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学法指导的有效途径新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语文学法指导的有效途径新探
学法问题早就被语文教育界有识之士提上了教学日程,因为好的方法事半功倍。
这就要求我们师生都要向学法要能力,使学生做会学习的人。
因为将来被淘汰的肯定是不会学习的人,“文盲”一词将被“学盲”所取代。
在整个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
一、指导学生养成查找工具书的好习惯
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可概括为字、词、句、章四个字。
而字、词的教学理应由学生自查工具书去完成,正如魏书生对学生所说:让老师教你们中学生识字,你们窝不窝囊?为此,我要求每个学生至少要备“三典”,即《现代汉语词典》、《汉语成语词典》、《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大多数学生还有《现代汉语多功能字典》,这样把工具书落到了实处。
二、指导学生预习下发的教案并能质疑
叶老曾指出:“预习十分重要,是在求学的过程中,开始自学的第一步,能按老师的提示,认真预习,把教师布置的预习题目,一一认真去做,这就不仅对老师的讲授容易领会,而且能主动提出问题,要求加深理解。
有了预习的功夫,这就能够参加讨论,提起钻研的兴趣。
”然而有很多学生预习时不知预习啥,为了减少预习的盲目性,让学生预习时有的放矢,不走弯路,我把教案打印下发给学生。
教案中有以下常项:德育(情感)目标/文体知识/基础知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阅读设疑/写作借鉴/预习思考题/教法说明/学法提示。
这样学生预习时可自行解决的,老师在上课时无需多讲;而着重要讲的是学生质疑的问题(每节课上课前由科代表负责收集问题)。
从中也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这对学习是大有裨益的,因为“学贵有疑”,学而有疑恰恰又是教师教学得法的结果。
三、指导学生课上学会听课、做笔记,课下学会归纳、概括、总结
是长着两只耳朵的人都能听课吗?我看未必。
教师要指导学生心神合一地听课之外,还要指导学生跟住老师的思维,听解题思路、方法、技巧。
当然还须用适时适当的训练去强化、拓展。
也要做好笔记以备温习、巩固。
归纳、概括、总结能力是语文能力层级考查的主要方面,是一个学生学习能力的综合体现。
能归纳出学习重点、概括出学习难点、总结出写作借鉴,才能实现能力迁移。
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所在,更是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
四、加强阅读解题指导,提高鉴赏能力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除作文之外的一大重点,也是难点。
阅读题也是广大考生失分的“伤心岭”,命题者拉开分数的“杀手锏”。
为此,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我尤为注重“动——思——巧——快——活”的解题思路的落实,所谓“动”指的是动口、动手、动脑;“思”指的是复述性思考、解释性思考、评价性思考、创造性思考;“巧”指的是自觉运用比较法、排除法、还原法、语感法等答题方法;“快”指的是视觉活动的运作速度快、题目选项的正误的判断速度快、蕴含意义的深入理解速度快;“活”指的是活积累、要活化、活迁移,并且做到动中求思、思中求巧、巧中求快、快中求活。
在具体的答题过程中我还重视指导学生到文章标题中去找答案、到关键句中去找答案、到中心句中去找答案、到总结性语句中去找答案、到上下句中去找答案、到上下段中去找答案、到上下题的提示中去找答案、到自己的知识储备库中去找答案、到注解中去找答案等,进行局部阅读或整体阅读来
高效解题。
鉴赏能力的培养是阅读能力培养的的重心,它是理解、阐释、评价、创造能力的枢纽。
为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我从高一开始每周下发一篇原文和鉴赏文进行对比阅读,还开设了鉴赏课来实战指导,一循环下来,效果立竿见影,多快好省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指导学生列好写作提纲,快速成文
写作提纲是文章的骨架,也是文章的蓝图,是文章的内容要点和行文的思路,也是对文章结构布局、层次段落的总设计。
学生编写和修改提纲,实际上是进一步构思的过程,也是一种思维训练,可以使文章条理化。
因此,在动笔之前,先列写作提纲的做法,早就被很多语文老师所推崇,随之也就被广大学生所认可和接受。
下面仅以如何列议论文写作提纲为例,简述我的做法。
为了让写作提纲发挥其最大功效,我设计了《议论文写作提纲量化训练卡》,内容包括以下常项:论证角度/中心论点/分论点/论证结构/哲学原理/论证方法/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论据(引证、例证、正反对比论证等论据均要求具体到位)/如何解决问题。
这样写议论文的“五脏”俱全,扩之即可成文,省时省力,事半功倍。
六、指导学生学会自学
学会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自学”。
从语文教师方面说:语文教育应使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自为研索,自行解决。
”教师应以自己的自学精神、能力、方法、习惯来“指点门径”,给学生以“点金术”来教学相长。
叶老所倡导的这样的训练过程:学生自己讲,自己讨论,写自己的话,自己修改,自主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教师还要教育学生自觉地主动地自学,以认真的态度,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掉“依赖性”,“自奋其力,自致其知。
”要让学生学会自学,要求我们教师首先会学;其次要善于向学生要学法,因为学法问题完全可以“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或教育学生学会到他人和各种报刊中去借鉴。
实际上学生学会了自学也就解放了老师。
其实,自学能力的培养,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当然,在中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法的有效指导途径不止于此,因为学无止境,学法也无止境。
愿求教于大方,与同仁研之、讨之。