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992527_浅谈中国古典舞《飞天》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展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ANCE FASHION 2023
浅析
DANCE FASHION 1.中国古典舞《飞天》的形成过程及发展
舞蹈作为一门综合了音乐、绘画、服饰等形式的艺术,是以肢体语言塑造艺术人物形象,并反映着社会现实生活和人类情感。
舞蹈因其创作国家、民族和地域的不同,也会具有不同的特质。
因此,舞蹈往往会展现出一个民族的特质,即舞蹈的民族性。
中国古典舞《飞天》具有中国传统舞蹈韵律中“形、神、劲、律”的特点,在舞者完美的演绎中,充分地展现出中国古典舞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
《飞天》以其建立在深厚传统舞蹈美学基础上的因素,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编者的二度创作中,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舞蹈艺术风格。
1.1中国古典舞《飞天》的形成过程
中国古典舞《飞天》是编创者根据敦煌壁画中的人物艺术形象,结合中国民族民间传统舞蹈中的元素,提炼、加工、整理、再创作出来的一部独具中国风格的舞蹈作品。
这部舞蹈作品是舞蹈工作者以长期积累的艺术实践创作而成的,是具有古典舞风格特色和极具典范意义的作品之一。
敦煌壁画是魏汉晋以来绘画艺术最高成就的体现,其画中人物婀娜多姿的舞蹈形
象也成为了中国舞蹈艺术者创作的资料宝库,为舞蹈创作提供了灵感源泉。
这些壁画中的乐舞形象,经过不同时期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乐舞艺术体系。
敦煌壁画中的舞蹈艺术属于中国古典舞的范畴,它区别于传统的戏剧、武术、杂技等艺术形式,包含了西域、中原、龟兹乐等舞蹈元素。
中国古典舞《飞天》在吸收传统乐舞动作和韵律的同时,又借鉴性地吸收了现代艺术创作的思维理念。
因此,《飞天》是既包含敦煌舞又包含飞天舞的艺术形式,借鉴吸收了西方芭蕾舞的精华,使其形成了既遵循古典舞蹈美学原则又符合现代欣赏习惯的特征,成为具有民族性、独立性、时代性的舞蹈体系和舞蹈类型。
1.2.中国古典舞《飞天》的发展
“飞天”意指飞舞的天人。
自汉代佛教经印度传入中国以来,由于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在思想上寻求解脱,便开始信奉佛教中飞天的人物形象。
大量的飞天人物形象,以其各异的舞姿被刻凿和绘画在石窟中。
自唐朝以后,壁画、石窟中的人物形象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绘画中人物形象的艺术风格也变得明亮艳丽。
【摘要】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中华民族璀璨瑰宝中最为优秀的舞蹈艺术形式之一。
在对其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这种飞天的舞蹈形象也成为了众多舞蹈编导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
在这种模仿性的编创中,编导们为了能够完美地再现敦煌壁画飞天优美的舞蹈形态特征,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尝试性探索。
中国古典舞《飞天》深入地挖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编导们从思路、形式、元素和审美意蕴等方面不断创新,将《飞天》中蕴含的艺术价值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文章以中国古典舞《飞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深刻地了解该作品的创作特点、艺术表现、艺术价值和审美特征,通过探析作品的艺术特点,了解中国传统舞蹈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深入地体会这部舞蹈作品所展现出的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浅谈中国古典舞《飞天》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展现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飞天》;创作特点;表现形式
姻李
超
90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ANCE FASHION
2023与此同时,飞天人物形象的深入人心也使得舞蹈艺术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中国古典舞《飞天》诞生于中国政治稳定、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
它是舞蹈编创者借鉴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所创作出的一部表现国家繁荣富强的舞蹈作品。
20世纪中叶,戴爱莲借鉴戏曲舞蹈中的长袖舞,通过运用简洁的舞蹈语言、浪漫的创作手法和对长袖舞技法的创新,成功地创作出向往光明和自由的仙女形象。
至21世纪,舞蹈编创者以新时代的发展特征为切入点,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从创作元素和审美意蕴的角度,对中国古典舞《飞天》再次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实践。
