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题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
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
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58.0分)
任何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的测温元件,其测量值在白天将系统偏高于气温,夜间则系统偏低。
为避免这种辐射误差,必须对测温元件采取有效的辐射屏蔽措施,百叶箱应运而生。
百叶箱读数时要特别防止光照、触碰等干扰。
下图是我国北方某气象站局部。
据此完成下列题。
1.下列描述百叶箱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百叶条倾斜——避免阳光直接照射箱内仪器
B. 箱门朝北开——为了获得更精确的测量数据
C. 箱体为白色——吸收投射在百叶箱上的阳光
D. 距地面定高——减小地面对测温的直接影响
2.此时,该地:()
A. 物体影子朝东北方向
B. 太阳辐射为一天中最强
C. 地方时约是上午10点
D. 太阳高度角将逐渐增大
读极地投影示意图回答问题,图中小虚线圆为极圈,大虚线圆为回归线;弧线ACB为晨昏线,且AC段为昏线;C点为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也是晨昏线与120 °经线的交点。
天才出于勤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的日期可能是()
A. 3月21日
B. 6月22日
C. 9月23日
D. 12月22日
4.该日正午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A. 120°E 、23°26′S
B. 120°E 、23°26′N
C. 60°W、23°26′S
D. 60°W、23°26′N
第31届奥运会于2016年8月5日~21日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开幕式定于8月5日19时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西3区)世界上最大的球场——马拉卡纳体育场进行。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5.海南的阿锦决定在家观看开幕式现场直播,届时家里墙上悬挂的时钟正确的是
( )
A. B.
C. D.
6.奥运会举行期间,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 此时正值澳大利亚的冬季
B. 北京的昼长越来越长
C. 里约热内卢的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
D. 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2
做题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下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
据此完成下列题。
7.图中①②③④形成的从先到后顺序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④②①
D. ④①②③
8.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
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
()
A. 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
B. 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
C. 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
D. 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
在地核内部的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加热下,最靠近地核的那部分地幔会形成一个像烟囱中的滚滚浓烟一样垂直上升的热柱,这种地幔中呈柱状分布的热异常领域,称为
地幔柱。
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幔柱分布剖面图。
据此完成下题。
9.地幔柱上升到岩石圈底部时,对接触的岩石所起的作用是()
A. 侵蚀作用
B. 变质作用
C. 重熔再生
D. 冷却凝固
10.下列地区,最有可能出现地幔热柱的是()
A. 欧洲中东部
B. 北美中部
C. 东非大裂谷
D. 青藏高原
大瓦山位于我国四川省,横断山东侧,为世界第二大桌状山。
桌状山常发育在近于水平或倾斜平缓的软硬相间的岩层分布区,受流水的强烈侵蚀切割,顶部覆有坚硬的岩层时,
天才出于勤奋
4
就会形成顶平坡陡的桌状山。
大瓦山是地形倒置的向斜山,山体分两层:下部是构成山体基底的石灰岩,上部是层层堆叠的玄武岩。
完成下题。
11. 大瓦山桌状地貌的形成过程可能是( )
A. 沉积作用——板块挤压——褶皱断层——岩浆喷出活动——断块抬升
B. 板块挤压——岩浆侵入活动——地壳抬升——周边岩层被侵蚀、搬运
C. 板块挤压——褶皱断层——地壳下陷——沉积作用——地壳抬升
D. 褶皱断层——岩浆喷出活动——断块下沉——外力沉积形成石灰岩
12. 假若玄武岩层和石灰岩层的上下位置颠倒一下,呈现的地貌最可能是
( )
A. 桌状山
B. 丹霞地貌
C. 雅丹地貌
D. 喀斯特地貌 读世界某区域板块分布图,回答下列题。
13. 图中①②③表示的板块依次是( )
A. 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B. 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C. 美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D. 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南极洲板块
14. 图中a 、b 为板块边界,有关两者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
做题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A. a—生长边界,b—消亡边界
B. a—消亡边界,b—生长边界
C. a—生长边界,b—生长边界
D. a—消亡边界,b—消亡边界
被美国国家地理誉为“世界建筑奇迹”的中国上海世茂深坑洲际酒店(如图),是世界首个建造在采石坑内的自然生态酒店,经过7年多的施工已于2018年11月正式营业。
读图完成下列题。
15.上海深坑酒店所处“深坑”的由来是()
A. 废弃矿区
B. 人工新开挖
C. 地陷
D. 陨石坑
16.该深坑酒店可能要特别预防的自然灾害是()
A. 干旱、崩塌、寒潮
B. 雨涝、崩塌、地震
