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英汉并列连词语义功能的对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英汉并列连词语义功能的对比
人类具有相同的身体构造和感知器官,面对相同的物质世界,具备相同的感知、认知能力,共性是研究个性的基础,知同方能求异。

本文正是以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并列连词具有相同的语义,这个“同”为基础,对比英汉并列连词以发现其中的“异”。

1 英汉并列连词在语义上的对比
“and”、“or”和“but”是英语中最基本的并列连词:“and”表示并列项之间的语义相加;“or”表示从具有并列关系的各项之中进行选择;“but”则表示并列各项之间语义上的对照和转折。

在语义上汉语并列连词中的“和”类连词、“又”、“并”、“而”、“而且”、“并且”等表示意义相加,也包括承接和递进;“或者”、“否则”等表示意义选择;“而”表示对照或转折。

英语中的“both…and…”、“either…or…”、“not…but…”、“not only…but also…”等关联并列连词是以“and”、“or”、“but”为基础衍生出来的;汉语中的“既……又……”、“不但……而且……”、“或者……或者……”、“不是……而是……”等关联并列连词也是由“又”、“而且”、“或”、“而”等变化而来,随着语符形式变长,其含义也就扩大了。

语言单位的数量与所表示概念的量和复杂程度成正比像似,与可测度成反比像似。

两个词总比一个词表达的意义要多,两个分句总比一个分句传递的信息要大。

(王寅1999)
He speaks English and Japanese. (1)
He speaks both English and Japanese. (2)
句(1)是客观地描述“他”说这样两种语言,句(2)则不仅告诉听话者“他”说英语和日语两种语言,而且把重要信息固定在了“both English and Japanese”上,含有能说两种语言是一件了不起的事这样一种主观态度。

汉语中也有相同情形: 绿是美的标志,又是科学、富足的标志。

(3)
绿既是美的标志,又是科学、富足的标志。

(4)
句(3)含有这样的语义特征:“绿是美的标志”是大家普遍知道的,而现在还要告诉大家的是“绿”还是“科学、富足的标志”,也就是说新信息在后面;句(4)则强调“美的标志”和“科学、富足的标志”都是说话人想告诉大家的新信息。

可见英语和汉语都采取了在形式上增加数量的方式来增强语义,因为这是符合人的认知心理的。

2 英汉并列连词在功能上的对比
在英语中,“and”所连接的并列项之间的关系已有了很大的发展,除了表示意义的相加和引申,还可以表示因果、条件、对照等各种语义关系,如:
Work hard and you will pass the exam.(5)
好好学习,你会通过考试的。

(6)
这句话从形式上看是在描述两个事件,“and”起到的应该是相加的作用。

从语义上看,“Work hard”是“you will pass the exam”成立的条件,两个小句不能是并列的关系,这时形式和语义发生了矛盾,那么“and”到底是什么功能呢?王寅(2005b):语言符号遵循着“现实—认知—语言”的进展程序,第二代认知科学强调心智的体验性,认为人类在对外部世界种种现象的感知体验过程中才逐步形成思维和理性,抽象出认知模型,建立认知结构,获得意义。

句(5)就是把现在要做的事和未来将要出现的情况并置在一起,从而使人意识到现在“work hard”,以后就会“pass the exam”,自然就产生了条件或假设关系。

依此类推因果关系其实是把过去发生的情况和现在的情况并置在一起。

如:
It rained last night, and the road is coved with water. (7)
昨天夜里下雨了,路上都是水。

(8)
还有因时间和空间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关系:
Go and fetch some water. (9)
去拿些水来。

(10)
“go”后面的“and”这里表示目的,相当于“to”(王国栋2004),这些关系要靠听话者的经验或推理才能体会到。

为了强调这些逻辑关系,从属连词、表从属意义的其它功能词应运而生,英语中“and”被“if”、“so”、“to”等代替,汉语中则出现了“因为”、“所以”、“如果”等从属连词。

本来在结构和语义上平等的象征单位,由此产生了依赖关系,“but”和“而”可以看作是由并列向从属的一个过渡。

从上面的例句(5)、(6)、(7)、(8)中我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英语和汉语的并列连词在行使其功能时有着明显的区别:“and”在连接并列结构时一般是不能省略的,这和英语注重形式有关,“和”类连词在语音、语义和语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是可以被省略的,连接关系类并列结构的连词“又”、“并”等同样也可以省略,如:
这房子宽敞(又)明亮。

(11)
显然,她对我的话感到满意,感到安慰,(并)对我的虔诚感到欣赏。

(12)
老师在弹琴,(而)学生在唱歌。

(13)
而像上面的句(6)、(8),如果要用连接词的话,也只能用从属连词来连接,因为汉语中没有像“and”这样的词可以在一定的语境下增加功能,来表示并列项之间的从属关系,汉语并列连词一般只能行使并列功能,那么我们可以反过来证明:汉语中不能由并列连词连接的短语或句子一般含有从属关系。

从整体上来看,英汉并列连词都起到了表明并列项之间的逻辑关系的作用,但是具体来看,英语中的并列连词,尤其是“and”,除了表示语义相加,也可以表示因果、条件等关系,在特定的语境中,人们还可以为它增加临时功能,如“Bill went to bed an d he took off his shoes”.(见李丛禾2006)而汉语并列连词的功能比较单一,只能表示并列关系,但是由于其在语义和用法上细致的划分,又使得汉语并列连词起到了强调并列项的属性及并列项之间关系的作用。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英语和汉语的并列连词语义基本相同;但是汉语的并列连词可以省略并突显并列项的词性;另外汉语并列连词的功能单一,只表示并列项的并列关系,而英语并列连词还可以表示从属关系,并且在特定的语境中还可以为它增加临时功能。

总的来看,英语的并列连词更多的是一种形式上的需要,而汉语的并列连词则侧重于语义上对并列的强调。

参考文献
[1] 李丛禾.英语连词AND及其并列句的语用功能分析[J].外语教学,2006,2:34~38.
[2] 伦道夫·夸克.英语语法大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3] 王国栋.英语深层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