面安放电极,中间接记
录仪(电流左进右出为+),当兴奋在神经细胞间传递时,记录仪检
测到的结果是()
9.(2014·苏北六校联考)下面为动物的某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A.激素X是促性腺激素,激素Y为雌性激素
B.激素Y到达靶细胞后,通过主动运输进入靶细胞内发挥作用
C.长期注射激素Y可导致性腺衰退
D.该生理过程体现了负反馈调节
10.(2014·深圳调研)(双选)科学家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和钾离子浓度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含有不同钠离子浓度的细胞外液对离体枪乌贼神经纤维电位变化影响的实验,结果如下图。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Na+和K+进入神经细胞内都是主动运输方式
B.由图中三条曲线a、b、c可知,细胞外液中Na+浓度高低的关系是a>b>c
C.由图中三条曲线可知细胞外液中钠离子浓度可以同时影响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的峰值
D.若持续降低细胞外液中钠离子的浓度,最终可能使离体枪乌贼神经纤维无法产生动作电位
二、非选择题
11.动作电位的产生与细胞离子通透性的变化直接相关。

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的高低可以用电导(g)表示,电导大,离子通透性高,电导小,离子通透性低。

下图表示神经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过程中,细胞膜对Na+和K+的通透性及膜电位的变化(gNa+、gK+分别表示Na+和K+的电导情况)。

请据图回答问题:
(1)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大小的控制是通过控制细胞膜上的________来实现的。

在兴奋传导的过程中,细胞内ADP的生成量会________。

(2)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电位的特点是________。

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这个部位的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________变化,形成动作电位。

(3)请分析图二,在接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和K+的通透性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N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该过程中膜电位的变化和离子通透性的变化可以推测,动作电位上升曲线的产生主要是由哪种离子如何变化造成的?____________。

12.某实验室对小白鼠的生命活动调节进行了如下研究。

向小白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TSH),会使下丘脑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分泌减少。

对此现象的解释有两种观点:
观点一:这是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
观点二:这是TSH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

两种观点孰是孰非?探究实验如下:
实验步骤:
(1)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小白鼠分为A、B两组,测定两组动物血液中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

(2)用手术器械将A组小白鼠的________(器官)切除,B组做相同的外伤手术,但不摘除此器官。

(3)向A、B两组小白鼠注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小白鼠。

(5)一段时间后,测定A、B两组小白鼠血液中TRH的含量。

实验结果及结论(填支持何种观点):
(6)若A组小白鼠TRH不减少(或增加),B组小白鼠TRH减少,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若A组小白鼠和B组小白鼠TRH减少的量相等,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选C突触小体由神经元轴突a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前膜d、突触后膜f都是特化的细胞膜。

e为组织液,若其中Ca2+含量过低则会导致肌肉抽搐从而影响肌肉正常功能的发挥。

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后会被分解或回收,不会通过载体进入肌肉细胞。

α­银环蛇毒作用于突触后膜会导致肌肉松弛。

2.选D①的末梢是感受器,⑤与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合称效应器;②是神经节;兴奋部位神经纤维细胞膜表面表现为外负内正,细胞内Ca2+浓度的升高将促进①中兴奋的传导;神经递质的释放,可将兴奋传递给下一神经元,若细胞中K+流出,会导致细胞膜恢复为静息电位,不利于③释放神经递质。

3.选D病人甲的甲状腺全部被切除,不能合成甲状腺激素,必须补充甲状腺激素,病人乙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已经过高,但仍不能合成甲状腺激素,故应补充甲状腺激素。

甲、乙两人补充TRH和促甲状腺激素(TSH)后,由于缺少甲状腺或甲状腺功能减退,不能产生足够的甲状腺激素,故甲、乙两人均需要补充甲状腺激素,不需要补充TRH和TSH。

4.选B图乙中,由3(神经节)和突触的结构特征可以判断1是感受器,6是效应器,在4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因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故2处不会有电位变化,R的指针不会发生偏转,而效应器可以发生反应,由于反射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故该刺激产生的反应不属于反射活动。

