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科学之旅序号:01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物理学研究的内容;
2、认识到物理学是有趣和有用的一门自然学科;
3、知道学习物理的一般方法。
导学方法:实验观察法、联想讨论法
课时: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一、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以下内容。
1、物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物理现象。
2、结合日常生活,举例说明物理是一门有用的学科: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习物理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导学
1、演示1-1,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 _____________ ,以上现象属于 _________ 现象;
2、演示1-2,小人跳舞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现象属于 _________ 现象;
3、演示1-3,用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 ______________ ,以上现象属于 _________ 现象;
4、演示1-4,乒乓球会下落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现象属于___________ 现象;
5、用塑料笔在头发上或是衣服上摩擦,观察塑料笔能否吸引小纸屑? _______________ ,以上现象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
6、物理学是一门以______________ 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观察,必须是有目的的,让我们带着
“目的”进行以下观察:
(1) 图1-7中,要想省力,后轴齿轮应换用较大的还是较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图1-8中,冰棍“冒”出的“白气”向下飘还是向上飘?_______________ ,这与吹肥皂泡发生
的现象类似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图1-9中,观察杯中鸡蛋会发生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图1-10中,气球能把杯子吸住的原因是什么? 你见到过与此类似的现象吗?试举一例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外作业
1、试用质量不同的小物体(如小石子)、长度不同的细线、秒表、模仿伽利略的实验方法验证单摆
的等时性原理。
2、预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后反思
C 0.172km
D 1712m
)
B 课桌的高度约为 0.8cm D 文具盒的宽度约为
35cm 姓名 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
导学目标知识点:
1、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导学方法:讨论、实践法。
课 时:1课时 导学过程:
一、 课前导学
1、 长度的单位、测量工具、测量方法以及刻度尺的使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时间的单位、测量工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 课堂导学 1、 长度的测量
(1) 长度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测量工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r
r
(3) 刻度尺的使用:①使用前观察』 ②使用时注意丿
(4 )测量长度的方法
① 一般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特殊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时间的测量
(1)时间单位: _________________ ( 2)测量工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秒表的使用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误差: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义: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减小误差的方法: 三、 学生练习
1、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的数据 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 A 、171.2mm
B 1.712dm
2、以下测量数据中基本符合事实的是( A 、一张试卷纸的厚度约为 0.6mm C 、中学生的身高约为 1.65m
3、 如图所示,物体 A 的长度为 ___________ c m=
4、 如图所示是“秒表”的示意图,请观察后回答: (1) “秒表”的量程是 _________ ; (2) “秒表”的分度值是 _________ ; (3 )图中“秒表”的示数是 __________ 。
6、如果我们用被拉长的皮卷尺去测量某一物体,测量结果会( )
A 、偏大
B 、偏小
C 、无影响
D 、都可能
8、第46届世乒赛已于5月6日在日本大阪闭幕,这是改用“大球”后世界乒坛上首次高水平较量,这里所说的“大球”是把乒乓球的直径增加了()
AC
A 、2nm
B 、2mm
C 、2cm
D 、2dm
9、一位同学想要测物理书一面纸的厚度,采取以下的步骤: A 、量出100页的厚度L B 、选用三角板,检查零刻度线是否完整 C 、计算每张纸的厚度 D=L/100
D 、取物理书读出100页压紧
请将上述操作按合理的步骤排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 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圆圈是小车到达
A 、
B 、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
示“小时:
(1) 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____________ 进行测量的。
(2)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_______________ 。
(3 )请根据图表中所给信息回 答:S AB = ________ cm ,也t BC = __________________ S
V AC = ______________ m /S 。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 A 点后才开始计时,会使所测
段的平均速度V AC 偏 ______________ (填“大”或“小”)。
2、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物理实验时, 发现小球每摆一个来回的时间似乎都相等,
于是小明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称周期
T )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猜想1:可能跟小球摆动的幅度有关; 猜想2:可能跟小球的质量有关; 险*
猜想3:可能跟绳子的长度有关。
$曲士三
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小明用秒表测出了不同条件下,小球来回摆■动多次所用的时间,算 出平均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请回答:
(1)
小明采用测量小球来回摆动多次的时间取平均值的方法,而不是测量小球来回摆动
一次所用的时间来确定周期 T ,目的是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为了验证猜想2是否正确,小明同学已准备了:秒表、刻度尺,还缺少一种实验室
常用的测量仪器,它的名称是 ___________ 。
(3) 大量的实验表明,同一个地点小球摆动一次的周期
T 只跟绳子的长度有关,且绳子
越长,周期 T 越大。
摆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有一次小明发现家里的摆钟变慢了,要 把它调准,小明应将摆钟的摆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调长”或“调短”)。
课后反思:
姓名 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导学方法:观察讨论法。
课时: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什么是机械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什么是参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如何选取参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课堂导学
1、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飞机、船只、太阳、房屋、树木:
运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静止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再观察教材图12.1-1,讨论它们有什么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学生举出一些运动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归纳:(1)机械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动是宇宙中的___________ 现象。
4、讨论:既然运动具有普遍性,为什么说房屋、桥梁是静止的,河水、船只是运动的?