这种思路和手法的创新,不仅扩展了《飞天》的艺术层次,而且提升了其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和思维导向,成为了中国古典舞的典范之作。
2.中国古典舞《飞天》的审美生成
为使中国古典舞《飞天》中的飞天形态特征更加具体化和形象化,各时期的编创者均对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性创作。
广为人知的三个版本分别为:第一个版本是由戴爱莲先生于1954年创作的双人舞《飞天》;第二个版本是以双人舞《飞天》为基础,由陈维亚编导于20世纪90年代创作的独舞《飞天》;第三个版本是七人舞《飞天》,由邢时苗于2008年为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而编创。
2.1“飞天”意象的生成
叶朗在《美学原理》一文中这样写到:“艺术的本体是审美意象,因此艺术形式的创作始终就是作品意象生成的一个过程。
”这种审美意象的生成往往是两次递进式的跨越,即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的过程。
对于中国古典舞《飞天》意象的生成,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舞蹈编导者在学习有关敦煌的文献资料和在对敦煌壁画采风过程中,受壁画中飞天形象的影响而形成最为直观、感性的舞蹈形象;第二个层次为舞蹈编导者对收集资料的理性分析,将其形象赋予知性的抽象特点,并对其舞蹈语言、舞蹈结构进行构思。
飞天形象的呈现还需要由演员的二度创作和舞蹈表现来完成,以最终达到音乐与作品完美结合的艺术效果。
飞天的乐舞形象存在于敦煌的壁画之中,人们对其的印象也只是将其想象成在空中飞舞的形态。
陈维亚编导创作的独舞《飞天》,通过艺术联觉将传统舞蹈元素完美融合起来,并结合了人类文化艺术的感情特征以及审美情趣,巧妙地赋予了壁画中的舞蹈形象以新的创意和内涵。
在创作的过程中,从题材的选择、舞蹈语言的汇集、舞蹈形象的设定和舞蹈结构的设计,舞蹈编创者对各个环节均进行了深入的推敲和斟酌。
舞蹈作为一门综合了音乐、绘画、服饰等形式的动态艺术,其以肢体语言的特点,塑造了艺术人物形象,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和人类
情感。
因此,舞蹈意象的呈现往往需要通过舞蹈造型、节奏韵律相互结合,以达到一种舞蹈的动态意象。
在陈维亚编导的独舞《飞天》中,通过将敦煌壁画中“S 、U 、L ”等经典形态在不同舞蹈段落中的呈现,将作品清晰的结构层次、鲜明的艺术形象,层层递进式地展现了出来。
作品中姿态典雅的慢板、快速灵动的快板,也将飞天的乐舞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出来。
在中国古典舞《飞天》的表演中,舞者往往以单腿的静态造型在慢板中开始舞蹈,在缓慢的沉蹲和双臂起落的配合下舞出波浪形的律动,描绘出徐缓飞来的飘舞意象,从而营造出飘渺的艺术空间和艺术层次。
其中,舞蹈者以“S ”形的体态在不同的方位变换舞姿,象征着飞天形象中天地之间的呼应。
同时在伴随着音乐舞动长绸时,要以强劲有力的动作,表现出彩色的长绸在空中交错的层次韵律。
2.2中国古典舞《飞天》中“长绸”意象的生成
在中国传统舞蹈中,往往会使用长绸等服装道具的象征功能来达到对艺术意象的呈现。
恰当地使用长绸的服装和道具,不仅可以完美地表现出作品的意象,而且能大幅度地提升舞蹈作品的整体艺术美感和质感。
中国古典舞《飞天》以其24米的彩色长绸,实现了对表演空间的拓展。
由于不同时期人们艺术审美趣味的差异性,编创者对于长绸的选择也会各有不同。
长绸颜色的选择对于作品的舞台视觉效果和作品情感的传达具有重要作用。
不同颜色的长绸具有不同的表现效果,从而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象征性和审美意义。
中国古典舞《飞天》中长绸由淡黄色到红色的过渡,充分地体现出了中国传统色彩的文化象征。
这种逐渐过渡的颜色,不仅使长绸整体的色彩明亮、纯净,而且使舞蹈的形象更加饱满、生动、立体,象征着天地之间的无往不返。
在舞蹈表演中,长绸在舞蹈和舞姿的变化中随风飘动,展现出天女散落鲜花为人间祈福的意象。
在中国古典舞《飞天》中,舞者与长绸相互交融,交相辉映,展现出了超脱烂漫的飞天意象。
3.中国古典舞《飞天》形式的创新
3.1“飞天”的舞蹈形式
中国古典舞《飞天》作品中的飞天指飞舞的“天人”。
《飞天》以其金色的服饰、飘逸的长绸道具、“S ”形的舞蹈造型和优美的舞姿,以及活泼的人物性格、华丽的舞台布景、现代科技制作的舞蹈道具和宏伟优美的音乐伴奏,展现出了圣洁的人物形象。
《飞天》由于其群舞的特点,可以划分到群舞类的舞蹈表演形式中。
舞蹈编创者打破了常规对人数的平衡对称要求,由七个女演员共同演绎,展现出中国古神话中七仙女的形象。
构成舞蹈形式三要素的道具、音乐、动作,在舞蹈表演中占有重要地位。
91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浅析DANCE FASHION
3.2中国古典舞《飞天》中舞蹈形式的创新
作为舞蹈内容外化特征的形式,因其具有舞蹈语言、舞蹈结构、舞蹈题材等方面的特点,所以在舞蹈创作中有重要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编创者对中国古典舞《飞天》的舞蹈形式也进行了一定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舞蹈道具的创新;第二,舞蹈音乐的创新;第三,舞蹈动作的创新。
在舞蹈道具的创新上,可以通过利用道具的特殊性,给予舞者重心方面的支撑,在突出身体倾斜度的同时,达到对造型中人物形象的还原,并通过其正确的运用来扩大舞蹈的表现领域,从而提高身体的技艺性。
