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促肝细胞生长素在临床药物性肝损伤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心文.中国实用医药.2012;7(33):161-162.
• PHGF可降低转氨酶(AST,ALT)水平,对肝损伤起保护作用
转氨酶水平(IU/L)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5
CCl4,四氯化碳;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谷草转氨酶 又称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陈男等.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3;30(12):1292-1295.
主要内容
A
B C
肝损伤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相关病理机制
PHGF药理作用特点及相关指南推荐
PHGF在临床药物性肝损伤中应用的循证证据
药理作用
• 能明显刺激新生肝细胞的DNA合成,促进损伤的肝细胞线粒体、粗面内质网 恢复,促进肝细胞再生,加速肝脏组织的修复,恢复肝功能 • 改善肝脏枯否细胞的吞噬功能,防止来自肠道的毒素对肝细胞的进一步损害
注射用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 在临床药物性肝损伤中的应用
降酶 退黄 促再生
主要内容
A
B C
肝损伤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相关病理机制
PHGF药理作用特点及相关指南推荐
PHGF在临床药物性肝损伤中应用的循证证据
• •
肝损伤是各种肝脏疾病所产生的病变结果; 肝损伤类型:物理性肝损伤、化学性肝损伤、酒精性肝损伤、环境性肝损伤及代谢性肝损 伤等各种肝损伤为我国目前严重的多发常见病,是脂肪肝、肝硬化、肝腹水及肝癌的直接 前期病因和成因1 肝损伤病因:临床上造成急性肝损伤的原因主要有病毒感染、服用药物不当、肝胆手术 后创伤、食物添加剂、乙醇摄入过量、误服有毒食物、放射线损伤等2; 药物性肝损伤:近年来3,随着临床用药种类的迅速增加及患者自行服药或随意加大药物 剂量的概率增加,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发生率亦相应增加
6-8w, BALB/c, male
PHGF治疗ANIT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实验研究结果
A B
C
D
pHGF组的ALT、AST明显低于ANIT组(✲P<0.05)
pHGF能明显减轻肝组织坏死及炎症反应组
促肝细胞生长素( pHGF )能保护肝损伤,能明显降低ALT,AST和ALP水平 ,改善肝功能。 促肝细胞生长素( pHGF ) 能明显减轻肝脏炎症反应,促进受损肝细胞的修 复。
•
不同国家DILI的发病率(/100万)1-5 发病率(/100万)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15:1-32. 2. Sgro C, et al.Hepatology. 2002 Aug;36(2):451-5. 3. Hussaini SH, et al.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7 Jan;19(1):15-20. 4. Ibáñez L, et al.J Hepatol. 2002 Nov;37(5):592-600. 5. Carey EJ, et al.Dig Dis Sci. 2008 Jul;53(7):1977-82.
慢性DILI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15:1-32.
肝损伤的发生机制颇为复杂,可分为化学性和免疫性1
•
•
化学机制主要通过细胞色素P450 及结合反应产生的中间代谢产物产生损伤,药物及其活性
代谢产物诱导的肝细胞线粒体损伤和氧化应激可通过多种分子机制引起肝细胞损伤和死亡 免疫机制则通过细胞因子、一氧化氮、补体及免疫变态反应等产生损伤,病理性细胞凋亡也 属其中之一
Pubmed中以“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为关键词,截止到2016年6月份检索到的相关文献 文章数量(篇).
•
•
发表年份
1.王娟弟等.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18):1528-1530. .2. 沈洪等.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8):2211-2213. 3. Fisher K, et al.Arch Pathol Lab Med. 2015 Jul;139(7):876-87.
18
成军,北京地坛医院,2015年9月于第8届APALD年会分享报告
• 近年来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发生率逐渐增加,我国DILI发病率主要来自医 疗机构的住院和门诊患者
• 肝损伤的发生机制复杂,其中肝细胞凋亡及坏死在肝损伤机制中是关键
• 指南推荐:
为减少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可使用促肝细胞生长素(III级推荐)
• 静脉滴注PHGF可降低转氨酶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促进患者肝功能恢复
ALT水平(U/L)
TBIL(umol /L)
P<0.05
P<0.05
肝功能患者恢复比例(%)
P<0.05
治疗前 治疗后
ALT: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丙氨酸 氨基转移酶 TBIL:total bilirubin 总胆红素
1. Sato S, et al. Med Electron Microsc. 1999 Dec;32(3):184-192. 2. Dai W, et al. J Nippon Med Sch. 2001 Apr;68(2):154-64. 3. Dong W, et al. Pharm Biol. 2013 Oct;51(10):1298-303. 4. 陈阳述等.中国药房2011 ;22(48):4602-4604. 5. 朱雪荣.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7;7(6):415-417.