归纳:(2)参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不同,所得出的结论
也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具有 _______________ ,处于相对静止的物体它们的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都一致,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物体_______________ 。
由上面的内容归纳:(3)如何选择参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练习:
1、请你根据下面的描述,判断下面标点的物体分别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并把它写在后
面的横线上:
(1)夜晚,小明抬头仰望天空,发现月亮在云中穿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小玲乘飞行旅行,在飞机降落时,看到地面正向她扑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唐代诗人李白在《望天门山》的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两句优美的诗句中,分别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小华看着窗外路边的白杨树,它们正急速地向后退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清晨,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冉冉升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某同学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论他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照物是()
A、铁轨
B、在车内行走的乘务员
C、车窗
D、路边的树
3、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沙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4、“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根据歌词中描述的情况,先后选取的参照物是()
A、竹排、青山B青山、江水C青山、竹排D江水、青山
5、在人民公园的湖面上,小刚同学坐在航行的游船里观光,若说他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A、湖岸B湖水C游船D岸上的建筑物
6、小明骑自行车在长江沙堤上沿河岸向下游行驶,感觉无风,但堤上柳树的枝叶却在随
风飘动,此时的风向是()
A、向下游B向上游C向沙对岸D从对岸吹过来
7、蹦极是一种极富挑战的活动,蹦极者在上升过程中,看到地面越来越远,所选的参照
物是()
A、他自己
B、地面
C、正在下落的另一个蹦跳者D跳台
8、孝感谢火车站并列停着两列客车,突然,坐在甲车上的小颖看到乙车正在后退,则下
列判断中一定错误的是()
A、甲乙两车都静止原位置不动
B、甲车静止不动,乙车正在后退
C、甲车正在前进,乙车静止不动
D、甲车正在前进,乙车正在后退
9、观光电梯从1 楼上升到6 楼的过程中()
A、相对于电梯来说,乘额是运动的
B、相对乘客来说,楼房的窗口是向上运动的
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D、以电梯为参照物,楼房的窗口是静止的
10、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一句应理解为其选择的参照物是()
A、水
B、桥
C、人D地面
课后反思:
姓名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
导学目标知识点: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导学方法:观察比较法,练习法。
课时: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速度及其物理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特点及图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课堂导学
生活中我们常说“跑比走快,乘坐火车比汽车快,坐飞机比坐火车快”,这表明了一个客观事实,物体运动有快有慢,讨论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有哪些方法,例如:百米赛跑归纳:(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两个物体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同,通过什么方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1 )匀速直线运动:
①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
①变速运动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平均速度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注意: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④⑤
三、课堂练习
1、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
照片表示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A 自匚&
區B
2、为了赶去坐火车,大人牵着小孩一起快走了30m其中大人共走了50步,小孩共走了110步,则走得较快的是()
A、大人B小孩C、一样快D无法确定
3、物体做匀速运动时,路程与时
8、小明从家到学校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
1m/s ,后一半间的关系为s =vt ,在图中是甲、乙两 物体的路程s 和时间t 的关系的图象, 由图象可知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
A 、v 甲
V 乙
B 、V 甲:::V 乙
C 、▼甲=V 乙
D 无法判断
4、 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 s_t 图象如图所示,经过 6s , 两车的位置关系是( )
A 、甲在乙前面 0.6m 处
B 甲在乙前面 1.2m 处
C 、乙在甲前面 0.6m 处
D 乙在甲前面 1.2m 处
5、 长50m 的队伍,匀速通过一座长100m 的大桥需1.25min ,则队伍过桥的速度为( )
A 、1.33m/s
B 7.2km/h
C 、2.5m/s