在舞蹈音乐的选择和编创方面,要根据壁画的人物形象以及作品的律动特点进行合适的选择和创作。
这些音乐不仅要符合现代人在听觉审美上的习惯,而且也要使音乐的律动和舞蹈动作的节奏相配合,从而使音乐和舞蹈达到完美的统一。
在中国古典舞《飞天》中,编创者将两者进行了巧妙的结合,使舞蹈作品在听觉上表现出了创新的特点。
在舞蹈动作的创新上,要根据《飞天》的主题及人物形象的造型,展现出壁画中动静的变化,从而达到对舞蹈语言和舞蹈内容的丰富化。
4.中国古典舞《飞天》的创作特点
由邢时苗编创的七人舞《飞天》,一经亮相便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
作品以其新颖的思路和独特的创作模式,不仅充分地展现出《飞天》的古典舞神韵,而且将这部作品推向了新的时代,展现出当代中国舞蹈的艺术特点。
七人舞《飞天》不仅扩展了中国古典舞的创作空间和维度,而且成为中国古典舞蹈的典型范例。
编创者以现代人的角度,再一次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一次创新。
作品以新的创新思路对舞蹈语言形式进行了升华和丰富,使其具有了当代中国舞蹈艺术的特色和价值。
在创作思路方面,中国古典舞《飞天》在展示舞蹈自身韵味的同时,突破了传统的艺术风格与僵化的艺术模式,在抒发情感、表达形象的同时,给观众留下了神秘的想象空间。
编创者独具匠心地将传统文化形式与新时代内容集合起来,在深入发掘舞蹈者潜质的同时,还对肢体语言、运行路线、动作连接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创新。
在形式的创新方面,中国古典舞《飞天》将现代化技术融入其中。
道具的运用也使作品的形式得以创新,绸带作为艺术化的延续,随着身体造型变换飘舞,既延续了传统的审美观念,又开拓了肢体的表现空间。
5.中国古典舞《飞天》的表现特色
中国古典舞《飞天》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以其特有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形、神、劲、律”融合的特点,彰显了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飞天舞在人体形态上,强调体态和造型动作的曲线美与内在气质。
因此,要掌握好拧、倾、圆、仰、翻、卷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的内在气质。
飞天舞在神态的塑造方面,要通过气质和眼神,达到对作品内涵和韵律的呈现。
飞天舞中的神采、内涵、韵律以及气质,均强调气息、呼吸和意念。
其中,眼神作为传神的工具,其“散、放、凝、收”等特点,也使整部作品的心理节奏和内涵支配达到了想要的效果。
中国古典舞《飞天》中“形未动,神先领”,也是对其艺术特色中形、神关系的完美诠释。
飞天舞的创作来源于佛教中的人物形象,因此在表演这一作品时,舞蹈的动作要更多地体现在身体的上半部分,借助飘曳的衣裙彩带和飞舞的长绸,达到对凌空翱翔的飞天艺术形象的展现。
飞天舞中“劲”的艺术特色也赋予了作品的外部动作和内在节奏层次以对比的力度。
作品中的节奏在舒缓有规律的节奏中进行,其运动的节奏也与传统舞蹈中有规律的2/4、3/4和4/4节拍相异。
传统的中国古典舞往往不带有切分音的节奏,而《飞天》作品中却含有大量切分音的律动,形成了轻重、动静、长短相结合的有“弹性”的运动。
飞天舞中的“律”,也包含了舞蹈动作中自身的律动性和依循性。
动作之间的连接通过“正律”的手法,一气呵成。
同时,“双晃手”的“反律”也展现出了动作圆润的韵味。
“反律”作为中国古典舞《飞天》中特有的艺术表现特色,以其千变万化的动感,提升了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袁禾.中国舞蹈美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
[2]金亮.敦煌舞蹈美学初探[J].舞蹈,2012(6):34-35.
[3]林君桓.当代舞蹈美学[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16:362-365.
[4]张婷.以《飞天》为例谈“长绸”在中国古典舞表演中的艺术价值与审美特征[J].黄河之
声,2017(10):95.
[5]过节.浅析中国古典舞《飞天》的审美意趣[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5(S1):90-93.
[6]刘潇.从“飞天”舞蹈看长绸舞的艺术表现价值[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1(01):
61-64.
[7]贾璐.论新时期中国古典舞创作的特点——
—以舞蹈《飞天》为例[J].贺州学院学报, 2011,27(04):68-71.
[8]朱雅菲.“相由心生”对中国古典舞表演的启示[D].北京:北京舞蹈学院,2017.
[9]马翱,李丽娜.浅谈当代中国古典舞剧目发展的本体建构[J].舞蹈,2015(12):55-57.
[10]李匆.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历程及其作品赏析[J].音乐生活,2017(05):55-58.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项目“中国古典舞对当代大学生文化传承的研究”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92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ANCE FASHION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