C. 滑坡、泥石流、火山
D. 干旱、寒潮、海啸
下图为某旅游爱好者于9月下旬拍摄到的沙漠日出景观。
读图,完成小题。
17.该照片最有可能拍摄于()
A. 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
B. 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C. 沙特阿拉伯鲁卜哈利大沙漠
D.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沙漠
18.图示区域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有()
①地热能②太阳能③风能④水能⑤石油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⑤
天才出于勤奋
下图为某河谷地址、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
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
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
完成下列题。
19.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A. 向斜西侧大
B. 向斜东侧大
C. 背斜东侧小
D. 背斜西侧小
20.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宜开采。
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0分)
21.读甲、乙两幅日照图,甲图和乙图为同一时刻的日照情况,Q为P线与70°N的交
点。
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直射点地理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
(2)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_时,新的一天占全球__________
(3)M地昼长为___________时,Q地夜长__________时
(4)M地正午太阳高度为___度,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为
___________________
(5)10°S正午物体影子朝向_______,大连日出方向为________。
22.构造地貌是地质构造在地表的一种表现形式。
如图示意我国东部某地区地质构造与
地貌景观。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6
做题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天才出于勤奋
(1)甲处地质构造是______。
(2分)
(2)乙处地貌为______,解释其成因。
(6分)
(3)丙处地貌类型是______,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_____。
(2分)
2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质时期柴达木盆地为巨大湖泊,在地壳抬升和气候干早化的双重作用下,古湖面积萎缩,形成群山环抱的封闭性断陷盆地。
强劲的西北风从阿尔金山的低洼区穿入,不断剥蚀出露的古湖沉积地层,形成规模巨大,与主导风向一致的雅丹地貌。
该地区气候曾向暖湿转变,盆地中西部的鸭湖地区(下图)
形成了我国唯一的水上雅丹景观。
现在,鸭湖水位上升,面积扩大,水体的作用正导致水上雅丹景观的消失。
(1) 分析柴达木盆有利于雅丹地貌发展的物质和气候条件。
(2) 简述鸭湖地区雅丹地貌演化为水上雅丹的过程。
(3) 推测水体的作用对水上雅丹景观消失的影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百叶箱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
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大气受热过程相关知识。
【解答】
白色颜色浅,可以反射太阳光线,避免因吸收太阳光线导致箱体升温,影响向内仪器测量的准确性,C错误。
本题要求选择错误选项,其他选项均描述正确,故选C。
2.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
解题关键在于分析材料提取关键信息。
【解答】
据材料可知,百叶箱读数时需要避免光照等干扰,因此箱门最可能朝向北侧,据图可知,此时影子朝向东北方向,A正确。
太阳位于西南方向,并非一天中太阳辐射最强的时间,太阳辐射最强时应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B错误。
此时太阳位于西南,可知此时已过正午,C错误。
太阳高度角在正午时达到一天中最大,过后逐渐减少,D错误。
故选A。
3.【答案】
8
做题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解析】1. 略
2. 略
5.【答案】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区时的计算,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时间的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由材料可知,开幕式定于8月5日19时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西3区)进行,海南采用的是东八区的时间,相差一个时区,区时相差1小时,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东八区在西三区的东侧,相差11个时区,所以开幕式开始时东八区的区时=8月5日19时+11小时=8月6日6点,所以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的运动特征和地理意义,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由材料可知,奥运会于2016年8月5日~21日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此时是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的冬季,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所以正值澳大利亚的冬季,A正确;8月5日~2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动,所以北半球昼越来越短,B错误;8月5日~2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动,里约热内卢位于南半球,所以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C错误;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远日点最慢(7月初),近日点最快(1月初),所以8月5日~21日公转速度越来越快,D错误。