D 4.8km/h 6、 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10s 内通过路程为 200m ,那么,它在第 1s 内通过 _________ m, 第 2s 内通过 ___________ m, 前 5s 内通过 _____________ m 。
上,同学们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 由四位同学分别测出李军跑步经过 10m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李军跑步的平均速度(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
(1 )从起点到10m 处的平均速度为 ________ m/s 。
(2)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_______ m/s 。
(3)
分析表中数据和你计算所得的数据,可以发现李军跑步有什么规律
__________ 7、小明家距学校600m 远,某天他上学时,以1m/s 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 为了不迟到,
他改以1.5m/s 的速度走完了后一半路程,他上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他的全程平均速度。
9、一列火车以36km/h 的速度,用了 3min 穿过长度为1600m 的一座大桥,求这列火车的 长度是多少?
课后反思:
导学目标知识点
1. 学会使用秒表、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会求平均速度
2. 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3.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数据的作风•
导学方法:观察实验法
课时: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 )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
2. 在“龟兔赛跑”这个故事中,说乌龟胜了兔子,是指乌龟的()速度快;
而在它们比赛开始时,又说兔子跑得真快,是指兔子的__________ 速度快。
3. 声音的速度是340m/s,人喊话后0.2s能听到回音,人离山多远?
4. 物体做变速运动,前10min走了3km,停止5min后,又以240m/min的速度运动了5min 求;前10min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二、课堂导学
1. 实验原理;
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3. 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什么仪器?
4. 分析自己跑步(竞走、行走)的三个阶段的平均速度特点,比较哪一段最大?为什么?
5. 为测量运动员短跑时的平均速度.在室外测出40m的路程,每隔10m作一记号. 选出4告实验完毕。
(1)实验中所用的主要器材是
(2)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 ;
位记时员分别站在10m、20m、30m、40m处;让该运动员跑完40m路程即
(3)设计出实验记录表格
三•课堂练习
1小明在利用图7进行“测平均速度”实验时,他记录的实验表格如下,请根据
这些数据把表格填完整。
实验次数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1S=75 cm11=2.6s V1=28.85 cm/s
2S?=75 cm12=2.5s V2= cm/s
3S3=75 cm13=2.4s V3= cm/s
v= cm/s
2.(3分)小明同学想利用图8中的器材探究:改变斜面的坡度,小车沿斜面由顶端运动到底端的平均速度是否发生变化?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请利用图7中所给器材来验证你的猜想,具体实验步骤是:
3.如图9所示,一列长为120 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3000 m长的大桥,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00 s,求火车过桥时的速度是多少?
4. 小高参加学校田径队进行短跑训练,王老师为了帮他进一步提高成绩,对他的百米成绩
进行了分析测试.在每隔20m处安排了一个计时员,各计时员在发令员鸣枪时起动秒表,跑经指定位置时按停秒表,他们的读数分别是 2.9s、5.5s、7.9、10.7s、12.8s.通过这些数据可知道: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高跑100 m的平均
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小高在第____________ 个20m速度最快,平均速度是 _______________ ;
(3)小高在哪几个阶段的速度低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了提高成绩,你对他有什么建议?
课后反思: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声音产生与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以声波进行传播,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
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法
课时: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停止,发声也停止。
2、演奏小提琴时,琴弦在___________ ,打鼓时, __________ 在振动;敲击瓷碗边缘后听到的
声音是由_________ 振动发出的;吹笛子时,笛子发声是由 _____________ 发出的。
3、声音靠_______ 传播,声音以___________ 的形式传播,声速大小与 ______________
有关,15 C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 不能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速度大小规律是-
课堂导学
1、设计多个实验方案,探究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1) 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研究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实验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P28图2.1-5所示,用实验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你还有其它的实验方案吗?
