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孺童 一位学者的藏书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版,填补了中国佛教史中出家女性研究领域的空白,王孺童也因此创下了中华书局最年轻的作者纪录。
在著书的过程中,少不了对各类文献的考据,这就需要经常翻阅古代典籍。
频繁地去图书馆借书或是查阅、复印毕竟不太方便,也太花时间,故而使得“凡是要用到的书,自己就都要有”成为王孺童的习惯。
因为要用的书往往都是“大部头”,这也成为了王孺童最奢侈的一个习惯。
仅《比丘尼传校注》这一本书,他所列的参考书目近一百多种,都是他书斋里所藏之书。
光《大藏经》,他就拥有《房山石经》《高丽藏》《碛砂藏》《洪武南藏》《永乐北藏》《乾隆藏》《频伽藏》《普慧藏》《大正藏》《卍续藏》等十部,满满地
人精华录》《六朝文絜》《金石苑》《蔡中郎集》“秦刻三子”等诸多清代名品后,王孺童开始对其藏书方向进行了第一次调整。
所谓“第一变”,就是藏书的重心从清代刻本逐渐转向明代刻本,其中尤以收集“闵凌刻”的套印本为主。
所谓“套印本”,就是一部书里除了白纸黑字外,还有红、绿、蓝、黄等多种颜色。
多色套版印刷的产生是中国古代印刷技术的一大飞跃,堪与活字印刷相比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首推明代吴兴闵齐汲、凌蒙初两家,其刻本以朱墨二色、或三色、或四色,甚至五色套版印刷,版面疏朗,白纸精印,光彩灿烂,深为学林所推重,故为后世合称为“闵凌刻”。
由于套印费工、费时,所以制作成本远远高于一般墨印的书,在当时也属于印量很少的高档书。
关于闵凌二家当年究竟刻印了多少种书,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数字,但从现存书目推算应该不下二百
《隋元公姬夫人墓志》 原石拓未断本
《唐陆宣公集》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羹尧家刻本
81
种。
经过数年的收集,王孺童已经拥有了《唐诗艳逸品》《三经评注》《王摩诘集》《会稽三赋》《韦苏州集》等三十多种“闵凌刻”精品。
然而就在此时,他又开始对其藏书方向进行第二次调整。
所谓“第二变”,就是藏书的重心从明代闵凌套印本逐渐转向清宫内府刻本。
所谓“清宫内府刻书”,指清朝皇室敕修督印的各种书籍。
由于这些书籍专供皇帝及皇室成员使用,故从内容到材料都不惜工本,通俗点讲就是用当时最好的纸张、颜料和印刷工艺制作的精品图书。
王孺童对自己收藏的清宫内府刻书的品质要求很高,必须要达到“全品”的程度才会出手购买。
像他收藏的清顺治《御注道德经》、改变了收藏的品类。
碑帖具有极高历史文
献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
视为最具高端意味的收藏对象。
块碑会有不同时期的拓本,
历经几百年,可各个时期的拓本基本字形
又都差不多,所以鉴别拓本的早晚难度很
大,即便是行家也难免会走眼,
称为“黑老虎”。
所谓“黑”
墨捶拓而成的。
所谓“老虎”
代较晚的拓本当成较早的拓本购买,
济损失可能是上万元,甚至是几十万元,
如被老虎咬了一样。
能够收藏碑帖的,
说都是“高段位”的藏家了
碑帖收藏相较于古籍收藏,
藏家具备更高的文化修养和鉴别水平外,
的深厚底蕴和无穷魅力。
《瘗鹤铭》水后初拓本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