故选A。
7.【答案】
天才出于勤奋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解答】
读图可知,断层①将灰岩④断开,故灰岩④先形成,断层①后形成;断层①形成后,地表面被侵蚀,形成侵蚀面,之后地壳下沉,接受沉积,形成砂砾石层②;最后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③。
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 【分析】
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解答】
读图可知,砂砾石层的下界存在侵蚀面,可知该面形成的时期遭受侵蚀,BD错误;侵蚀面相对平坦而广阔,说明地壳运动相对稳定,A错误,C正确。
故选C。
9.【答案】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
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岩石圈物质循环相关知识。
【解答】
地幔柱对接触到的岩石提供高温高压的环境,使岩石发生变质作用,不一定使岩石重熔再生。
B正确,ACD错误。
2. 【分析】
本题考查地幔热柱当地出现,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
解题关键在于读图分
10
做题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析提取关键信息。
【解答】
读图可发现在非洲出现超级柱,故东非大裂谷,最有可能出现地幔热柱,C正确,ABD 错误。
11.【答案】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
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
【解答】
读材料可知,大瓦山是地形倒置的向斜山,山体分两层:下部是构成山体基底的石灰岩,上部是层层堆叠的玄武岩。
石灰岩是沉积作用形成,向斜山是板块的水平挤压,板块挤压产生断层,岩浆活动喷出地表形成玄武岩,断块上升,覆盖在上层的玄武岩不易被侵蚀,形成桌状山。
综上所述,A对,BCD错。
故选A。
2. 【分析】
本题考查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
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
【解答】
大瓦山形成过程中,假若玄武岩层和石灰岩层的上下位置颠倒一下,则上面的石灰岩受外力侵蚀作用,该地是湿润区,以流水侵蚀为主,地表呈现的地貌最可能是林立的峰林、峰丛,即喀斯特地貌,D对。
石灰岩易被侵蚀、溶蚀,不能形成桌状山地貌,A错。
雅丹地貌的风力作用形成的地貌,C错误;丹霞地貌需要红色砂岩,B错误。
13.【答案】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六大板块的位置,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图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板块构造学说的相关知识。
【解答】
根据板块分布特征可判断,①为非洲板块,②为亚欧板块,③为印度洋板块,B对,ACD 错。
故选B。
2.
【分析】
本题考查板块边界类型的判读,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图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板块构造学说的相关知识。
【解答】
图中a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处,为消亡边界;b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处,为生长边界,B对,ACD错。
故选B。
15.【答案】
【解析】
1.【分析】
本题考查上海深坑酒店所处“深坑”的由来,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关键在于分析材料提取关键信息。
【解答】
中国上海世茂深坑洲际酒店是世界首个建造在采石坑内的自然生态酒店,上海深坑酒店所处“深坑”的由来是废弃矿区。
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做题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分析】
本题考查该深坑酒店可能要特别预防的自然灾害,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关键在于掌握该深坑酒店可能要特别预防的自然灾害。
【解答】
该深坑酒店采石坑内,干旱、寒流潮、火山影响小,排除ACD,可能要特别预防的自然灾害是雨涝、崩塌、地震,B正确。
故选B。
17.【答案】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日出、日落方向及自然环境特征的成因。
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图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日出、日落方向,自然环境特征的成因。
【解答】
9月下旬,日期接近秋分日,可以认为日出正东、日落正西方向。
根据图片中沙丘形状,可以判断该地盛行西北风,与我国的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相符,B对;撒哈拉沙漠盛行东北信风,A错;鲁卜哈利沙漠盛行东北信风,C错;维多利亚沙漠盛行东南信风,D 错。
故选B。
2. 【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可再生资源。
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调动运用知识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区域可再生资源的情况。
【解答】
根据图示为沙漠区,降水少,晴天多,所以太阳能丰富,②对;图中沙丘形状表明该地风力强,风能丰富,③对;该地位于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地热少,①错;降水少,水能缺乏,④错;石油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⑤错。
B正确。
故选B。
19.【答案】
【解析】
1.【分析】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和地貌判断,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正确解读图文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提取地质构造判读依据及地表形态内外力作用的知识原理,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地质构造类型。