3、设计实验方案:分别探究固体、液体和空气可以传声。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堂练习
1、如图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会看到泡沫小球________________ ,如将上述装置带到月球上做
实验,则会看到小球______________ ,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两次声音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不少于0.1秒,人耳就能把两次声音区分开。
(1)要能区分自己的拍手声和高墙反射回来的回声,你至少要离高墙多远?
(2)甲在长铁管的左端敲击一下,乙在铁管右端感觉到二次声音,
则铁管至少多长?
720m时,火车鸣笛,司机鸣3、一列火车以72km/h的速度驶向前方崖壁下的隧道口,距崖壁
笛后经过多少时间听到回声?
课后练习
1、利用声学知识测定海洋的深度(或测量闪电处离地面的高度),需要先知道哪些数据,需要
测出哪个物理量,试画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2、小明走近鱼缸拍手,金鱼备吓跑,小丽耳朵贴在桌面上,轻敲桌面远端,小丽听见敲击声。
鱼儿究竟是被拍手声还是拍手动作吓跑的?敲击声是通过空气还是桌面传入人耳?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实验改进意见,解答上述问题。
3、利用火车车轮与铁轨接头处撞击发出的声音可以粗测火车运行的平均速度,说出你的测量方案和需要的器材。
课后反思
课题:声音的特性序号:07
姓名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
导学目标知识点:
1、了解声音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2、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应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
的方法。
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对比归纳法
课时: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_____________ 叫音调,频率表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频率;
2、人的发生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____ ,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叫超声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次声波。
3、___________________ 叫响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振幅,响度与___________ 和_ ______ 有关。
4、乐音的特性包括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不同物体即使发出音调和响度相同的声音,仍能够分辨,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课堂导学
1、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1) 按课文Pw图3-1方案进行;
(2) 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改变滑动速度.......
(3) 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1) 按课文P21图3-4方案进行;
(2) 将钢尺的一端按压在桌沿上,在另一端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观察钢尺的振幅,听其
响度;
(3) 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知识延伸
管乐器考空气柱振动发声,空气柱的长短决定音调的高低;弦乐器通过弦的振动发声,
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弦的材料、长短、粗细和松紧程度等因素,试设计不同实验对以上问题进行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堂练习
1女高音歌唱家和男低音歌唱家中的“高”与“低”是指________ ,震耳欲聋是指声音
的_________ ,弓I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是指 ____________ ,男中音放声高歌,
女高音小声伴唱,____________ 的响度大,____________ 音调高。
2、医生听病人心脏跳动的声音时,要利用听诊器来减少声音的_____________ ,使声音的______ ___________ 增大些。
3、一种声音从水中传入空气时,一定不变的特性是______________ ;
4、新买的瓷碗常要敲一下,判断是否破损,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声控门锁”时。
须先输入自己的声音程序,才能使用,是应用了声音特性中
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课后练习
1小明将甲、乙两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上,得到甲、乙两种波形,从波形上可
以看出甲的音调_______ 乙的音调,甲的响度________ 乙的响度。
2、如图三支相同的试管内装有质量不同的水,用嘴贴着管口吹气,发出声音由低到高的顺序
,用棒轻敲击试管底部,则发出的声音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3、很多同学身边都有一把钢尺,它的作用大着呢,既可以用来画图,还是很好的实验器材, 能否利用它设计几个有关声现象的小实验?
课后反思
课题:声的利用序号:08
姓名 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声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2、辨别实际事例属于哪方面的应用。
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导学方法:实验观察法、讨论法
课时: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听到雷声就知道马上要下雨利用了声音传递 __________ ,铁路工人敲击铁轨可知道是否有松
动的螺栓是利用了声音传递 ____________
2、蝙蝠飞行时发出________ ,这些________ 碰到墙壁或昆虫时回__________ ,根据回声到来的_______ 和________ ,蝙蝠第一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这种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家根据这个原理发明了 __________ 。
3、B超向病人体内发射 _______ ,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________ ,超声探伤对人体 _____ 伤害。
4、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时,超声波穿过液体并引起激烈的 ____________ , _______ 把物体上的污垢敲击下来而不会损坏被洗的物体,,使用超声波是因为它产生的振动比可闻波更加_____________ ;外科医生利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课堂导学
提问:深海底的深度怎样测出?