PHGF治疗ANIT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实验研究
2015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地坛医院进行了一项促肝细胞生长素 治疗急性肝损伤的小鼠动物实验,步骤如下:
ANIT 48h ALT、AST、ALP、 SOD、HE 染色
-0.5h 6h 12h 24h 30h 36h
Control, n=10 ANIT+Saline, n=10 ANIT+rhHGF(1μg), n=10 ANIT+PHGF(10mg/kg), n=10 ANIT+PHGF(20mg/kg), n=10
•
中国目前报道的DILI发病率主要来自相关 医疗机构的住院或门诊患者,其中急性 DILI约占急性肝损伤住院比例的20%1 由于缺乏面向普通人群的大规模DILI流行 病学数据,故尚不清楚DILI在人群中的确 切发病率1 • 在发达国家,DILI发病率估计介于 10/100万-200/100万或更低1
•
基于DILI的发病机制,肝损伤分为固有型和特异质型
‒ ‒ 固有型DILI具有可预测性,与药物剂量密切相关,潜伏期短,个体差异不显著 特异质型(IDILI)具有不可预测性,临床上较为常见,个体差异显著,与药物剂量常无相关性,动物 实验难以复制,临床表现多样化 急性DILI 慢性DILI 肝细胞损伤型 胆汁淤积混合型 血管肝细胞损伤型
慢性病毒性肝炎导致的肝损伤
胆汁淤积性肝损伤
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的肝损伤
肝细胞凋亡
肝细胞凋亡
肝细胞坏死
肝细胞坏死
• 慢性病毒性肝炎中凋亡为细胞死亡的主要因素 • 胆汁淤积性肝病中凋亡和坏死为细胞死亡的主要因素 • 对乙酰氨基酚诱导肝损伤的主要因素为肝坏死
Wang K. Exp Toxicol Pathol. 2014 Oct;66(8):351-6.
注射用促肝细胞生长素说明书.2014-8-29
Sakai K, et al.J Biochem. 2015 May;157(5):271-84.
慢性肝病患者由于肝再生 受损导致肝损伤
Chalasani NP, et al.Am J Gastroenterol. 2014 Jul;109(7):950-66.
•
基于DILI病程的分型:肝损伤分为:
‒ ‒
•
基于DILI受损靶细胞类型的分型,肝损伤分为:
‒ ‒ ‒
DILI的临床表现
症状分类
急性DILI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通常无特异性 潜伏期差异很大,可短至1至数日、长达数月 多数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仅有血清ALT、AST、ALP、GCT等肝脏生化指标不同程度的升高 表现为慢性肝炎、 纤维化、代偿性和失偿性肝硬化、AIH样DILI、慢性肝内胆汁淤积和胆管消失 综合征等
• 临床研究显示,促肝细胞生长素
‒ 可明显降低转氨酶指标和消退黄疸,改善肝功能 ‒ 可明显减轻肝脏炎症反应,促进受损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降酶退黄促再生)
• 建议的用法用量: 尽早、大剂量、120—240mg/天
2 0
感染科/传染科、ICU、肿瘤科、老年科等
主要是药物性肝损伤
2 1
主要内容
A
B C
肝损伤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相关病理机制
PHGF药理作用特点及相关指南推荐
PHGF在临床药物性肝损伤中应用的循证证据
•
临床前研究1-3 PHGF用于治疗四氯化碳诱导的 大鼠急性肝损伤、慢性肝损伤
临床实践应用4,5 PHGF不仅可以用于各种重型病毒 性肝炎(急性、亚急性、慢性重症肝 炎的早期或中期)的治疗,还可以治 疗慢性肝病肝纤维化、防治化疗药 物性肝损害等
为减少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 可使用促肝细胞生长素
肝再生在慢加急性肝衰竭中具有非常重 要的作用,肝再生功能的缺失会导致不 可逆的代偿失调性肝硬化
1. .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3; 16(3):210-216 2. Sarin SK, et al.Hepatol Int. 2014 Oct;8(4):453-71.
,抑制肿瘤坏死因子(TNF)活性和Na+/K+-ATP酶活性抑制因子活性,从而促
进肝坏死后的修复;同时具有降低转氨酶、血清胆红素和缩短凝血酶原时间 的作用
• 对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细胞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 对D-氨基半乳糖诱致的肝衰竭有明显的提高存活力的作用
PHGF可促进肝功能修复,降低转氨酶、血清胆红素和缩短凝血酶原时间的作用
肝细胞凋亡与肝坏死2
• 肝细胞凋亡在肝损伤机制中占重要地 位,但是肝损伤中除肝细胞凋亡外, 还混合着肝细胞坏死;不同肝病损伤 类型中,两者的比例不同
1. 沈洪等.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8):2211-2213. 2. Wang K. Exp Toxicol Pathol. 2014 Oct;66(8):3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