从题干看,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仔细读图,图中河谷处的岩层出现中间新、两翼老的特点,说明该河谷的地质构造为向斜。
图中河谷西侧的阶地较东侧陡,说明西侧地壳抬升幅度大。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分析】
本题考查流水沉积作用的差异,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形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正确解读图文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从题干信息看,这种贵重金属矿产在河床沙中,要在较好的沉积环境中才能发现。
图中甲乙丙丁四点中,乙点所在阶地面积较大,沙河卵石的沉积厚度较大,说明沉积环境最好;甲处沉积物为黏土,丙和丁地位置高,沉积环境较差。
所以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1.【答案】(1)20°S,120°W
(2)4时1/3(三分之一)
(3)14 24
(4)76°从20°S向南北两极递减
(5)正北东南
做题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获取有效信息。
读图甲可知,70°N以北为极夜现象,说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0°S;120°W平分昼半球,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120°W。
(2)本题主要考查北京时间以及日期分界线,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获取有效信息。
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此时120°W为12点,经度差15°,地方时差1小时,较东的地点时刻较早,故120°E为4点。
日期分界线为0时和180°,此时60°E为0时,新的一天为从60°E向东到180 ,故占全球的三分之一。
(3)本题主要考查昼夜长短,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获取有效信息。
读乙图可知,M点位于晨线上,且位于135°E经线上,此时120°W为12点,135°E的地方时为5点,即M点的日出时间为5点,故M点的昼长为14点。
Q点所在的纬度正发生极夜现象,故夜长为24小时。
(4)本题主要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获取有效信息。
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纬度差,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0°S,纬度为34°S,求出M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76°。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从直射点的纬度向南向北递减,此时直射点位于20°S,故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为从20°S向南北两极递减。
(5)本题主要考查影子的方位及日出的方位,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获取有效信息。
10°S位于直射点以北,故正午日影朝向正北,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大连日出东南。
22.【答案】(1)背斜;岩层向上拱起。
(2)山地;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硬不易受侵蚀,从而形成山岭。
(3)冲积扇;流水堆积。
【解析】解:(1)读图结合课本知识可知:甲地的附近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
(2)读图,乙地是山地,原因是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变得紧实,不易受侵蚀,从而形成山岭。
(3)读图,看出丙处的形状类似扇子,是冲积扇,原因是河流流出山口,地势降低,水流缓慢,泥沙沉积形成。
故答案为:
(1)背斜;岩层向上拱起。
(2)山地;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硬不易受侵蚀,从而形成山岭。
(3)冲积扇;流水堆积。
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地质构造的相关知识。
23.【答案】(1)物质条件:沉积作用形成深厚的古湖沉积地层;气候条件: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气候干旱,西北风势力强劲;西北风经低洼区穿过,狭管效应,加强风力侵蚀。
(2)当气候转向暖湿,冰川融水增多;那陵格勒河流入低洼区域,形成湖泊;湖水淹没部分陆地雅丹,在湖泊边缘形成水上雅丹。
(3)湖面水位上升,逐渐淹没低矮的雅丹地貌;水上雅丹底部受水浸泡,容易坍塌;岩层裂隙中水体冻融作用,导致岩层破碎;湖面波浪的侵蚀作用,加剧雅丹地貌坍塌。
【解析】(1)本题考查柴达木盆有利于雅丹地貌发展的物质和气候条件,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关键是掌握雅丹地貌的形成条件。
鸭湖水上雅丹地面主要分布于干旱区,原为一片古湖,该地区主要为沉积岩;古湖时期,气候相对温暖干旱,该区域地势较低,接受大量沉积物;后受青藏高原隆起影响,古湖萎缩,由于青藏高原隆起,该地区受挤压变形,形成众多褶皱山脉,气候越来越干,古湖萎缩,湖泊沉积物露于地表,风力和流水不断侵蚀出露的湖底,形成雅丹地貌。
(2)本题考查地貌变化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关键是掌握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据图可以看出:由于气候转暖变湿,径流增多,更多的河水汇入鸭湖;人工修筑堤坝阻挡河水注入东西台吉尔乃湖,致使更多径流流入鸭湖,使得鸭湖面积变大,导致部分陆上雅丹浸泡于水中,最终形成水上雅丹。
(3)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关键是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流水侵蚀作用:雅丹底部常年浸泡在水中,岩石易变软,加上水浪冲刷,将底部掏空,导致重力坍塌。
岩层裂隙中水体冻融作用,导致岩层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