5.选D由题图可知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增多时会对下丘脑和垂体起抑制作用,即负反馈作用,可用c处两个虚线箭头表示;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激素合成量不足,从而会引起a、b两种激素分泌量增多;寒冷环境中人体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多;由于激素是经体液传送的,故从甲状腺静脉中抽取血液进行检测,血浆中应含有a、b、c 3种激素。

6.选BC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

当兴奋以电信号形式传导到突触前膜时,将刺激突触小泡合成和分泌神经递质,故其内只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当兴奋以电信号沿轴突传导时,兴奋部位膜内外电荷分布变成内正外负,未兴奋部位电荷分布为内负外正,这种电位差导致电荷移动而产生局部电流,故膜内电流方向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即b→c。

按D项描述刺激后,电位计发生电位变化,但骨骼肌不收缩,只能说明传出神经结构完整,但不能确定骨骼肌的情况。

7.选ABD图中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c表示甲状腺激素,d表示肾上腺素,寒冷环境中上述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d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会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能够形成冷觉、热觉的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含量甚微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经过分级调节作用,可明显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8.选D据图可以看出,兴奋是由c点所在神经元传递到d点所在神经元的。

当两个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c点和d点的细胞膜表面均为正电位,记录仪无电流通过,指针不偏转,在中间0位置;当c点所在神经元兴奋时,c点的细胞膜表面为负电位,而d点的细胞膜表面为正电位,记录仪电流右进左出,记为-;当c点恢复为静息电位时,记录仪指针也恢复到中间0位置;当兴奋传递到d点时,d点的细胞膜表面为负电位,c点的细胞膜表面为正电位,记录仪电流左进右出,记为+;当d点恢复为静息电位时,记录仪指针又恢复到中间0位置。

又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存在突触延时,所以整个过程中,测得的两个神经元之间细胞膜外表面电位差示意图应如D项所示。

9.选B由图可知,激素X是垂体分泌并作用于卵巢的激素,是促性腺激素,激素Y 是卵巢分泌的具有促进生殖细胞形成作用的激素,是雌性激素;雌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长期注射激素Y,会导致体内该激素含量过高,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导致性腺衰退;性激素的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

10.选BD Na+进入神经细胞内的方式为协助扩散;由图中三条曲线可知细胞外液中Na+浓度高低的关系是a>b>c;由刺激之前三条曲线重合可知细胞外液中Na+浓度不影响静息电位的峰值。

11.解析:(1)载体蛋白是细胞膜上控制离子通透性大小的结构物质。

在兴奋传导的过程中,细胞需要消耗能量,故细胞内ADP的生成量会增加。

(2)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电位是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后,产生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图一中a点之前属于静息电位,b点是零电位,由于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使Na+内流,c点达到峰值。

(3)细胞膜
对离子通透性的高低可以用电导(g)表示,由图二可以看出当神经元接受刺激时,Na+的电导迅速升高且升幅较大,而K+的电导升幅较小,并且慢,所以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迅速增加,且变化幅度较大,而对K+的通透性略有升高,且变化幅度较小。

(4)对照图一和图二可以看出动作电位的变化和Na+的通透性呈现相同的变化规律,由此可以推测动作电位的产生是Na+内流造成的。

答案:(1)载体蛋白增加(2)外正内负电位(3)对Na+的通透性迅速增加,且增加幅度较大对K+的通透性增加较慢,并且增加的幅度较小(4)由Na+通过细胞膜快速内流造成的
12.解析:该实验属于探究性实验,在实验结果不同的情况下可以得出不同的实验结论。

在实验开始之前应测定小白鼠血液中的TRH含量,与实验后的含量作比较。

同时在实验操作中还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2)甲状腺
(3)等量的适宜浓度的促甲状腺激素(TSH)
(6)支持观点二
(7)支持观点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