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病右治”的高级含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病右治”的高级含义
凡是从事中医手法及针法的人,都知道在咱们中医有一种治疗法叫“左病右治,右病左治,上病下治,下病上治” 等等,不过很多人都把它们理解的太狭隘了。

“左病右治,上病下治”等理念,最早来自《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原文:“ 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傍取之。


其“ 以右治左,以左治右” 的真正含义是说,下游病了,治上游,标有病了,治本,叶有病了,治根。

总的思路是,治病必求于本。

所谓的治左,治右,并不单纯的是方向性的左右,而是说要找到根本。

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的经脉血液贯通而成,循环往复,周流不殆,就跟河流是一样的,之所以左病右治,是想说明,左边病了,很有可能根源在右边,并不是人们所理解的左手病了治右手那样。

左病右治,右病左治的理论基础是根据“ 气反” 而来。

什么是“ 气反” ?
简而言之,气是病气(即病理),反是相反,意思是内在的病理变化与外在的症状表现不一致。

病变在甲的脏腑经络、器官组织,而症状却表现在乙的脏腑经络、器官组织上......病在经脉的左,根在经脉的右。

如张景岳所说的:“气反者,本在此而标在彼也”。

所谓本,即指病变的脏腑经络、器官组织,标即指症状表现或病理变化所能影响到的部位。

古人根据人体在病理变化上这一特点,发现这种气反病变,采取从疾病相反的部位去施治,往往能够取得较快的满意的疗效。

关于”左病右治,上病下治“,除了根据气反者理论,还根据中医的阴阳论,在一定条件下,阴阳能够互生互根,相互转化的,因此
才才化生出了左右,上下病互治的疗法。

那么,根据“左病右治,上病下治”的原理治病,疗效到底如何呢?
来看看作者通过“左病右治,上病下治”的原理治病取得的一些奇效吧~
1、我从事临床几十年来,无论治疗何种疾病从未用过药,均坚持中医的外治法,治疗的主体多以疑难病症为主,其疗效显著。

这些年也接触到多例患有不同症状膝关节疼痛的患者,治后的疗效与其它病症相比疗效欠佳,这个难题始终没得解决。

我最近又接诊几例膝关节疼痛的患者,患病的病程都在一、二十年,她们患病多年以来几经求医,无论服药、理疗、还是中医的外治法治疗均毫无疗效,因此,只能放弃治疗而“带病”工作。

他(她)们来到我处诊治后,用常规的外治方法治疗,治后其效果仍然不佳的情况下,我换位思考了这个问题,
根据祖国医学气反中的“ 下病上治” 的原则,取膝关节相对应的肘关节部位,在肘部的赘肉中揉按,膝关节的病痛点立即见轻,病情减轻说明膝痛治肘的方法是正确的、是可行的,于是,按照这个方法继续治疗,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膝关节痛就治愈了。

下面介绍一个治疗膝关节疼痛的病例。

其中一位女士,三十六岁,大约在十岁左右时,因一次外伤后,发现膝关节出现疼痛,因为当时是孩提阶段,家住在农村,当地的医疗条件又很差,治疗一段时间因不见疗效,就放弃了治疗。

因病症没有得到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当然病情越来越严重,后来发现左腿膝关节逐渐的向里侧弯曲,同时也感到膝关节病症越发严重,即使不走路也疼痛不已,为此,曾到了几家医院检查,又拍片、又化验,患病的病因也没有搞清楚,更没有好的方法医治。

医院对这个病症都没有办法,自己又能奈何呢?
所以,每天只能依靠服用止痛药度日,一直服用到现在,这一晃就是二十多年过去了,后经人介绍来我处求治。

来我处诊治后,对病症做出正确的诊断是关键的一环,我根据病
症采取了两种方法。

一是、采用经筋诊断法,首先应检查腿部肌组织分布的状态。

患者因腿部长时间患病,造成膝关节周围经脉不通,气血运行不畅,所以,使膝关节周围的肌组织不断的发生病变:左膝关节不能伸直,向里侧弯,股骨的里侧有5公分长的一块赘肉,胫骨两侧也有2~3公分大小不等的赘肉等等,这些赘肉是为患病的病因。

二是、采用脉诊方法运用经筋诊断法检查后,又本着“ 病在外而伤在内” 的原则,在脉象上做进一步观察,通过脉诊断定患病的脏腑。

经诊脉,病在肝、脾,根据得出的脉象判断,膝关节痛的病因在肝和脾,此乃“肝主筋”之故也。

病因清晰后,我曾采用几种外治的方法治疗,治后病症略有好转,但没有大的起色,按我多年临床经验上看,治后疗效不理想的原因,可能与采用的方法不当有关,因此,需要调整现行的治疗方法,于是,我换了另一个角度观查这个病情。

