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专家沈家宏:三类人最容易患上网络依赖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科专家沈家宏:三类人最容易患上网络依赖症*导读:网络依赖症的特点总体有二个特点:有依赖性、社会功能障碍。
精神空虚、情感受挫、无所事事的人最容易患上网络依赖症。
……
网络已经成了人们生活的一个主要部分,甚至成了全部。
网络突然断了,你会心烦意躁吗?如果一二天不上网,你会觉得少了什么东西吗?会觉得空虚吗?
由中国第一健康门户网站发起的中国互联网从业人员健康状
况调查日前结束,基于此次调查统计分析的《中国互联网从业人员健康状况报告》也正式公布。
调查显示,71%的人认为自己对网络有依赖;52%的互联网从业人员如果1~2天不使用电脑或不上网会感到不踏实的感觉。
那么,有的人为何对网络如此依赖?就此,的工作人员采访了广州白云心理医院沈家宏主任。
:什么是网络依赖症?它的表现有哪些?
沈主任:很多人对网络依赖症还不太了解,我们要区分网络依赖症与正常的办公人员。
办公族尤其是IT人员,每天用电脑工作,有时可能需要加班,这样他们使用电脑的时间就会过长。
但下班后,他们对网络并不过分依赖,几天不上网并不会觉得心理不踏实,这种状态下的人并不是网络依赖症的人群。
网络依赖症与药物依赖有相似之处,两者都需要长时间来满足。
但网络依赖症除了时间的特征外,它还有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
使日常工作、生活受到影响。
网络依赖症的特点总体有二个特点:有依赖性、社会功能障碍。
:患有网络依赖症的人,他们的不踏实感来自于什么呢?沈主任:心理对网络的过多需求,在某种程度就会产生网络依赖症。
因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没有被认可、被尊重,没有得到爱。
所以去网络上寻求这些,以满足心理精神需要,一旦脱离网络就感觉很烦燥。
:网络依赖症除了让人离不开,它对身体还有哪些危害?沈主任:过度泡在网上,会导致视力下降、机体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因此容易感冒,呼吸系统首当其冲。
尤其是在网吧,空气污浊,容易出现咳嗽,精神紧张,导致血压上升,这也是高血压年轻化的一个原因。
:哪些人是网络依赖症的高危人群?
沈主任:精神空虚、情感受挫、无所事事的人最容易患上网络依赖症。
:很多人都有体会,一旦对某样东西产生依赖是很难戒掉的。
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对抗网络依赖症?
沈主任:网民要一分为二看待网络依赖症,其实网络依赖症不是问题,某种程度上要感谢网络,它让社会进展,使信息传播更快更广。
很多孩子由于压力过大,家长的教育方式粗暴,感觉不到父母的爱。
因此,他们会去上网,通过聊天、打游戏等方式来释放压力。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没有网络,这些孩子可能会去
吸毒、打架、做违法的事情,正是网络给他们心理上起到缓冲作用。
在网络上得到了现实生活中缺少的东西,就不会去吸毒、做违法的事情。
不同年龄的人,出现网络依赖症的原因是不同的。
有的人是因为压力过大,有的人是因为精神空虚,有的人是因为情感受挫,有的人是因为婚姻危机,原因不同,解决的办法自然不一样。
哪个方面是导致网络依赖症的主要原因,在现实生活中就从这方面下手,关键是治本,因人而异。
很多家长一提到网络依赖症就过于恐惧,不必过于担心。
如果发现孩子有网络依赖症,就马上制止、体罚,从而导致与孩子的沟通存在问题,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就会越来越远。
其实,一旦发现孩子患有网络依赖症,这是一个早期信号,父母应该把握住这个信号,反省自己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是否存在问题。
在现实中多与孩子沟通,多给予关爱。
父母的养育方式得当,父母的婚姻关系好,对孩子压力就会小一些。
处理好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孩子与社会的关系,孩子自然就会疏远网络。
专家档案
沈家宏,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心理科主任和心理督导师、广州白云心理医院网瘾治疗中心和儿童青少年行为矫治中心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心理学客座教授、广东省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心理咨询师)高级考评员、国家职业资格心理咨询师高级培训师。
大学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毕业,从事精神科临床二十余
年,心理治疗十余年。
曾进修于北京安定医院,多次参加过有关认知、精神分析、婚姻家庭、性心理、儿童青少年及梦的分析等全国性心理治疗高级学习和研修班。
发表过《大学生人格因素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与《研究生人格因素与心理健康因素的相关研究》等论文。
一直工作在临床第一线,擅长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社交恐怖症、惊恐发作等各类神经症尤其是婚姻或家庭问题、儿童网络成瘾问题、儿童品行问题、儿童学习困难的心理治疗,同时精于疑难性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症及儿童精神疾病如多动症、抽动症的诊断与治疗。
目前担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儿童心理学》的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