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史精选故事93、缇縈不仅救了父亲,还改变了文帝刑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93、缇縈不仅救了父亲,还改变了文帝刑法
缇萦是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之一。
缇萦救父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
缇萦凭着孝心和智慧,不仅救了自已的父亲,还促使汉文帝废除了肉刑。
《汉书》为了宣扬汉文帝的仁德,记载了这个故事,使缇萦成为西汉时期著名孝女,流传千古。
《汉书》记载,缇萦是山东人,她的父亲担任齐国的太仓令,就是管理粮仓的官员,人称淳于公。
淳于公为官清廉,尽职尽责。
他还自学医术,业余时间给人看病,医好了不少病人。
淳于仓没有儿子,只有五个姑娘,缇萦是他最小的女儿。
文帝十三年,淳于公在医治病人时,不慎发生了医疗事故,按法律应当判肉刑。
当时的肉刑有三种:一是黥刑,即在脸上刺字;二是劓刑,即割掉鼻子;三是刖刑,即砍掉左脚或右脚。
按照当时的规定,官员受肉刑,需要到京城诏狱去执行。
诏狱,是朝廷设立的高等监狱,专门关押和处罚官员,大概相当于现在的秦城监狱。
淳于公被押解进京,五个女儿围着他哭哭涕涕。
淳于公心里烦燥,骂道:“你们就知道哭,有什么用呢?可惜我只有女孩,没有男孩,紧要关头没有用处”。
缇萦当时只有十几岁,但她性格刚强,决定随父进京,一路照顾,并设法营救父亲。
淳于公劝阻,缇萦不听,毅然陪着父亲踏上了西行之路。
从齐国到长安有两千多里地,路途遥远,困难重重,一个从没出过远门、只有十几岁的小姑娘,肯定吃了不少苦头。
缇萦到了长安,没有其他办法救父亲,就给汉文帝写了一封信,说:“我的父亲作为官吏,齐国人都称赞他廉洁公正,现在犯了罪,应当受到处罚。
可是,我哀痛那些受到肉刑的人,身体再也不能恢复,即便想改正错误,也没有办法了。
我作为女儿,心疼我的父亲,心中万分悲痛。
我请求把我没入官府,作为奴婢,以此赎解父亲的刑罚,使他能有改过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看到这封信,十分哀悯缇萦的心意。
汉文帝本是大孝之人,自然能够感受到缇萦的一片孝心,又听说了她千里陪父进京的事情,
内心被深深打动了。
于是,汉文帝专门下诏,赦免了淳于公的肉刑。
缇萦上书救父的孝举,千古流芳,成为后世孝道的典范。
有人写诗赞道:“欲报亲恩入汉关,奉书一阙拜天颜,世间不少男儿汉,可似缇萦救父还”。
汉文帝赦免淳于公,不单纯是因为缇萦的孝举,更重要的原因,是汉文帝要致力建设一个以德化民、轻刑慎罚、百姓安乐的清明社会。
汉文帝登基当年,就力排众议,坚决废除了“连坐法”,以后,又陆续废除了“妖言惑众罪”、“诽谤朝廷罪”等一批严刑苛法。
现在,汉文帝想借缇萦上书的机会,废除长期实行的肉刑。
肉刑,是损害人的肉体的一种刑罚。
肉刑起源于“杀人者死,伤人者创”的原始同态复仇论,在远古时代就有,到夏商周时期成为国家常刑,汉初仍然沿袭。
受肉刑的人会终身残废,而且由于有了明显标记,不能为社会所容,属于野蛮的刑罚。
汉文帝决定废除肉刑,他召集群臣说:“我听说尧舜时期,刑罚很轻,但老百姓很少犯罪,那该多好啊!现在刑罚很重,但邪恶仍然没有停止,主要原因是教化不够,引导不正,这都是我的过错。
现在有三种肉刑,受刑的人被截断肢体,刀刻肌肤,终生不能再生长复原,即便想改正错误去做善事,也没有办法了,这是何等的痛苦而又不道德啊。
我哀怜他们,决定废除肉刑”。
群臣大都表示同意,并称赞汉文帝仁德。
汉文帝废除肉刑,是促进社会进步的一大贡献,成为刑罚由野蛮转入文明的重要标志,尽管后世仍有反复,但已经属于个例了。
当时,汉文帝的皇位已经十分牢固,威望也高,有的大臣不敢明着反对,但暗地里消极抵制。
丞相张苍、御史大夫冯敬上奏说:“以肉刑禁止邪恶,由来已久。
如今废除肉刑,可改为打板子。
应当处黥刑或劓刑的,打三百竹板;应当斩左脚的,打五百竹板;应当斩右脚的,改为死刑”。
汉文帝同意了。
可没想到,肉刑是废除了,但实际上处罚更重了。
该斩右脚的,直接被处死;该斩左脚的,五百大板下来,几乎全部毙命;该受黥刑或劓刑的,挨了三百大板,能活下来的也寥寥无几。
这
严重违背了汉文帝废除肉刑的初衷,也表明汉文帝推行“轻罚慎罚”之艰难。
后来,到了汉景帝时期,对笞刑作了具体规定:一是减少打板子的数量,五百板和三百板分别减为二百板和一百板;二是规定了板子的规格,不准用大板子,竹板长五尺、宽一寸、厚半寸,而且要把竹节削平;三是行刑时始终由一个人完成,不得中间换人。
这样,才改变了“在外有轻刑之名,在内实际杀人”的状况。
汉文帝属于一代明君,他开创了“文景之治”,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受到后世赞扬。
不过,汉文帝也是人,是人就会犯错误,汉文帝宠信宦官邓通的事情,就被人们所诟病。
请看《新视角读(汉书)》之三十三,文帝做个梦,也能让人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