根据祖国医学,“病在下取之上”的原则,以及十二经筋的理论,把肌组织做为治疗的重点,取左膝关节相对应的左肘的肌组织而治之,在原有检查范围的基础上,又进一步的细化。

采用的具体方法如下:膝关节相对应的是肘关节,所以,我同时取两侧肘关节的肌组织,通过手指对肘关节肌组织触摸,找出与腱侧的肌组织相比发硬、较厚的赘肉,这些赘肉就为膝关节疼痛发病的病因。

经检查:发现与左膝关节下边的赘肉,相对应的左肘关节下边的肌组织也发硬,用手按压有痛感,仅此,肘关节下边肌组织上的硬点、痛点,这些赘肉,即为新的治疗点。

患病的位置确定后开始为其治疗。

用手指在在肘关节赘肉上反复的揉搓,经过几分钟的揉搓治疗,发现膝关节上的这块赘肉逐渐的软化变小,疼痛的部位痛感开始减轻,疗效说明“ 病在下取之上” 这个治疗原则是正确的,符合医理,符合人体的规律,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好方法。

接着,按此方法为这位女士仅仅治疗几天,膝关节上的赘肉就柔软了许多。

膝关节周围的其它赘肉,也均采取这种方法治疗,同样取得了极好的疗效。

2、一位女士、三十六岁,因腰痛、腿痛、腿麻到医院治疗,医院为她采用了牵引,按摩、针灸三种方法同步进行的方法治疗,每天一次,连续二十天,因采用的治疗方法不当,不仅腰腿疼痛不见好转,而且症状越来越重,家人带她到我处诊治。

来诊后,我为她进一步的诊察病情,发现腰部的整个椎体水肿,腰肌、竖直肌腰部形成一个僵硬的平面,分不清腰椎在哪。

因针灸不当,腰椎、臀、腿部形成多块硬结,这些部位平卧时疼痛不已,腰长时间的压迫神经,造成左腿疼痛、而且发麻,这种疼麻酸感一直到脚趾和足跟。

病症清楚后,我为她运用中医推拿、整脊复位等多种常规的方法治疗,治后病症立即缓解,有很好的疗效,但病症只能维持四、五个小时,病症好转有时仅一、二个小时,治后不断的反复,腰肌、腰椎的水肿也时好时坏。

病症不断反复,而且维持的时间短,说明治疗方法不当,因此,不能把治疗的重点放在腰部,再按过去的方法治疗了,如果再按这个方法治疗,使已经受损的腰肌、腰椎的功能不利于恢复,会造成肌组织的疲乏,不利于水肿的消失,应探讨其它方面的治疗方法。

于是,我根据“ 下病上治” 的原则,选择了与腰、臀部相对应的肩胛和两肩胛中间部位,做为新的治疗点,从另一个角度治疗腰病,这样即可达到治疗的作用,同时,又有利于腰、腰椎的调整和恢复。

新方法确定后,我用手触摸她的肩胛和肩胛中点发现均有痛点,这些痛点证明恰恰是腰病新的治疗点,接着,用手掌在肩胛和肩胛中点上,反复的、轻轻的揉按,随着治疗的进行,代谢加快,没有治腰,但腰痛、腿部的疼痛、麻、酸等病症立即止痛,按照新方法治疗,病症急速好转。

此后,按照这套新的方法治疗,病症一天好似一天,很快病症就痊愈了。

3、还有一个更加奇特的病例。

一位五十五岁的女士,右髋关节疼痛,一高抬脚髋关节就疼痛不止,走路稍长一点,或者睡觉压着也痛,用手触摸肌组织并没有发现红肿。

发病几个月来,髋关节的功能障碍得不到恢复,没办法去了几家医院,做了多项检查,也包括XT检
查,该检查的都检查到了,也没有查出问题来,后来到我处诊治。

我根据“ 下病上治” 的原则,运用经筋诊断法,对右髋关节相对应的右肩关节的缝隙做检查,用手触摸两侧肩关节,然后与两肩相对比,发现左肩关节缝隙上下有一条约一公分宽的赘肉,用手按压时有痛感,根据左右肩关节缝隙的这条赘肉可以断定,这块赘肉就是右髋关节疼痛的真正病因。

病因确诊后,我用手在左肩关节的赘肉上,只是轻轻的揉按,该女士就疼痛不已,出现疼痛感更加说明这一条赘肉的形成,是长期气滞血瘀所致,是影响髋关节气血运行的障碍。

因查找的病因无误便开始治疗,我在她左肩关节的缝隙上继续又揉按了几分钟,让她活动一下试一试髋关节感觉,真的奇迹般的好了许多,经过几天这么简单的治疗,髋关节疼痛就治愈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