测量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通过这说明声音是可以传递 ________ 的
如:(1)医生通过听诊器来了解病人的病情,利用了声音____________ ;
(2)小明向较远的高山大喊一声,经过1.2s听到回声,则小明距离高山m 远?(当
时气温是15C)
2、演示课本声波传递能量的实验,学生自主学习声波传递能量的实际应用。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堂练习
1、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根据敲打物体发出的声音来鉴别物体的质量,以下做法用以达到这
一目的的是()
A. 铁匠用小锤敲打烧红的毛坯;
B. 瓜农用手拍打西瓜;
C. 顾客用手轻轻敲打瓷器;
D. 瓦匠用瓦刀敲打红砖;
2、海豚有完善的声纳系统,它们能在黑暗的海水中准确而快速的捕捉食物,避开敌害,远远
优于现代的无线电定位系统。
(1)它利用了自身发出的()
A. 冲击波
B. 水波
C. 次声波
D.超声波
(2)海豚的声纳系统远远优于无线电定位系统,你认为这在于海豚发出的波比无线电波()
A. 速度快
B. 抗干扰能力强
C. 发出的能量大,传播的远
D. 在水中传播的能量损失小,传播的远
3、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给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损失,因为
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填‘次声波’或’超声波’),所以地震前人们并没有感觉到,
倒塌的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员,通过敲击物体使其______________ 产生声音而及时获救。
课后练习
1、超声波清洗及超声啐石是利用声能 ___________ 的性质工作的,而回声定位则是利用了声能
的性质。
2、下列哪些信息不是通过声音获得的()
A •古代战争中的侦查员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可以判断是否有敌人的骑兵来偷袭;
B •救护车急促的鸣笛声,是行人让出一条通道
C.蝙蝠的回声定位
D •看见闪电,就知道有可能有一场大雨
3、某人对高山喊话,0.2秒后听到回声,问该人据山有多远?
课题: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序号09
姓名 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
导学目标知识点: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通过自身体会并实际操作,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3、通过讨论,知道保护环境对我们的好处。
导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法
课时: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噪声从物理学角度讲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环保的角度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噪声强弱等级的单位是 ________ ,符号是______ ;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_
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是_dB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dB,为了保证工作
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dB 。
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课堂导学
1、小实验:先敲击音叉发声,并用示波器显示其波形;再用铁钉刮擦玻璃,用示波器显示波
形,把两种声音的波形作一对比,得出噪声的物理学含义: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噪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讨论:发声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一定是乐音吗?师生共同讨论并得出
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噪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自己阅读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了解不同等级的噪声对人的危害是什么。
(1)噪声强弱等级的单位是________ ,符号是 _____ ;
⑵对人的危害:如90 dB以上的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0 dB 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
D.市区内汽车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 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C 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 D.
高架道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
3、在我国的许多地方,过春节人们喜爱放鞭炮(如图
1所示),下面是四位同学关于这件事 的观点, 你觉得谁的观点最正确 ()
A.小明: 放鞭炮
B.小华: 放鞭炮
C.小
轩:
放鞭炮虽然可以烘托节日气氛,但它会产生噪声、空气污染问题。
D.小新: 3、控制噪声:同学们从听到声音的条件讨论减弱噪声的方法,归纳如下: 听: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一一空气等介质的传播一一鼓膜的振动
控制: 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堂练习 1.
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
中减弱的是
()
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
B.市区里种草植树
2. 以下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只要用收录机播放鞭炮的录音,就不存在噪声污染问题了。
课后练习
4、 以下减弱噪声的方法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的是 ()
A. 影剧院的墙面用吸音材料制成
B. 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罩的头盔
C. 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
D. 高架道路两侧某些路段设有隔音板墙
5、 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的噪声干扰,采取以下的那些方法是有效、合理
的?()
A 、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
B.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
B 在教室周围植树。
C.
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工厂里,噪声主要来源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公路上,噪声主要来源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